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鬼妹港故事

鬼妹港故事

  • 定價:440
  • 優惠價:939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7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位法國女子,可能比你更熟悉香港。

  當年還未畢業的她,在巴黎邂逅了真愛,便下決心跟隨來港,始終無悔。

  初來乍到,不去「蒲老蘭」,卻一個人走進街市四處探索。

  她足跡遍及市區、郊外,港九新界都住過。

  從景點、飲食、交通,到節日、信仰,一直努力瞭解、融入,現在去買菜商販總會給她「搭棵蔥」。

  這裏有四家日本百貨:三越,崇光,大丸和松阪屋,裏面都有很好的麵包店。回想在港島住的那些年,每當想念法國麵包,我就去這其中一家買。

  九龍的雙層巴士是紅色和米白相間,而港島的巴士則是藍色。以花崗岩和紅砂石建成的鐘樓是舊九龍火車站遭拆卸後遺下的唯一部分,已成為尖沙咀的地標。

  我可以和愛的人在一起,未來的生活雖然充滿未知,但一定也充滿驚喜。

  跟隨親切的文字和手繪插畫,讓這位地道的「鬼妹」,帶你重遊那些年,發現她眼中的香港。

本書特色

  1 對比中西文化,從法國人的視點篩選出香港景貌,令本地讀者重新發現香港;另一方面,呈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且部分已消逝,能引起部分本地讀者的共鳴。

  2 和時下流行的旅行文學比較,可帶來「那些年」的新鮮感,加上文字有魅力,對本地讀者有一定吸引力。

  3 含36幅手繪水彩插圖,呈現本港節日、美食等生活面貌。

  4 80年代開始定居本港的法國女性自傳,從洋人媳婦的視點記述僑居生活,令本地讀者重新發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雪婷(Christine Cappio)


  出生於法國東部城市里昂,1983年前往巴黎研習陶瓷應用藝術,邂逅了一個來自香港的年輕人,也就是她的未來丈夫。1986年她首次踏足香港,一直定居於此。

  會說粵語的她,漸漸走進本地社群,融入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她曾在私營企業和法國國際學校工作了二十年,2006年開始參加義務工作,合作過的非牟利志願機構包括匡智會、明德基金會、東華三院、還有近來參加的香港婦女基金會。
 
 

目錄

栢海川總領事序
張建宗局長序
黃嫣梨教授序
張仁良校長序
 
自序
 

初抵香港
見識香港
灣仔
中環和尖沙咀
中文大學
別離
回到香港
求職不利
結為連理
大喜日子
生活在香港
街市(濕貨市場)
銅鑼灣
初遇颱風
初入職場
搭巴士上班的經歷
乘搭出租車(的士)
搭乘電梯
我眼裏的不同之處
鄉愁
兒子出生
“坐月”食譜
育兒
定居
第一個自己的家
其他的家
大陸與澳門
深圳蜜月
西安
成都
澳門
大陸和澳門的變化
娛樂和郊遊
大澳
長洲
融入
工作和粵語
義工
友誼
吃在香港

“煮婦”
飲茶
大排檔
港式奶茶
海鮮
燒味
節日
春節
雙關語和節日裝飾
年尾掃除、買新衣
花市
派利是
蘿蔔糕和糖果
年初三、舞獅
中秋
信仰
中港三十年變遷
沒有結束的結束語
鳴謝
 

栢海川總領事序
   
  二零一五年秋天,那時候剛剛到了香港工作不久的我很幸運能夠認識Christine和Stephen (Yan) Cheung。他們的友善、開放及對法國的熱愛即時深深打動了我。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還有Christine含蓄的微笑和Stephen具感染力的歡笑聲。
   
  我很榮幸獲Christine邀請,為她的著作《鬼妹港故事》寫序。這本書可貴之處,是可以幫助像我和我的內子一樣新來港的外國人更容易了解香港、澳門和內地。
   
  這本書主要由兩個相遇的故事組成。第一次相遇發生於80年代初,是一個相當感人的愛情故事。當時剛從外省到巴黎學習的法國藝術學生Christine邂逅中國留學生Stephen,兩人一見鍾情。現時在他們家的飯廳掛着一幅油畫,描繪他們當年在盧森堡宮前把臂同遊的情景。雖然畫中兩個離鄉的年青人看似有點迷茫,但我們仍然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之間親密的連結。Christine在書中幽默地講述這對年青伴侶在巴黎、南泰爾和其後在香港的生活。
   
  書中還講到這名法國女生和香港的相遇。初離祖國,她在香港這個陌生的城市感到一絲恐懼。幸好有Stephen和他的家人—包括那位立刻用愛來接納及包容她的“媽咪”──充當體貼的導遊帶她探索香港。
   
  她1985年剛到港,那時香港正值準備回歸中國,經濟和文化正在起飛;而本港當時只有1,780名已登記的法國僑民(現今數字達到15,560)。來港之前甚少出遠門的Christine為讀者們寫下一個有關於這個國際都會的“驚訝報告”。
   
  Christine Cheung在書中感性和幽默地描述新的居住環境、人山人海但豐富多彩的街市,以及對本地佳餚和麻將的熱愛。在努力學習複雜的廣東話和本地習俗的同時,香港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這名法國女生的第二個家鄉。Christine的著作為我們打開“融入香港禮俗之門”,使“鬼妹鬼佬”們更能懂得欣賞和尊重香港的多元文化。我在此感謝Christine為廣大讀者們寫下這本佳作,並親繪精彩的插畫,與大家分享她的人生和在香港的生活點滴。
 
栢海川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
 
張仁良校長序
   
  1982年巴黎深造之旅,不但令我大開眼界,更在各方面改變了我的人生。
   
  1983年9月,我邂逅了Christine。當時她跨越500公里,從里昂到巴黎唸書。猶記得她拖着行李站在宿舍門口,一臉惶惑。空餘時,我們會去中式餐廳、煮東西給朋友吃、郊遊、探索巴黎。當時唸數學的我正攻讀統計學博士學位,習慣看數字和方程式,對藝術一無所知。一個中國學生、一個法國學生,兩個異鄉人註定在巴黎相遇,就此展開三十年的旅程。她帶我到美術館、看藝術表演,我帶她品嚐中菜、向她介紹中國文化。但有一點我們是相通的,那就是對彼此的愛。
   
  1985年暑假,她初次來港玩一個月,拿着那一年每個週末都在肉店裏打工攢錢買的機票。一年後,她再次回到香港,並留下來,至此定居。過去三十年,她從“鬼妹”蛻變為“鬼婆”,從聽不懂本地人講話到說得一口流利的粵語,從一位年輕的法國女子到中式家庭主婦—雖然聽上去漫長,但這些蛻變承載着一段段難忘的故事,歡樂而且窩心。
   
  1986年,婚後的我們在深圳度週末,又在成都和西安玩了十天。還記得她的機票錢是我的兩倍,就因為她是外國人。現在,我們為慈善機構的事每年至少回國內一次,票價是相同的。這幾十年來,她不僅經歷香港的成長,也見證內地的改變。
   
  我佩服她的勇氣,正值年少便毅然來港,之後鍥而不捨地學漢語、習中國文化,最後更以香港為家。這本書寫下她三十年來在香港和內地度過的悠悠歲月,希望大家細賞。
 
張仁良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校長
 
自序
   
  兩人命中注定在一起,中國人說這是“緣分”。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生活在香港──“香味瀰漫的海港”,從未想過我會講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雖然夾雜着法語口音;我從未想過會享受那些對我來說曾經很神秘的異國食物,也從未想過會舒心地走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
   
  離開法國來到香港那年,我還不到二十二歲。我為了和仁相守而來到香港,我深愛着他,所以也沒考慮到陌生的生活究竟會怎樣。那時雖然年輕,內心卻很堅定,我興奮地期待未知的旅程。初來香港的頭一年,我盡力熟悉這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我學做中菜,了解香港人的口味、習慣、信仰。雖說直到現在語言仍是最大的障礙,但我還是很快適應了這裏的生活,並且做了改變我一生的決定:香港就是我未來的家。做這樣的決定,我從未後悔。
   
  現在,三十年快過去了,我已經由一個“鬼妹”變成“鬼婆”。我在香港逗留的時間比在法國還長,那我到底算是法國人還是更像香港人呢?雖然我覺得自己已經算得上是地道香港人,但其他人還是常把我當成“鬼婆”,或許是因為我是白人吧。我倒不在意被人叫“鬼婆”,但人家還把我當外國人看,我就會不太開心。
   
  我感謝這麼多年來仁給予我無盡的愛,感謝他的家人毫無保留地接受我,讓我在異國他鄉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同時,謹以拙作獻給我的父母,感謝他們支持我當年背井離鄉隻身赴港;還要感謝在香港的朋友,他們的慷慨和給我的溫暖是我在世界其他角落找不到的。
 
於香港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04161
  • 規格:平裝 / 192頁 / 32k / 13 x 19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一切開始於我高二那年。那時我一心想拿藝術學位,不想像大部分同齡的人那樣去讀諸如數學、文學或者經濟那樣循規蹈矩的專業。如果我的父母也如那些虎媽狼爸,那他們肯定無論如何都得把我逼進大學。我所讀中學的職業輔導員也跟我說“搞藝術的都是身後留名”。幸好我父母一向開明,而我也很堅持,在家鄉里昂拿到“應用藝術”文憑後,便隻身到巴黎進修“工業陶瓷設計”高等文憑課程。
   
巴黎距離我父母家五百多公里,我申請住在南泰爾大學(即巴黎第十大學)的留學生及外省學生公寓裏。南泰爾在巴黎西郊,離我進修學校所在的巴黎第十五區坐地鐵大概四十五分鐘。
   
住進南泰爾學生宿舍是1983年9月,幾天後宿舍管理員介紹我認識了一位建築系留學生,名叫毛毛,來自喀麥隆。毛毛又介紹我認識他的幾位朋友,其中一位來自香港,名叫仁,看得出仁對我頗有好感,但得知我在里昂有男朋友之後,他開始刻意迴避我。而我對他印象也不錯,只是不確定是否應該和他走得更近。毛毛倒是給了我一個明智的建議:就順其自然吧。一個月以後,我和里昂的男友分手,然後開始和仁交往。我們很快就墜入愛河,一刻都不能分離。
   
仁的名字的粵語拼音是“Yan”,用粵語發音聽起來像法語的“Yann”,也就是布列塔尼語的約翰(John),在法國別人都叫他“Yan”。他全名是“仁良”,意思是仁慈善良。我的男朋友有這樣的名字,那人一定也不會壞吧!仁教我用漢字寫他的名字,還好這兩個字筆畫都不多,我很快就學會了。
   
仁身材偏瘦,樣貌英俊,有一雙深棕色的眼睛。他眉毛濃密,一頭烏髮略微有些長。以後我便成了他的理髮師。他穿着中式棉襖,看起來很逗人喜愛。不過說實話,他也不是完美的。就如大部分香港人一樣,他是近視一族,直到最近才做了矯視手術。當年他一直戴隱形眼鏡,早上起床時他如果不戴他那副厚重的眼鏡,他幾乎什麼都看不清楚。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