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誰買走我的個資:當你一上網,就等於宣告「我自願出賣關於我的所有資料,且分文不取,以使企業獲得最大利益」。為什麼?該如何遏止?

誰買走我的個資:當你一上網,就等於宣告「我自願出賣關於我的所有資料,且分文不取,以使企業獲得最大利益」。為什麼?該如何遏止?

They Know Everything About You: How Data-Collecting Corporations and Snooping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Destroying Democracy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連蘋果都擋不住FBI,
那麼「其他人」呢?

  Google:
  「自願將資訊交給第三方的人,就不該對隱私有合法的期待。」


  如果你知道使用搜尋引擎或網路信箱會有以下這些情形,告訴我,你還會使用它嗎?

  因為使用搜尋引擎,所以銀行認為,你可能不會準時付貸款
  因為使用搜尋引擎,所以企業認為,或者你不適合這個工作
  因為使用搜尋引擎,所以房仲認為,你的房子可能不太好賣
  因為使用搜尋引擎,所以保險公司掌握到,能夠調高你保費的理由

  ◎一張50元的折價券,就讓你出賣個資了嗎?

  購物網站告訴你:立即登錄會員,送50元折價券。於是,你就把個資賣掉了嗎?

  當你在購物網站、網路書店、網路訂房網站、搜尋網站……等等,因為一點點折扣、優饋、回饋而匆匆按下「我同意」,並填入資料時,你就已經被賣給「數據經紀商」了。

  你會說:誰在意?網路上沒有秘密可言,多我一個人被洩漏個資也不算什麼。但羅伯特‧席爾要告訴你的是:你被賣掉的,不會只是你的名字、你的電話、你的地址、你的婚姻狀況……等等。

  你搜尋某種疾病的資料、你查詢的某些敏感議題、你在網路上查詢你的房子是不是位於土壤液化區、你習慣點閱哪些新聞(!),這些資料可能會被賣給保險公司、房仲業者、或是某些人力銀行。

  於是你可能被預先剔除在某些保費比較便宜的保險外,於是願意花大錢買廣告的、你夢寐以求的企業可能會預先對你拉下大門,因為你可能,不是那麼善良的人。

  一個折扣、一個方便、一個習慣,就賣掉你的未來。如果你預先知道這些事,還會按下「我同意」嗎?

  ◎會對你有興趣的,可不只是要賣你東西的人而已。

  在美國,Google不像蘋果的庫克,如果需要的話,你的Gmail會被政府人員以國家安全為名看光光。拿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任內核准監聽監視的規模,遠比發起伊拉克戰爭的小布希更巨大。你覺得這都不算什麼──不跟恐怖份子沾上邊,幹嘛怕政府監聽呢?

  不過你需要的知道的是:會對你在臉書上分享的「喜悅」有興趣的可不只是國安單位,還有國稅局。

  你確定你在臉書上做的小生意,國稅局一點興趣都沒有嗎?

  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跨國企業可不是只把你的資料賣給這家公司、賣給那家公司,他們還主動開後門給政府單位,以換得更多方便。但可能隨之引發的資安問題則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Google說得好:

  自願將資訊交給第三方的人,就不該對隱私有合法的期待。

  看到這裡,你還認為任由政府機關監聽監視你的隱私,對你不會造成絲毫影響嗎?

  ◎庫克拒絕FBI,「其他人」敢嗎?

  從九一一開始,從發動伊拉克的小布希到拿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簡直時時刻刻透過各種演說、新聞、戲劇來提醒世人:恐怖攻擊無所不在,所以監聽手機、入侵私人電子郵件信箱、提取個資不但必要,而且非常正義。

  但當庫克基於保護顧客隱私而拒絕為FBI開鎖蘋果手機,FBI仍在駭客的協助下繞過蘋果的限制,成功開鎖。

  庫克敢對FBI說NO,「其他人」敢嗎?
  而當蘋果也無法抵抗國家力量──那麼,「其他企業」呢?
  或者我們該問:這些企業,會選擇拒絕國家力量嗎?

各界推薦

  羅伯特‧席爾提醒我們,隱私就是一切,它是自由權利的保障、是個人自主性的保證、也是民主的泉源,而它正在以不正常的速度,比電子嗶的一聲更快的速度在消失中,並從你的電腦轉移到國安局。席爾以清晰而準確的思路,對軍事工業綜合體的仔細剖析顯示,它對我們全部的人而言,既不夠安全,也不夠聰明,卻非常危險。──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政策教授 羅伯特‧李奇(Robert B. Reich)  

  《誰買了我的個資?》是一本精采的書,羅伯特‧席爾報導過我揭露五角大廈文件之後在一九七一年接受的審判,他一直在追蹤隱私與監控議題,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他是一個關鍵的聲音,而他的書強而有力、切合時機,又非常引人入勝,也是這個時代無法取代的文本。──《祕密:越南與五角大廈文件回憶錄》作者 丹尼爾‧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

  羅伯特‧席爾全面檢驗了美國正在消失中的隱私,並在書中提出清晰響亮的呼籲,以免我們不知不覺就在鍵盤中敲走我們的自由。──暢銷書作者與尼克森白宮顧問 約翰‧狄恩(John W. Dean)

  席爾是美國重要的新聞記者。他不只聰明,還有強烈與不妥協的誠信特質,而且是個抒情又能打動人心的作家。這些特質都完整呈現在他的最新著作中,這本書是有關安全與監控政府的出現,以及如果失去隱私權,我們都將面臨的敵托邦世界。──國家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院士,《破壞的日子,反叛的日子》(Days of Destruction, Days of Devolt)共同作者 克里斯‧赫基斯(Chris Hedges)

  這才是新聞,作者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記者之一。席爾對當前企業與政府聯手的監控政權,寫了一本有力的控訴書,這個政權已經嚴重侵犯隱私權。就像外科手術大師,他仔細剖析了整個非法監控美國人的自私論述,顯示這一切根本就是一派胡言。──(Blowing the Roof Of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 羅伯特‧麥切斯尼 (Robert W. McChesne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特‧席爾(Robert Scheer)


  線上雜誌《挖真相》(Truthdig)總編輯,該雜誌曾獲頒專門評選最佳網站的國際大獎威比獎(Webby Award)。他也是南加大安納堡傳播與新聞學院教授,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Left, Right & Center共同主持人。一九六○年代,曾是Ramparts雜誌總編輯,後來成為《洛杉磯時報》全國特派員與專欄作家。寫過六本書,包括《美國大盜》(The Great American Stickup)。現住洛杉磯。

譯者簡介

林麗雪


  專職譯者。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歡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 譯有《QBQ!就是要傑出》、《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數位口碑經濟時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下冊)、《攻擊者優勢》、《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合譯有《怪咖成功法則》、《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上TED的那一刻:他的頭安在機器人身上
第二章    政府話術精選
第三章    連網的狂人
第四章    隱私就是自由
第五章    軍事情報綜合體
第六章    告密者才能讓我們自由
第七章    外交政策:謊話連篇
第八章    網路小型文字檔案為何崩解
後記
致謝詞

 
 

前言

老大哥回來了


  對民主來說,隱私最重要。如果公民沒有一個確保身體與心理上不受侵犯的空間、不必隨時擔心會受到監視,那麼,美國憲法第一條與第四條修正案所主張的個人主權,也就得不到保障。對大多數曾經受到威權統治壓迫過的人來說,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事實上,就像赫胥黎(Aldous Huxley)與歐威爾(George Orwell)針對這個主題所寫的經典著作,即使是透過隱藏或巧妙說服的監控方式,對個人全面監控,就是自由之敵。

  在過去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尤其是上一世紀的極權統治經驗被公諸於世之後。尤其是德國,在法西斯與共產主義統治期間,即使受到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對於人民放棄自由,並居住在對個人全面監控的環境下,也沒有提出強烈的反抗,更是令人震驚。

  不幸的是,由於網際網路通行全球,完全令人無法抵擋,而且還有讓人覺得自由自在的效果,因此,在網際網路的主宰下,我們已經毫不抵抗地接受監控與自由可以相容的錯覺。這一切與網際網路的文化有關,由於網路的經濟模式成功地讓人以為,匿名性就等同於隱私。事實上,這是站不住腳的論點。隱私的意義是,個人可以選擇要透露哪些個人行為,但在現代以名人消息為主的商業化世界裡,匿名意義代表的是,在社會互動中迫不及待地拋棄個人價值。

  網際網路的發展一開始是五角大廈在冷戰時期的一項軍事科技研發計畫,這個單位稱為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目的是確保與蘇聯發動全面核武戰爭時的軍事溝通,而在今天,目標式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的獲利模式,則延續了網際網路的應用。網際網路的商業應用,讓廣告商能預測與操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極為吸引人,因此廣告商的資助,也持續擴大了網網相連的世界。網際網路改變的步調,讓所有在網路時代以前出現的傳播方式,變得無足輕重。廣播與電視雖然能傳遞訊息給數以百萬計的人口,但以網際網路的標準來看,它只能一瞥人們的慾望,效果相當有限。

  在網際網路時代以前,透過傳統大眾傳媒接觸到的潛在買家數量,既沒效率,也沒有區隔。專家靠著問卷調查與評比,也只能推測受到廣告看板、廣播或電視廣告吸引的潛在消費者的人口統計數字。這些方法在預估最重要的終極目標,也就是廣告促成實際銷售,並證明廣告的效果,甚至更不完善。促成傳播革命的網際網路帶來的廣告致富之道,靠的是以精確的切入點打進消費者的心靈。

  即使現在的技術仍處於繪製人心地圖的初期階段,但攫取人們想法的行徑,已經超越了歐威爾所描繪的最無所不在的老大哥政府的力量。在網路信號的指示下,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能方便購買虛擬貨架上的完美商品,根本連想都不想就按下按鍵,輕易放棄對隱私的顧慮與維護,這個現象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可以說是前所未見。在以八卦訊息是尚的文化中,最受關注就意味著最有價值,因此產生一種新時代的匿名恐懼,促使大眾自願甚至熱衷於犧牲隱私。

  想想看Yelp  與臉書(Facebook)吧,這兩個例子清楚說明網際網路的文化與商業模式。以Yelp來說,為了方便找到當地最好的餐廳,我們放棄了最重要的資訊,也就是個人的所在位置,這是祕密警察對監控對象最想得知的資訊。人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使用你的定位資訊嗎?」這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似乎有很大的誘惑,讓人回答願意。然而,從一開始,加上其他精密的方法,追蹤一個人的行蹤,不管是實際或虛擬,已經是像例行公事一樣稀鬆平常,這是所有極權政府從來未能達成的夢想。

  你的實際行動持續被人探知,加上你的內在心靈活動也被超過十億的臉書使用者披露(一樣,已經是例行公事,且沒引起太大爭議),因為臉書上的朋友照片可以用生物特徵掃描,也可以被用來和朋友的其他資料比對,包括談話內容與每一個有關別人的思緒、疑惑與恐懼的記錄,政府當然都可以讀取利用。然後,這些資料庫更進一步會擴展到包括所有應用程式與資料收集,再與數位監控強大的資料探勘能力整合,其中不只包含電腦桌面與手機的活動,也包括我們在家裡與戶外的每一個活動。

  歡迎來到美麗新世界,這是連赫胥黎都想像不到的網路暴政(wired tyranny)。

  但你可能會問,如果政府擁有所有的資訊,也就是勇敢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事,為什麼我們應該擔心?原封不動要保持私部門與公部門監控狀態的一個常用論調,是谷歌(Google)總裁舒密特(Eric Schmidt)在二○○九年對一群觀眾的說法:「如果你有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那麼,也許你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那件事。」

  但仔細思考一下這個觀點的原始涵義,它擺出一副跟公民站在一起的姿態,卻當著公民的面嘲諷,不必對公平而有效的代議民主抱有期望。赫胥黎與歐威爾兩人都強調,極權主義文化的自我審查將對民主造成威脅,因為一旦如此,就沒有人能不受監控。事實上,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在進行大膽的民主創新實驗時,核心概念就是免受監控的自由,因此後來他們才會在憲法上對政府權力加以限制。美國憲法第四條修正案的觀念來自於英國普通法(common law),這個觀念主張,即使是最窮困的農民,在自己的家裡,也能享有不受國王權力侵犯的個人權利,即使國王再英明也一樣。

  這十年來,企業已經大方利用我們有意無意提供給數據採集業者的資料,其中很少是完全透明的行為,對於這一切,由於被大家視為是一種消費主義的自然附屬品,因此大多數的人似乎也能接受。為了方便購物,人們可以不要隱私。只要這些資訊只在商業領域應用,這種取捨似乎也沒有什麼傷害。一般人都以為,只要某個搜尋引擎或社群媒體的侵入性行為干擾到消費者,反正消費者可以離開,它們和這名消費者的關係就會結束。

  不過,隨著史諾登的揭密內容曝光,這個想得太過簡單的假設,馬上就破功了。事實顯示,政府機關正在收集與分析由谷歌、臉書與雅虎(Yahoo)等企業祕密收集的大數據,這都是之前無法想像的事。這不只是對使用這些服務的美國消費者的一個警訊,更廣義地說,也是對所有常用全球資訊網者的一項警訊,畢竟這些人是網際網路成長與獲利的基礎。

  忽然之間,我們才理解到本書提到的軍事情報綜合體(military-intelligence complex)的重大意義,它是由軍事工業綜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演變而來,也完全違背美國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在一九六一年的告別演說中對美國的警告。現代的戰爭以及與軍備有關的獲利,已經不再依賴舊有的武器工業,如船艦、飛機與地面武力等,而是依賴電腦情報戰與無人機等智慧武器。在這個由電腦指揮戰爭的時代,政府情報機關例如國安局(NSA)與中情局(CIA)等,已經把矽谷的私人企業推上戰爭製造業的第一線,而這個產業已經變形,並出現違反公民權利的徵兆。在這些情報機關的命令下,這些技術先進的企業已經涉入錯綜複雜的美國戰爭機器,涉入的程度遠遠超過傳統上主導戰事的五角大廈及其下設的常規局處。

  如同本書詳細描述的,華府的情報機關與矽谷技術人員,聯手進行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與中情局的計畫,這個計畫在一九九七到二○○四年,是由特尼特(George Tenet)所負責指揮。這是一種雙方各取所需的結盟,一方面,偵查機關需要矽谷工程師隨心所欲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投機的科技公司則想要在法規與稅收以及政府的龐大合約上,取得政府的讓步。

  九一一攻擊事件之後,政府大幅增加電腦輔助偵查措施的開銷,因此促成私人企業與公家機關的結盟,兩者關係緊密,而且有利可圖。這個新形成的監控政府基於以下的假設:我們這些公民,所有的人,都是政府潛在的敵人。但這完全與美國憲法的前提相反,美國憲法認為,應該被高度懷疑的是政府領導人,憲法立論基礎是: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我們這些公民是最後捍衛自由的人,因此,當政府欺騙我們的時候,不管是透過媒體或告密者,人民都有知的權利,這是代議式民主共和制度最神聖之處。

  在兩個政黨的運作下,把反恐戰爭轉變成反對大眾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的戰爭,這樣做的重大代價就是破壞民主的根基--知情的社會大眾(informed public)。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是這股歪風的始作俑者,但歐巴馬(Barack Obama)卻擴大這個恐怖的遺風,他鎮壓的媒體,以及以《間諜法案》(Espionage Act)起訴告密者的案件,超過以前所有歷任總統的總和。這一切造成的結果就是,由於大眾自己放棄在先,隱私與自由因此也被掠奪了。現在,我們最私人的時刻在做什麼等所有的資訊細節,全部被新形成的監控政府一手掌握──結果就是失去民主。

  但這場戰爭,還沒打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78034
  • 叢書系列:view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上TED的那一刻:他的頭安在機器人身上


在TED三十周年研討會上,沒有肉體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忽然現身,震撼了群聚在現場的科技業巨頭們。一個仔細裁切過的史諾登臉部影像,被放映在一個小螢幕上,這個小螢幕則貼在一個能行走的「網真」(telepresence) 機器人上。但是,並不是這種科技巫術讓現場滿座的一千二百位來賓大呼驚訝,而是他們事前完全不知道,付了七千五百美元,坐在普通座位區,竟然能聽到讓當今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蒙羞的間諜現身說法。

在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這一天,史諾登真實的身體還安全地隱藏在莫斯科,因為如果他真的以肉體形式現身在溫哥華,很可能馬上就被引渡到美國,面對歐巴馬政府對他從事間諜活動的起訴。因為他披露了政府機密檔案,大量由美國間諜機構和科技大廠與電信公司合作,聯手主導的全球監控計畫,因此公諸於世。不過,他的臉部影像訊號很清晰,顯然也讓採訪他的人,也就是TED的策畫人與數位先驅安德森(Chris Anderson) 感到欣慰。

安德森之前是新聞從業人員,他的非營利基金會種子基金會(Sapling Foundation)在二○○一年接管TED。在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努力完成全世界最知名(或最聲名狼藉,端視你的角度)告密者的虛擬外觀後,安德森看到史諾登的臉時,一定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安德森事前先找到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的一個人幫忙,而史諾登也花了點心思學習如何使用這部機器。這部機器讓他可以聽、可以看,還能投射他的影像與聲音,甚至還能啟動「聚會模式」,以開啟更多環繞麥克風,而進行這些訓練的場所就在ACLU的紐約辦公室。當史諾登第一次能掌控這部機器時,安德森告訴新聞部落格Mashable的威爾斯(Amanda Wills):「他讓機器人走到窗邊看自由女神像。」

現在,這個受過牛津教育的安德森,以一身極具個人風格的輕鬆穿著,身著藍色格子長袖襯衫、黑色長褲,沒打領帶,對著觀眾正式宣佈此刻要探討的主題:「公民權利與網路的未來」。這些人都知道史諾登批露政府監控個資的恐怖事實,也知道其他人正威脅到網路文化中的消費者信心,最終將影響到在網網相連的世界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跨國公司其優異的獲利能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