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蔬果歲時記(四款書衣隨機出貨)

蔬果歲時記(四款書衣隨機出貨)

  • 定價:450
  • 優惠價:75337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蔬果生長寄歲月,寄土地,寄自然;人亦同。
以六十種蔬果道盡歲時轉換,天地人情
焦桐越過生命低谷、重新品嚐自然真滋味經典之作
 
  「只有蔬果才能表現季節的節奏感。」
 
  自古以來,農民跟隨節氣,春耕夏耘,栽種不同的作物,依循風土,創造各種美食,所謂「歲時」,便是人們如何配合四季運行而行事,是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體現。農諺:「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購買與食用當地當季的新鮮蔬果,美味,平價,保護環境,也保護人體,令飲食配合大自然的節奏。在春雨裡採收韭菜、盛夏醃蓬萊醬(情人果)、釀葡萄酒,秋日剝柚子,用乾柚皮薰香;而隆冬吃肉,客家人總要沾一碟桔醬.......在《蔬果歲時記》裡,找到土地上最新鮮也最悠久的收穫。
 
  「像我這樣的糟老頭一餐比一餐肥,像快速膨脹的南瓜,
  藏身寬闊的葉下,笨拙,覺得什麼遭遇都無所謂,什麼環境都可以……」
 
  休耕、農藥、食安、氣候變遷、基因改造……食物本不該面目模糊、味道也不能虛應故事。重新探尋食物最初的樣貌與美好吧!經過歲月歷練、揉合生命苦痛酸甜,焦桐回歸土地及蔬果歲時書寫,脈脈情深。踏遍南北、寫遍山海,從詩詞、文學、史料,乃至於科學中,娓娓道來六十餘種蔬果身世。
 
  「沒有人能真正忽略美麗的事物。我越來越歡喜蔬菜,在市場,蔬菜最能表現季節和鄉土風情;我發現,飲食文化越深刻的地方,越熱愛蔬菜。」
 
  焦桐從年輕時一餐可暴食數十隻螃蟹,到中年後「漸漸愛上蔬果之美」。除了味道描寫與文化考察,這本書更滿是焦桐對食材的情感,每樣蔬果皆飽含記憶與愛,歷歷在目。是繼【臺灣味道三部曲】、《味道福爾摩莎》之後,焦桐為這塊土地獻上的溫柔記事。跟隨著這本書,再一次認識台灣的蔬菜水果,嚐遍季節的美味。
 
  初春/青梅

  翠綠的梅果誘舌生津,她忽然起心動念要買來加工。為了釀梅,她特別去買了廣口玻璃缸,以一種土法煉鋼的精神,先洗淨梅子,用電風扇吹乾;一層梅子一層糖,再加入大量的醋入,密封,她宣布半年後就可以開缸飲用。

  她離開後我想吃,可說來詭異,那缸梅醋竟無端消失。我問過母親、女兒,均搖頭不知,彷彿是一個謎,在迷茫的歲月中那麼真實存在過,我在記憶中努力想像那消失的青梅,酸得像寂寞中年。
 
  盛夏/韭菜

  我覺得那重辛的味道似乎,可以喚醒昏眊的味覺記憶,和心神。在懵懂的童年,知道了父親離去的晚上,母親含淚作晚餐,那盤韭菜花炒蛋的滋味我永遠記得。韭菜發音久,不管普通話或閩南語,都帶著長長久久的願望,期待。
 
  暮秋/西施柚

  老欉柚樹,才會結出又大又沉又甜又優雅的西施柚。柚子出現,象徵暮秋般年華漸老;吾人飽嚐了生命的風霜雨露,心智逐漸成熟,往往才體會甘甜中的酸味,也才欣賞酸中有甜,甜蜜中透露著酸。
 
  新冬/金柑

  金柑大約在農曆年前盛產,過年時許多人家擺設金柑、四季桔盆景,澄黃飽滿。過年的食物最重視口彩,人們置金柑盆景於家中,象徵吉祥如意,祝福四季平安,吉星拱照。柑桔自古代表甘美,正如棗子象徵吉利,閩南語「拜好柑,好年冬;吃紅棗,年年好」。

  金柑不似四季桔酸,果皮的風味可口,鮮食甚佳,宋.李清臣詩贊:「氣味豈同淮枳變,皮膚不作楚梅酸。參差翠葉藏珠琲,錯落黃金鑄彈丸」。鮮食金柑,都連皮帶肉一起吃;而且果皮的風味比果肉更迷人,清爽,微甜,柑橘香充滿口腔和呼吸道,如情人的呼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焦桐

 
  1956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出版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被誤認為美食家;就此「誤入歧途」,鑽研飲食文化成痴,創辦《飲食》雜誌、編選年度《飲食文選》;耕耘飲食文學二十載,人稱「飲食文學教父」。
 
  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散文《在世界邊緣》、《暴食江湖》、【臺灣味道三部曲】;《滇味到龍岡》及臺灣小吃聖經《味道福爾摩莎》等等三十餘種。編有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五十餘種。
 

目錄

序 / 菜園肚皮
 
蔬之屬
青蔥
紅蔥頭
馬鈴薯
韭菜
洋蔥
花生
毛豆
大蒜
空心菜
綠豆
綠竹筍
香椿
野蓮
絲瓜
九層塔
過貓
瓠瓜
茄子
辣椒
山葵
番薯
苦瓜
花椰菜
高麗菜
山藥
玉米
胡蘿蔔
茼蒿
大白菜
芋頭
福菜
紅豆
香菇
南瓜
 
果之屬
香蕉
草莓
柑橘
蓮霧
青梅
芒果
玉荷包
荔枝
聖女番茄
檳榔
木瓜
西瓜
水蜜桃
檸檬
鳳梨
三灣梨
巨峰葡萄
蜜紅葡萄
釋迦
龍眼
文旦柚
西施柚
愛玉
番石榴
珍珠芭樂
楊桃
甘蔗
蜜蘋果
柳丁
金柑
蜜棗
 



菜園肚皮
   
  五○年代末,尚未重工業化的高雄市,我正在念國中,奉命每天去陪外婆種菜。外婆的菜園在愛河畔的老家,毗連著外公的水稻田和舅舅的木材工廠,她每天從漢口街的舅舅家步行到中華路的老家,種菜,順便蒔花,餵食數目甚少的雞鴨。她七十幾歲了,仍勤奮不輟,鋤頭就放在菜畦,鋤累了,身體就倚著鋤頭休息。那是外婆晚年的「休閒活動」吧。我每天放學就騎腳踏車去陪她種菜;天黑前,腳踏車載滿收刈的青菜,祖孫兩人步行回家。
   
  我不確定那些青菜是否挹注過一個貧窮家庭。外婆的子女中以母親最歹命,遇人不淑;外婆一定想以休閒活動所生產,幫助她心疼的二女兒。然則我非常不甘願每天去種菜,貧窮不見得要種菜,何況我並非閒閒沒事幹,明明還有一大堆功課要作,一大堆試要考。我不甘願地挑水桶、糞桶到菜園,拿著長勺隨便揮灑,敷衍了事,其實這些工作大部分還是外婆負責。我想起沉重的功課,和翌日的考試,覺得前途就像快速都市化市區裡的這一畦菜園,蹇促,缺乏希望。天色漸暗,外婆收割好茼蒿、空心菜、韭菜、蔥,蹲在菜園邊的灌溉溝渠清洗根莖上的泥土,我覺得我的前途跟著那些泥土流失了。
   
  天色黑了,外婆已年邁,步履遲緩,我努力壓抑著一些不耐煩的情緒,牽著腳踏車和她正要穿過汽機車呼嘯來往的中華路,我趁車行空檔迅速穿越馬路,看對面的外婆還遲疑不敢通過。我覺得等了很久,想起功課和考試,越來越焦慮,隔著來往奔馳的汽機車對她咆哮:「趕緊啦!我還要轉去寫功課。」我記得我的外婆,我清楚記得她蒼老害怕的形容,站在對面遲遲不敢過來。黃昏的天色透著薄涼,奔匆的汽機車急急馳向黑暗。
   
  幾十年過去了,我總是看見她的背影,那畦菜園在記憶中越來越大,那條灌溉溝渠奔流如溪,「殷勤繞畦水,終日為君忙」。

  中國知識分子咸信躬耕的生活美學,大概認為農事單純得與世無爭,尤其在政治逆境後,往往想退隱鄉間從事農務,遠離帝力。蘇軾謫居儋耳時,到市集買米,覺得不是勞動所得,既使飽食也殊乏味道,愧而作〈糴米〉,前八句:
 
  糴米買束薪,百物資之市。
        不緣耕樵得,飽食殊少味。
        再拜請邦君,願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夢,食力免內愧。
        春秧幾時花,夏稗忽已穟。
        帳焉撫耒耜,誰復識此意。
 
  有農務經驗的人皆知,此種生產美學(aesthetics of production)包含了專業知識、技術、工具、產品、環境、經濟,和體力勞動,這年頭更牽涉道德。通過勞動所穫,除了物質收益,亦能激發喜悅,振奮情緒;那是疲憊厭倦之後的滿足和安慰,協調了精神與身體。

  蘇軾的勞動美學是很可以理解的,〈和陶勸農六首并引〉敘述海南人以買賣木香為業,不事農務生產,到處是荒廢田園,導致糧食不足,只能取藷芋雜米煮粥糜,因而規勸大家改進農具,開荒耕種:「聽我苦言,其福永久。利爾耝耜,好爾鄰偶。斬艾蓬藋,南東其畝。父兄搢梃,以抶游手。」
   
  一日下午走在杭州南路,見路邊一小板車,上載些自耕蔬果,南瓜、香瓜、哈密瓜、鳳梨、紅蔥頭、蒜頭,並無菜主,自取貨物,自找零錢。范成大的詩境常澆灌我的農務想像:「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臺肥。谿頭洗擇店頭賣,日暮裹鹽沽酒歸。」擁有一畦菜園是莊嚴的,高尚的,自食其力,吃不完還可以販售。

  直到中年我才真正歡喜農作,歡喜跟土地那麼接近,我夢想家裡有一畦菜園,每日採摘烹煮,嚮往蘇軾〈擷菜〉的境界:「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我逢人打聽是否有適合的農地租售?
 
  我也是中年以後才逐漸愛上蔬食。江含徵評《幽夢影》:「寧可拼一副菜園肚皮,不可有一副酒肉面孔。」
   
  焦妻見我一天到晚在外面暴飲暴食,酒肉面孔委實可憎,大概又不想太早變寡婦,遂每天早晨用大黃瓜、苦瓜、青蘋果、青椒、芹菜五種蔬果打汁,命我出門前先喝下;我嫌滋味欠佳,建議加入奇異果或鳳梨;有時覺得味道太淡,自作主張多吃了一根香蕉。如果當天的早餐吃清粥小菜,則蔬果種類累積超過十種;焦妻搖搖頭,連蔬果也能暴食。

  多年來我都維持著這種習慣,刻意的生活方式也許是一種懷念的方式。我常追憶一起在江南吃馬蘭頭拌香干,風味極妙。
   
  一次在南門市場買到薺菜,驚喜之餘竟忘了問那裡種的?後來再去,皆尋菜未果,久而已不復問津。薺菜是浙東人常吃的野菜,野菜總是比菜園裡種的蔬菜多一些清香,吃起來令人放心,帶著一種舒爽的田園風。陸游〈野菜〉:「老農飯粟出躬耕,捫腹何殊享大烹。吳地四時常足菜,一番過後一番生。」陸游超愛吃薺菜,曾作五言古詩詠薺菜。我在上海較常吃到的薺菜是涼拌──先焯過,切碎,拌切成細丁的香干和薑末,再澆一點香麻油、醋。上桌前,通常摶成寶塔形,動筷子時再推倒,拌勻。
   
  另一種我愛吃的野菜是金花菜,又喚三葉菜、苜蓿,上海人稱「草頭」,原本是馬在吃的,如今已馴化成園蔬,我難忘獨自在「德興館」大啖草頭圈子的痛快感。
   
  我超愛吃水果,卻是不及格的失意果農。木柵舊居有前後院,加起來不下六十坪,除了栽植花草,我還試種桑葚、柚子、番石榴、木瓜等果樹,說來羞愧,大約十年間,總共僅收成過兩粒其貌不揚、其味惡劣的柚子。非失耕之罪,可能是院子太缺乏日照。將來若得一小塊日照充足的土地,我很想復耕雪恥。
   
  臺灣堪稱水果之鄉,連雅堂《臺灣漫錄》載:「臺灣果子之美者,有西螺之柑,員林之蕉,鳳山之鳳梨,麻豆之文旦」;如今物換星移,好果競出轉精,諸如旗山之蕉,三灣之梨,拉拉山之水蜜桃,恆春之蓮霧,玉井之芒果,南投之鳳梨,高雄之荔枝,彰化之葡萄,屏東之龍眼,臺東之釋迦,花蓮之西瓜……
 
  只有蔬果才能表現季節的節奏感,肉食難以體會季節性,我們什麼時候吃什麼肉,差別甚微。古往今來,農民們依循節氣變化,栽種適時的蔬果,以求收穫豐碩。農諺:「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購買與食用當地當季的新鮮蔬果,美味,平價,保護環境,也保護人體,令飲食配合大自然的節奏。
   
  不像肉品以肉質香(Osmazome)征服吾人的味覺,蔬菜表現雲淡風輕的美學。世人多覺得清淡則寡味,因此素不如葷,其實清淡之味與美食並不衝突,反而更能貼近原味。關鍵在廚師的手段。任何食材淪落獃廚手中,都只能拜託佛祖保佑;唯高明的庖人能令各種食材表現各自的優點,唯舌頭敏銳的美食家能欣賞清淡味。
   
  蔬菜之美在於清淡,我認為鍛練味覺可以從季節時蔬開始,味蕾若疏於品嚐清淡之味,一旦習慣了重口味,就變得呆滯昏眊,再難以欣賞清淡之美。蔬菜的清淡美帶著禪意,甚至連接了天堂。日本詩人川端茅舍的俳句:「ぜんまぃののの字ばかりの寂光」(滿眼薇菜盡の字,寂光淨土界),薇菜的形狀像「の」,這俳句用了四個の字,許多の字疊在一起,除了狀薇菜之多,予人寧靜之感,「の」的聲調反覆出現的回聲,暗示靜寂的佛土。
   
  青蔬不見得總是配角,在高明的廚藝下,隨時可以獨當一面。有一天中午餐館試菜,老闆以花椒爆香,將綠豆芽掐頭去尾,過滾水後入鍋稍微煸炒,暴躁的花椒提醒了豆芽菜的清新脫俗。這是一道厲害的開胃菜,它召喚的食慾來勢兇猛,那一餐我胖了三公斤。
   
  蔬菜通常以菜心為美,菜梗、菜根等而下之,嚼菜根因此轉喻為勵志話語,菜根通常是苦的,嚼食乃有很深的寓意,略帶苦味,苦中又透露一絲絲甜,俗諺「咬得菜根,百事可作」,鼓勵人們能吃苦勇於吃苦。白蘿蔔就有一點清苦,可有些菜根不苦,如慈菇、番薯、蘿蔔、山藥、馬鈴薯之屬。
   
  清苦並不可畏,相對於其它行業,文學創作即稍顯清苦,寂寞自持,帶著嚼菜根的意志,將來,將來有一天。不管事業是否有成,將來,還是要繼續嚼菜根。
   
  食物精緻、清淡到一定程度,必須仔細品賞,認真吟味。尋找美食即是尋找美。如今我依然每天早餐吃下近十種蔬果,空腹喝的那杯蔬果汁,有一點點苦,一點點酸,略甜,強勁的生蔬味,諸味紛陳。可惜焦妻看不到我如此認真拼一副菜園肚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13826
  • 叢書系列:文學花園系列
  • 規格:平裝 / 40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甘蔗〉十一-五月
 
學齡前寄養在外婆家,當時高雄市三民區還很像鄉村。舅舅有一片果園,外公種田、養豬,外婆種菜、飼養雞鴨。農村廚房裡有一個大爐灶,煮過晚餐,外婆輒用灶內餘火烤甘蔗,未削皮的甘蔗受熱,糖水緩慢滲出表皮,有些凝結,有些猶豫滴落,宛如眼淚。我曾在〈外婆〉一詩中懷念:「暗夜的爐灶有回憶的餘燼/甘蔗偎在裡面流淚/輕語如體溫」。取出熱甘蔗,咬掉蔗皮,咀嚼間流動著甜蜜,溫暖,快樂,幸福感。這種幸福感竟永遠鮮明在記憶中。
 
似乎不會有人覺得甘蔗不好吃。中國最早出現甘蔗的文獻是《楚辭.招魂》:「胹鱉炮羔,有拓漿些」。柘,通蔗;柘漿,甘蔗汁。連橫《臺灣通史.農業志》將臺灣甘蔗分為三類:「竹蔗:皮白而厚,肉梗汁甘,用以熬糖。紅蔗:皮紅而薄,肉脆汁甘,生食較多,並以熬糖。蠟蔗:皮微黃,幹高丈餘,莖較竹蔗大二、三倍,肉脆汁甘,僅供生食」。竹蔗又稱高貴蔗,外皮綠色,質地粗硬,不適合生吃;紅蔗即中國竹蔗,皮墨紅色,莖肉富纖維質,多汁液,清甜嫩脆。
 
這種經濟作物產於熱帶、亞熱帶,栽培非常普遍,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以亞洲為大宗,其次是中南美。甘蔗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是製造蔗糖的原料。秋天的時候,甘蔗成熟,榨汁製糖。吳德功〈竹蔗〉:
 
蔗圃千畦植,村農利溥長。
節多如竹秀,葉密似葭蒼。
揭揭風吹響,湛湛露釀漿。
待當秋九月,處處獻新糖。
 
甘蔗種植連接著殖民,奴隸,剝削。荷治時期,臺灣長官定期向東印度公司例行報告,《巴達維亞城日記》一六二四年二月記載,蕭壠(Solang,即今之佳里)產甘蔗,及許多美味之鮮果;荷蘭東印度公司招募漢人來臺種甘蔗,生產蔗糖賣給日本。清道光年間詩人陳學聖〈蔗糖〉:「剝棗忙時研蔗漿,荒郊設廓遠聞香。白如玉液紅如醴,南北商通利澤長。」
 
日據時期,總督府政府更大規模種植甘蔗,臺灣俚語「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 反映了壓榨剝削的製糖株式會社。古巴詩人尼古拉斯.紀廉(1902~1989)長期流亡國外,以詩控訴帝國主義者剝削、壓迫黑人,直到古巴獨立才返回祖國。短詩〈甘蔗〉應是流亡時期之作:
 
黑人
在甘蔗園旁
美國佬
在甘蔗園上
土地
在甘蔗園下
鮮血
從我們身上流光 !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