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飾忘憂:相體裁衣
看《我和Dior的華麗邂逅》(Dior and I, 2015)總覺得主角不是徘徊在Dior atelier裡的Christian Dior本尊幽靈,也不是新入主,面對完全陌生的高級訂製服行業,正徨徨不安的Raf Simons,而是在atelier裡那數十名裁縫。當中尤以女性為主,她們很多已屆中年,這套Dior and I將這些多年來被創意總監光暈遮掩的女裁縫師帶到世人眼前。
總說時尚是男設計師的世界,從十九世紀中後期起,固然有Madeleine
Chéruit、Jeanne Paquin、Jeanne Lanvin、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這些懂裁衣也會設計的女子,但業界內仍是以男性為主。來到二○一六年春夏之間,英國倫敦Savile Row終於有了第一名首席女裁縫Kathryn Sargent在這兒開業,這可是裁縫街二百年來首名自立門戶的女裁縫。不禁叫人思索女裁縫的故事是怎樣的?
裁、縫:掩蓋與掀露
裁縫是相體裁衣的職業,由是經由手藝,裁縫為一個特定的身體裁出最適合它的衣裝。當中必然包括一些直覺:怎樣去感知一個身體,怎樣以各式觸感、溫度的布料,去或掩藏或顯露這個身體的一些面向。二○一五年的電影The Dressmaker(港譯《華麗轉身》,二○一六年上映),正是關於一個女裁縫怎樣以她的裁縫技巧報復虛偽的世界。電影改編自澳洲作家Rosalie Ham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五○年代,一位才華洋溢的服裝設計師Tilly,她在巴黎為Madeleine Vionnet工作,後者輾轉將她推薦給Cristóbal Balenciaga。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卻執著於自己小時候背負殺死小男孩的罪嫌被趕出小鎮,為了找出真相,毅然帶著縫紉機從巴黎返回澳洲小鎮。
故事背景設在小鎮,幾將封閉社會裡的偏見與病態都呈現了——鎮長、老師、士多老闆、警長、醫生、被歧視的寡婦,每人都長久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沒有流動的改變。而從外界回來的女主角,帶回了各式時尚新裝,故事就此展開。將時裝與小鎮並置本身已是十分有趣的設定:你怎能在閉塞的社會中了解時間的流逝呢?猶是死去兒子的女人仍沉浸在二十多年前的悲傷中,Tilly的母親仍背負著女兒是殺人犯的屈辱。但縱是如此,走在時代前端的新裝,依然在這如死水的小鎮裡施展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