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泰雅記憶:比令‧亞布紀錄片中的原住民影像

泰雅記憶:比令‧亞布紀錄片中的原住民影像

  • 定價:220
  • 優惠價:919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8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跳脫他者眼光的原住民視角,如何講述自己族群文化的故事?
  從《麻必浩的土地到哪裡去了?》、《彩虹的故事》、《走過千年》到《霧社‧川中島》,
  紀錄片導演比令‧亞布如何呈現「原住民自身的影像觀點」?

  1990年代中葉後,愈來愈多本身為原住民的導演投入紀錄片拍攝工作,他們跳脫民族誌、人類學觀看他者的既定框架,讓原住民能以更具主動性的權力「述說自己」、「凝視自己」、「拍攝自己」的族群文化與歷史故事。

  本書不在於討論艱澀的理論,而是聚焦於原住民紀錄片導演比令.亞布歷年作品中所呈現的「原住民自身的影像觀點」。從拍攝於1998年的《彩虹的故事》,2016年11月獲邀於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舉辦的「民族誌電影文化的觀點」上映,足見比令作品已然進入跨國文化的研究視野,並展現其在原住民影像敘事的地位與代表性。

  詮釋人類學大師紀爾茲(Clifford Geertz)曾說:「如何理解所謂的土著觀點(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呢?其實只要能聽懂他們所說的一句笑話,而你也笑得出來,這樣就足夠了!」這段話一直是作者對於原住民歷史文化研究的初衷,也希望藉由本書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比令‧亞布紀錄片中那些真實而有溫度的原民生活。

本書特色

  1.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實地田野調查、影像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口述訪談。
  2.以貼身觀察與影像拍攝專業,分析比令‧亞布導演歷年作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勝奕


  1986年生於臺中。修平技術學院電機系畢業,轉修臺灣文學、文化研究、紀錄片攝製,2014年取得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現為自由影像文字工作者。

  曾獲得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以及「中華發展基金102年度第1期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獎助。長期參與紀錄片拍攝,曾任《飛鼠樂園:頂笨仔聚落飛鼠保育全紀錄 [DVD]》攝影助理(2011)、《白海豚練習曲 [DVD]》攝影助理(2013)、《島嶼.浮城:15則香港人在臺灣的生活札記》(南十字星出版社)書籍預告片攝製(2015),以及達觀國小操場募款影片攝製《我們沒有操場》(2016)與《看見達觀──一個夢的開始》(2016)。
 
 

目錄

館長序/廖振富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第二章 傳統文化復振•影像運動的崛起 
第一節 生存的位置──《土地到哪裡去了》 
第二節 紋面的價值──《彩虹的故事》 
第三節 傳統信仰的核心價值──《走!親近祖靈》 

第三章 災後重建的省思 
第一節 自立自救的起步──《部落的高速公路與重建》 
第二節 自立自救的醒悟──《打造新部落之路》 

第四章 千年計畫的反省──以《走過千年》為討論對象 
第一節 千年與千年的對話──《走過千年》的紀錄觀點 
第二節 比令‧亞布的攝製位置 
第三節 《泰雅千年》的影片評價 
第四節 鏡頭的語境─論《走過千年》的凝視 

第五章  歷史、再現與詮釋──以《霧社•川中島》為分析對象 
第一節 歷史的詮釋 
第二節 《霧社‧川中島》的紀錄觀點 
第三節 媒體再現部落的主體與價值觀 
第四節 Gaya談霧社事件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序

  「紀錄片跟臺灣文學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性?為何可以納入臺灣文學領域的討論範疇?」這大概是過去幾年我屢次在文學相關研討會中,最常被人們詢問的問題,但我永遠記得指導老師--邱貴芬教授曾說:「臺灣文學的根本精神,不就是描述普羅大眾的生活、為底層人民發聲嗎?同樣的,紀錄片也是一樣啊!只是透過不同媒介方式去表達罷了」,因此我由衷的感謝老師在學術研究上,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野,讓我可以領略和其他同儕之間不一樣的風景。

  此外,在研究紀錄片的過程中,許多人在不同階段給予我提點和協助,讓我在寫作上總能突破各種障礙與困境,我感激在心:邱貴芬教授、王明珂教授、胡台麗教授、蔡慶同教授、劉智濬教授、楊翠教授、申惠豐教授、陳芷凡教授、魏貽君教授、洪秀錦教授、黃文成教授、陳沛淇教授、蔡明純教授、楊名龍教授、林益仁教授、林武佐教授、王田教授、比令.亞布導演、陳文彬導演、簡毓群導演、沈可尚導演、紀文章導演、高屯子導演、乜寇.索克魯曼、普羅相機鄭先明老師、陳令洋、蔡敏秀、李孟倫、楊傑銘、詹閔旭、徐國明、沈曼菱、蘇威銘、洪千媚、鄭宇騏、許瑋荃、周吉祥老師,以及其他許多因紀錄片結緣的朋友。我該特別一提:若不是比令.亞布導演慷慨的提供他第一手拍攝的紀錄片資料,以及不厭其煩的接受我的訪談,此本書是不太可能撰寫完成。也感謝臺灣文學館給了我一個出版臺灣原住民紀錄片研究專書的機會。

  此書獻給一直以來,全力支持我的父母。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4149
  •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學位論文輯刊
  • 規格:平裝 / 16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0.8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霧社•川中島》的紀錄觀點 §
 
1930年發生的霧社事件,經由《賽德克•巴萊》一片,讓賽德克、原住民及臺灣人整個社會開始討論這個議題,但這是真的霧社事件嗎?我們試著用原住民的觀點,由部落人來詮釋,平衡賽德克三個亞族。
 
一、《霧社•川中島》的討論價值
 
在2009年,比令•亞布的紀錄片《走過千年》入選為該年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閉幕影片,睽違了五年在2013年之時,他以紀錄片《霧社•川中島》再次入選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從《走過千年》到《霧社•川中島》,比令•亞布的紀錄片經常涉及「漢族」導演與「原住民」導演影片之間的對話,例如:《走過千年》是與漢人導演陳文彬拍攝的《泰雅千年》做對話,而《霧社•川中島》不僅只是與電影《賽德克•巴萊》對話,它更開啟部落與部落之間對於「霧社事件」的歷史回顧,並進一步促成部落與部落之間對話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霧社•川中島》這部紀錄片中,比令•亞布首度嘗試採用了「解說式」的影片模式,這和比令以往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比令所拍攝的紀錄片,以及所要處理的議題,大多都聚焦在關注泰雅族的部分,而且影片大多採用第一人稱「參與」、「互動」模式的紀錄片手法,這一直是他特有的拍攝模式和態度,但在拍攝《霧社•川中島》的時候,由於拍攝對象不再是泰雅族,而是賽德克族,拍攝的主題又是談「霧社事件」這樣一個創傷的歷史,因此比令改採「解說式」的紀錄手法來呈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比令•亞布身為教育工作者,他更希望可以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去呈現賽德克族人對於「霧社事件」的歷史詮釋。對此,我們可以透過《霧社•川中島》影片的形式與風格,做更進一步的討論和分析。
 
二、《霧社•川中島》的歷史再現與詮釋
 
比令•亞布導演的《霧社•川中島》在結構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處理「霧社事件」所面臨的三個問題:「歷史記憶」、「電影效應」、「賽德克族Gaya的文化觀」。
 
在處理「歷史記憶」這個部分,影片的開頭,比令•亞布採用「川中島」(清流部落)過去(1930年代)的老照片和現在場景做「歷史穿梭」的對照,再搭配Tgdaya族人Takun•Walis(邱建堂)的訪談進入畫面。Takun•Walis(邱建堂)提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