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

Even about the Weather: a Visit to George William Mackay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馬偕博士的愛兒偕叡廉是個優秀的說故事人,
  敏銳、智慧、記憶豐富、幽默詼諧。
  1950年代,他說了許多故事給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朋友和會眾聽,
  大家都渴慕多聽一點——即便只是聊天也行。

  對於偉人,我們除了敬佩他們的偉大,
  也想知道他們的生活點滴和他們的喜好,
  他們怎麼和孩子、鄰居及同事互動,
  怎麼在兩難中做出愛的抉擇。
  我們也想知道偉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如何。

  本書收錄了偕叡廉口述的21篇故事,再加上馬偕後代子孫彼此間的通信、偕叡廉和妻子偕仁利懷念母親張聰明的談話及馬偕博士被宣道差會和同工談論的文件,讓我們看到宣道士來台付出的身心代價,以及在困頓中彰顯信仰的榮美。白描的故事和樸素的家書,披露「義人的後代」如何生活,彼此祝福,彼此相愛;感受他們對馬偕夫婦和福爾摩沙的懷念,對生命的熱情和行事的低調。

  在笑談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台灣的初代信徒:無論是高官陳輝、幫派領袖水益、樟腦工人阿財、五股人塔嫂,或是龍山寺的住持羅妙吉接觸信仰前後的心理轉折。他們信主以後的美好行蹤,至今仍然在向世人作見證。這些故事感動我們,因為其中洋溢著我們渴慕的愛和公義──來自上天,透過馬偕大家族和福爾摩沙人,向世人宣告。深願我們用生命把愛的故事傳講下去,也一次又一次地在故事中遇見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偕叡廉
George William Mackay (1880-1963)/口述

  馬偕博士和張聰明女士的兒子,生於淡水。 13歲以前都在淡水成長,常陪伴父親到各地傳教旅行。 受教育於香港英文學校、加拿大多倫多聖安德烈學院及多倫多大學,在美國麻省渥契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完成教育學碩士,並赴日本進修。是宣道士,創辦淡江中學和偕醫館的聖經中心,獲多倫多諾斯神學院頒榮譽神學博士。與偕仁利結婚生有二子三女。一生愛神、人、動物和植物,誠懇風趣,結交各方好友,喜歡運動,推動體育 。葬於淡江中學校園裡雙親墓旁。

偕瑪烈Magaret Mackay/記錄

  偕叡廉與偕仁利的三女,1919年出生於淡水,與四位兄姐快樂成長。曾就讀日本加拿大學校。1955年來到淡水,陪父母8年之久,並在台北美國學校當祕書。與母親返加拿大養病後,曾在多倫多大學擔任祕書。退休後與兩位姐姐居住安養院,仍關心台灣和淡江中學。

譯者簡介

林一真


  台南人。成長於父母林占鰲和蔡豫治創辦的興文齋書局,幼年在民族路和太平境過教會生活。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畢業,完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教育心理和統計博士訓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習療癒花園設計,至日本學森林療癒。在輔大、北市師和陽明大學教學後,與魏耀揮到三芝參與草創馬偕醫學院,開拓漁人村和真愛森林。著《生活彩虹探索》、《生活彩虹:全人生涯開展》和《森林益康》。期許自己持續把人帶回信仰和大自然。
 

推薦序
 
馬偕家族的台灣鄉愁
蘇文魁 


  這是一本馬偕家族的故事書,由於「馬偕學」是當今顯學,坊間出版了不少馬偕相關的書,但不論以何面貌介紹馬偕,都是以豐富又精采的故事來吸引人。讀者看過此書,就會知道馬偕家族真的很會說故事,而且充滿台灣鄉愁。

  看過《馬偕博士日記》和他的著作《From Far Formosa》,或是直接看他宣教書信報告,就可知道馬偕博士的一生就是一本精采的故事書,而且他還真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相信馬偕在台灣三十年不到的時間,有如此豐盛的宣教成果,和他傳奇性一生和善於講故事,有一定的關聯;即使回國述職期間,在家鄉引起那麼大的迴響,應該也是人人著迷於他動人的故事有關。

  至於「二世馬偕」偕叡廉說故書能力更是名聞遐邇。我家的歸主是偕叡廉夫婦晚年在淡水所結的果實:父親常說很喜歡聽「偕先生」講道,他喜歡用「例」,那時的概念「例」就是故事了。我小時偕叡廉年事已高無緣聽他講故事,只記得一個晚上聚會在今天淡水教會禮拜堂樓下副堂,久不出戶的偕叡廉夫婦坐中間發表談話,按老社會方式,男人圍坐內圈,婦女在外圍或坐或站,那天下雨我們小朋友出不了門只在旁邊遊蕩。他講道中引來笑聲,我們就由人牆外企踵觀看。他聲音很小,除了聽眾陣陣笑聲實在聽不出甚麼。忽然大家安靜了,我們知道這是大人在禱告,最後大家齊聲應答:「這是阮的心所願。」當時台灣已經和國語教會一樣改「阿們」了,偕叡廉還是保有馬偕家族的死硬個性講「心所願」。

  我過完青少年、中年時代後,再次和馬偕家族相遇,那是在二○○○年時。當時淡水鎮與牛津郡締結姊妹市,我有幸隨團到嚮往已久的加拿大馬偕原鄉,神遊他成長的環境,體會他的加拿大鄉愁,也終於見到偕叡廉的三個女兒。在煙布羅(Embro)的高地運動會上,我看到她們穿著客製化的T恤,每人開心的挑一張老照片印在上面,看到我好奇地瞄著看,她們非常得意,一個說「淡水」、一個說「觀音山」、一個說「大屯山」。原來馬偕家在加拿大也有台灣的鄉愁。

  我在青年時代,還聽過馬偕家族一個最會講故事的人,那就是馬偕博士唯一見過的外孫柯設偕。沒有人不會去喜歡他那生動又活潑的故事,雖然那些故事聽了又聽,但卻百聽不厭,今日很多馬偕的故事流傳到今,都是來自於他。這本故事書的出版,會聽到不少新故事,可填補現今馬偕學的不少空白處,可說是絕佳的口述歷史。筆者在淡水從事文史工作一段時間,驚訝於書中描寫淡水相關的人事地物,竟然是那麼樣的精準榫合,相信此書在馬偕的研究上必將有所助益。

  馬偕博士獨特的行事風格和宣教策略,一直在宣教史上有相當的爭議。而他的公子偕叡廉的身世,又是一個活在夾縫中的宣教士,父子宣教的過程並不順遂,書中所蘊含的台灣情,就是馬偕家族宣教的動力,讀者由書中應可感受那份濃醇的鄉土情懷。

  記得二○○一年馬偕逝世百週年時,偕叡廉次子偕約翰博士代表家族來台參加紀念活動,他回到父親所創辦的淡江中學校園,當時學校的原住民石板屋正屆完工。他參觀時提起他一九二七年時,兄弟兩人和父親到太魯閣,他們由原住民身上買下四把「番刀」,是他們家藏和台灣的記憶,他表示這四把刀該還給台灣,就擺在校園配合石板屋展出。回國不久,這四把刀就託人帶回淡江,他一直強調,這些刀不是他的,是他們兄弟所擁有的,若展出時也要如此註明。他哥哥威理二戰時為國捐軀,他們家人的感情是如此的濃厚,乃是因宣教士的家庭聚少離多,他們在台灣享有愉快卻短暫的童年,但青少年後都離家出外求學,這些在家族團聚在餐桌上、壁爐前或旅店裡說的這些故事,或許就是團結這個家庭的要素吧。

  這本書在二○○二年時就已經到了淡江中學,當時的姚聰榮校長,原本想把它當成雙語班的閱讀教材,也曾經把〈白狗的故事〉譯出刊登在淡江中學第49期的《淡江中學通訊》中,那年八月學校還辦了一次旅遊活動,讓全校老師登上龜山島,體驗白狗的故事情境,當時就有人建議該把它翻譯成中文,讓更多人直接去讀。

  真要感謝林一真老師,她親自訪問馬偕博士的曾孫女萊斯禮女士,用心找回馬偕家族留在加拿大的台灣情,讓譯文中多了那份一般馬偕相關書籍中難得的情感,也補充了一些史料,讓人對馬偕多了一份了解。相信這本令人引頸企盼的作品,必將掀起另一波馬偕研究的熱潮。(本文作者為淡水長老教會長老)

推薦序

來聽偕叡廉說故事

鄭睦群 

  在今天,我們有許多途徑可以了解馬偕博士,以及他身邊的人、事、物。喜歡閱讀的可以翻翻馬偕親筆的《馬偕日記》或《福爾摩沙紀事》,愛好音樂的可以聆聽《馬偕的生命詩歌行旅》,想要視覺、聽覺雙管齊下也能選擇馬偕布袋戲、歌仔戲與音樂劇。

  但其實,我們都太習慣從旁觀的視角仰望著這些「歷史人物」,但如果馬偕不是遙遠的「歷史人物」而是你的「祖父」呢?你會期待你的父親如何訴說「阿公」與「阿爸」過往的經歷?偕叡廉以一位父親的身分,向孩子娓娓道來父執輩曾經的生命腳蹤,這正是《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魅力所在,他也確實是個說故事的高手。

  不過比起名滿天下的父親,或許一般大眾對偕叡廉是比較陌生的,但他可是馬偕博士最疼愛的獨子。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馬偕博士迎娶五股姑娘張聰明,成為當代唯一與台灣女子結為連理的外籍宣教士。日後張聰明為馬偕博士生了三個小孩,分別是大姊偕媽連、二姊偕以利與小弟偕叡廉,共組一家五口的跨國小家庭。

  說爸爸最疼愛偕叡廉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從馬偕博士的日記來看,偕叡廉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媽連與以利,父子倆還會一起運動、騎馬、爬山、念書、釣魚與抓蝴蝶,這是他兩位姊姊所沒有的。偕叡廉長大後被送到香港唸中學,每次放假回來,馬偕都會親自到淡水港邊等著他親愛的兒子。有時候全家會聚一起唱聖詩,可愛的偕叡廉也會用風琴為大家伴奏,享受甜蜜的家庭時光。

  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馬偕博士病逝淡水,兩天後葬於今淡江中學內的墓園,安息在他筆下的最後住家,偕叡廉也在當年遠赴加拿大求學。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偕叡廉帶著新婚妻子偕仁利回到了寶島台灣,三年後成為淡水中學(今淡江中學)的創校校長,以教育延續父親的精神。偕叡廉日後也被選為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該教會正是馬偕博士在北台灣所設立的第一間教會,成為許多老淡水人的深刻記憶。

  一九五二年,偕叡廉夫婦搬出充滿回憶的「小白宮」,在淡水教會附近的半山腰上蓋了棟小房子,過著愜意卻依舊在教會服事的退休生活。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日,偕叡廉病逝台北馬偕醫院,超過千人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在淡水教會舉辦的告別式,結束了跨越清末、日治與民國三個世代的人生。老一輩的淡水教會信徒至今對他們依舊深深懷念,只是那些曾經與偕叡廉共同生活過的長者們,如今也漸漸凋零了。

  我出生得太晚,只能從文字來認識這位老校長,但卻有幸曾在偕叡廉的故居恣意玩耍著。一九八五年八月,我的父親就任淡水教會第五任牧師,全家也從桃園大溪搬來這富有山河意象的小鎮。當年我們三兄弟都還小,我只有四歲半,弟弟分別是二歲與一歲。因此每當父母有事外出或是探訪的時候,便會把我們「寄放」在教會長輩的住處,事畢後再「領回」。

  淡水教會與其牧師館皆座落馬偕街上,而沿著馬偕街往坡上走則會看到一座天橋,走過天橋就會連上真理街,淡江中學、馬偕墓園、牛津學堂、真理大學都在那一帶。而面對天橋往右邊看去,則會看到一棟典雅的平房,汪宗埕牧師的兩位女兒及孫女就住在那裡,那也是我們三兄弟的「寄放處」之一。還記得三個小男生曾坐在屋外的椅子上,看山、看海、看夕陽,有一次還撿到不久前才蛻下來的蛇皮,畫面歷歷在目。

  長大後才知道,這房子以前的主人就是偕叡廉,我跟他曾在同樣的地方看著相同的日落並且就坐在同一張藤椅,那棟可愛的居所在一九八八年易主,現已拆除建為高聳的住家大樓。現在除了看老照片追憶之外,那房子的倩影竟也曾入鏡一九八三年的電影《小畢的故事》,意外成為我遙想老校長的動態索引。

  《馬偕的孩子說故事》的作者是偕叡廉的小女兒偕瑪烈,她記錄著父親以第一人稱所講述的許多故事,例如令人傷腦筋卻又無比忠心的小白狗、龍山寺住持羅妙吉改宗的過程,還有幾株曾經讓「小白宮」飄著咖啡香氣的咖啡樹,親切雋永亦發人深思。另外本書也收錄黎約翰牧師、牧師娘與張聰明的信件,儘管當年黎約翰夫婦與馬偕博士有些不愉快,但書信中的文字讓人再次了解了他們當下的心境,也是理解歷史事件的另一個面向。

  就打開書吧,如同子女般圍繞在偕叡廉的腳邊,讓他來為你說故事。

(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系與馬偕醫學院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275073
  • 叢書系列:藝文/散文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8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林一真譯者序
我們都在說故事
 
對於偉人,我們除了敬佩他們的偉大,也想知道他們的凡民生活點滴、他們的喜好,他們怎麼和孩子、鄰居及同事互動,怎麼在兩難中做出愛的抉擇。我們也想知道偉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如何。
 
馬偕博士的愛兒叡廉是個優秀的說故事人,敏銳、智慧、記憶豐富、幽默詼諧。一九五○年代,他說了許多故事給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朋友和會眾聽,大家都渴慕多聽一點,甚至只是聊天也行。小女兒偕瑪烈做了紀錄。我常想像他氣定神閒地用台語和英語雙聲帶講故事的模樣。
 
這本書收錄了二十一篇故事,再加上馬偕後代子孫彼此間的通信、叡廉和妻子偕仁利懷念母親的談話及馬偕博士被宣道差會和同工談論的文件,讓我們看到宣道士來台付出的身心代價,以及在困頓中彰顯信仰的榮美。白描的故事和樸素的家書披露「義人的後代」如何生活,彼此祝福,彼此相愛;感受他們對馬偕夫婦和福爾摩沙的懷念,對生命的熱情和行事的低調。
 
在我心目中,偉大的馬偕博士無論出生入死,永遠都是向前看(或向前衝)、眼神灼灼發光的勇士姿態。世人也總是說馬偕「寧願燒盡,不願朽壞」。我一直以為這是指他孤身到台灣,堅毅面對宣道初期言語的隔閡、台灣人傳統信仰的堅固營壘、辱罵和潑糞,以及罹患瘧疾和喉癌的切身病苦。原來他和我們一樣,也有為人父母子女和鄰居的諸多角色,也可能腹背受敵,依然要做許多愛的割捨。
 
翻譯這些故事時,真叫我愛不釋卷。我很歡喜知道叡廉從香港校園的地上撿回咖啡豆,捧著給爸爸看,爸爸立刻說要在後院種植。我想像他家的狗小白不斷防衛攻擊鄰居的豬和羊,馬偕博士只好一次又一次把牠送到更遠的天邊海角,託付給善心人家照顧。
 
我驚訝地發現,他被加拿大婦女外國宣道會的委員議論紛紛,說他的宣道方式妨礙了同事的發展。我也驚喜看到黎約翰牧師娘安妮反省自白,在香港印發「有些事情」的小冊子,為馬偕夫婦做澄清。黎約翰牧師也為馬偕挺身直言,並且說馬偕不只被一個宣道差會不公平地對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晚安,床邊故事101夜~兒童故事小說|名人傳記|生活百科有聲書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領券
  • 遠流領券
  • 知遠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