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管理書展
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

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

Facing Love Addiction: Giving Yourself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ay You Love

  • 定價:300
  • 優惠價:7210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愛情成了依賴,很容易就會將所有寄託在對方身上,
於是感到不足、感到失望,甚至無法看清自己的模樣……
為什麼好像總是遇不到「對的人」?
為什麼戀愛不順、經營關係很難?
為什麼一段關係走到最後,依舊還是以「破局」收場?
 
  ◎以下情景,請設想看看如果你是當事人會有什麼感受──
  *當對方沒有回應需求時,覺得對方不在乎、不夠愛? □ Y □ N
  *當對方拒絕提議或邀請,感到失望與失落,好比自己也被否定一樣? □ Y □ N
  *當對方做的事你不認同,就無法忍受,甚而大吵一架? □ Y □ N
  *當關係結束時,會認為自己「失敗」了嗎? □ Y □ N
 
  本書將幫助讀者檢視,一路走來所談的戀愛、陷入的關係是否為自己的「幻想」,並不符合現實。因此,那個人無法配合你的「幻想」時,你便會認為──愛情幻滅了。

  治療師派雅‧梅樂蒂以專業的角度,帶領讀者從頭檢視關係的類型,以及精準分析為何會養成這樣的情感模式,造成總是遇不到「對的人」的狀態。

  並提出有效的實際案例,協助讀者可以學著在對方與自己之間取得平衡點,重新劃設內在界線,在關係裡好好照顧自己,而非依賴成性。
 
  ◎這本書可以怎麼幫助關係健康又長久──
  ‧分享情感上的親密。
  ‧明白「無條件的愛」其實並不存在。
  ‧正視問題,不再沉淪於過去的情感循環。
  ‧破解對於關係會有的「不切實際的期待」。
  ‧釐清「有意識的恐懼」與「無意識的恐懼」。
 
名人推薦

  艾莉/作家、資深媒體人‧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晨羽/作家‧海苔熊(程威銓)/科普心理學家
  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值得一讀的作品。願每個在愛情中的人都能學習善待自己、珍惜自己。」──晨羽/作家

  「總是在愛裡『鬼打牆』嗎?愛上不該愛的人、分分合合卻仍徬徨不安嗎?本書鉅細靡遺地描述,在不健康的感情中,兩人如『命運鎖鏈』般的互動歷程。特別推薦給焦慮依戀─逃避依戀組合的伴侶們!」──海苔熊(程威銓)/科普心理學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雅‧梅樂蒂(Pia Mellody)


  共同依賴症及成癮行為的國際權威,任職於綠茵機構並擔任顧問一職,此機構位於亞歷桑納州的威肯勃格,為治療上癮及創傷的治療中心。

安姬雅‧威爾斯‧米勒(Andrea Wells Miller)

  除獨立書寫與共同著述外,亦編撰書籍。

凱斯‧米勒(J. Keith Miller)

  為知名演說家、教師、與暢銷作家,著書二十餘本。

譯者簡介

曾舜華


  高師大英語系學士,臺師大翻譯所碩士。喜愛旅行、閱讀、學習新事物,期許自我能翻譯不綴。譯有《致親愛的你》(遠流出版)
 

目錄

推薦序:讀懂自己的愛情,找回健康的關係!/吳姵瑩
作者的話

致謝
引言
 
第一部/戀愛成癮者及其人際關係
1分辨共同依賴與戀愛成癮
2戀愛成癮者的特徵
3 戀愛成癮者的情感循環
4戀愛成癮者選擇的伴侶:避愛者的特徵
5避愛者的情感循環
6當戀愛成癮者遇上避愛者:共同成癮關係的特徵

第二部/復元之路
7如何處理共同成癮關係
8暫時放下關係
9戒斷戀愛成癮
10治療共同依賴的症狀
1 1修復舊關係或步入新關係

第三部/健康的關係
12健康關係的特質
13不切實際的期待 培德・梅樂蒂/作

第四部/復元紀錄
14走出戀愛成癮的復元紀錄
15如何書寫復元步驟一
16如何書寫復元步驟四
17避愛者的復元紀錄
 
結語:個人的復元
附錄:戀愛成癮心理文獻簡介
推薦書單
 

推薦序

讀懂自己的愛情,找回健康的關係!


  愛情,是人生的修煉場,因為在愛情裡照見我們許多習性,甚至展露我們的陰影和恐懼。

  這些年來的心理工作,我在工作坊和諮商中接觸過許多學員,他們往往都在關係上有所困擾,尤其對於親密關係抱持困擾。

  一開始在出版社邀請推薦時,我便迫不急待地將書拿來翻閱,即便這本早在二十五年前(一九九二年)就已問世,經過十一年後(二○○三年)再度增訂改版,書中所描述的理論和症狀,套用在我的實務經驗裡,還是幫助我更完整了系統的統整。而我相信,這是一本不管是心理工作者或一般大眾都很適合閱讀的書籍。

  很早之前,我就開始推廣「愛情是種癮」的概念。特別是「分手後」根本就是個戒斷的歷程,好比煙癮或毒癮,在你持續地長期使用後,停掉煙毒的供應,你會感受到一股強制性的渴望,回到原本使用煙毒的狀態,而無法顧及到煙毒本身多麽傷身,也傷害你周遭的人。

  愛情的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在情感關係中建立了「情感依賴模式」,是最難斷開的一環。想想你原本討拍的對象,後來卻成為你情緒壓力的對象。除了要克服沒有人安慰和給予愛的困境外,你還需要調適濃厚的哀傷和心理的空洞。這些就造就了「愛情癮」,也是為什麼有一群人一直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卻又離不開。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想像缺乏另一半的生活,甚至不敢想像自己一個人經歷戒斷歷程的痛苦。

  《當愛成了依賴》就是在討論愛情上癮的互動關係。作者派雅更是以「戀愛成癮者」與「避愛者」來描述在這樣情感關係中的人們。他們相互吸引的依存關係,是一種上癮歷程,情感糾結、彼此傷害又彼此獲得滿足,一直在追與逃之間,陷入執迷又強迫的情感狀態裡。

  在這種難解的愛情之中,雙方是強烈吸引彼此的,也成為對方的救贖,卻同時餵養一定程度的毒藥。情感裡的上癮,你有時候也知道,這其實一點都不健康。

  「戀愛成癮者」總是花費或投注過多時間在另一半身上,往往將另一半視為完美的對象而希望對方給予自己無條件的積極關懷;總是在愛情中忘了照顧自己,也失去自我。

  「避愛者」則是為了逃避關係中的強度,而創造關係外各種成癮行為,像是成為工作狂、熱衷參與各式活動,甚至成為酒鬼也是一種方式。他們害怕對方會拿自己的弱點來要脅,因此不想要對方瞭解自己,進而產生各種疏離沈默的相處模式。

  可是,這兩種人為什麼老是兜在一起呢?因為戀愛成癮者渴望英雄般的拯救者,避愛者則渴望照顧有需要的人來自我肯定。避愛者之所以要避免親密,是早期生活中過度被黏結或需要的孩子,而發展出錯誤的人際相處觀點。但在避愛者的照顧裡,通常是由於責任或避免罪惡感,不是因為愛。

  我就曾經遇過典型的避愛者,這種類型以男性居多。

  現在就一起來看個小故事──

  志明是個溫柔的男人,或說帶有點陰柔的特質,也因此容易吸引女生向他訴苦。而他總會耐心傾聽,也靜靜地陪伴哭泣的女孩。每次跟女生的關係越走越近,往往是女生在很糟糕的狀況裡,需要被安慰、照顧的情形。春嬌就是這樣而和他越走越近的。甚至,春嬌覺得自己根本愛上了志明,期待志明不斷溫柔呵護她。

  然而,有一天,春嬌赫然發現,她一點都不懂志明。因為每一次相處都是春嬌不斷發牢騷,而志明只是靜靜傾聽與安慰、開導。每次當春嬌問起志明的事情時,他總是雲淡風輕地帶過,說自己的生活沒什麼特別之處。

  志明之所以開始覺醒,是因為他陷入三角關係,除了跟春嬌走很近之外,也與美美走得很近。偏偏美美不是個好惹的人,在志明決定要與春嬌穩定交往下去時,美美差點讓志明身敗名裂,像是:打電話到志明的公司,或者到志明的住處與公司去堵人,揚言要讓所有人知道志明怎麼對待她(跟她分手)。

  後來,志明終於意識到,他在情感關係中的狀態,總是扮演「痛苦的拯救者」,覺得自己有責任救贖受難的個體,也容易吸引脆弱的女性到他身旁來。

  回顧起自己的童年經驗,志明才意識到,他從小就是被母親過度黏結的孩子,每當父母親吵架時,他總是無助地在旁哭泣。父母經常吵架,他則是要在哭完之後,安撫母親不要生氣難過。

  志明從小的情感需求都沒有被照顧過。母親因為無法從父親取得情感支持,轉而向志明獲取。而早熟懂事的志明也學會回應母親,成「小老公」,但幼小心靈已經被情感壓榨,深層意識裡有了「愛是讓人窒息」的烙印。

  當志明懂了自己的情感模式後,開始不再讓自己當拯救者,能夠較真誠地與春嬌分享生活。他正視了內心裡對於愛的陰影,也正視到,之所以會與美美發展關係,是由於與春嬌越來越穩定,而他卻開始想要逃避。另外,他也更能意識到,當他想花更多時間在工作時,也是跟春嬌開始有衝突或不滿的時候,對自己逃避的行為有更多看見。而美美則是較為極端的戀愛成癮者,對於分離有強烈的焦慮,害怕失去關係而有控制的行徑,甚至在分開後因為無法忍受內心的感受而有報復行為,這些在書中也都有詳細的介紹。

  本書的作者派雅提到,避愛者和戀愛成癮者具有相同的兩種恐懼:恐懼親密,也恐懼拋棄戀愛成癮者對於遺棄有強烈恐懼,卻沒意識到自己害怕親密,導致他們不自覺地選擇不善親密的對象;避愛者強烈恐懼親近,然而底下卻潛伏著對被拋棄的深層恐懼,於是他們總想成為關係中主導的那一方。如此,他們至少能有時感到自己手握大權,迎合了對方的需求,卻不至於被吞噬自我。在志明與春嬌的故事裡,還有更多我所接觸的案例中,派雅真的把「恐懼」抽絲剝繭,描述得淋漓盡致。

  看著派雅的書,我想起前陣子在中國很火紅的心理著作《巨嬰國》,是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書籍,被中國官方下架了,裡面暢談中國人的心理特質,但卻在在點出整個華人世界裡許多關係的特點。

  在我們整體文化架構裡,男尊女卑是許多人的成長記憶,然而這股文化傳承所導引到親密關係的問題則是,男孩獲得太多的愛,女孩分到太少的愛。男孩被愛給淹沒,而一直有被吞沒的恐懼,因此對「愛」本身開始被動、渴望逃離因為愛是如此沈重;女孩因為缺乏愛,而一直有被拋棄的恐懼,因此對「愛」的匱乏而導致饑渴地抓取,同時又渴望受控且安定的對象持續給予穩定的安全感,退而選擇他們認為安全的對象。但這些對象往往是無聲,甚至最後是無能的,但卻也是確保不會拋棄她們的對象。

  該書道盡了華人文化架構下的情感經營結構,也寫出華人的心酸血淚愛情路,與這本《當愛成了依賴》都扎實地點出愛情的難解,但這並不是無解。很多人會認為,愛情是非理性的,是,它充滿情緒,愛恨糾葛、憤怒悲傷、喜悅狂樂,更是一秒天堂一秒地獄反覆發生,也更因此讓許多理性的學者願意投身其中去研究和解構愛情。

  雖然《當愛成了依賴》提到許多戀愛的病態相處、許多上癮和毒性的歷程,更收錄了許多陰影所引發的錯誤相處觀念。那些在愛裡的糾結與痛苦,同時與我在實務工作中看見的每一個在愛裡受困的人有了對照。

  不少人戲稱,心理師看了這麼多痛苦與不快樂的婚姻家庭生活,都會覺得單身生活比較輕鬆自在吧?可是我越是接觸廣泛又深刻的接觸情感議題,卻越讓我深信,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創造健康且平衡的愛。也許現在沒辦法,但不代表以後也無法啊!

  我們某種程度受制於過往的陰影創傷,也受限於已知經驗中所學習的情感相處模式,以及情緒表達模式。然而,只要我們願意一步步細緻地觀察自己,就能慢慢開始學習。所以說,愛情一直是人生的修煉場,可它並不是只有無解與無奈,而是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當你在愛裡感到不知所措,或許可以看看這本書,讀懂自己的愛情,也帶你一步步克服恐懼,為自己找回健康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吳姵瑩

自序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似乎總是愛上特定對象的讀者。而他們的對象顯然不能,也不會「回報他們的愛」。如果你已幾近心灰意冷,放棄讓生活中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來愛你──無論那個人是配偶、愛人、兒女、父母還是朋友──我們要告訴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復元固然艱辛,卻有希望成功。」如果你正處在戀愛上癮的關係裡,可以藉由本書描述的治療方法,踏上復元之旅。

  戀愛成癮(Love Addiction)是種非常痛苦的強迫行為,不但對戀愛成癮者本身造成負面影響,他們的伴侶也同樣深受其害。戀愛成癮是指一個人強迫且強烈地愛戀著另一個人,並且愛的方式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算是相當新興的研究領域。

  一九七五年,史坦頓‧皮里(Stanton Peele)與阿契‧普洛多斯基(Archie Brodsky)著有《愛與耽迷》(Love and Addiction)一書,但一直要到一九八六年奧斯丁支援團體出版了《性與愛上癮無名會》(Sex and Love Addicts Anonymous),戀愛成癮這個領域的書籍才如雨後春筍般問世,並且越來越廣受歡迎。儘管,這些書籍和文章甚少被列入心理學文獻之中。

  不久,我們便明白意識到,我們稱為戀愛成癮的現象,尚未從普遍的描述性概念抽離出來,也未曾被清楚描述過。

  許多人將戀愛成癮與共同依賴(codependence)混為一談。然而,在諮商的過程中,派雅‧梅樂蒂發現,有些共同依賴患者顯然成功治癒了他們的共同依賴,但對於他們強烈想黏結的對象,仍然無法以機能健全的方式相處,或是分手放下;顯然,他們的問題並不單只有共同依賴。

  我們很清楚,我們走在這個研究的前端,將個人與臨床經驗點滴蒐集而來的資訊,盡其可能地清楚描述。儘管如此,此處描寫的治療方式已經使許多人免除了戀愛成癮的痛苦病症。由於這點,以及我們在處理自身關係時,所獲得的種種幫助,鼓勵了我們寫下這本書。

派雅‧梅樂蒂、安姬雅‧米勒與凱斯‧米勒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0484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測你的MBTI

 

內容連載

13.不切實際的期待
 
「好,我準備好要展開一段關係了。」說這句話的是詹姆士,我已經幫助他約長達九年了。
 
我既開心也有些好奇,所以就問他:「那麼,這位幸運女士是怎麼樣的人呢?」
 
他列出一長串無所不包的特質,包括「從不妄加批判、永遠在身邊支持我、能夠給我無條件的愛」,再聽了一會兒,他的清單開始聽起來有點像是童子軍的誓詞:信賴、忠誠、友善……諸如此類的。
 
在我看來,詹姆士描述的特質比較適用於拉布拉多犬,這樣的單一而忠實,在人類身上恐怕找不到。
 
有時候,旁人會批評我對關係的看法太過憤世嫉俗。或許,和大多數人比起來,我對關係是抱持比較懷疑的態度,但是在內心深處,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
 
旁人眼中的憤世嫉俗,或許只是我的一個信念,相信許多復元中的人渴望或期待在他人身上找到的,並不符合現實。我注意到,人們在聆聽講者描述關係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時,傾向假設這些可能性就是或許即將發生的,甚至有些人過度引申成:「如果我的關係無法時時刻刻都包含以上全數特質,它就是不健康,所以我或許應該放手,建立一段新的關係。」
 
我越是深思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好比詹姆士所列舉的那些,我就越想找出良好關係中該有什麼樣合乎現實的期待。有些反覆出現的特質和期望,在人們勇敢邁向更健康的關係時,似乎就注定了要讓人們失望和洩氣。就好比,不見得非把演講中或書本上提到的每項可能的正面特質都包含進去,才能算得上是段良好的關係。
 
冒險的成分:美女與老虎
 
經營一段關係,讓我想到一個古老的故事,故事是關於美女與老虎:在一個遙遠的國度裡,法律禁止公主結交平民。然而,國王卻逮到公主與國內一位平凡子民戀愛私通,兩人遭到逮捕的時候,情感濃烈難捨難分,但也剛好吵得厲害,男子被連拖帶拉關入高塔,連向公主道別都來不及。任何平民若與公主戀愛,將被判處死刑。但公主深愛著這名男子,便向她的父親也就是國王求情。於是,國王同意讓男子接受一項測試。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0.5
|
2023/04/27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內容文字很不流暢,文法也怪,導致難以理解文義,閱讀困難,看得很辛苦,需要花很多時間理解他的語法,但即便如此仍很難看懂內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9/01/18

超級有用的戀愛療癒工具書

我很驚訝這本書沒甚麼名氣,近幾天在尋找一些關於情感關係的解答,這本書比市面上很多賣名氣的書,內容很扎實不空泛,如果你有戀愛成癮症,也就是面對分手陷入恐慌跟痛苦不安,導致有不理性行為跟無法思考,這本書提供對此症的源頭解析,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復元。

就我看過目前(2018)市面上幾本有名氣的書來看,有些教你復元的方法都太空泛,會讓我覺得無從下手,似乎只要跟自己講話就可以療癒,這本書提供的復元有抓住你的心理病根,確實從你的行為跟思想誤區改變,看到的當下有如醍醐灌頂,相見恨晚!

作者是此相關領域的權威,看完以後覺得是真正有料,相比一些網紅出的暖心書籍,我覺得還是有差距,推薦給你們,為愛情痛苦的人,分享這本書讓我知道的--真正健康的愛情,你可以穩定、安心、坦然面對,如果不是,想辦法掙脫這名為愛的牢籠吧!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采實電子書暢銷展:和文字一起拾回夢想的初心,電子書x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小說節_特企
  • 高寶截止領券(9/7-9/15)
  • 大學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