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基督教文明論

基督教文明論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乃是基督教神學處境化之作。作者以國度和聖約為基本框架,全方位地展現了基督教文明的藍圖,第一次為華人教會、乃至普世教會提出了「文明神學」 和「轉型神學」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上帝的國度就是以「敬畏上帝,信靠基督;愛主愛人,守約守法」為標記的文明,其建構路徑是:「聖學為體,世學為用;仁教心學,法治德政」。這種文明高舉上帝的主權、約法和耶穌基督的救贖,同時強調人權的保障和憲政的落實。

  人性中受造即具有認知心、宗教心、道德心、政治心和文明心,文明就是使人在個體生命中發展仁義禮智信五常美德,使其臻達真善美聖圓之境界,從而使得社會在科學、宗教、律法、政治、經濟五大領域都能夠以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愛主愛人為導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志勇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維吉尼亞主恩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倫敦三一聖經公會編輯。中國政法大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加爾文神學院神學碩士。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哲學、神學與法學。2003年在北京創立「中國改革宗神學網站」(www.chinareformation.com),2010年在香港創辦「雅和博聖約書院」,2012年在美國創辦「雅和博傳道會」,致力於研究和傳播以十七世紀英美清教徒神學為代表的古典改革宗神學,被稱為「中國改革宗神學領軍人物」之一,曾被評為「年度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
 

目錄

唐崇榮序   
余杰序  
陳又禮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仁教:道統與學統、哲學與求真 
仁教與真理/聖愛之約與哲學之求真/理性的種子與哲學品質/智商、實存秩 序與先知意識/智慧、仁教與教育/真、仁與思想文明/知識信仰與前提性 實在論/科學精神與形上追求/知性主體與真理情結/仁教、愛主愛人與治理的使命/重建基督教的道統和學統/道 統與學統的方法論/基督教道統六要點/基督教學統六要點/仁教、改革宗與 中國文化的會通/基督教文明論與教義體系/門徒培訓、思維訓練與智者品 格/仁教、哲學與文明宣教/仁教座右銘:愛主愛人

第二章 心學:靈統與傳統、宗教與密契 
心學與福音/心靈之約與宗教之密契/ 宗教的種子與基督徒的宗教品質/情 商、心靈秩序與祭司意識/聖愛、心學與靈修/善、義與宗教文明/宗教信仰 與三一上帝中心論/宗教精神與宗教情懷/宗教主體與宗教情結/心學、治服己心與內聖的工夫/重建基督教的靈統與傳統/靈統與傳統的方法論/基督教 靈統五要點/基督教傳統五要點/心學、改革宗與中國文化的契合/基督教文明論與密契體系/門

第三章 法治:國統與法統、律法與秩序 
法治與律法/律法之約與善惡的標準/ 律法的種子與道德品質/德商、道德秩 序與君王意識/自由、法治與成全/ 美、禮與制度文明/律法信仰與聖約律法論/道德責任與道德情懷/道德主體與道德情結/法統、追求公義與秩序的設立/重建基督徒的國統與法統/國統與法統的方法論/基督教國統五大特徵 /基督教法統五大特徵/法治、改革宗與中國文化的會通/基督教文明論與道 德體系/門徒訓練、意志訓練與賢者品格/法治、道德與文明宣教/法治座右 銘:神權神法
徒培訓、情感訓 練與仁者品格/心學、宗教與文明宣教 /心學座右銘:生命相交
 

唐崇榮牧師推薦序
   
  自古以來,基督教的產生就沒法避免與世界頂尖文化的衝突,而處理這件事的基督徒真是鳳毛麟角。能看到基督教的獨特性,以及透視世界文化的卑劣性,而加以正確及全面批判的基督徒或教會領袖更是少之又少,因為撒但在人的文明之中暗設了對基督信仰所構成的陷阱,是不易被發覺的。人應用神所給人的文化功能建立文明,原是人有上帝形象的特徵,卻因罪的存在,使文化在形成文明高峰的同時已經變成人類自義的精神堡壘,也成為整個社會的靈魂,固若金湯,不易攻破。
    
  一般信徒或是毫無意識地被動接受或是半意識地姑且妥協, 鮮有足夠智慧迎戰文明中的破綻及缺陷,所以基督教在福音的總體戰中無力揭開它的真面目,更何談攻破堅固的營壘,以至於教會常在世俗「高級知識分子」面前畏縮,而任其誇耀猖獗,並對基督教無理地歧視,這實在令人歎息萬分。 

  自宗教改革五百年以來,歸正先賢已證明我們是護教大工上最英勇及最精忠的戰士。數十年來,吾繼承了改教以來歸正運動中的護教精神,結合神學、哲學、護教與佈道為終身之事奉原則,透過神超然啟示的智慧,批判世上的小學,站穩真理的立場,大聲呼籲罪人歸順基督的救贖,特別是知識分子。雖感孤獨,卻不敢退卻責任而不為。

  今見到王志勇牧師寫成這本嘔心瀝血的大作,真是為他深深感謝上帝,這是自奧古斯丁以降,除了馬丁.路德及約翰.加爾文直到近世紀來,很少華人教會領袖所看到的要任。盼望這本書可以引發更多基督教的領袖鑽研基督教護教學中對文明的認識與批判,把人的心意奪回。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不可多得的護教著作,雖然內中難免有些不易明白、與大眾思潮格格不入的名詞與新思維,而觸及常人感到陌生的思想領域,這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凡是有創造性的突破思維,一定會產生批判與不滿的反應。但我們華人基督教的文化就應當學習用忍耐的心期待上帝繼續的光照,等事態更為透明,主若印證,我們就可以甘心領受這份恩典,或在未來的過濾中使基督教在中國進入更完美的階段。在承受歷世歷代偉大聖徒所傳下來的正統信仰之後,我們應當憑著願意忠於全本聖經的思考,尋出神賜與我們文化所能找到的獨特成果,以至於在普世偉大的護教使命行列中共享我們所領受的一份。這樣,華人教會將更加成熟,也更榮神益人!阿們!

余杰推薦序
    
  歷史學家唐德剛於一九九○年首次提出中國歷史的三大階段、兩次轉型之說:中國歷史的第一段是先秦的封建社會,第二段是皇權農業帝國,第三段是民權開放的工商社會。第一至第二段的轉型,從戰國到秦帝國,大約三百年。第二到第三階段,從鴉片戰爭打開天朝大門一直延伸到廿一世紀六○年代,一共需要二百年時間,距當下還有四十多年時間。 

  在論及中國近代「歷史的三峽」時,唐德剛生動地描繪說:「我們這條『中華文明號』大帆船,於一八四二年自夔門進入三 峽,順流而下,千里江陵一漩渦,其是驚險莫名。……一路上我 們從一般乘客中臨時培訓的傳統梢公和西式舵手,又逢灘必換,遇峽即改。而頑固的梢公、幼稚的舵手,才能不同,個性迥異; 把舵爭權,又各不相上下。以致逢崖觸礁,遇灘擱淺。而乘客之中,又各私其黨,嘈嘈雜雜,莫衷一是,弄得船翻船漏,溺屍如麻。……我們通過這條歷時二百年的歷史三峽,真是慘痛不堪!」太平天國、義和團、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抗戰、大饑荒、文革、二二八屠殺、六四屠殺……中國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裡所經歷的苦難,跟舊約中記載的猶太人瀕臨亡國滅種的慘禍何其相 似! 

  然而,人類歷史在上帝的掌管之下。中國一旦走出「歷史三峽」,必將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局進入「柳暗花明又一 村」之佳境,如唐德剛所言:「過去五千年的一部中華通史,實是一部『帝王專制史』;而今後五千年的中華通史,將是一部 『民主政治史』。此一轉變,實是任何人力、物力,皆不能逆轉者也。……『帝王專制』所牽涉的非『帝王』一人而已也。它是個政治社會文化相互配合的特殊制度的集體運作。也是一部統治機器的有效操縱。『民主政治』亦然。它是一種制度;也是杜威、 胡適師徒,口口聲聲的所謂『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從帝王專制,要轉變成民主政治,不可一蹴而幾。二者要從政治經濟轉型開始,而一轉百轉,要全部轉完,實非數百年不為功也。」對於中國的未來,我們都應該有唐德剛這樣的樂觀期許並為之而不懈努力。 

  如果緊接著唐德剛的論述往下探究:中國這艘巨輪要安全地「出三峽」,當然不能繼續依靠衣衫襤褸的縴夫、步步血汗的人力,必須換上新式發動機。然而,發動機有多種型號,哪一種發動機適合這艘巨輪呢?令人扼腕長嘆的是,近代以來中國的先 行者們一直選錯了發動機,致使這艘巨輪時而乘風破浪,時而原地打轉,有時甚至掉頭而去,使「出三峽」旅途的痛苦與挫折倍增。觀念改變世界,近代以來中國從西方引進的觀念,偏偏是讓 人走火入魔、揮刀自宮的「葵花寶典」,而不是讓人強身健體、脫胎換骨的「降龍十八掌」。留學英國的嚴復選擇翻譯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之《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以為是救中國的良方;卻茫然不知英美近代文明的根基,乃是建立在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之上。陳獨秀、李大釗聽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以為馬克思主義可以將中國引向天堂,殊不知中國由此墜入地獄;他們不曾讀過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撰寫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此馬克斯非彼馬克思(Karl Marx)也,後者比前者睿智一百倍。 

  那麼,未來中國的出路何在?王志勇牧師在《基督教文明論》 一書中的回答是:以加爾文(John Calvin)取代馬克思,以基督教文明取代肆虐中國的東方專制主義傳統和從蘇俄和法國傳入中國的現代無神論意識形態。在此過程中,中國教會的復興是一台 「唱給世人和天使看」的大戲,復興的中國教會必定成為中國會轉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而比基督徒和教會數量的增長更重要的,乃是對基督教文明本質的認識和持守。王志勇牧師的《基督教文明論》是一本對症下藥的奇書,我想以一句話概括本書之主旨:未來中國社會和中國教會的希望,在於建立一整套國度、聖 約與文明融會貫通的基督教世界觀和文明論。

  作為「文明論」的基督信仰 

  中國文化的「醬缸」特質,使所有進入中國的異質文化和信 仰都被打上「具有中國特色」之烙印。佛教進入中國之後,失去了原始佛教中「怒目金剛」、「捨身飼虎」的犧牲精神,成為皇權專制的附庸(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及對岸台灣的星雲、慈濟等無不如此);社會主義思潮進入中國之後,蛻變成毛澤東式的「痞子 運動」,以暴力和謊言為開路先鋒,帶給中國無窮無盡的浩劫。基督新教也是如此:自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一八○七年進入中國以來,雖然過去了二百多年,但趙天恩牧師所憧憬的「三化異象」(即「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仍是水 月鏡花;反之,基督新教不由分說地遭到「中國化」的腐蝕,被穿上滑稽的「唐裝」:或淪為庸俗不堪的成功神學,或被扭曲成拜財神、關公、觀音、媽祖式的民間宗教迷信,而未能彰顯其作為一種強大而生生不息的文明的偉大面向,也就未能為中國的未來指出振奮人心的方向。 基督信仰當然不是躲藏在教堂建築內的「心靈按摩」,也不是刻意遠離塵世、苦行僧式的「吾日三省吾身」。一九二九年,美國正面臨經濟危機的衝擊,人心惶惶,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指出:「如果一名牧師想被眾人接納,他只需停止引起人們對抽象觀念的熱衷,這樣的觀念人人都在理論上接受,又在 實踐中否定。這名牧師也必須絞盡腦汁,思考這樣的觀念在他和別人面對當今文明社會中的一切社會問題時,是否有效可行。這 會立刻為他的職分增添一絲務實和有力的氣息。」顯然,真理不是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真理如空氣和水一樣每天都在對人類的生命產生影響。英國學者麥格拉思(Alister McGrath)在《加 爾文傳:現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一書中引用了尼布爾的這段話,並認為:「這一模式在加爾文的屬靈著作和講章中,恰恰十 分突出。加爾文觸及真實具體的人類境況,如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加爾文的『將聖潔世俗化』,包括將人類存在的全部領域,引入上帝使如成聖和人奉獻自己的範圍之內。正是生命的 成聖,深深地影響了加爾文的追隨者。而生命的成聖,在於工作 的成聖。」這就是加爾文主義的精髓所在:既然塵世是「天父世 界」,那麼人類就是居住其中的「好管家」。 

  清教徒時代,牧師當然兼有公共知識分子之角色,英國革命 和美國革命的中堅力量就是一群牧師和長老,在美國《獨立宣言》 上簽名的就有好幾名牧師。可惜的是牧師同時身為關懷社會的公 共知識分子,且其教導與「時務」息息相關的清教徒傳統,在今天的全球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當中尋尋覓覓都尋不見。王志勇牧師多年在北美華人教會中牧會,也常年奔赴中國及東南亞華人教會宣教、培訓,是中生代華人牧師中少有的「學者型牧師」, 以及深研神學、洞察時務、行公義、好憐憫的公共知識分子。作為具備公共知識分子視野的牧師,王志勇站在「文明論」的高度 論述基督教信仰的本質,他發現清教徒時代的信徒們將基督信仰當作一種完整的、貫穿於生活每個方面的文明形態,信仰不是割裂的、私人化的,而是整全的、公共性的,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托 尼(R. H. Tawney)在《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一書中所說:「清教徒在拯救自己靈魂的努力中,動員了天堂和塵世的一切力量。僅僅通過他不斷擴張的精神力量,清教徒不僅重新塑造了自己的特性和習慣以及生活方式,而且重新塑造了家庭和教會、工 業和城市、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這正是如今中國教會嚴重缺失、卻又無法躲避的「大使命」。

  基督信仰中的法治與秩序觀念 

  聖經真理分為舊約與新約兩大部分,概而言之,舊約以律法為主,新約以恩典為主,但兩者不可絕對二分,兩者一脈相承、 渾然一體。然而,就當今華人教會而言,普遍重新約而輕舊約,多談恩典而忽略律法。這種有偏差的教導在教會內外都產生了嚴 重的副作用。

  今日的中國社會處於失序狀態,共產黨的統治已進入末期,官方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主體的意識形態崩解。既然官府無法無天,民間亦為所欲為,整個社會缺乏對法治的尊重以及尋求優良秩序的動力。官府以酷刑對待人權律師和上訪民眾,而民間也不斷湧現出如楊佳般濫殺無辜的「俠客」。與此同時,中國教會也呈現出令人憂慮的無序、失序狀態:或者沿襲中國秘密會社的傳統,地下教會領袖逐漸演變成洪秀全式的獨裁者;或者 仿效公司企業的管理模式,將長老會辦成「誰的股份多,誰的話語權大」的公司董事會;或者乾脆實行老子式的「無為而治」, 連章程、信仰告白和財務管理條款等教會的基本要件都闕如,簡直就是「混一天算一天」。教會內部的真理教導存在重大欠缺,教會的組織管理體系混亂不堪,自然使得教會無法應對時代的挑戰,不能對具有敏感性的社會議題發出先知的聲音,甚至當自身的宗教信仰自由遭到政府侵犯和剝奪時也不知如何回應。那麼,這樣的教會又怎能充當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的職分呢? 

  在當今的華人教會中,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和法學訓練的牧者屈指可數,而早年的法學根基使王志勇成為一名具有法學家思想背景的神學家—他與加爾文一樣,由法學走向神學:他早年畢業於北大法學院,後來就讀於美國加爾文神學院。所以,與加爾文一樣,王志勇特別重視聖約、法治、秩序等觀念,他在上帝的創造和護理中看到了「秩序之美」。他認為,基督教和文化保守主義者所注重的是秩序、公義和自由。加爾文整個的神學思想就是以「恢復秩序」為念。世界的問題就是「失序」,失序導致的就是「混亂」。既然世界在整體上是由上帝創造的,人與周圍的時空性的環境之間具有「連動」的關係,人在道德上的墮落也引發了周圍世界的失序,當然人本身的歸正也會使得周圍的世界能夠逐漸歸序。換言之,如果說儒家的秩序是為東方皇權專制主義張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麼基督教的秩序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 14:40)以及由此產生的權力分割和制衡觀念。
    
  在中國,法律缺乏神聖來源,竊取「天子」之位的皇帝可隨意制訂或更改法律。於是,中國自古以來便缺乏法治精神,從未 產生獨立的法官和律師的職業,法官通常由各級地方官員兼任, 律師則由受到人們被普遍鄙視的「師爺」或「訟棍」充當。那 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無法無天」局面?王志勇認為,必須從 聖經中引入聖約、秩序的精神價值,使之在中國的土壤中生根發 芽、開花結果。他進而指出:公義就是合乎正當的秩序,若不承認秩序的存在,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公義和自由的存在和意義。聖經啟示和教會正傳強調上帝的秩序和律法。然而,在今日教會的教導以及包括法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中,這些觀念中宛如空谷回音。

  加爾文主義與中國社會轉型 

  後毛澤東時代的三十多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城市化突飛猛進。與之平行,新興城市教會成為增長最快的一種教會類型。這種情形,宛如英美由清教徒佔主導地位的時代。英國歷史學家托 尼指出:「清教徒精神選定的位置是社會中以下這些階級:他們經濟獨立、受過教育,而且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感到自豪;他們決心過自己的生活,決不屈從塵世的權威;對於那些因為品德上的缺陷或者經濟上的無助而比他們缺少決心、缺乏活力、缺乏主人特質的人,他們表現出某種傲慢的輕視。」這些清教徒讓荷蘭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崛起為海上強國,這些清教徒支持克倫威爾打贏了與英國國王的戰爭,這些清教徒勇敢地奔赴一無所有的新大陸創建「上帝之城」,這些清教徒奠定了「民有、民治、民享」 美國的立國之本。清教徒的時代過去了,但清教徒的精神氣質歷久彌新,仍然在鼓舞和啟示著今天的基督徒:究竟上帝的呼召是什麼?我們如何回應上帝的呼召?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今天中國的新興城市教會及基督徒,有沒有可能承接當年英美清教徒的精神傳統,引領中國實現民主化和社會轉型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牧者和學者開始對教會產生此種期許。王志勇就是其中之一,他從改革宗神學、加爾文 主義當中提煉出契合中國當下現實的「轉型神學」。在本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地提出:「轉型神學就是聖經中所啟示的轉向基督 教文明的五大路徑,這五大路徑來自基督教文明的五大要素。 首先,在主權上從人本主義轉向神本主義,在此強調上帝在本體 上的超驗性和歷史上的主權性;其次,基督徒從怨天尤人的受害者轉向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的上帝使者,在此強調基督徒作為歷 史主體的使命和責任;第三,在律法上從狂妄自法轉向謙卑地遵守上帝的律法,在此強調以上帝的律法為終極標準來不斷改變中國的惡習惡俗惡法;第四,在賞罰上從只要權利和恩典轉向面對罪的後果而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在此強調真正敬畏上帝、遵行上帝約法的人必然得蒙上帝的祝福;第五,在未來和更新上從個人的悲觀絕望轉向信靠上帝的大能和計劃必要成全,在此強調世界歷史的結局不是同歸於盡,而是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基 督裡同歸於一,基督徒的使命與呼召就是參與上帝必要達成的計劃。」這些洞見是上帝給苦難中的中國和中國教會的祝福。長期 養尊處優且被自由派神學腐蝕和麻醉的西方主流教會,並不需要「轉型神學」;而在苦難和逼迫中的華人教會和華人基督徒,在尋求上帝對這個時代和這個族群的「心意」的過程中,或許能夠現清教徒的榮光。

  劉曉波曾以《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為一本論述中國社會變局之專著的書名,王志勇牧師則進一步將其引伸為「未來中國 民間的希望在教會」。我深深地贊同此一看法,因為若沒有新的思想和觀念進入,中國民間社會仍然被籠罩在臭氣熏天的醬缸文化中,民間與官府「精神同構」,中國照樣是毫無希望的。教會有可能成為改變民間文化和民間生態的「酵母」或「催化劑」, 那一點看似微弱卻不熄滅的光芒,足以擊退中國數千年如棉絮一樣沉重的黑暗。當然,正如王志勇在本書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教會的希望在於加爾文主義和清教徒精神,如果我們的信仰提升到世界觀和文明論的境界,如果生活在教會當中的基督徒既成為天國的子民也成為地上的公民,那麼在未來的中國就能實現「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 5:24)。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20034
  • 叢書系列:Logos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5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緒論
 
真理、永生與神學
 
離開真理,哲學就是自尋煩惱,宗教就是自欺欺人,道德就是假冒為善,政治就是害人害己,人生就沒有任何意義,文明就沒有任何根基!
 
在目前禮崩樂壞、教義混亂、真理不彰、是非不明的時代, 我們更要重視上帝啟示的聖經教義與真理。正如美國西敏斯特神學院創辦教授之一的梅欽(J. Gresham Machen)所強調的那樣:「世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取代真理的位置。」對於基督徒而言,「唯 一重要的事就是講說真理,講說整全的真理,不講別的,只講真理」(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he tells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ruth)。
 
在此中華民族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文明轉型時 代,史學家唐德剛稱華人社會處於從帝制轉向民治的「歷史三峽」的驚濤駭浪之中,我們更需要旗幟鮮明地以殉道士的心志來 明白、遵行、傳講上帝所啟示的全備真理,自覺地從自身做起, 抵禦我們心中殘餘的邪情私慾、世界的誘惑和撒但的攻擊,為真 理打那美好的仗。
 
基督徒的呼召就是效法基督,「特為給真理作見證」。亞里士 多德強調:「敬虔要求我們敬重真理,勝過敬重我們的朋友。」美國改革宗長老會在其憲章序言中強調:「敬虔是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的。對真理的一個檢驗就是它是否根據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規則ㄒ促進人的聖潔,『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 7:20)。最危險和最荒謬的主張就是把真理和謬誤置於同等的層面。恰恰相反,信心與實踐、真理和本分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否則,發現或接受真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真理是敬虔的根基, 無知是邪惡的搖籃。屬靈爭戰就是心思意念的爭戰,就是思想的 爭戰,是真理和謬誤的爭戰,最終都是世界觀和文明論的爭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