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經典佛家妙語談人生

經典佛家妙語談人生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人活於世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這就是答案。在人生追求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總結自己,反思自己,比較自己,找到正確的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這樣,我們就不會沿著錯誤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們的痛苦就會少一些。

  本書共分十二篇,通過通俗淺顯的釋義,對那些平常人難以讀懂的佛家話語進行解釋說明,並且通過一些經典的小故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以及簡單易懂的道理來進一步分析闡述佛家妙語,最後通過對佛家妙語的感悟來領悟人生。

  佛是一種境界,佛的神通在於佛的本身能夠將一切世俗的雜念、貪癡放下,能夠將一切慾望、痛苦、得失看淡,看開,從而能夠解脫釋懷,達到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延殊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暢銷書作家,主要作品有《談佛說道悟人生》、《做人做事好心態》、《做人要低調,做事要中庸》、《魅力交際100招》、《心中有佛人自安》、《修得慈悲心,福報自然來》、《(儒家、道家)妙語話人生》等。
 

目錄

前言

放下篇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只有該放下時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脫與自在 
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雜念 
放下你該放手的東西,你便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生活,不是為了去生氣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必太在意別人的譭謗 
放下貪慾,才能遠離痛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往往是由執著所造成的 
要有所求,有所不求 
放下對別人的仇恨,才能得到心靈的解脫 

慈悲篇
常懷一顆慈悲之心,才能渡己渡人

佛經上說: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則為魔法。什麼是慈悲?慈愛眾生並給予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慈悲心就是一顆豐富、博大、溫柔、熱情、善良、寬容、深邃、純淨、敏銳、濕潤的心靈。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武器,更不是權位勢力,而是慈悲。只要我們有一念之慈,萬物皆善;只要我們有一心之慈,萬物皆慶。
慈悲是撫慰人心的良方,更是救急扶危的聖藥 
積小善為大德,勿以善小而不為 
積小過為大惡,勿以惡小而為之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惡本還身,做惡行的後果會返還給自身 
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感謝給你帶來逆境的人,因為你會變得更強大 
悲母的恩情比須彌山還要高 
子欲養而親不在,世上唯有孝順不能等待 

寬容篇
寬容是對生命的仁慈

佛說: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寬容於己不會失去什麼,反而可以收穫快樂,收穫成功,會給人間增添多一些的歡樂和溫情。
寬恕別人的錯誤,就是善待自己 
寬容自己,才能放下生活的重負 
與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 
容忍他人,就像容忍自己一樣 
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學會原諒別人,才能開闊自己的人生 
以德報怨才能化敵為友

修養篇
修養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燈盞

修養是一種美,是一種德。修養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燈盞。修養是一杯溫馨的茶,你只有仔細地品嘗,才能欣賞到它的妙處。修養是隱藏的美,高貴典雅,又清新透明。它像有朦朧薄霧的清晨那樣令人遐思,又像靜謐安逸的黃昏那樣讓人憧憬,認真體味,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濃郁和美好。
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修養不夠 
內心的修養決定了一個人本質上的美醜 
只有博學多聞,才能增長自己的學問智慧 
人活著就要勞動,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人生的價值 
享有和睦的家庭生活,生命才會圓滿 
能夠忍辱負重的人,方能成就大事 
管住自己是最大的福 
人的美不在於外表,在於他的心靈 
信仰是一個人存活於世的生命支柱和力量源泉 /

無慾篇
有求皆苦,無慾則剛

佛說:地獄在哪裡?地獄就在我們的身心裡。我們由於慾望難以滿足,而產生貪慾之渴與憎恨不滿之火,焚燒我們的身心。期求解脫之道的人,亦必須遠離慾望之火。人的慾望是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的,慾望過多,不僅會導致痛苦,而且會導致罪惡。有求皆苦,無慾則剛。
慾望會導致痛苦,慾望越多痛苦就越多
慾望少一點,幸福就會多一點
只有知足常樂的人,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貪慾是一種毒酒,誰喝了都無藥可救
羡慕別人得到的,也許就是羡慕別人的煩惱
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活著就是幸福
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
過分貪婪必會受到懲罰
慾望無邊,凡事應有度

學習篇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佛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學習的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學習不僅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還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學以立身,習以養德,學習能夠塑造一個人的靈魂和人格。
人不學,不知道
讀書使人變得聰慧
學習知識並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積累知識的關鍵是勤勞
活著就要追求真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先要豐富自己內心的體驗
虛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滿的人十有九空

智慧篇
智慧能改變人生,更能澄明心境

佛說,智慧猶如一盞燈,它輕易地就能照亮千平煩惱的暗室。有多少智慧,就能創造多少價值和財富。智慧能改變人生,更能找回迷失的靈魂,使心境保持澄明。使人發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寶和虛榮,而是心性深處的智慧。
用智慧辦事方為智者 
擁有智慧比擁有財富更重要 
“會說話”是一種大智慧 
多聽別人說,少開口說 
富有智慧的人,才會擁有成功和快樂 
凡事不要輕易地下結論 
財富本身並無善惡,善惡取決於如何使用它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上 
看清現在,關注長遠,這才是最好的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智者的行為 
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 

成敗篇
成敗得失皆有緣

佛說,成敗得失皆有緣。成功是因為找到了成功的方法,失敗是因為承認了失敗。其實只要盡力了,就無所謂成敗。成敗不是永恆的,世上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當我們面對問題或困難時,不找藉口推脫,積極地去尋求有效的方法,則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若與懶惰為伴,就是與成功為敵 
沒有耐心等待成功,那就只有用耐心來面對失敗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最能耐住寂寞的人 
立刻行動起來,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堅定信心,朝著目標一步步地邁進 
做事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誰也無法一下子就成功 
一味地墨守成規就不會進步 
心態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佈施篇
常行佈施之人,定是最有福報之人

佈施,即以慈悲心而施捨福利與人之意。常行佈施的人,常處於清淨之中;常行佈施的人,心常覺醒而溫柔;常行佈施的人,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要以感恩的心回報他;對那些曾經輕蔑我們,甚至加害於我們的人,非但不可記仇,還要寬恕他。以慈悲心施捨眾生,才能根本地改善自己的人生,創造未來安樂的因緣。
施捨比接受更有福 
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是在幫助你自己 
與人分享幸福,比自己獨佔幸福更幸福 
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 
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不要吝嗇對他人的施捨 
助人當不求回報,不求索取  
不求回報,其實自有回報 

做人做事篇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阿含經》有云:“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一個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繁瑣的生活末節之中,把實際利益看得過重,注重現實,囿於成見,難以超脫出來冷靜全面地看問題,也就難有什麼大的作為。這時就需要有點出世的精神。入世和出世是一種生活的思想,更是一種處世的策略,我們每個人都應先有出世的思想,再做入世的事業;先具備出世的般若,再提起入世的精神。
尊重別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讚美別人很重要
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時刻反省自己,才不會盲目自大與自卑 
唯有改變自己,才能影響他人
乞求別人的幫助,不如請求自己的幫助 
只有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云亦云的鸚鵡學舌要不得
對自己所說之話要負責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隨緣篇
隨緣而行,隨遇而安

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憂,不躁進,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人生隨緣,即是“枯萎的隨它枯萎,繁榮的任它去繁榮”。隨順自然,毫不執著,隨遇而安。
緣分可遇而不可求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失去的就讓它失去吧 
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完美 
經歷風雨,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有理想、信念和責任才會有快樂 
與其羡慕別人的,不如珍惜自己擁有的 
快樂和痛苦都不是永恆的 
不要追悔過去,也不要奢求未來

平常心篇
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

佛說,平常心是道。什麼是平常心?平常是一種境界,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或喜或憂;平常心是一種心境,慧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它超脫物外、超越自我。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平常心、平常態,才是人活世間的至高境界。
以平常之心態,面對一切平常之事 
心無雜念才能保持平常心 
改變心態才能改變命運 
與其羡慕別人,不如活出真正的自己來 
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到更多 
保持內心的寧靜很重要 
孤獨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享受 
打開自卑的枷鎖,釋放出自信之美 
快樂時要說出來,痛苦時也要表達出來 
要經常打掃塵埃,更要經常打掃自己的心靈 
生死是人生中很自然的事 
 

編輯推薦

即心是佛  無心是道
   
  明晰萬物皆空的玄機,解讀佛家的生存智慧;
  寓意深刻,蘊含人生哲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用古人先賢修身、處事的理論與方法,來面對今天的現實生活。

前言

  《大智度論》有言:“一切世聞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裡是“覺悟者”的意思。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本來就是為了啟迪人們的智慧,教人正確地認識社會與人生的。佛教自創立以來,留下了大量經典的佛家妙語,它就像一盞心燈,一盞引人渡向彼岸的光明之燈。佛家妙語寓意深刻,蘊含人生哲理,我們可以從中啟迪智慧,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難題,取得快樂與成功。

  佛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和執著心。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能等閒視之;對於坎坷和泥濘等大的挫折和災難,能不為之所動,坦然承受,則是一種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這是一種超脫。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的真諦。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人活於世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人為什麼會痛苦?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這就是答案。我們認為金錢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錢帶給我們的煩惱也很多。我們認為賭博可以帶來快樂,但為了賭博導致家庭破碎或自殺的事,卻時有耳聞。談戀愛時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分分合合、為情所困所傷的事情每天都有。痛苦大多是人們自釀自斟自飲的酒。身在迷局中的人,執迷不悟的人,必將為痛苦買單。所以在人生追求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總結自己,反思自己,比較自己,找到正確的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這樣我們就不會沿著錯誤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們的痛苦也就會少一些。

  本書共分十二篇,分別是放下篇: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慈悲篇:常懷一顆慈悲之心,才能渡己渡人。寬容篇:寬容是對生命的仁慈。修養篇:修養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燈盞。無慾篇:有求皆苦,無慾則剛。學習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智慧篇:智慧能改變人生,更能澄明心境。成敗篇:成敗得失皆有緣。佈施篇:常行佈施之人,定是最有福報之人。做人做事篇: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隨緣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平常心篇: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本書通過通俗淺顯的釋義,對那些平常人難以讀懂的佛家話語進行解釋說明,並且通過一些經典的小故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以及簡單易懂的道理,來進一步分析闡述佛家妙語,最後通過對佛家妙語的感悟來領悟人生。本書中還包含了三個不同內容的版塊,分別是“佛門名家”、“佛禪小故事”、“佛家典籍”。這些版塊不僅豐富了本書的內容,增加了本書的趣味性,而且更有利於讀者瞭解關於佛的知識。

  佛是一種境界,佛的奇特在於佛的本身能夠將一切世俗的雜念、貪癡放下,能夠將一切慾望、痛苦、得失看淡、看開,從而能夠解脫釋懷,達到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用一顆平常之心來面對世間一切不平常之事,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這就是佛。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學佛就是在學做人做事。佛家妙語,精誠之言,會給我們帶來諸多可貴的人生啟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73552
  • 叢書系列:創智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只有該放下時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脫與自在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佛陀
 
【釋義】
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
 
有這樣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位修行人向優波鞠多尊者求法,尊者說:“你要求法,很好,那麼我說什麼你就要照做。”
 
這位行者回答:“我既然來向您求法,就一定會遵從您的教誨。”
 
此時,尊者幻現了一座頂端聳立著一棵大樹的懸崖,又在樹下幻化一個又深又廣的大坑,要他爬上樹去。行者爬上去之後,手腳緊緊抱著樹幹。
 
尊者說:“把兩腳放下。”行者就把雙腳放了。          
 
“左手放下。”左手也放了。
 
“右手放下。”
 
行者抗議道:“不行啊,放了就會跌到坑中而死啊!”
 
尊者說:“你不是答應聽我的話嗎?要求法,就要相信我的話。”
 
此時,行者右手一放,哪裡有什麼樹和坑?原來只是尊者以神通變化的一個境界而已,放下心中執著,這位行者當下即證得阿羅漢果。
 
只有放下自己,依法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法益;假使固執己見,死命不肯放下右手,尊者也只能搖頭歎息了。
 
在生活中,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多了許多的不快與煩惱,甚至於覺得生命是如此沉重。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瞭解什麼才是快樂。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放下,因為放下就是快樂,放下就是解脫,只有放下才會一身輕鬆。
 
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但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憎愛之念,盤踞心頭,無法得到解脫與自在。若能瞭解修行沒有便宜事,自己做主,煩惱自度,對心愛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割捨,對違逆境界能夠坦然接受,進而做到無憎無愛,達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巢”之無我之境。
 
世間的事物變化無常,我們不必執著於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捨。人生中的很多東西,若須要放下時,不妨就放下吧,只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脫。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