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呂世浩細說史記:入門篇

呂世浩細說史記:入門篇

  • 定價:300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史記》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為了完成一部書,一個人會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司馬遷在想什麼?他又是為了什麼?
  這一次,讓我們從《史記》讀《史記》!

  龐大恢宏的巨著《史記》匯集了中國上古文明的精粹,記載了無數精彩非凡的歷史人事。太史公不只想記錄歷史,更希望從歷史中找尋人類問題的終極解答。

  《史記》只是一部書,卻身兼經、史、子、集特質:在「史部」是正史鼻祖,在「集部」是散文大宗,在「子部」是一家之言,在「經部」是百王大法,後世再也沒有出現如此宏偉貫通之作。

  但是,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

  答案全在〈太史公自序〉裡。

  被譽為「千古名序」的〈太史公自序〉是進入《史記》的大門,讀通了這一篇自序,你不但能掌握《史記》的整體結構和要點,更將明瞭在中國史學最危險的那一刻,司馬談和司馬遷父子是多麼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接續了史學的傳統,因為覺得責無旁貸。

  原來,從頭到尾,《史記》都是一本私修史書。而司馬談和司馬遷父子,正是以個人之力寫出這部「史家之絕唱」!

  翻開書,讓臺大歷史系名師呂世浩引導我們細讀《史記》,一探《史記》究竟,從歷史人物的選擇,汲取面對逆境的智慧。

專文推薦

  李偉泰(臺灣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鄭重推薦

  阮芝生(臺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趙少康(中廣公司董事長) 
  蘭萱(資深媒體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世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曾於  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的傳統私塾中學習四書五經長達十多年,擁有深厚的國學基礎。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開設的通識課程「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被臺大學生在PTT上譽為「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線上MOOC中文文史課程「秦始皇」和「史記一」合計總修課人數已超過二十萬人。「秦始皇」是美國COURSERA平臺統計的全球最受歡迎中文課程第一名,「史記一」則是果殼網票選的全球不分語種最優網路課程第一名。

  已出版著作:《秦始皇》、《帝國崛起》、《敵我之間》、《霸王之夢》。
 

目錄

前 言 為什麼要讀《史記》?
第一章 《史記》的由來
第二章 如何培養孩子?
第三章 什麼是責任?
第四章 小子何敢讓焉!
第五章 成一家之言
第六章 非僅一代良史,明為百王大法
附 錄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1436
  • 叢書系列:HISTORY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為什麼要讀《史記》?〉
 
只要稍有歷練的人,應該就會知道「聰明」和「智慧」其實是兩碼事。
 
光只是聰明沒有用,聰明必須提煉成智慧才有用。
 
那要如何把聰明提煉成智慧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讀有智慧的書」,用別人的智慧,啟發我們自己的智慧。
 
但是,「接近有智慧的人」難,你身邊不一定會出現有智慧的人。就算有,你也不一定能夠明白他的智慧,因為大智者多半若愚。就算你能明白,他也不一定會跟你交朋友。
 
「讀有智慧的書」就容易多了,因為書就在那裡,不會跑掉。
 
但什麼樣的書,才是「有智慧的書」呢?
 
如果有一本書,過去幾千、幾百年無數聰明才智之士,共同肯定它是「有智慧的書」,都認為這本書對於啟發智慧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就不會沒智慧到哪裡去。除非你認為你的聰明才智,勝過之前千百年無數位聰明才智之士。
 
而《史記》,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前人把這本書推崇為「史家之絕唱」,可見《史記》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因為在它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書了。
 
而讀《史記》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史記》總共有一百三十篇,要從哪一篇開始讀起?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從哪一篇開始讀起,這也算是個問題嗎?
 
事實上,這不但是個問題,而且還是「大哉問」!
 
在過去,老師選擇從哪一篇開始講《史記》,通常就代表了他對於《史記》的認知。如果把《史記》當成文學或故事看,通常會挑文辭優美、故事精彩的篇章,就會從〈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開始講起;如果把《史記》當成史料看,就會從〈五帝本紀〉、〈夏本紀〉或〈殷本紀〉講起。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各有長處。
 
但這本書卻不是從文學講《史記》,也不是從史料講《史記》,而是從《史記》講《史記》。
 
什麼是從《史記》講《史記》?就是把《史記》當成經典名著來讀,想知道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更是從作者太史公的角度出發,了解他為何要寫《史記》?他又在《史記》的內容中寄託了什麼樣的含義?
 
我之所以用這樣的方法講授《史記》,根源於兩位老師的教導之功。

會員評鑑

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3/12/18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的大作,雖然是講史記事,但它本身也是非常好的文學作品。這本書是由呂世浩導讀,內文犀利卻振聾發聵,讀之令人猶然起敬。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3/10/25

原來《史記》該這麼讀

因為家庭教育的關係,早在小學三年級時,就被家父逼著背誦四書,所以小小年紀就開始接觸文言文的大塊文章。小學四年級時,已能看完全本的《三國演義》,五年級看完《西遊記》、《封神傳》,幸好,這三本書的文字都不難懂,所以在囫圇吞棗下,還是頗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至於《史記》,我是小學四年級時開始閱讀。那時,家裡另有一套《白話史記》,幫了我不少忙。我先看原文,如果遇到實在看不懂的段落,再翻翻《白話史記》裡的譯文,很多疑難處也就迎刃而解。《史記》是一部大部頭的著作,書、表兩部分算是枯燥,難以下嚥,只好放棄,但本紀、世家和列傳都非常精彩,一讀之下就欲罷不能,不知不覺間也就看完了。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對《史記》的記憶和很多歷史故事的典故,就比同學深刻許多。
太史公的文筆非常好,《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和列傳,其實就是一篇又一篇的人物誌。我常懷疑,司馬遷在為這些人物立傳時,很多人早已沒入歷史塵埃,太史公要怎麼從塵土中將他們挖掘出來,賦予生命,再為他們重塑一段段的故事?這其中,真實性有多少?杜撰處有多少?後人難以查考。但若不論這些故事的真偽,太史公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被他刻劃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就像是活在眼前一般,這般的文章功力,千年以降,仍難找到第二人。
而太史公作《史記》,他遍訪名山,探詢耆老,不也跟我輩新聞工作者跑新聞時的採訪、查證等過程亦無二致?當年的史官,今日的記者,做的工作其實差別沒那麼大,只是我輩新聞工作者產出的作品難以像《史記》能藏諸名山,甚且多半是「今日新聞、明日垃圾」,想來不免一嘆。
這幾十年來,我曾斷斷續續把《史記》中的人物故事再拿起來重溫,但坦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每次重讀,雖然都有不同的樂趣和體會,但跟這次讀到呂世浩老師所寫的《細說史記:入門篇》相較,感受完全不同。坦白說,我過往閱讀《史記》時,從沒有像這次閱讀呂世浩老師的書時那般的深受啟發。這其實又印證了一個道理,自學的孩子雖然可以摸索到某條道路或方向,也會有些許的體悟,但如果有明師指點,不但可以少花力氣,而且,許多原本被我們忽略之處,一經高人點撥之後,其微言大義的廣博浩瀚才能真正浮現。讀罷《細說史記:入門篇》,我真的服了呂世浩老師。
這本《細說史記:入門篇》只挑了《史記》一百三十篇文章中的一篇來討論,這一篇文章就是〈太史公自序〉。
跟一般人的想像不同,〈太史公自序〉這篇文章並不是放在整部《史記》的第一篇,相反的,它是在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的最後一篇,用今人的看法,這篇序反而更像是附於書尾的「跋」。
呂世浩老師說明,為什麼他挑選這一篇文章作為閱讀《史記》的入門。他說,古書的序,包括了「端緒」(即今天所說的「序」)和「次序」(即今人所說的「目錄」)的功能,從序去掌握一本書,是最快捷的方式,也是為學入門之鑰。
整篇〈太史公自序〉,是由五個部分組成:世家源流、六家要旨、受命作史、作史志意和全書敘目。從這篇文章中,我才明白,原來,《史記》並不是司馬遷一人所撰,這部巨著事實上是由他父親司馬談先執筆,父死子繼,司馬遷繼承父志,才勉力完成這部書。
而司馬父子所撰寫的這部《史記》,也非職務上的著作。他們父子雖然先後出任太史令,但當時太史令的職掌是和天文、曆法、星象等事務相關,比較像我們所知道的「欽天監」,而非史官。所以,司馬父子撰寫《史記》,屬個人興趣,《史記》是一本私修的史書。
而司馬父子之所以會作史,是因為看到秦朝焚書後,對史學抱持極其仇視的態度,「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因而興起了撰史的念頭。而《史記》的問世,也為整個中國歷朝立下典範,後世史官才得以依照《史記》的修史方式,將一朝一朝的歷史紀錄下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史記》的出現,對整個中國史的建立,無疑具有非常巨大而重要的貢獻。
在這篇序文中,司馬遷自述,他十歲開始背誦古文,二十歲巡遊天下,讀了萬卷書,也行了萬里路,之後入朝為官,被漢武帝命為郎中。不久之後,武帝要行封禪大典,但他封禪的目的不是「為民報德」,而是祈求長生不死。身為太史的司馬談勸諫武帝,結果反被飭令不得隨行,司馬談因此悲憤而卒。此時,司馬遷剛好從西南出使回來,見到了父親最後一面,司馬談留下遺言:「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就這樣,司馬遷承繼了父親的遺志,接手撰寫《史記》。
但七年之後,司馬遷在朝廷上為了李陵兵敗投降一事仗義直言,觸怒武帝,以「誣上」之罪下獄。司馬遷為求免死,只好「自請宮刑」。但他「自請宮刑」並非貪生怕死,而是要留有用之身,完成《史記》這部著作。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明他撰寫《史記》的心路歷程後,接下來的大篇段落都在介紹全書敘目,最後說:「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
原本,我對司馬遷為何還要一字一字的計算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一事感到大惑不解,在閱讀這本《細說史記:入門篇》時,從呂世浩老師的解釋中才知道,在古代,有太多的書籍被毀損。司馬遷把《史記》的篇數、字數寫清楚,就算這部書可能遭受毀損的危機,後人也可以根據篇數、字數,重新復原這本書。
讀到這樣的解釋,不得不佩服司馬遷的心思細密。但呂世浩老師也說,流傳到今天的《史記》,全書的本文超過七十萬字,比太史公原本的五十二萬多字多得多,但不管怎麼說,現存的《史記》不是斷簡殘篇,縱有後人狗尾續貂的補充,至少無礙於原文的保存。
呂世浩老師的這本《細說史記:入門篇》還有個特點。由於呂老師本身的國學及史學底子非常豐厚,所以他在解釋全篇〈太史公自序〉時,時時旁徵博引,信手捻來都是讓人有「原來如此」的驚喜。
例如,我從沒細想,聖旨中「欽此」的「欽」是什麼意思。原來,「欽」、「恭」、「敬」是指「認真」的三個等級。再如,「哭」、「嚎」、「泣」,乍看之下好像都是同義字,但呂老師細為分辨,原來,這三字還涉及有聲、無聲、有淚、無淚的區別。又如,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賢聖發憤之所為作」時,舉了好幾個例子,但「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兩句,被呂老師抓出漏洞。原來,韓非子寫下《說難》、《孤憤》兩篇,是在囚秦之前;呂不韋撰《呂氏春秋》,是在遷蜀之前。這樣的考據功夫,如果沒有深厚的學問作基底,是無法辦到的。
總之,〈太史公自序〉這篇文章能被呂老師講解得如此透澈,這真是我在閱讀古文時的新體驗。以往,閱讀這些典籍時,只能對其中的文句自行體會,如果實在看不透,或許直接跳過,或許求助翻譯,但也僅止於此。我從未想過,原來,古書裡字字句句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的典故。面紗一經揭開,霍然開朗,直如撥雲見日,這又是閱讀的另一種樂趣了。
期待呂世浩老師能儘快再為《細說史記》撰寫精彩的續篇。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2/09/12

【光是聰明沒有用,聰明必須提煉成智慧才有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很想找一位頻率跟自己相近的作者來研讀中國歷史。
找到後來一直沒有遇到喜歡的,所以也就漸漸遺忘了這件事。

直到某天,收到朋友分享的一段TEDx影片,正是呂世浩老師17分鐘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開頭直接來個黃石公三難張良的故事。心中突然一響!
這不是我好幾年前看過的影片嗎,我怎麼就忘了這位歷史老師了呢?

於是我與這本書邂逅了。

我想分享的並不是「史記」是一本多經典或多有智慧的書,因為它若不夠經典,絕對不可能流傳千年。
我想分享的是,這本書教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去讀歷史?

本書開篇分享了一則小故事,

從前有一對小兄弟,每天跟著私塾老師讀書。有一天老師要去城裡辦事,卻怕他前腳一出門,兩兄弟就跑出去玩了。於是老師想了個辦法,交代作業叫兩兄弟背書,等他中午回來要考試。

可是要他們背什麼書好呢?手邊有的書,這對兄弟多半都背過了;手邊沒有的書,回來也沒辦法考試。老師靈機一動,那就叫他們背《黃曆》吧!

在古代,《黃曆》詳細記載每天的宜忌事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本,但很少有人會去背。老師決定交代小兄弟背下內容,然後就放心去城裡辦事了。

果然,老師前腳一出門,兄弟倆就跑出去玩了。玩到快中午的時候,哥哥想到老師快回來了,趕快進私塾拿起《黃曆》開始看。

哥哥才看一遍,老師就回來了,弟弟也跟著進來。

進來後老師說,先考哥哥,哥哥開始背誦,一路背下來,滾瓜爛熟,一字不差。哥哥居然看一遍就記住了!
接下來換弟弟,弟弟竟然也背得出來,一樣是滾瓜爛熟,一字不差。

老師更滿意了,但是弟弟背到一半突然停下來。老師問弟弟:「你為什麼不往下背呢?」弟弟說:「因為剛剛哥哥只背到這裡。」
這位弟弟居然比哥哥來要聰明,他聽一遍就記住了!

作者試問各位?這兩位兄弟比起你我如何?各位知道這對絕頂聰明的兄弟是誰嗎?

沒有人知道。

作者分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問一個問題:聰·明·有·用·嗎 ?(大寫)

光是聰明沒有用,聰明必須提煉成智慧才有用。

而要把聰明提煉成智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讀有智慧的書」。但是,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會想跟你做朋友,讀有智慧的書卻容易多了。

這本書薄薄的一本,在你快要失去耐心前就翻完了,但是每一閱都十分津津有味,毫無失去耐心的機會。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19

史記並非橫空出世,積累的是家族的榮辱與成敗,史記裡太多經典橋段,或許魔戒的托爾金看到,也許也會甘拜下風,而錢穆祖師爺的國史大綱,也等於是二十世紀的史記,呂老師功力深厚,真的是值得推薦!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05/03

本書並未有解說《史記》各篇,整本書都是解讀《史記》的大綱 --〈太史公自序〉 。令讀者了解司馬遷著《史記》之原由及其堅持,將來詳細閱讀《史記》時更容易掌握要點。
有意研究《史記》的朋友值得一讀。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
  • 秋冬旅遊大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