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回望本土,以澳門思考台灣
於大航海時代站上世界舞台的澳門
從默默無名的小漁村,歷經華洋共治、葡國殖民到成為中國行政特區
加上港式文化的浸潤影響,形成混雜而異質的文化面貌
因之,閱讀澳門可以讓我們追溯世界的歷史與跨國的交流連繫
從澳門人的本土覺醒,亦能提供文化、傳統、認同、根源等觀念的省思與辯證
● 「兩岸三地」「中港台」──隱含在這些區域概稱當中的澳門,究竟為什麼一直以來都被「隱形」?
●除了葡式蛋塔的可口與大三巴的景觀,澳門還有什麼文化?
●這座人口約60萬的城市,每年迎接超過3000萬的旅客,對當地的社會與人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或價值扭曲?
●相較於香港追求獨立與本土運動的方興未艾,比鄰的澳門相對顯得安於現狀,
究竟他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身分?新一代的澳門人是否也逐漸凝聚新的本土認同?
●澳門的賭場經驗,對台灣設立「博弈特區」能提供什麼樣的借鏡或警醒?
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澳門是一個似乎很熟悉、但其實很陌生的地方。「港澳」這概念指的常是香港;在「中港台」及「兩岸三地」這些稱呼中,澳門更是隱形的。但其實,除了賭場、大三巴與葡國蛋塔之外,澳門還有其他值得瞭解之處。尤其是近年遊澳門的台灣遊客持續增長,而台灣也有人力倡開賭場,也許這就是台灣人了解澳門的時機。了解究竟澳門有什麼獨特之處?跟大陸、台灣、香港有什麼不同?
此書會從澳門長期不被看見的「隱形狀態」談起。作者身為土生澳門人,累積了過去十年對澳門的觀察與思考,全書分為四章。第一章「大三巴背後的故事」談歷史與文化,除了簡述澳門的特殊歷史以外,也從建築、城市結構、葡國菜,以及港澳的微妙關係去討論澳門的混雜文化;第二章「三千萬遊客的一夜情」談開放賭業市場之後的巨變,從二○一六年天鴿颱風曝露的問題、政府派錢的措施、旅遊業的過度發展、城市空間的變異,談到階級社會的浮現;第三章「遲來了數百年的初戀」談身份認同,討論「我愛澳門」這論述的出現,以及本土身份如何在建立在懷舊情緒及排外心態之上;第四章「自己的故事自己說」談本土創作,分析電影、繪畫及戲劇這三種作品如何反映了過去十多年澳門人對城市問題的思考、對本土身份的探索。
名人推薦
廖偉棠(詩人/文化評論人)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專文推薦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阿潑(《憂鬱的邊界》作者)
李展鵬的書寫,讓澳門如閃電一樣照亮隱形的我們——廖偉棠(詩人/文化評論人)
李展鵬從自身的澳門覺醒談起,談數百年來東方西方在澳門的匯流衝撞,談當代澳門的認同、創作、治理、以及被隱形,既為澳門打抱不平,也將澳門的風華與奇幻、美麗與哀愁躍然於紙頁。看了這本書,好想馬上飛去澳門走一遭。——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