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最後著作
詩、散文、評論、翻譯,余光中自稱寫作的四度空間。他認為評論家也是作家,在內容上,應該言之有物,但應非他人之物,不妨文以載道,但是應為自我之道;在形式上,應該條理井然,深入淺出,不必過分旁徵博引,穿鑿附會;在語言上,應該文采出眾,不必矯情濫感,只求在流暢之餘時見警策,說理之餘不乏情趣,若能左右逢源,拈來妙喻奇想,就更動人了。他寫的評論堪稱最好的示範,出入古今,有古典主義的說理,有浪漫主義的豐盈。
張開他的左手,可以看見條理清晰的知性掌紋。他評斷「詩史」杜甫的詩,認為將其一生傑作合而觀之,便是一首長篇的「史詩」;大書特書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點夢成真,反怪為美,令人驚駭又驚喜。
張開他的右手,以詩情感性向繆思燃香。他論述吳望堯、張隆延、錢鍾書等大師或朋友之文,在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字字處處不言情,草木人事皆有情。書末更收錄未結集的散文和多闋詩作,不管是左手寫散文,右手寫詩,都一樣精采奪目,拍案叫絕。
本書是大師的天鵝之歌,文風氣魄昂揚,振翅高飛的姿態使人望之彌高,鑽之彌堅。余光中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文藝成就,斐然可觀。他不僅跨越散文的抒情、說理、敘述的邊界,更借鏡中西方古典與現代文學,開拓全新的散文風貌。
本書特色
★ 集結余光中老師最後發表的作品,涵蓋散文、詩、書評、藝評等。
★ 收錄余光中詩作〈天問〉、〈半世紀〉、〈舍利子〉以及〈風箏與救護車〉手稿,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