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漢經學史

漢經學史

  • 定價:800
  • 優惠價:972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程元敏教授集結三十年研究之大作
中國經學史上的磅礡巨獻
本書充分體現經學方面的嶄新見解
釐清漢經學上的許多學術迷團

  中國經學,自孔子創始,
  迄今已兩千六百年,為中國學術之骨幹,
  而「漢經學史」承先啟後,大家輩出,
  更是中國經學史中最重要的時代。

  漢武帝實行董仲舒所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增設弟子員,漢代儒生們即以傳習、解釋五經為主業,自此經學日益興盛。漢朝也是經學最為昌盛的時代,朝野內外誦讀經書蔚然成風;儒生通過自身實踐,並藉以官學私學教育,把經學思想深深地植入在普通民眾之中。

  本書詳述自秦季漢初,至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四百二十二年經學的歷史,舉凡朝廷經學方略、郡國經學教育、歷朝經學大家之學說、經學家授徒講論撰著、今古文學派之爭……等,可說是全面涵蓋,由微至顯,顯甚而衰。皆論述其事之始末,辨析其隆替之軌跡。

  程元敏教授有感於目前所見漢經學史之專書,纂輯成編,碎義難免,因此致力以三十年研究之成果成就此漢經學史之全史,希冀對於揅經識史通學者有所裨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程元敏


  安徽省嘉山縣人,1931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歷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教授、香港珠海大學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主授尚書、中國經學史。

  著有〈王柏之生平與學術〉(博士論文)、《三經新義輯考彙評》、《三國蜀經學》、《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書序通考》(此書獲1999年中山學術獎)、《詩序新考》、《尚書學史》、《尚書周書四篇義證》、《先秦經學史》、《尚書周誥十三篇義證》、《程氏經學論文集》、《漢經學史》,分別在臺灣及大陸出版。別有單篇論文百餘篇,刊載在臺灣多種學術刊物。
 

目錄

卷壹   秦季漢初經學史
一、秦、漢之際之經學
(一)自秦入漢人士與當時經學概略
(二)楚、漢之際之容禮學派興衰與延傳
二、漢高帝、惠帝朝之經學
(一)漢高帝朝之經學
(二)漢惠帝朝之經學

卷貳   漢文帝、景帝兩朝之經學
一、漢文帝朝之經學
(一)漢文帝、景帝朝未重經學
(二)漢文帝立博士
(三)漢景帝立博士

卷參  西漢之民間古文經學
一、漢文帝之前之古文經學
二、孔壁出古文經書
三、河間獻王得書、著書,立經學博士,及漢代經今古文學第一次之爭
(一)河間獻王得書
(二)河間獻王著書
(三)河間獻王立經學博士,及漢代經今古文學第一次分爭(暗爭)
四、西漢古文經學概要

卷肆  漢武帝朝之經學
一、竇太后在世時
(一)與賢良、方正、文學之士
(二)漢武帝備立五經博士
二、竇太后謝世後
(一)舉賢良、文學,而絀刑名百家言
(二)董仲舒賢良對策
(三)武帝初置五經博士弟子員
(四)武帝朝之獻書與藏書

卷伍  漢昭帝、宣帝及元帝三朝之經學廢帝昌邑王賀附見
一、漢昭帝朝經學之因承
二、漢宣帝朝之經學廢帝昌邑王賀附見
(一)經學者以經義諫戒昌邑王劉賀及漢廢帝劉賀
(二)漢宣帝朝、元帝朝之經學

卷陸  漢成帝、哀帝、平帝三朝涵新莽一朝之經學
一、漢成帝朝之經學
(一)成帝命官民訪書獻書及校書
(二)張霸或其父張某撰作百兩篇偽古文尚書─中國第一部偽經書
(三)詔舉經學博士與增置博士弟子員
二、西漢末葉之經學涵新莽一朝
(一)今文經學、古文經學之爭(明爭)
(二)王莽柄政時期之經學涵漢平帝、孺子嬰以及新莽,凡二十三年。
三、漢代第一次書劫

卷柒  漢代讖諱學
一、漢代讖緯學之回顧與前瞻
二、漢武帝世至漢哀帝世之讖緯學
三、王莽柄政時期之讖緯學
四、漢光武帝世之讖緯學
五、東漢其他各帝朝之讖緯學
六、東漢學者之附讖與非讖者白虎觀會論諸儒,別立一節。
(一)附讖者
楊厚 楊統 董扶 法真 魏朗 劉輔 任安 樊英 翟酺 景鸞 薛漢 許慎 何休 馬融 鄭玄
(二)非讖者
桓譚 鄭興 尹敏 賈逵 王充 孔季彥 張衡 楊充 荀爽
七、讖緯之價值

卷捌  經學極盛時期──漢光武、明、章三朝之經學
一、漢光武、明、章三帝勠力興學崇儒
二、漢光武帝立今文經學博士十四家
三、今文經學、古文經學第三次分爭(明爭)
四、白虎觀經義討論大會──今文經學、古文經學第四次分爭(明爭)
(一)會前之爭議
(二)參議人士及其經學宗派
(三)爭議之重要事項
(四)白虎通義
(五)古文經學大興

卷玖  經學衰微時期──漢和帝至獻帝世之經學
一、家法破壞──經學衰微原因之一
二、學者浮華相尚──經學衰微原因之二
三、黨錮之禍──經學衰微原因之三
四、許馬何服鄭五經義之爭(明爭)
(一)許慎及其五經異義,為今文經學、古文經學第五次分爭(明爭,純私家學術之爭)
(二)何休與鄭玄服虔春秋義之爭
(三)鄭玄駁許慎五經異義

卷拾  漢代經學教科書國定標準本──熹平石經之成刻
一、兩漢之校經
二、熹平石經
(一)參與校刻人員
(二)熹平石經書丹,非由蔡邕一人獨任
(三)熹平石經所刊刻之石數、經目及其字體
(四)熹平石經刊刻七部經書所定用之底本與參校本
(五)漢朝太學之駢枝──鴻都門學

卷拾壹經說簡化,今古文經學統合,及漢光武帝以來圖書之聚積與散亡
一、經說浮文裁減
二、今、古文經學之混同
(一)今文經學家兼治古文經學
(二)古文經學家兼治今文經學
(三)今文經學、古文經學兼治者
三、東漢之積書與漢代第二次書劫

卷拾貳  儒術獨尊後之兩漢經今古文學之消長與說經玄理化
一、導論
二、分論五十九家
(一)西漢十七家
(二)東漢四十二家
三、總論

卷拾參  漢家最後一所州郡學府──季漢荊州經學(上)
本論篇
一、荊州學府之興立
二、荊州學府學者十二家之經學述要
(一)劉表之經學
(二)綦母闓之經學
(三)宋衷(附其子某)之經學
(四)司馬徽之經學
(五)傳宋衷太玄經注予吳之成奇、潘濬之經學
(六)傳荊州經學司馬徽、宋衷等之經學予蜀士尹默、李仁之經學
(七)王粲(兄凱、凱子業、業子宏附見)之經學
(八)王弼輔嗣之經學
(九)避地荊州,自聚徒講學──潁容之春秋左氏傳學
(十)王肅子雍之經學
三、結論

卷拾肆  漢家最後一所州郡學府──季漢荊州經學(下)
辨正篇
(一)魏王弼輔嗣之易學,非淵源於其外曾祖父劉表,第自清焦循,昔賢或以為弼易學遞受自劉表。表易遺說不涉玄言,舊說非也
(二)宋衷仲子著周易注、五經章句後定等,非王粲仲宣學問之所本,近人蒙文通等謂粲受業於宋衷,遺著具有玄言,非也
(三)宋衷太玄經注佚文百零一條,無一涉及玄言,近人湯用彤等謂王肅、王弼、何晏等形上學承此而起,非也
(四)宋衷易說殘文決不涉玄言,故與玄言滿紙之王弼易注逈異,凡論弼易注本諸宋易注者,皆非是也
(五)大王肅、小王弼治易皆排象數,然大王轉以之尋求本理,小王則擺脫象數之糾結,而別事老莊,動納玄言,故弼易注非祖述肅易注,或謂弼易注取資肅易注者,非也
(六)王肅治學,務反鄭玄,自早歲始,非因徙宋衷受太玄經注之後。蜀尹默、李仁,游學荊州,因知賈(逵)、馬(融)之學而宗之,異乎鄭玄,竟與王肅意趣同,蒙文通、余英時、魯錦寰咸謂李譔、王肅學竝出宋衷,非也
 

自序

  中國經學,自孔子創始,迄今已兩千六百年,為中國學術骨幹。余曩撰《先秦經學史》,蒙臺灣商務印書館承印出版,時當西元二○一三年,迄今歷約五年,猥承兩岸及異國學者質正,匡誤糾謬。幸學有寸進,於是籌撰《漢經學史》。夫有漢一代,享祚四百二十二年,其間經學多士,上稟先聖先賢之遺範,下啟三國、晉、南北 朝,奕至隋、唐、宋、明、清,至於今世之經學,其所論述,莫不以漢經學為軸主,就此四百二十二年之經學主題,引述之,發揮之,則漢經學史誠中國經學史中之最為重要之時代。

  余疇昔承乏,敷教上庠,垂四十年,主授經學,積多漢經學講義資料,猥以今傳梓漢經學史專著,或傷簡略,或僅刺取漢經學者著述言論,纂輯成編,碎義逃難,無以通貫此一時代經學典要,致揅經識史通學者靡所依準。此拙著《漢經學史》全史不容不著作也。用復乞正於博雅,冀遮幾有裨於經學通史之方來者也。

  全書壹拾肆卷,釐為若干章節事目,都凡五十萬言。怢內經緯萬端,義致深遠,而比歲,余日就衰寂,智昏目眊,荒疎惑妄,竟自忘其愚駑朽邁,率爾操觚,勉成此編。其中所舛謬怠惑,漏略悖妄,通人碩彥幸匡正厥失,舉一句一字一讀,皆謂為吾師也。謹序。

西元二○一八年,歲在戊戌三月上日,
安徽嘉山程元敏序於臺灣臺北市興隆路寄寓。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1336
  • 叢書系列:大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81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4.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卷壹  秦季漢初經學史
 
一、秦、漢之際的經學
 
(一)自秦入漢人士與當時經學概略
 
姬周末王──赧王末五十九年(公前二五六),次年即東周君元年、亦即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二五五),歷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二一○)崩,秦二世胡亥三年(前二○七)卒,明年,漢高祖元年(前二○六),歷四十九年,此為秦漢之際。嬴秦素輕儒學,讎視詩書六經,陵夷至於秦始皇,樊經書禁經學,繼之楚漢爭戰,天下大亂歷年,期間學術停頓,學者離散,第諸人或以襍學家舊習六經,持其義以輔相高帝;或本專攻經業,資其學以傳授羣經。經學血脈尚賴以不絕,考得十一家,數里為二節,簡論之如下。
 
韓信(?~前一九六)
 
兵家之儒。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兵權謀家:「韓信三篇。」補注沈欽韓曰:「馬隆八陣讚云:『天地前衝,變為虎翼。淮陰用之,變化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漢志兵書略序曰: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史記太史公自序:「韓信申軍法。」淮陰侯傳:「韓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夫六藝者先秦之最顯學,「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莊子天下),韓信兵謀家,具專著,意其必亦治通儒經。
 
張良(?~前一八九)
 
道家之儒。漢志兵書略序:「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補注王應麟曰:「張良所學,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則良亦具兵法專著。史記劉侯世家:張良學禮於淮陽,習姜太公兵法。良嘗諫沛公曰「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良又嚐謂漢王曰「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發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休馬華山之陽,以示無所為;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案:漢志諸子略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張良習焉,則為道家。「忠言毒藥」二句,亦見家語六本,毒作良。表「商容閭」三句及「休馬放牛」二句,亦略見禮記樂記。「發粟散錢」二句,亦見呂覽慎大。則良亦通讀儒家禮籍人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