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可能現在你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更快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似乎是華人世界甚至東方文化中,共同相信的真理。臨床工作二十年,一再目睹認真的爸媽,為了言教身教、同時想要給孩子留下更多,長年刻苦辛勞、省吃儉用;直到做不動了,都還不敢稍微鬆懈享受,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自卑、自閉甚或敗家揮霍!
過去心理學說:「習慣於『延後享受』的人容易成功。」但是這些研究沒有告訴你的是,這些吃苦耐勞、放棄了人生多數樂趣的人,最後有沒有抓到那美麗的晚霞?
「有可能現在你所辛苦追求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更快樂!」
這不是來自於精神科醫師的危言聳聽,而是目前火紅的「正向心理學」。諸多學者,透過大量研究,不斷驗證的生命真相!
真正快樂的人,不會寄望於虛無的未來,而是在認真打拼的過程中,同時認真陪伴家人朋友、認真保養身心健康、認真旅遊學習、認真享受人生!
近代的英國,似乎總是走在歷史的前緣。從工業革命的先驅、到老牌日不落帝國、再到資本主義的帶頭大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儘管風華不再,但是「英式」的深厚底蘊與優雅生活,再度為我們示範了文明進步的取捨智慧。
知名日本女作家井形慶子,以長年擔任雜誌編輯的細微觀察力與生動筆觸,完成這本跨越文化的精緻讀物。既是樸實雅致的英式生活指南,更可作為人生的暮鼓晨鐘,提醒我們付出與享受並無衝突,時時停下腳步,活出真正的富足人生!
馬大元
(本文作者為身心科醫師、馬大元診所院長)
推薦序
有準備的長壽是福氣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精進,人類的壽命因而越來越長,對於如何好好經營老後的退休人生,已經是現代人都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
雖然擁有充實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在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人最擔心的,還是有沒有足夠的錢來終老,不要成為現代眾多「下流老人」中的一員。
這本書用非常多創意的想法,重新為大家挖掘了「開源」和「節流」的更多可能性。
年紀漸長,絕對不能完全依賴之前累積的儲蓄,而是要借重以往的工作或生活經驗,去開創一個「不需資本,用時間與特殊才能創造的有趣生意」。很多人退休之後,只能靠投資股票來增加收入,但真的沒有別的方法賺錢了嗎?或許你無法像我一樣靠寫作來賺錢,但從作者在書中所舉的一些實例,或許能有所啟發而開創出一個獨特的營收模式。
此外,誰說努力省錢,就不可能有優雅的享受?英國是比日本物價更高的國家,但作者卻以其對英國生活的獨到觀察,提出了許多極具創意,又簡單可行的方法,讓大家可以用最少的錢,一樣能享有高品質與好品味的英國式生活。
如果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另方面即使很節儉也能維持生活品質的話,我相信大家就不會再為錢是否夠用而焦慮了。有好的財務規劃,長壽就是福氣,如果沒有的話,就成了詛咒,且讓我們共勉之。
施昇輝
(本文作者為《年年18%,一生理財這樣做就對了》理財書暢銷作家)
前言
過去我曾持續寫文章,介紹珍惜、喜愛居住英國古老房屋的人,以及如何用很少的金錢過富裕生活的智慧。到了今天,我已邁進五十歲,也更充分感受到至今為止,我在英國學到的節儉精神、不受社會規範約束自在地組合自己的生活,與活在當下的重要。
用國民的總儲蓄也無法弭平的日本國債總額,到二○一一年底已經達到九百五十九兆日圓,一年增加超過三十五兆日圓,預料今後也還是會繼續增加。名為賑災復興稅的增稅分二十五年進行,導致薪資自然減少,這都告訴了我們。如何不愛社會狀況變動而鞏固自己的生活,已成了燃眉之急。原本最值得仰賴的年金開始發放日期,今年起(譯註:二○一二年)開始逐漸延後到六十五歲,今年可說是「二○一三問題」元年,充滿不安的因素。
回顧英國從一九七○年開始,因失業者徒增而出現所謂的「英國病」,直到到倫敦金融街再度躍居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西元兩千年代,這三十年之間倫敦也曾經產生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到二○○八年爆發雷曼兄弟事件之前的十年之間,來全球的投資熱錢不斷地湧入英國,導致倫敦變成世界上物價最高的城市。
有位四、五年前曾到倫敦旅遊的人,以驚訝的口氣高聲說道:「我沒想到那裏的物價會如此高;吃一盤義大利麵要價兩千日圓以上,買個三明治也要將近七百日圓。」除此之外,再加上各先進國家遭受通膨的影響,據說典型英國家庭一年的家庭開銷都要多花三十萬日圓以上。
加上歐洲的債務危機日益明顯、歐洲各國的景氣持續低迷下,採行緊縮財政支出與寬鬆金融政策的英國,景氣也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物價不斷上升,二○一一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四‧四五%,無論是行動電話的通話費用、瓦斯、電費都呈現大幅上漲。
然而不論何時,無論社會形勢如何轉變,也不會影響英國人內心就是要享受人生的一貫的心態。
他們即使碰到不景氣、或是遇到泡沫時期,還是能稱讚屋齡很高的老屋是「成熟的家」,稱年紀變老的自己「年紀增長了,所以我自由了」而感到欣喜。也就是ㄧ般人乍看之下會產生負面想法的事物,在英國人的價值觀中,卻是孕育出新生活樣式的原動力。
其中一種做法就是,絕大多數的英國人不會等到法定退休年齡,而是在工作能力最旺盛的四、五十歲時,改變以工作為主的生活型態,開始打造能夠滿足後半段人生的生活基礎。
聽說有一位居住在倫敦郊外的女性,就選擇在四十八歲時結束在不動產公司裡非常忙碌的業務工作。
「實在不可思議呢!就算辭去工作後收入減少,也因為自己的空閒時間增加,控制了開銷,我發現在忙碌時,身上的錢就會一直減少。」
她一辭職就先賣掉需要花錢維修的汽車。因此包括汽油費、保險費、稅金等,每個月就省下大約三萬日圓。現在每天踩著朋友送給她的自行車,不知道何謂塞車,想去哪裡就能去。
到退休前為止都委託給園丁的整理花園工作,也都拿回來自己做;過去為了鍛鍊體力上健身房,現在改成早上花兩小時慢慢地沿著泰唔士河散步遛著愛犬。下午教附近的法國人說英語,黃昏就用自己最喜愛的不凋花(preserved flower)做花束(Bouquet)。
「做了很多永遠不會凋謝的花、胸花、花藝作品,作品累積到一個程度就在自家的起居室內展售。」
從教英語會話和製作花藝上,每個月平均可以獲得大約十五萬日圓的現金收入,再加上以前上班時公司繳納以及自己分擔的年金(company pension),收入合計約二十三萬日圓。明年如果將兩間修繕好但沒用到的房間分租給留學生,每個月的收入確定還會增加十萬日圓。
收入雖然減少,如果能節儉支出,即使在物價非常高的倫敦還是可以過生活。
據說她在不動產公司任職時,經常為了獲得好客戶而不知不覺花費很多金錢。
用在午餐會議的外食餐費一次大約將近一萬日圓,還有晚宴的服裝、和深夜宴會結束返家的計程車費等,每個月收到信用卡帳單時,就會有種自己好像是為了支付應酬費用在工作的空虛感覺。
從二十多歲到那時不停地花錢的她,獲得提早退休(Semi retirement)的生活之後,正好過著大多數英國人的期待,也就是能夠在工作與生活上取得均衡的理想生活。
她能夠在經濟景氣低迷、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順利不勉強地轉換方向,令我看來新鮮無比。
過去日本人認為「公司」比「工作」還重要。但是工作或公司比三餐溫飽還有價值的時代,也隨著終身雇用與年資序升制度的瓦解及收入減少時代的來臨而消失無。
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的手段。人生的價值就在找出能與家人共度或自處的時間。我認為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人,朝向追尋我在倫敦所見到的「以生活為主」之生活型態吧!若在十年前這樣說,就會有很多日本人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日本的情況比英國嚴峻多了、歐元與英鎊的行情很好、英國人在景氣好時的薪水肯定比日本還高等。
但是,比較當時(二○○六年)日本與英國的國民年平均所得,經濟規模將近為英國的兩倍,日本人的所得為四百三十四萬九千日圓;另一方面英國為兩萬四千一百三十英磅,以當時的匯率計算約合五百零六萬八千日圓。相較於年收入比前一年減少了兩萬日圓的日本人,平均收入比前一年高出三%的英國人,賺的似乎比日本人得多。然而歐洲的稅金很高,根據日本的《President》雜誌(二○○七年十二月號)分析,國民實際所得東京都每月為二十四萬日圓,倫敦為二十七萬日圓,扣除所得稅之後,雙方所得的差距不大。
二○一○年的資料顯示,英國人的平均年收入為兩萬五千八百三十三英鎊,就當時的匯率(一英鎊=一三一日圓)換算為三百三十八萬日圓,反而低於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四百一十二萬日圓),呈現逆轉現象。
此外根據住宅金融公司哈利法克斯(Halifax)的調查,大倫敦圈的平均住宅價格,一套大廈公寓住宅大約是五千九百九十三萬日圓(匯率一英鎊=一百三十日圓,二○一二年九月,BBC新聞),已經比東京都內的四千九百八十六萬日圓高出很多。
更嚴重的是,福利大國的英國,高齡人口預料二○一四年會達到最高峰,占全人口的二四‧五%,已經完全面對少子高齡社會的問題。大約有二十萬高齡者為了節省電費,無法使用暖氣,這是由慈善機構整理公布的調查結果。
此外還有過去四十年來貧富差距擴大、英國目前有二五%的人處於在社會最底層的報導,如果觀察靠年金生活者的情況,大體而言日本人與英國人所處的狀況大同小異吧。就生活的基準來看,跟收入比不上物價成長快的英國人比,日本人的生活可以說還比較容易過吧!
預料年收入低於兩百萬日圓的國民已經超過一千萬人的日本,貧富差距將會逐年擴大,跟著出現的收入減少的時代,似乎也會持續下去。在這樣的時代,我自己選擇在人生的轉折點上自行減少收入、選擇提早退休等,參考在日本還未出現,但英國人正在採行的生活方式生活,就這樣讓我的工作、居住、休閒、甚至人生觀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例如,無論世間出現何種變化,一個人如果能夠擁有可以讓自己到最後都會歌頌的人生智慧或啟示,那麼無論接下來面臨甚麼狀況,我想都能夠讓自己安穩地度過此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