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全球300萬讀者生命的心理學愛情經典
本書詳盡剖析
為什麼我們會付出過度的愛?
越是渴求愛,往往越得不到愛;
但是,越是放手,往往越能吸引有能力付出愛的人。
我們都相信,只要有愛,自己的生命就會完整。
可是,有些時候,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好像都得不到最渴望的愛。
此時,我們內心經常響起這樣的聲音:
「只要我變得更好、更優秀、更美麗、更能幹,我就會得到愛。」
「這不是他的錯,是他的童年太缺乏關懷。」
「他不是不關心我、不愛我,我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溝通跟磨合。」
「一定是我還不夠努力,所以他才不願意為我改變。」
我們懷抱希望,奮不顧身投入一段感情,掏心掏肺卻遭受巨大的痛苦,終於滿身是傷地離開,卻又陷入另一段充滿爭執與絕望的關係。我們絕望地領悟到,無論付出多少,終究留不住那些傷害我們的情人。
其實,當我們持續否認對方的疏離與刁鑽,當我們認定能夠用愛換來對方的愛,就已經陷入了「為愛過度付出」的迷障。
「過度付出」是一種充滿陷阱的行為與思維模式,我們耗費時間與心血,以為讓對方夠依賴自己,就不必擔心被拋棄,卻因為眼中只有對方,反而看不清真相:最大的癥結,在於我們不願意把人生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我們確實有能力逆轉痛苦的關係,只不過,我們也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能重新上路,愛得更有力量。
【為什麼我們會過度付出?】
◎ 人在戀愛中的思維與行為,深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 真正吸引我們的不是那個人,而是特定相處模式帶來的熟悉感
◎ 全副心思都放在對方身上,其實是為了逃避自身的痛苦
專文推薦
愛應該是要互相補足,而不是填補一個無盡的黑洞。──小生/暢銷作家
任何為愛奮不顧身、受傷慘重的女人,都要好好讀一下這本怨女聖經。讀完或許就能解脫了,至少可以看到自己究竟怎麼了,可以朝解脫的方向前進。──張德芬/心靈作家
如果你總用同樣的方式,止不住地愛上某些不適合自己的人,慣性地忽視自己……本書作者和裡頭許多人的故事,將陪伴你一起理解這些「如果」。跟著書裡的引導耐心練習,舊的如果終將過去、新的關係就能開始。──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去年看的時候一度因為太貼合和殘酷而沒法繼續。它能觸碰到你心底最隱秘的地方,扯開傷口再教你如何自癒。──豆瓣讀者dearlion
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直指問題本質的,關於女性(其實性別都沒太大關聯,人人都可以參考)自我認知和成長的書……其中很多道理依然擲地有聲。──豆瓣紅人Daisy
小生/暢銷作家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呂秋遠/律師
張德芬/心靈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溫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