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森林大滅絕:森林消失了,蟲鳥無所棲息,土壤變得貧瘠,再也難見明月清風

森林大滅絕:森林消失了,蟲鳥無所棲息,土壤變得貧瘠,再也難見明月清風

Srangely Like War:The Global Assault on Forests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全世界的森林已有四分之三被砍伐
森林不是荒野,消滅森林也消滅了原住民和動植物。
共生的生態遭到破壞,許多古老的智慧從此消失,物種失去了棲息居所而從此滅絕。
 
森林並不便宜,掠奪森林帶來難以回復的環境危機。
土石流、溫室效應、氣候變遷讓人們付出生命財產作為代價。
保留僅存的森林,是人們給自己留下的最後救命繩索。

  在本書中,作者不只描述許多人都熟悉的事實,如全球森林正面臨人類的全面攻擊,平均每秒鐘「弭平」兩公畝半;森林消失不但造成許多動植物的絕種,也讓許多山地原住民流離失所;帶來洪水、土石流、山崩等等。本書特點在於從歷史和政治經濟的角度出發,剖析森林消失的來龍去脈。

  ①歷史方面:作者指出包括伊朗、伊拉克、以色列這些「古文明發祥地」數千年前都是森林茂密的好所在,現在的乾燥荒涼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代價。
  ②政治方面:作者主要著墨於美國的政商共犯結構,揭發所謂「環境影響評估」的騙局。
  ③經濟方面,作者指出全球化的結果造成富國剝削貧國資源,讓跨國公司加速剷除貧國的森林。

  本書也一一破解許多大企業的說法,像是「森林(紙製品)是可再生資源」、「植林與自然森林一樣可以保護生態」等等。作者認為企業一面利用此類常見迷思來應付環保壓力,一面過度砍伐原始自然森林;雖然他們也因應法規種植一些快速生長的樹種,但砍伐週期過短,樹種又單一,根本無法涵養原始森林的生態。作者呼籲修訂法規,不可再動原始森林、復育森林生態、歸還原住民土地;呼籲讀者正視森林消失的危機、改變生活習慣、減少消費、抵制跨國企業剝削貧國資源的做法。

本書特色    

  •亞馬遜網站讀者評價四顆星半。
  •本書指出問題不在於生態技術面,而在於政治經濟面。此觀點對台灣特別有參考意義。
  •本書深入挑戰全球化的主流意識,對於過去台灣遭受關貿協定、WTO衝擊有所印證
  •作者自身為保育第一線人士,振臂疾呼,文字情感強烈,對現行體制多所抨擊。
  •針對台灣現狀:另外收錄陳玉峰【非序】、金恆鑣導讀(以及各章章末論述)以及李根政【台灣山林的悲歌】。(講台灣山林現狀與森林運動始末,當作附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戴立克‧簡申(Derrick Jensen)


  目致力於北加州當地森林及河川棲地的保育及復育。

  著有《比字詞古老的語言》(A Language Older Than Words)、《傾聽土地》(Listening to the Land)、《裝樣的文化》(The Culture of Make Believe)、《鐵路與皆伐地》(Railroads and Clearcuts),可於www.derrickjensen.org查閱。

喬治‧德芮芬(George Draffan)

  長期擔任森林事務方面的志工。
  著有(含合著)《卡斯開迪亞野地》(Cascadia Wild)、《鐵路與皆伐地》(Railroads and Clearcuts)、《企業權勢入門》(A Primer on Corporate Power)、《菁英份子之共識》(The Elite Consensus),可於www.endgame.org查閱。

總策劃簡介

文魯彬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博仲法律事務所(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創辦人
  •法學博士、律師
 
導讀者簡介

金恒鑣

  •森林生態學家與自然書寫家
  •加拿大地球科學博士與森林土壤學碩士,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學士
  •曾任國際長期生態學研究網主席
  •曾任林業試驗所硏究員丶所長;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中文著作有《山中的一個鐘頭》等散文;英譯中有《種樹的男人》丶《繽紛的生命》等
 
譯者簡介

黃道琳


曾任職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現專事翻譯。早期譯作包括人類學經典《菊花與劍》,近年譯有《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等書。

總策劃簡介

文魯彬


  現任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博仲法律事務所(本國與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暨外國法事務律師。1977年旅居台灣,於2003年放棄美國籍,規劃為中華民國國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文明所至,森林遭殃
原本綿延兩岸的北美天然林,不過一個世紀的時間,美國原有的森林已有95%被砍伐。
把森林賣給木材公司的費用,甚至低於伐木道路的鋪設費用。納稅人,你正賠錢砍光自己的斯林!
 
第二章森林不是無主的木材場
森林孕育各種生命智慧,是原住民與棲息生物的家和獵場。
把森林說是原始而野蠻的荒野,目的是為了趕走棲息者並奪取整座森林。
 
第三章政府應積極承擔保育責任
政府把森林發包給林業公司,但不能連監督責任也隨之讓渡。政府必須承擔責任,讓森林管理兼顧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
 
第四章殺害森林
大規模砍伐森林,傷害的不只是樹林,同時造成生態系崩壞,水土流失,地力竭盡,環境汙染等一連串難以回復的後遺症。
 
第五章森林正在求救
需要大量伐林的產業,常常也是高污染、不健康的產業。造紙業是其中之最,辦公室用紙則是耗紙的最大元兇。
 
第六章不具正當性的藉口
很在人類砍樹前,大自然長久以來都能平衡而穩定的運作,很多看似有必要伐木的理由,其實只是為了想染指森林的藉口。
 
第七章避重就輕的環評報告
想開發而辦的環境影響評估,往往寫出已預設立場的環評報告和環說書,對實質問題避重就輕,而且對不落實的企業莫可奈何。
 
第八章為了種咖啡,就把森林砍掉了
有更多產業也開始覬覦森林的廣大土地和資源,跨國企業為了更便宜的農場和原料摧毀森林,也帶來戰爭和衝突。
 
第九章全球化就是為了生產創造消費
已開發國家過度消耗浪費已經資源枯竭,便藉由各種跨國資金、開發合作、和降低關稅等手法,到低度開發國家和地區巧取豪奪森林資源。
 
第十章我們正不斷消耗整個世界
跨國企業廉價取得資源,把環境、生態、社會成本留給在地,以低價傾銷摧毀在地經濟和,惡性循環使地方自然生態無力抵擋跨國資金的掠奪,處境更加危殆。
 
第十一章 無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需要徒具公文的「民眾參與」;不需要由企業及政府菁英主導的「社區林業」,我們需要的是,地方百姓能對土地與市場,相互善待地監控;我們需要的是,投向森林的復育生態學工作。
 
第十二章 棄絕吉爾伽美什的應許
我們可以引領朋友,讓他們見識森林和林中生物的美;我們還可以問問森林,他們想要什麼?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我們不再追求吉爾伽美什的虛妄應許,並以虔敬謙卑之心重回森林。
 
【附錄】本土篇 台灣山林的悲歌/李根政
 
 

前言    

  森林一直是教我認識和平、多樣性、民主的老師。各式各樣的生命型態,無論是大是小,會動與否,無論棲於地上或地下,無論長著翅膀、腳或葉子,都在森林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森林教我們瞭解,多樣性是和平的先決條件,民主所不可或缺。

  我在喜馬拉雅山森林的懷抱之中長大。當該地的農婦發起棲窠(chipko,即擁抱樹木)運動時,我放棄原來的物理研究,轉而投身環境研究及相關行動。

  森林一直在印度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人們把森林奉為阿蘭若妮(Aranyani),亦即森林女神,是生命和繁殖力的主要來源。森林被視為群落社會演化的典範,森林的多樣、和諧與自足等特質,已成為印度文明所依循的準則;所謂阿蘭若桑士克利提(aranya samskriti,可粗略譯為「森林文化」)並非原始落後之況,而是自覺的選擇。根據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看法,印度文化的獨特處在於它把林中生活視為文化進展的最高型態,他在《森林學校》(Tapovan)一文寫道:

  「當代西方文明係以磚木構築,立基於城市。印度文明之獨特,在於它不由城市而從森林中汲取物質及知性的更新力量。在印度,最好的想法總是從離群索居、神參水木的環境下產生。森林的寧靜助長了人類的知識進展;森林文化推動了印度文化。在森林中崛起的文化不斷受到森林中與時進行著的種種再生過程影響,其中包括不同物種、不同季節、不同形聲味的轉變。於是,多樣性生命或民主多元論此一統合原則乃成為印度文明的基準。

  印度思想家不受磚木銅鐵的束縛,他們身居森林之中,與林中生命結成一體。活的森林是他們的庇護所,是他們的食物來源。人類生活與活的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成為知識泉源。在這套知識體系之中,自然不是靜止無生命的。森林中的生活經驗讓人充分理解到,活的自然乃是光與空氣、食物與水的來源。」

  作為生命之源,自然被賦予神聖地位;而人類的演化則以人類在知識上、情感上、精神上與自然之步調及模式相契合的能力做為量度標準。因此,森林孕育出一種與自然和諧一體的生態文化,而這正是最根本的生態文化。經由參與森林中的生命而獲得的這種知識,不但是阿蘭若迦(Aranyaka,即《森林書》)的主要內容,也是部落及鄉村社會日常信仰的精髓。作為地球繁殖力與生產力的極致,森林則被賦予另一個象徵型態,即大地之母或槃那杜伽(Vana Durga),或說樹木女神。在孟加拉,她跟席歐拉樹(sheora,學名Trophis aspera)有關聯,也跟婆羅雙樹(sal,學名Shorea robusta)及菩提樹(asvathha,學名Ficus religiosa)有關聯。在庫米拉(Comilla),她被稱作巴曼尼(Bamani);在阿薩姆,她被稱作魯佩斯瓦里(Rupeswari)。在俗民及部落文化裡,樹木和森林被當作槃納狄瓦塔(Vana Devata,即森林之神)奉拜。

  但是,森林——我們的神聖母親,教導我們和平與安祥的老師——本身卻逐漸成為戰爭的受難者。這是一場由單一農作心態的暴力所引發的戰爭,該心態把自然視為原料,把生命化為商品,把多樣性當成威脅,把毀滅視作「進步」。在《森林大滅絕》一書裡,戴立克.簡申與喬治.德芮芬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這些活生生的守護者所遭受的恐怖攻擊,以及我們真正的安祥如何被摧毀。
凡丹納.席瓦(Vandana Shiva)
2003年8月8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11732
  • 叢書系列:蠻野心足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