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 定價:330
  • 優惠價:929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
  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
  ──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
  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
  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
  十四、信任妳自己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
  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目錄

【推薦序一】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陳安儀(資深媒體人)009
【推薦序二】母女為何糾葛?/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014

輯一 女兒們,這不是妳的錯
無法進食的女兒──控制型的母親034

‧哭著對媽媽大吼035
‧她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036
‧身體成為抗議的戰場038
‧習慣扮演「被動的受害者」039
‧被許多「好媽媽」的標準所綁架,無法動彈041
‧妳不需要用力地證明自己「好」,也不用一直「贏」043
‧人生有很多辛苦要克服。若妳不為自己奮鬥,就會讓別人來逼妳044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046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047

害怕「成功」與耀眼的女兒──嫉妒型的母親048
‧學會少說話的女兒049
‧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利劍052
‧「妳是小公主,那我是什麼?」──一個母親痛苦的矛盾054
‧「比別人好」,不會讓妳感到幸福056
‧切斷母女間的「連通管」,從母親的故事中走出來05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058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058

被父親性侵的女兒──旁觀型的母親059
‧心裡的徹底崩塌060
‧深埋心中的恨意061
‧「無法信任」成為最大的難題064
‧在那些危機時刻,她不是一個母親,她只是一個痛苦的受害者067
‧過早選擇原諒,會讓被遺忘和壓抑的自己回不了家069
‧接每一個「自我的碎片」回家07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071

總陷入三角關係的女兒──退讓型的母親074
‧她有兩個家075
‧她「渴切」別人為她爭執076
‧我們長大後的人際模式,在小時候已經有了藍圖078
‧不健康的「退讓」與「心理界線」薄弱有關081
‧學習從「自己」的角度來認識一個人083
‧專注於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08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085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086

總與人「絕交」的女兒──情緒勒索型的母親087
‧仍縈繞耳邊的謾罵與威脅088
‧情緒上折磨人的加害者092
‧生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小孩,她不會離開我094
‧學習分辨「情感羈絆」和「情緒勒索」的不同096
‧永遠選擇「繞道而行」,是另外一種負向影響09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098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099

「媽媽,為什麼妳總是看不到我的好?」──重男輕女型的母親101
‧提到母親,她總是挑剔102
‧自小缺乏被母親同理,所以也看不到自己的好104
‧女人更容易為難女人107
‧擁抱妳的本心,看見自己的「好」108
‧摘下母親讓妳戴上的偏見11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111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112

為母親抱不平、力爭上游的女兒──懦弱型的母親113
‧一顆心疼媽媽的心114
‧對孩子來說,很殘酷的事117
‧女人成為「犧牲的一代」119
‧培養真正的自信與安全感121
‧強悍引來強悍,敵意招致敵意12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123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124

輯二 請從理解媽媽的生命困境開始
總「假裝」自己需要幫助的女兒──殘忍型的母親126

‧「被幫助」,才能讓自己感到安全128
‧對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130
‧最深的痛楚──母親的心裡沒有我133
‧她是「很可憐」?還是「很可恨」?134
‧「自我懷疑」讓妳無法自保13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四、信任妳自己137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137

從小就扛起照顧母親責任的女兒──憂鬱型的母親139
‧為媽媽多長一顆心140
‧「親職小孩」常面臨「無法求助及被照顧」的困境143
‧憂鬱的人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145
‧憂鬱的人,主因往往是更久以前的傷痕146
‧別讓妳的付出超過關係的界線,那是「害」,不是「愛」148
‧照顧自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149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151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151

在穿著、言語上,不斷吸引他人注意的女兒──疏離型的母親153
‧想讓自己成為所有人都「想要的對象」154
‧她腦海裡的計劃和考量,從來沒有別人在裡面159
‧「母女的疏離」是影響女兒的真正關鍵159
‧戒除快速親密的癮161
‧培養關照內外在真實的能力16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164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165

時刻保持警戒的女兒──威脅型的母親168
‧不惜傷人,逼對方就範169
‧長出符合母親期望的面具171
‧找出活在妳心裡「嚴厲的內在父母」174
‧接受真實世界裡「不完美」,卻仍然珍貴的愛17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177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178

只渴望轟轟烈烈,無法接受平淡日子的女兒──善變型的母親179
‧平淡等於變心前兆?181
‧必須不斷尋求讓自己安心的「證據」182
‧跟誰在一起,就成為對方的影子185
‧了解自己,整合妳的生命故事186
‧學習從客觀的角度,好好認識別人188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189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190

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兒──敵意型的母親191
‧她覺得自己不是媽媽的小孩193
‧被指責,不全然是因為「妳不好」195
‧對他人的敵意,其實是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的部分196
‧困在「想像中」的敵意與害怕裡198
‧別人對妳的情緒,不代表妳真實的狀態,反之亦然200
‧妳小心防備別人的惡意,其實是妳對自己的敵意20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204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205

她常愛上會罵她、兇她的男人──嚴苛型的母親206
‧尋覓著可以督促自己的對象207
‧受虐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陷入同樣困境210
‧學習消化挫折,養出從失敗中爬起的復原力213
‧如何面對讓自己不斷受傷的關係21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216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216

輯三  妳可以當自己心裡的好媽媽
在每個愛她的人身上尋找媽媽味道的女兒──缺席型的母親220

‧從「好媽媽與壞媽媽都是我的媽媽」的良好體認,了解真實人生224
‧「母親」是個需要大量付出的角色226
‧接受生命中的遺憾228
‧珍惜「真實」存在的關係229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230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231

嚴以律己、不斷求好的女兒──完美主義型的母親234
‧繼承媽媽的完美主義與孤單235
‧陷在繁瑣的細節中,無法自拔237
‧原來「我覺得愈不被照顧的時候,就是我更努力追求完美的時候」238
‧「不得不」堅強、獨立241
‧別用資料數字和效率來和他人保持距離243
‧找出自己被瑣事淹沒的情緒244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245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245

以物質彌補空虛的女兒──匱乏型的母親247
‧「擁有想要的東西」是很奢侈的夢248
‧透過不立即「滿足」需求,幫助孩子學習忍受「挫折」251
‧母親如何在為孩子犧牲與自我實現之間,取得平衡253
‧母親的各式資源與支持254
‧開發「匱乏」以外的人生動力256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257

因為太痛,只能遺忘的女兒──施虐型的母親259
‧小時候母親拿菸頭燙的傷痕,燒灼感似乎還在260
‧「爸爸是誰」是母女之間禁忌的話題261
‧「遺忘」從來就不是通往痊癒的捷徑264
‧當母親以倒楣的受害者自居265
‧面對痛苦,才能療傷與成長267
‧原諒自己,放下自責268
‧專注當下,培養與痛苦共存的能力270
‧學習自我照顧,真正對自己好27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271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272

習慣「保持一點距離」的女兒──沒安全感型的母親274
‧總是非常忙碌的母親275
‧「人生就這樣子了嗎?」276
‧當以「我需要自己的空間」,來拉開關係中的距離278
‧扛起母親情緒責任的,往往是女兒280
‧試著不去背負別人的情緒責任281
‧放開心胸,去感受關係中的「相互影響」28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284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285

抱持「找個好男人嫁最重要」的公主病女兒──無自信型的母親286
‧為什麼找不到像爸爸的好男人?288
‧「公主病」女孩289
‧有公主病的女孩,其雙親不一定對她特別寵愛290
‧請記得灌溉妳的愛情,滋養妳的伴侶295
‧找回角色之下屬於妳的軸心296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298

 
 

【推薦序一】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每一對母女,或多或少都有一世的愛恨糾葛,這好像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宿命──因為這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比母女之間更加親密幽微、複雜難解,且又影響深遠。偏偏,因為中國人一句源遠流長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讓很多女人一輩子煎熬其中,找不到出口。

  我的外婆和母親,就是一對最典型的例子。大約十年前,我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篇〈親密仇敵〉,描述的就是她們之間互相折磨,至死方休的故事。令人大感驚訝的是,文章露出之後,點閱率極高。這十年來,不斷地也有女性讀者寫信給我,感謝我的文章讓她們獲得了力量,讓她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原來糾纏了一輩子的痛苦、罪惡和疑惑,並非自己罪有應得。七十四則一字一淚的留言中,我看到了許多小小受虐的「女兒」,長大之後成了傷痕累累的「女人」。如果她們不曾療癒自己,不曾學習醫治自己的心靈,那麼,這些曾經痛苦悲慘的女兒,將來仍然可能變成嚴重失職的母親,一代代傳承這如同天譴的「母女枷鎖」。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和外婆就一直處於敵對的狀態。母親說,外婆一直不喜歡她,不論她做得再多:煮飯,燒菜,洗衣,一手帶大小她十四歲的妹妹……但外婆從來不曾稱讚過她。媽媽從小不停地受到外婆各種惡毒的咒罵:「看看妳這個下賤的樣子!」「一副下女樣!」讓人不敢相信,這些話出自於親生母親之口。

  此外,種種光怪陸離的遭遇,包括小時候,外婆一發脾氣就勒住她的脖子,威脅要把她掐死;嫌棄她不會讀書,長得胖,不好看;永遠不給她合身的衣服穿,甚至在與父親相親那天,還得在廚房裡生煤球爐,搞得一臉黑漆漆;然後,外婆竟還坐在客廳裡,跟第一次見面的爸爸告狀,說她不學好,半夜偷溜出去跟男人跳舞……令人匪夷所思。

  外婆除了動不動就暈倒、尋死尋活,惹得外公發怒、全家雞犬不寧,作為達成目的的要脅手段之外,還有強烈的金錢控制欲與嫉妒心。外婆要求控管所有孩子的金錢,即使孩子婚後也不例外。總而言之,在母親的口中,外婆簡直就是個現代後母,心機既深,又會演戲,甚至心理變態地嫉妒女兒嫁得比她好……但是,奇怪的是,外婆始終對我很好。雖然,在媽媽的口中,那只是「做樣子」,但童年記憶中的外婆,對我始終言笑晏晏,和藹可親。

  隨著我長大,母親和外婆的戰爭愈演愈烈,而我,更成了雙方角力的對象。我聽我媽抱怨外婆、外婆數落我媽,三十年來已經痲痹了,雙方的台詞,我都能倒背如流。剛開始,我還試圖拉攏、解釋,幫雙方說好話,但結果總是碰一鼻子灰。媽媽覺得我站在外婆那一邊,不了解真相;外婆也怪我是媽媽的女兒,只會幫媽媽來氣她。因此,我慢慢學會,不去提這些敏感話題,也不再試圖為雙方和解,只是做我應當做的,為人女、孫的陪伴。

  直到媽媽得了癌症。從發病至臨終,外婆一次都沒有來探望過媽媽,甚至連一通電話也沒有。媽媽嘴上說「看開了」,但背地裡總是暗自流淚。我知道,媽媽心裡渴望的是她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母親的讚美、肯定、擁抱和──愛。我知道媽媽這輩子最遺憾的,就是她雖然擁有忠貞的伴侶、爭氣的兒女、成功的家庭,但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欠缺了一角──母女間親密的親情。

  這一點,我真的很幸運。從來沒享受過母愛的媽媽,雖然剛開始也不太懂得傳達她的愛給我,但是,她一再地告訴我,她絕不會像外婆一樣地對待我,也努力地調整她自己的言行。因此,在經歷過我狂狷不羈的青春年少、叛逆衝突之後,天性的母愛還是勝過一切──媽媽展開雙臂迎接我的回歸。因此我們之間,有了完美的結局。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看完了本書中二十種讓女兒痛苦、煎熬的母親類型,我除了忐忑不安地檢視自己之外,也終於明白,我的外婆,正是那個「殘忍的母親」,而母親竭力一生,不想當個「分裂的女兒」。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二十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地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但是,我相信許許多多、受困於母女關係的女孩和女人,皆將因這本書而自我療癒。「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書中三十八個療心練習,將陪伴在痛苦中的每一個妳,讓妳擺脫心靈困境,享受美滿人生。

【推薦序二】母女為何糾葛?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每個孩子從逐漸懂事的年紀起,都在尋求正向的成人典範。而與孩子最靠近的父母,自然成為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個典範。

  就像父親之於男孩、母親之於女孩,孩子總在父母的身上,學習扮演社會建構下的男性與女性角色。即使女孩自小由父親擔任主要照顧者,並且獲得足夠的親密感,依舊免不了會頻繁把眼光望向母親,觀察母親如何在家庭中、在婚姻中展演自己。

  令人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的成人典範,皆屬「正向」。

  也許是因為孩子倉促之間降臨,母親心裡毫無預期;或是伴侶彼此間的親密關係出現危機,而天真地以為孩子的到來可以留住對方,不致仳離。甚至,當女孩遭逢家內性侵,原應提供保護的母親卻默許一切反覆發生,無視女兒的呼喊與求助。

  在諮商室裡,我更常看見的是:在小女孩逐漸長大之際,感受到母親的壓力與焦慮,迫使孩子提早長大,反過來照顧媽媽的情緒,成為親職化的小孩。

  我想起了一張令人心疼的熟悉面孔。

  【代替父親照顧母親的女孩】

  遇見她,是因為大量遲到、請假缺課,多到可能畢不了業,所以被導師轉介而來。導師還補充道:「孩子的媽很防衛、很強悍,不好溝通。」

  大概已因此事被指責多次,所以女孩索性放棄抗辯,只是靜默。

  但當我翻開她的缺曠紀錄時,發現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她的每次請假、曠課,都是連續多日。這引起我的好奇。

  「我發現妳跟大多數請假過多的同學不太一樣。妳的請假與曠課都是不請則已,一請都是連續好幾天,甚至一整個禮拜。妳自己有注意到嗎?」她點點頭。

  「我猜想,在這些日子裡,勢必有什麼重要的事發生,而且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次。不知道我有猜對嗎?」

  「媽媽出國去找爸爸。」她看著我說。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爸爸在對岸工作,媽媽自己一個人獨自帶三個孩子在台灣生活,所以不得不強悍。這女孩是長女,家中還有一個唸國小的妹妹,以及一個學齡前、身心障礙的弟弟。

  那一刻,我在這女孩的身上,彷彿看見一個母親的形象:「長姊如母」的使命感,迫使她得提早長大,肩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甚至,有時候她還得像個父親,陪伴那看似獨立強悍,實際上卻孤單不已的母親,照顧母親的情緒。

  於是我決定會一會這對父母,約定在爸爸返台期間,夫妻一起來談。

  約定見面的當日,母親與孩子的爸一起走進來時,那個姿態擺明就是要來吵架的。全副武裝,為孩子出征,我知道那是一種「為人母的強悍」,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她愛孩子,為了克盡母職,不惜一切!

  父親緊跟其後,踏進辦公室時,禮貌性地點頭示意了一下。

  那一刻,我心裡不自覺浮現了圖像:一個「表面上防衛且炮火十足,實則高度焦慮」的母親,以及一個「長期缺席」的父親。「只是……為什麼母親會如此焦慮?」這是我心裡的困惑。

  【焦慮的母親、缺席的父親,與疏離的婚姻關係】

  「因為孩子的事,常常接到學校電話,應該讓妳很煩躁,很有壓力吧?!而且我聽孩子說,你還一口氣獨力帶三個小孩。」一進諮商室裡,我不等母親開口,隨口問了一句。

  這句話,不只是說給母親聽的。

  「對啊!真的很累。」那一刻,我看到媽媽原本僵硬的臉部線條、緊繃的肩頸,明顯鬆了,開始細數三個孩子,尤其這個老大的學習狀況讓她多操心、多頭疼。

  我靜靜地聽著,感受她話語裡的無力、擔憂,與隱含的焦慮。

  突然,我聽到原本靜默的父親,開口了:「我跟妳說過多少次,叫妳不用專程飛過來找我,妳偏不聽!妳自己看看,每次妳一過來,孩子就出狀況,或是不上學!我又不是不回台灣,真不知道妳究竟在急什麼。」

  我望向一旁的媽媽,面對先生連珠炮似的指責,從頭到尾只是尷尬陪笑,沒有任何反駁。剎那間,我彷彿看到這對父母平常對話的姿態:習慣指責的父親,以及深怕丈夫生氣,所以選擇討好的母親。

  我問父親:「妳知道太太為什麼這麼急著去找你嗎?」他困惑地搖搖頭。

  「因為帶孩子的辛苦,除你之外,生活中,她沒人可依靠。但真正令她焦慮的,是孩子頻繁出狀況時,她這個全職帶孩子的媽媽會被指責為『不稱職的母親』,或是被你說:『已經讓妳專心照顧小孩就好,還照顧成這樣!』」

  我用眼角的餘光,瞥見一旁母親的臉上,已掛著兩行淚。以及看到太太落淚,一時之間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靠近與安慰的丈夫。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我們常聽到「母女糾葛」,卻鮮少聽到「父子糾葛」?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父子之間的關係困境,更常見的是「疏離」,遇到衝突情境時,大多採取指責或逃離的策略來因應。

  但同為女性,在母女之間,會有大量親密與情感流動的需求,因此情緒界線容易模糊。尤其在父母的婚姻出狀況時,女孩比男孩更常以拯救者的姿態,企圖去照顧母親的孤單,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成長、獨立與健康,來守護家庭的完整,成為「留守家庭的孩子」。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因為孩子可以安心、獨立去飛,毋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走時,還得頻頻回首望向孤單母親的身影,並且在自己長大、自組家庭以後,不自覺繼續複製母親的身影。

  這是在看完黃惠萱心理師的著作後,最深刻的感觸。特此推薦予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1167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無法進食的女兒──控制型的母親
 
長大後遇到和別人快要吵起來的時刻,她心中會快速想起那次和媽媽的爭吵,自己對母親大吼,「為什麼妳什麼事情都要逼我?」
 
母親理所當然地回答,「因為我是妳媽媽」。
 
因為妳是我媽媽,所以妳什麼都要贏嗎?因為我是妳的女兒,所以我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嗎?
 
「妳笨蛋呀!我不是叫妳昨天下班前把貨都搬進來嗎?為什麼讓我看到東西還在這裡?」組長對著雅貞咆哮。
 
她先是被對方的大聲震懾而呆住,而後心裡升起一股噁心感,很想吐在對方身上。
 
店長從倉庫走出來說,「是我叫她先把倉庫裡面整理好,今天再把貨搬進來。」
 
組長悻悻然地瞪了她一眼。
 
最近工作時這樣的爭吵愈來愈多,新來的店長和組長處得不好,兩個人都希望能夠拉攏她,也都會命令她,她夾在中間很是為難。
 
哭著對媽媽大吼
 
這陣子,她發現自己又開始吃不下飯了,只要一看到食物,身體裡就有一股厭惡感湧上來。
 
她從小心情不好就吃得很少。國三那年最嚴重,有一段時間,完全沒辦法吃東西,勉強吃了,甚至會吐出來。
 
當時她承受很大的壓力,母親希望她能考上前三志願,整天在她身邊叨念,催她讀書、逼她吃飯、管她早睡。
 
有一天,她爆發了,和母親大吵一架。
 
「為什麼妳什麼事情都要逼我?」她記得自己哭著對媽媽大吼。
 
媽媽氣得大聲罵回來,「因為我是妳媽媽。」
 
聽到這句話,她就像洩氣的皮球,失了神。母親後面再說什麼,她都不記得了。接著,她就好一陣子都沒辦法吃東西,只能去看醫生,嚴重時,還住過幾天病房。
 
後來醫生建議父母讓她離開家,爸爸就安排她到南部念書,住在姑姑家,後來她的胃口就漸漸好起來了。
 
她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
 
畢業後開始工作賺錢的這幾年,她無法進食的老毛病,時不時還是會跑出來。如果太久沒有好轉,她會去找醫生聊一聊,吃些藥,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
 
照顧她很久的醫生對她說,「有對妳身體好跟不好的食物,也有適合跟不適合妳的人。妳可以選擇妳要吃什麼,要和什麼人交朋友,不需要全盤拒絕。」
 
她覺得醫生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她不知道可不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斷。
 
如果她選擇了對自己好的,但別人說是錯的呢?如果她相信或依賴了某個人,後來對方以此逼迫或傷害自己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