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老子與哲學

老子與哲學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老子與哲學》是介紹老子及其哲學思想的通俗性學術著作,作者結合自身理解與體悟,通過對老子思想進行結構與建構,引導讀者體會其玄妙有深奧。

  作品從本體論、政治學和人生觀三個方面對老子的思想進行解讀和闡釋。作者使用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避免個人的隨意發揮和任性議論。全書共三十六篇文章,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老子思想,每篇文章既相對獨立,又互有照應,共同構成了一個脈絡清晰的整體。

  讀者評論認為:作品內外呼應,交相發明;以道照亮人生,以人生揭示道;專業研究可以開闊視野,業餘閱讀可以陶冶心靈;一言以蔽之曰,皆能有得於其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海


  浙江孝豐人,法學博士。1978年入中山大學哲學系,1982年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攻讀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中國政府架構》、《政府的自我革命》、《西方發達國家政府管理制度》、《論語與人生》、《品讀國學經典》。
 

目錄

自 序   v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三
老子其書:雲霓明滅或可睹   ○一三
老子之思想:博大精深   ○二四
老子之評析:高山仰止   ○三五
老子之評析:誠惶誠恐   ○四四
老子之成語:思想結晶   ○五四
老子之成語:人生智慧   ○六三
老子與孔子:日月同輝   ○七三
老子與孔子:根脈相連   ○八三
 
本體哲學
老子之哲學:無用之大用   ○九五
老子之道:惟恍惟惚   一○四
老子之道:天道   一一三
老子之道:治道   一二二
老子之道:人道   一三一
老子之無:天籟之音   一四一
老子之自然:自然而然   一五○
老子之道:文本解讀   一五九
老子之道:概念辨析   一六八
 
政治哲學
老子之政治:君人南面之術   一七九
老子之女性:萬物之母   一八八
老子之水:宇宙之水   一九七
老子之水:政治之水   二○六
老子之水:道德之水   二一五
老子之無為:比較研究   二二四
老子之無為:治國祕訣   二三四
老子之不爭:為而不爭   二四二
老子之侯王:現實選擇   二五一
 
人生哲學
老子之倫理:見素抱樸   二六三
老子之嬰兒:返璞歸真   二七二
老子之聖人:智慧化身   二八一
老子之聖人:治國楷模   二八九
老子之聖人:人格理想   二九八
老子之聖人:以無為本   三○六
老子之柔弱:含義豐富   三一五
老子之德:尊道貴德   三二四
老子之善:上善若水   三三三
 
附錄
《老子》全文   三四五
主要參考文獻   三六三
 
後  記   三六七
 

自序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明的天空群星燦爛,其中最亮的兩顆星是老子與孔子。老子是智慧大師,他以道為最高思想範疇,創立了道家學派;孔子是道德大師,他以仁為最高倫理範疇,創立了儒家學派。老子與孔子,道家與儒家,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人格,引導着中華文明的發展和演進。每當中華民族面臨振興崛起的關鍵時刻或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總是會回過頭去請教老子與孔子,或問道或問仁,進而從他們那裏獲取精神食糧、智慧清泉和前進動力。

  老子,生卒年難以詳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大約生活於春秋末期,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時間,曾擔任過周王朝的史官。老子圍繞着道的範疇,構築起宏偉的道家思想體系,涵蓋本體哲學、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一般認為,道家與諸家的關係是體與用的關係,諸家皆明一節之用,而道家則總攬其全,實為諸家之綱領。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老子是革命家,他消解了「上帝」、「天命」等宗教和迷信觀念,實現了古代思想史上的革命。老子是哲學家,他創立了道的學說,建構起中華民族抽象思維和理性思辨的整體框架。老子是政治思想家,他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更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規律。老子是道教始祖,他創立的道家學說成為道教理論最為重要的淵源。老子思想主要集中在《老子》一書,《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只有五千餘言,卻是人類最偉大的經典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除《聖經》外,《老子》一書是被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文化經典。

  十年之前,在寫作《論語與人生》時,我就萌發了寫作《老子與哲學》的願望。老子與孔子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兩位思想巨人,研讀孔子,怎麼可能不研讀老子呢?!況且,在大學期間,我學的是哲學,研讀《老子》甚於《論語》。然而,研讀《老子》的難度超出想像,哲學思維的玄妙深奧,既令人着迷,又讓人如墜五里雲霧之中,這使得研讀老子經常處於停步不前的狀態,更談不上寫作《老子與哲學》。無奈之餘,我把業餘時間更多地放在閱讀《古文觀止》上,仍然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流連忘返,不意寫成了《品讀國學經典》,於二〇一四年交由三聯書店(北京)有限公司出版。同時,重新燃起了研讀《老子》的願望,經過多年辛勤醞釀、一年奮筆疾書,終於完成了《老子與哲學》的寫作,實現了多年前的夙願。擱筆之餘,收獲的喜悅替代了寫作的艱辛,真是人生之快事。

  寫作《老子與哲學》的難度,實質是學習研究哲學的難度。哲學是什麼,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為什麼要學哲學,至今也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而哲學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無時無刻不在圍繞着人類,探尋着生命的終極價值。人是肉體與心靈的統一體,其意義在於精神維度的社會性存在。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是被動的,在這個世界裏生活,碰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都有偶然性,但有一個是必然的,就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人生的終點。生命的有限性與精神的無限性常常使人產生困惑和虛無感,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最著名的一幅畫的題目,就是《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哲學關注的正是這些問題,用純粹的人類理性去應對任何挑戰,在不可捉摸的世界裏尋找安身立命的價值;哲學拷問的是人類的命運,牽引着人們超越現實,尊崇智慧、探索真理、追尋美好,讓人們克服對自身渺小的恐懼和對未來無知的迷茫;哲學是人的精神故鄉,追尋意義的世界和人類存在的家,從而讓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哲學的抽象、思辨和縹緲,這是我寫作《老子與哲學》的難度,也是我堅持寫作的動力源泉。

  清朝桐城學派做學問主張考據、義理和辭章的統一。考據是指校勘、考證、釋義等語言文獻研究方法;義理是指文本內涵的解讀、分析和概括提煉;辭章是指邏輯框架、論證說理和文辭表達。《老子與哲學》重在義理和辭章,在義理方面,力圖在全面、系統地理解老子思想的基礎上,對老子思想既進行分析又進行綜合,正確地給予認識,客觀地加以解讀;在辭章方面,搭建起哲學、政治和人生的思維架構,以老子之思想範疇、概念為主體,展開論證和分析。《老子與哲學》沒有在考據方面花費更多精力,只是對不同的考證和釋義做出必要選擇。

  從《論語與人生》寫作開始,作者一以貫之的研究方法是解構、建構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老子與哲學》更加圓融、成熟地運用這一研究方法。首先是解構,即在反覆研讀《老子》一書的基礎上,在宏觀把握老子思想的前提下,對老子思想進行條分縷析的梳理和分門別類的歸納,進而分解為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部分。爾後是建構,根據作者的學術視野和理論功底,對解構後的老子思想做出排列組合,從本體論、政治學和人生觀三個方面進行重構和解讀,以便於讀者更好地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認識把握老子的思想。在解構和建構過程中,作者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以老子注解老子,即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儘量避免個人的隨意發揮和任意議論。

  《老子與哲學》的邏輯結構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其人」,重點介紹老子在中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哲學家,又是政治思想家,還是道教始祖。第二部分是「本體哲學」,着重闡述老子的道法自然、有無相生、玄覽靜觀的哲學思想。第三部分是「政治哲學」,着重闡述老子的無為而治、南面之術和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第四部分是「人生哲學」,着重闡述老子的聖人人格、見素抱樸和卑弱自持的思想。全書共有三十六篇文章,每篇文章與全書的邏輯體系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聯繫在於全書是一個有機整體,每篇文章之間互有照應,可以幫助讀者全面把握老子的思想體系;區別在於每篇文章相對獨立,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可以幫助讀者充分認識老子思想的某一側面或觀點。無論是閱讀全書,還是閱讀其中的文章,但願都能對讀者有所啟迪、有所體悟、有所幫助。

  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一個外國哲人如此看重老子思想,作為中國人,更應該認真研讀《老子》,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既改造主觀世界又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享受智慧的樂趣、生活的美好和思辨的空靈。

作者謹記於乙未年冬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489831
  • 規格:平裝 / 380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哲學家、政治思想家、道教始祖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化名人。《老子》一書,亦名《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易經》、《論語》一起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為重大而又深遠的思想巨著。然而,千百年來對於老子其人其書卻是爭議不斷、眾說紛紜。歷史上是否確有老子其人,至今仍是一宗懸案,煙霧繚繞,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研讀老子其人,繞不開司馬遷。一定意義上說,老子其人其生平成於司馬遷亦疑於司馬遷。司馬遷提供了最早、最為準確的有關老子其人信息,同時又為爭論老子其人埋下了伏筆。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這樣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