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茶經‧續茶經(一函五冊)

茶經‧續茶經(一函五冊)

  • 定價:7200
  • 優惠價:9648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120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216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崇賢善本‧收藏珍典‧至尊國禮

  崇賢善本由版本專家和著名設計師聯袂打造;手工宣紙製作;宋代工藝,下撚綫裝,不易破散,綾面絹簽,莊重典雅;廣膠粘貼,純淨牛皮熬製,無色無味,粘性牢固;復古精仿手工刻版,古雕版版刻書體,已申請國家專利。崇賢館的綫裝書,從面料、綫訂、包角至印章、刻板字、欄綫等等,所有細節全部古風古韻,把中國獨有的綫裝書的形式美與內容特質充分展現。

  《茶經》由唐代陸羽所著,為歷代茶書的創作提供了範式,至清代,陸廷燦依照《茶經》體例寫了《續茶經》,並附一卷茶法。本套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版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權威版本,務求做到權威、準確。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崇賢書院


  本書院為北京崇賢館所設立。崇賢館始置於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高宗上元二年(675)因避太子李賢諱改稱崇文館。

  崇賢館為唐代「六學二館」之一(六學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隸屬國子監,二館指弘文館、崇文館),設學士二人及校書郎各二人,掌經籍圖書,校理書籍(李商隱詩中有「崇文館裡丹霜後,無限紅梨憶校書」詩句);崇賢館還是唐代的貴族學校,皇太子及「皇族中緦麻以上親,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皆就讀於此;亦為大型皇家圖書館。

  高宗時崇賢館直學士李善所注《昭明文選》,是《文選》水準最高、流傳最廣的注本,可以說是與唐代崇賢館相關的最突出的學術成就之一。

  李克先生為復興崇賢館宗旨,累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成立了北京崇賢館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在圖書出版、書畫藝術、文化禮品、國學培訓等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崇賢館推出了季羨林、湯一介、傅璿琮、毛佩琦、余世存等著名學者的經典著述及任德山、鄭連傑、袁波、孫世良等藝術家的作品和精選集;崇賢館手工宣紙國禮系列「智品藏書」、「崇賢館藏書」、《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國書法全集》,均已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的國家禮品和中外名家認可的收藏品,在法蘭克福、華盛頓、倫敦、臺北、香港等大型書展也均有交流和展示。

  如今,崇賢館正在規劃與世界不同類型的文化,在國際化的平臺上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讓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也是崇賢館的「今生」對其「前世」宗旨最真誠的闡釋。
 
 

目錄

【第一冊】
茶經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圖

續茶經
一、茶之源

【第二冊】
二、茶之具
《陸龜蒙集‧和茶具十詠》
《皮日休集‧茶中雜詠‧茶具》
三、茶之造

【第三冊】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飲

【第四冊】
七、茶之事

【第五冊】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茶事著述名目
詩文名目
詩文摘句
十、茶之圖
歷代圖畫名目
茶具十二圖
竹爐並分封茶具六事
羅先登《續文房圖讚》

附錄
茶錄
品茶要錄
 
 

前言

  茶原產於中國,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一種藥物而存在的,在遠古時代就有神農氏以茶解毒的記載。周朝時茶開始作為貢品進獻給朝廷,經過長時間發展茶由高級飲品逐漸走入市民生活,至唐時,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品。

  唐代飲茶之風極為興盛,最重要的一個標幟就是陸羽的《茶經》。《新唐書》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茶矣。」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別號桑苧翁,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被稱作「茶聖」。他所著《茶經》中自成一套的茶藝、茶學、茶道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唐朝飲茶之風的發展。《茶經》共包括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共十章內容,即茶的起源、採制茶葉的工具、茶的種類和採制方法、烹飲茶葉的器具、烹茶的方法和水的品質、茶的飲法、茶的歷史、茶的產地、哪些茶具和茶器可以省略、教人用絹帛抄《茶經》 張掛十章內容,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茶經》為之後歷代茶書的創作提供了範式,自《茶經》後,茶葉專著陸續問世,宋代蔡襄著《茶錄》、黃儒著《品茶要錄》、宋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校《茶譜》、張源著《茶錄》、許次紓著《茶疏》等。至清代,陸廷燦依照《茶經》體例寫了《續茶經》,同樣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等十章,並附一卷茶法。陸廷燦,字秋昭,自號幔亭,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被稱為「茶仙」。《續茶經》中陳廷燦將收集到的清代以前所有茶書的資料,進行了分類和考,且保留了一些稀見或已散佚的珍貴茶文獻,是清代最大乃至中國最大的一部茶書。

  最初喜歡飲茶的多為文人雅士,他們注重「茶之韻」,意在托物寄懷,激揚文思。司馬相如與揚雄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從藥用方面談茶,揚雄曾作《方言》,從文學角度談茶。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梅堯臣等也都好茶,並創作了大量的茶詩、茶帖、茶畫。文人愛好飲茶之風將茶逐漸帶入文化領域。

  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華,儒、道、佛也無處不貫徹著茶文化。茶文化中溫、良、恭、儉、讓等態度充分體現了儒家的「禮」。茶文化中自然、達觀、包容的精神是儒學合於天性、合於自然思想最鮮明的表達。佛家強調自身領悟,即所謂「明心見性」,認為茶可提神,有益靜思。茶人希望在飲茶中求得精神開釋,這與禪的思想是一致的。茶講究「靜品」,道家則主張「虛靜」。在飲茶人的眼自然萬物都具有人的品格和情感,他們希望藉著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宇宙融為一體,在品茗中放飛心靈,解放天性,進入無我之境,這與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緊密契合。道家注重「茶之功」,意在品茗養生,羽化成仙。

  茶文化給人們創造了「和靜清寂」的人生環境,適應了人們追求安雅閒適生活的心理需求,需要人們細細地品味。但會喝茶並不等於會品茶,要想能夠真正浸潤於茶文化之中,更好地享受這種文化的滋養,首先要對茶和茶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才會有灌頂的會通。這就是我們編寫這版《茶經‧續茶經》的初衷。

  《茶經》歷來流傳極廣,經過傳抄、刊刻,有南宋《百川學海》本、明宛委山堂《說》本、清張海鵬《學津討源》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多種單行本。這版《茶經‧續茶經》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版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權威版本,務求做到權威、準確。除此之外,原文字體承接古代坊刻精華,為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歷代版畫插圖,由版刻專家和著名設計師連袂打造,審美獨特;紙張全部選用安徽涇縣宋代工藝的純手工宣紙製作,承襲千年歷史工藝,具有歷時彌珍的保值、增值特性。

  茶「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無論是撫琴歌舞、吟詩作畫、觀月賞花、獨對山水還是論經對弈,茶都是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亦或僧人羽士,最佳助興怡情之珍品。茶既可養生,又可悟道,時至今日,茶依然是生活品味與品質的象徵。世事如雲、信息如潮,俯仰間更需相伴以茶、相佐以書,找尋本我。謹以此書呈獻給真正愛茶、懂茶之當今茶人。

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毛雙民
癸巳年孟春記於京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05746
  • 叢書系列:崇賢善本
  • 規格:平裝 / 369頁 / 17.5 x 29.5 x 1.8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傳承古籍精華】

◆字體:清乾隆武英殿版刻書體,與「殿本」如出一轍。

◆古版畫:於歷代木刻版畫中精心挑選插圖,圖文契合,延展文章意蘊。

◆裝幀設計:著名設計師匠心獨運,純正中國宋代綫裝書裝幀工藝,典雅沉靜。

【傳承千年工藝】

崇賢善本紙張全部選用安徽涇縣宋代工藝的純手工宣紙。此宣紙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綫裝書全部採用宋式工藝 ,做工規整,棱角分明。絹製簽條,手工黏貼。真牛骨別箋,骨質好,純手工打磨。函套、封面全部用綿綾製作,復古與時尚兼具。錦繩裝釘,手工打孔穿線。耿絹包書角,大方而結實。雙色印刷,不惜成本,只求純正古韻。書側字根,檢索方便。

【專業古籍印廠】

專業品質:國家善本再造工程指定合作廠家

※美國印製大獎最高獎項Benny獎獲獎者

【升值空間巨大】

專業專注18年,細節之處見品相。歷代傳家皆精品,長久收藏可增值。安徽涇縣純手工宣紙,產量稀少,寶貴異常,年年增值,用此宣紙製作的宣紙書更是升值空間不可估計!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飲食、旅遊、親子教養】高木直子新作《便當實驗室開張》!跟著高木直子一起回憶屬於她的便當記憶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