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開學書展
番薯原來是外國人:種ㄓㄨㄥˋ出來的37堂植物課

番薯原來是外國人:種ㄓㄨㄥˋ出來的37堂植物課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象徵「臺灣人」的番薯,原來是「外國人」?
  用來做麵包的小麥,居然是古埃及人的「驗孕棒」?
  大詩人蘇軾也會嚼檳榔,吐檳榔汁?
  毒品古柯鹼的原料古柯葉,曾被拿來調配可口可樂?
  傳說中伊甸園的「禁果」,可能不是蘋果?

  我們種植的糧食、蔬果、香料……,在歷史中各自扮演著重要角色,
  它們是如何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的?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跟著一顆小小的種子穿梭千年、橫越大陸,
  以本土觀點,一探作物如何改寫歷史,推動近代文明!

  *適讀年齡:9歲以上
  *無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從小是生物迷、歷史迷,長大後從研究植物如何看見光出發,目前專事科普寫作、致力於推廣正確的科學知識,只要聽到「鳳梨噴生長激素」等謠言就會生氣。希望能藉由讓更多人知道正確的科學知識,讓整個社會更明辨、更祥和。

  有個人部落格「Miscellaneous999」、「老葉的植物王國」以及「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等。

繪者簡介    

柯欽耀


  我是對漫畫有熱情的專職漫畫家,畢業於智光商職美工科。
  目前以國語日報兒童向報紙以及插圖專欄繪製為主,同時也有自己的網路漫畫插畫發布,還請多多支持。
  臉書粉絲團:樹下繪本工作室
  網址:www.facebook.com/TreeArtStuclio
 
 

目錄

有飽足感的主食
1小米 天上偷來的食糧
2小麥 古埃及人的「驗孕棒」
3稻米 來自「蓬萊仙島」的蓬萊米
4玉米 改頭換面的千面植物
5高粱 堅忍的未來之星
6馬鈴薯 比利時的世界遺產
7番薯 原來是「外國人」
8芋頭 像隻蹲坐的貓頭鷹
9麵包樹 熱帶島民的不餓備案

香甜健康的水果
10香蕉 傳說的伊甸園「禁果」可能是它
11鳳梨 讓歐洲發明世界第一座溫室
12荔枝、龍眼 靠它奪世界麵包冠軍
13芒果 靠葡萄牙人遍布世界
14西瓜 法老陵墓現蹤影
15木瓜 馬雅人的選擇
16芭樂 來自加勒比海的番石榴
17葡萄 神之血與美酒的歷史
18蘋果 激勵人心的傳說
19甘蔗 「甜」的血淚故事

補充元氣的蔬菜
20菠菜 紅嘴綠鸚哥的鸚鵡菜
21番茄 草藥師的金蘋果
22菜豆 撫慰來自非洲的鄉愁
23豌豆 從餐桌爬上實驗檯
24大豆 「七步成詩」裡的萬用植物
25花生 在土裡成熟的營養魔豆

美味好喝的飲料
26咖啡 英國人的「便士大學」
27茶葉 影響中國人的命運
28可可 從眾神的食物到全民的甜點

香料和藥物
29胡椒 架起第一個國際貿易網
30辣椒 來自新大陸的味覺冒險
31金雞納樹 加快歐洲人殖民腳步
32鴉片 解除苦痛也捎來痛苦
33古柯 背負誤解的印加聖樹
34檳榔 蘇軾也吐檳榔汁

不能吃也少不了的作物
35菸草 殘害最多人命的植物
36棉花 工業革命的推手
37橡膠 左右國際情勢的雨林植物
 
 

作者序    

屬於這塊地的「植物移民」故事


  我們常說臺灣是「水果王國」,有著全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水果。一年到頭,從冬天的草莓、蓮霧、橘子、番茄;到天氣漸熱,開始出現西瓜、芒果、鳳梨、梅子;接著是荔枝、龍眼、桃子、香蕉、楊桃、龍眼、葡萄、水梨、文旦、柿子、甘蔗……,光是臺灣自產的水果,吃都吃不完!更不用提到了市場,菜攤上那琳瑯滿目的蔬菜。還記得我在1992年剛到美國時,到了超市看到「蔬菜」區只有小小一格,葉菜類一隻手就數完了的失望感。臺灣不只是水果王國,更是寶島。

  只是,這些日常生活中天天看見的水果、蔬菜,乃至於作為主食的米、麥(麵包、麵條),它們真的都是臺灣土產嗎?若細細推究下去,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它們絕大部分都不是臺灣的「土產」,甚至許多有個「土」字在名字裡的作物們,也都不是臺灣的「原住民」!它們跟現在住在島上的大部分人民一樣,在歷史長河的不同時間點,因為不同的因緣飄洋過海到臺灣。若真的要找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作物,只怕兩隻手的手指還沒用完就數完了。

  臺灣並不是特例。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植物們都在時間的長河裡,因為受到人們的看重,不由自主的被帶到其它地方;而這些「植物移民」們,在新的土地上若能成長茁壯,又將如何影響原產地與新天地兩地人們的命運呢?

  歷史上影響人類最大的作物,應該首推小麥了;沒有小麥,或許人類邁入農耕還要延遲好幾千年。西方有小麥,東方則是小米與稻米;雖然小米目前在亞洲的重要性不如稻米,但小米支持了華北漢人文化的發展,而臺灣的原住民擁有全世界南島語族唯一的小米文化,更是彌足珍貴。

  馬鈴薯與番薯這兩種同樣來自中南美洲的根莖類植物,從一開始到歐洲,就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後來的命運更是大不相同!有趣的是,番薯這百分之百的舶來品,在臺灣卻成了臺灣人的自稱;而用來稱呼1940年後來臺移民的老「芋頭」,雖然也不是臺灣原產,卻比番薯早來臺灣幾千年呢!

  閱讀近代東亞的歷史,可以看到多災多難的中國。中國為何多災多難?大概要從十六世紀荷蘭人喝到第一杯茶說起。

  從那杯茶開始,歐洲人愛上茶葉、尋找茶葉、購買茶葉、用鴉片「換」茶葉……,中國從此由啜飲綠茶的有道之士,成為兩眼迷離躺在鴉片煙床上的癮君子。而臺灣也因為蜂擁來到東方的歐洲人,成為各國爭奪的根據地。最後,也因為豐沛的物產(主要是甘蔗),臺灣終於在十九世紀末被迫送給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臺灣人也學會了吃蓬萊米。等到二戰結束,臺灣又因為美援的影響學會了吃麵包,甚至以為美國人長得高又壯,就是因為吃麵包、喝牛奶的緣故!

  關於外來植物的謠言,始終也沒有少過。我們曾經相信吃麵包可以長高、十七世紀的英國人相信吸菸可以預防黑死病、十六世紀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也相信吃番薯可以讓他生兒子……,更不用提曾長達一兩百年間,歐洲人相信蔗糖可以治百病!

  但也不是所有的外來植物都被認為是具有神奇療效的好植物。馬鈴薯與番茄都曾被認為是有毒的植物,連全球第一大穀物的玉米,也曾一度被認為會造成糙皮病呢!

  近年來坊間這類「植物改寫歷史」的書不算少,但清一色由歐美作家撰寫,許多在東亞與臺灣的重要植物(如小米、稻米與大豆)都沒有被介紹到。更不用提這類書籍幾乎都是寫給成年人(甚至是專業人士)看的,資料雖然豐富,卻不易閱讀。因為想把這些作物以及它們在人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介紹給年輕讀者們,我除了從2015年初開始在慈濟大學開設「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以外,更自2016年9月在《國語日報科學版》上聯載「原來作物有故事」這個專欄,這些年來,很感謝慈濟大學同學們與國語日報社同仁們的支持,也承蒙國語日報社出版中心青睞,得以將本書交由國語日報出版。也希望讀者們繼續用支持專欄的熱情來支持本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518156
  • 叢書系列:科普館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小米:天上偷來的食糧
 
小時候讀《孟子》讀到:「惡莠,恐其亂苗也。」當時老師解釋,「莠」是長得跟農作物很像的野草,在田裡很難區分,農人容易誤把它當成作物。我當時覺得很奇怪,怎麼會有雜草長得像稻子呢?
 
古籍中的小米線索
 
後來才知道,原來莠是「狗尾草」,孟子說的「苗」不是稻子,而是「粟」(小米)。莠與粟同屬,當然長得像咯!不過,為什麼當時的人種植的作物是小米,而
 
不是稻米呢?稻米才是我們常吃的作物吧?
 
過年時,我們會看到春聯上寫:「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五穀」中的黍跟稷(粟的別名)就是小米。由此可見,小米對古代中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物。
 
除了春聯,在《詩經》裡,也可以看到許多與小米相關的句子,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尤其是前者,字面意思表達人民擔心大老鼠吃了他們的收成。
 
南北朝的《孫子算經》也提到,中國計量單位「一石」是4,608,000粒小米,而「一斛」是60,000,000粒小米。可見小米佔古人生活中的分量!
 
原住民的小米傳說
 
在臺灣說到小米,不能不提到原住民的小米(粟)文化。臺灣各原住民族都種植小米,也都有各自的小米傳說。
 
傳說中,小米來自天上、地底或遠方,取得小米的方式是用偷的,偷的時候還得把小米藏在私密的地方。更有趣的是,傳說中偷來的小米只要一點點,例如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粒或一粒,就可以煮一鍋飯,非常神奇。
 
想了解小米為什麼在古代中國和原住民社會裡占有一席之地,就得從它的生長習性跟當時的農業技術說起。
 
生育期短競爭力強
 
小米原產於中國大陸北方,包括前面提到的「粟」跟「黍」。中國最早在一萬年前就有種小米的紀錄。
 
由於小米生育期短、耐旱,與雜草的競爭力強,對土地肥沃需求又不高,所以在夏朝、商朝耕作技術及相關農業知識(如施肥技術)還很欠缺時,就成為主要農作物。
 
也就是說,漢民族其實是以小米立國的。
 
春秋戰國以後,小米漸漸被小麥取代,唐朝中期後,稻米的產量也超過小米。不過,小米仍然是很重要的救荒食物,直到明、清時代還是如此。
 
雖然我們現在聽到小米,只會想到小米粥,不過在漢朝以前,人們吃的麵是以小米做的。至於小麥,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吃呢!

會員評鑑

3
7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1/12/26

文字淺顯易懂,可以從中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食材,包括稻米、番薯,還有各類水果等等,是內容相當充實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Lv.1
4.5
|
2021/11/06

必須推~我覺得能夠有一本書介紹植物的相關知識真的讚,小時候看到一定會吵著媽媽買的,裡面講到滿多有趣你可能聽都沒聽過的小知識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11/03

很有趣的書!這本書收集了37種台灣的「新住民」在台灣及世界的故事,獲得2018「好書大家讀」並入選吳大猷科普書獎。
展開
user-img
Lv.1
0.5
|
2018/12/27

標題那些蘇軾吃檳榔、埃及人驗孕棒什麼的,在書中都只有提到幾句而已,根本不是全篇的主題。
覺得被介紹文案誤導。
展開
user-img
Lv.2
0.5
|
2018/12/27

很後悔買了這本書,本來還預期是作物的有趣歷史小故事⋯⋯只能說很失望,立刻拿去回收了。
每個章節著重的主題差很多,感覺很不統一。不懂花一堆篇幅講鳳梨跟米的的種類要幹嘛?我想看的又不是選購農產品的指南書,不然去看農委會網站就好了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養成多元學習力!天下文化教育教養電子書展,單書88折、雙書任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參考書(9/7-9/10)
  • 年度關係展
  • 年中考試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