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紙上明治村(二冊套書)

紙上明治村(二冊套書)

  • 定價:800
  • 優惠價:972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
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

  一代代、一座座的建築物,記錄當代的美學表現、工藝技術,塑造了城鄉的變貌,也呈現人類的文明發展;是歷史的舞臺,也是時代的見證。
  
  雖然每棟建築建立之初,都被期許堅固永恆立於大地,但能夠千秋萬世留存的建築非常稀少。展示威權的房子、崇神敬天的房子、擋風遮雨的房子、裝載記憶的房子……建築不見了,到哪裡去尋找?曾經的記憶和感情,在哪裡安身立命?
  
  《紙上明治村》從住宅、餐廳、戲院、百貨公司、醫院、學校、中央和地方官廳、教堂佛寺、到公共設施和土木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推薦人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沈奕妤∣印花樂設計總監
  洪致文∣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孫啓榕∣建築師
  孫德鴻∣建築師
  黃舒楣∣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恩宇∣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楊 燁∣北投文史部落客
  榮芳杰∣新竹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薛孟琪∣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蕭文杰∣臺北商業大學助理教授

  《紙上明治村》淺顯易懂的文字與描繪精美的圖像,記錄了已經被消失或遷移的建築景觀風貌,以無形文化財的方式延續其價值,引導人們走入歷史。閱讀本書不只是緬懷過去的美好,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為什麼要保留文化資產,該留下什麼給臺灣的下一代。──蕭文杰(臺北商業大學助理教授)

  透過宗魁的歷史書寫,搭配培哲的手繪圖像,這本彷彿具有時光隧道魔力般的圖文集,帶領著我們反省過去,思考未來。──榮芳杰(新竹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鄭培哲的圖像風格溫柔細緻、又富含生活感性,優雅又具透明感的色彩,讓人總是在畫中品味再三。──沈奕妤(印花樂設計總監)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片倉佳史│作家/自由記者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吳秉聲│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吳介祥│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糸副教授
  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栖來光│在台日本作家
  張鐵志│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殷寶寧│臺藝大藝政所副教授/古蹟藝術修護系代主任
  渡邊義孝│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亞日式住宅研究者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蔡瑞珊│作家/青鳥書店創辦人
  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
  謝金魚│歷史小說家
  嚴婉玲│臺南新芽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凌宗魁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

繪者簡介

鄭培哲
  

  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現從事商業設計。平時喜歡四處觀察舊空間、體驗老房子,也常參訪現代建築。工作之餘創作平面影像及圖像記錄,因而開始繪製建築,透過不同主題的插畫,重新感受臺灣曾經存在的空間。近年常受邀參加國內外設計展,曾於2009年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目錄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推薦序 重新看見時間流動中的茫茫視而不見 黃舒楣
作者序 無常世事的永恆掛念 凌宗魁
繪者序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都是一片遺失的拼圖 鄭培哲
 
第一章 住宅:安身立命的家園 
1.從唐山過臺灣的漢人園邸
新竹林宅潛園、臺中吳鸞旂公館
∣因都市擴張而消失的漢人宅邸
臺北公館林永利古厝、新埔張宅外翰第
2.日本時代的大和居住文化
∣高級社會階層的生活樣貌 
嘉義梅川宅、臺北昭和町住宅
∣官舍的普及與保存活化
淡水警官宿舍
3.文明想像的西洋風情
∣文化交流下和洋並置的格局
臺中縣知事官邸、總督府土木局長官舍、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基隆顏宅陋園和館
4.多元融合的臺灣特色
鹿港黃宅金銀廳
5.注入西洋元素的中國合院                
∣東西混血的合院
柳營陳貞法宅、斗六吳克明宅、員林曙橋張宅百忍堂、基隆許梓桑宅、斗六太平陳林氏寶宅涵碧樓、汐止周宅斯園、汐止蘇宅、大甲王宅順德居
6.臺灣仕紳居住空間    
∣「成為日本人」
大稻埕李春生宅、基隆顏宅、霧峰林階堂宅、新營劉宅、大林江宅省園
∣戰後建築風格與古宅保存問題
 
第二章 餐飲空間:以食物跨越文化隔閡       
1.過程即饗宴:日本料亭    
臺北紀州庵支店本館、臺南鶯料理
2.飲食革命:西餐 
臺灣鐵道飯店
3.醬爆油香見證的歷史註記:中式酒樓    
大稻埕江山樓、大稻埕蓬萊閣、臺南新松金樓
 
第三章 戲院:呈現幻景的作夢場所 
1.從家族娛樂到大眾場所    
日本時代的娛樂活動
從淡水戲館到臺灣新舞臺
2.文化大城與反抗舞臺
臺中樂舞臺、臺中座、臺中州市營娛樂館、天外天劇場
3.城市的集體記憶
臺北新世界館、臺灣第一劇場、宜蘭座、高雄鹽埕金鵄館、臺南善化戲院   
4.不隨時移的娛樂形式
臺南南都戲院、宜蘭頭城辳漁之家大戲院、新竹新埔戲院、高雄大舞臺戲院、西螺戲院
 
第四章 金融行社:經濟發展的穩固形象 
1.巨柱與厚牆的信用象徵
帝國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大阪中立銀行、三十四銀行臺南支店
2.殖產方略的官方表情 
總督府殖產局檢糖所、三角湧農會署辦事處、北港信用組合 
3.與政府緊密合作的三井財閥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4.稅收制度的具體形象 
嘉義稅務出張所、桃園稅務出張所、高雄稅關
5.航運時代的地標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基隆支店、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出張所、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第五章 商店百貨:資本流動的消費戰場 
1.繽紛多變的商辦會社 
花蓮賀田組、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嘉義衛生公館 
2.臺北城內的店屋混血身世 
∣清代到日本時代的建築法規
∣臺北城市區改正計畫
西尾商店、表町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臺北出張所
∣店屋空間的傳播與擴散
太平町二丁目店屋、張東隆商行
∣戰後店屋秩序崩解
新高旅館
3.延續亭仔腳空間的街道風景 
臺南州商工經濟會、林開郡洋樓、新竹日美堂靴鞄店
4.歷史在此發生 
臺日聯手打造的辰馬商會本町店鋪
二二八傷痛記憶的所在
新舊共構留下的歷史遺跡
5.百貨公司的新潮消費空間
引領潮流的菊元百貨
臺北城內最高的民間建築
遠眺高雄港的吉井百貨
6.摩登消費時代的象徵 
嘉義丸茂百貨店、花蓮吉村商店、基隆松元蒲鉾店、豐原呂內科診所
 
第六章 公會堂:市民社會的活動場域
1.公會堂的時代任務 
基隆公會堂、淡水公會堂、新竹公會堂、臺中公會堂、嘉義公會堂、中壢公會堂 
2.裝飾藝術的珠寶盒    
虎尾公會堂、鹽水公會堂、佳里公會堂、善化街公會堂
 
第七章 郵局:傳情達意的收發基地
1.臨時機動的野戰郵便局    
打狗野戰郵便局 
2.郵遞事業的改制與格局    
∣融入市街的木造洋風小局
金瓜石郵局、宜蘭蘇澳郵局、花蓮玉里郵局、苗栗大湖郵局、淡水郵局、基隆波止場郵局、 臺中郵局、嘉義郵局、新竹郵局、屏東郵局、彰化郵局
∣大城的磚造局舍
∣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堅固郵局
花蓮港郵局、臺北郵局、新臺中郵局
 
第八章 車站:風馳電掣的起點
1.西部城市的大門 
臺北車站、基隆車站
2.地方風情的木造小站
屏東車站、新店車站、雙連車站、臺北後車站、新北投車站、三義車站
3.東洋和風式車站
萬華車站、宜蘭車站、桃園車站、新營車站
4.駛向未來的現代主義車站
花蓮車站、東花蓮港站、樺山車站、淡水車站、東勢車站
  
附錄:專有名詞解釋、經典建築位置對照、索引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推薦序 建築記憶的相簿/李清志
作者序 為了不願失去的記憶/凌宗魁
繪者序 擦身而過的豐沛時代/鄭培哲
 
第一章 中央官廳:營造彰顯權力的天際線
1.清代遺風衙署建築群
舊臺灣總督府
2.支撐總督府運作的官廳群
舊臺灣銀行、彩票局、土木局、臺北電話交換室、交通局遞信部、總督府覆審法院、臺北地方法院
Box│馬薩式屋頂與帝國威儀
Box│森山松之助:華麗官廳的締造者
3.東三線道旁的帝國風景
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赤十字社臺北支部
4.馬薩式屋頂的東亞運用
臺北廳、交通局鐵道部
5.臺北設市及代議制度里程碑
臺北市役所、舊臺北市議會
 
第二章 地方廳舍:官方權威形象的延伸
1.行政制度沿革與表情塑造
2.官廳標準圖與木構造時期
新竹廳、花蓮港廳
3.因應臺灣環境的對策:鋼筋混凝土的普及
高雄打狗公館、屏東郡役所、桃園街役場、新莊郡役所、嘉義郡役所、桃園郡役所、新高雄州廳
4.與時勢政令密切結合,裝飾藝術遍布全台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博覽會場館
清水街役場、東勢郡役所、彰化郡役所、岡山郡役所、旗山郡役所、潮州郡役所、屏東街役場
Box│裝飾藝術風格的誕生與影響
5.軍營警署的廳舍建築
臺北憲兵隊基隆分遣所、基隆警察署、嘉義警察署、頂番婆派出所
6.呂阿玉的現代主義地域表現
舊臺東縣稅捐稽徵處
 
第三章 醫院:妙手回春的杏林城堡
1.衛生事業為治理之首
2.疏密有致的小型聚落
花蓮港醫院、臺中醫院、屏東醫院、嘉義醫院、澎湖醫院、打狗醫院
Box│魚骨形平面的空間設計
3.永久使用與衛生條件兼顧的磚造醫院到鋼筋混凝土醫院
赤十字醫院、臺北醫院、臺南醫院、宜蘭醫院、基隆醫院、新竹醫院、樂生療養院醫療棟
4.具體而微的私人診所
馬偕紀念醫院、宏濟醫院、蓬萊產婦人科醫院、嘉普醫院、文貴醫院
 
第四章 宗教建築:心靈到國族的信仰聖殿
1.慈悲與殘酷交會的梵宮佛殿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臺北別院開教院、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淨土真宗大谷派臺北別院、淨土宗嘉義法隆寺
2.從萬物有靈的戀愛聖地到國族聖殿
臺灣神社、金瓜石神社、高雄神社、臺灣護國神社、建功神社
3.天使駐足的人間棲所
新店教會、濟南長老教會、蓬萊町大聖堂、樺山堂、臺北組合基督教會、衛道中學教堂
 
第五章 學校:純真年代的集體記憶
1.森林系木造校舍孕育的「天下嘉農」
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
2.近藤十郎的校園規劃理念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校、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大稻埕公學校
3.「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總督府臺北中學校、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臺南州立嘉義中學校、臺北州立第二中學校
4.從學校到國會
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
5.高等教育的宏偉形象
臺灣總督府立商業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
6.迎向新時代的鋼筋混凝土
臺北州立第三中學校、臺北第四尋常小學校、臺北市樺山尋常小學校
7.好好告別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推廣館
 
第六章 土木設施:力與美的工程智慧結晶
1.現代生活的工業神殿
2.連接兩端的橋梁
臺北大橋、臺北明治橋、臺中櫻橋、臺中柳川橋、花蓮福住橋
Box│高兩貴與櫻橋旁的新高旅館
Box│柳川橋旁的林烈堂宅
3.了解新領地
臺北測候所、澎湖測候所
4.現代化的普羅米修斯
古亭庄配電所、臺南配電所、北部火力發電所
5.移地重組復原意象?
鶯歌許家瓦窯
6.外表遮蔽、內涵消失的產業遺產
總督府專賣局板橋酒工場、臺北松山菸草工場
Box│水平流線風格
7.軍事工業與軍眷住宅的交疊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8.官商一體的交通與物流儲藏場所
總督府專賣局菸草倉庫、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倉庫
9.農業地景中的表現主義
彰化農業倉庫
10.見證日本時代開始與結束的鐵道沿線廠房
臺北工場汽車修理工場、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
11.臺灣頭的長期發展計畫
基隆港第二棧橋四號上屋事務所、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
12.深入大城小鎮的公路運輸
臺北公路西站、臺中客運站、嘉義公車票亭
13.亟待宣傳推廣的現代化遺跡保存
 
附錄:註釋、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經典建築現今位置、索引
 
 



建築記憶的相簿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去年我又去了一趟名古屋的「明治村」,主要是去探訪建築大師萊特的帝國飯店建築。這座飯店建築可說是萊特在海外最重要的一棟經典建築,這座建築延續草原建築的風格,再加上日本本地石材大谷石的運用,凸顯出萊特建築獨有的魅力!這樣一座建築的確也曾經影響過日本近代建築的發展,日本有一些建築師受到萊特的影響,也設計出一批具有萊特風格的建築。
  
  帝國飯店之所以受到矚目,與關東大地震有很大的關係。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摧毀了東京市區絕大部分的建築,包括位於淺草的高塔「凌雲閣」,不過東京落成不久的帝國飯店卻屹立不搖(有一說是,有損壞但不嚴重),自視甚高的萊特便大肆宣傳,帝國飯店因此聲名大噪。後來隨著戰後經濟成長,帝國飯店老建築改建大樓,萊特所設計的舊帝國飯店門廳部分被保留下來,送到名古屋的「明治村」復原保存,所以很多人興匆匆跑到東京,去住帝國飯店,然後才發現現在的飯店已非當年的萊特建築,想看舊的帝國飯店,還必須跑到名古屋「明治村」,才能一償宿願。
  
  所謂的「明治村」其實就是一座「房屋遺骨收容所」,所有死亡或是被處決的建築,遺骨屍體被送到這裡收藏,甚至展示,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至少可以留存屍骨,讓後人瞻仰遺容。事實上,日本除了「明治村」之外,東京市區也有一座位於小金井市的「江戶東京建物園」,收集東京城市發展中,不得不拆除的老建築,包括舊日的錢湯建築、派出所、電車站,以及成排的商店街,還有前輩建築師前川國男的家,可說是研究江戶老建築的極佳博物館。
  
  類似「明治村」這種建築博物館,過去在臺灣也曾經有人仿效設置,最有名的就是彰化民俗村,這座地方性私人民俗村,在臺灣建築保存運動還未萌芽之際,就懂得收藏老建築,可說是十分有遠見的!當年北淡線鐵路拆除,沿線所有車站幾乎全數拆毀,彰化民俗村是少數具有歷史建築保留意識的單位,他們特別將新北投車站買下,運送到彰化民俗村展示,只可惜後來民俗村經營不善,產權更易,園中老舊建築無人聞問,幾乎成為破爛廢墟。
  
  多年後,人們開始驚覺為什麼當年如此輕率地將所有的車站拆除,如今想看看以前記憶裡的車站,都無法如願。還好彰化民俗村還保留著新北投車站的遺骸,北市各界想盡辦法將老車站弄回來修復,放置在目前新北投捷運站旁公園內,我們總算保有了一些關於舊日北淡線車站的記憶,這一切要感謝當年彰化民俗村的搶救與保存。
  
  我們必須承認,當年臺灣的歷史建築保存意識實在十分薄弱,我們因為在建築系課程裡,受到李乾朗老師的歷史建築課程薰陶,對於老建築具有一定的喜好與疼惜。八〇年代末期,我為了自己的畢業作設計題目,到臺北城中區進行觀察,拍攝了許多歷史建築的照片,可是我拍到後來,心裡開始害怕,覺得這個城市對待老建築的手段十分暴力,許多老建築在一夜之間就被怪手夷為平地,消失無蹤;有些建築我才拍完照片,隔天就被拆毀,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幫它們拍攝遺照!
  
  還好歷史建築保存的觀念,在各界先進的努力下,逐漸成為全國民眾的常識,雖然老建築拆除與否依然爭議不斷,但是至少在拆老房子時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老屋保存或是老屋再生的觀念,也逐漸在民眾心中成形。
  
  凌宗魁雖然年輕,卻深入研究探索臺灣近代建築,在《紙上明治村》系列著作中,與插畫功力高深的鄭培哲合作,呈現出這些建築本來的面貌與榮光。雖然書中的歷史建築多已消失,或是在城市發展中被改造,失去原本的面貌,但是在《紙上明治村》裡,我們又可以看到這些建築的美好年代,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榮耀歷史。
  
  我非常開心認識凌宗魁與鄭培哲兩位年輕人!從他們的著作可以看到新世代對於城市建築的看法,我發現原來年輕人並不是只喜歡新事物,他們對於歷史建築充滿熱情與迷戀;原來年輕人並不是歷史建築的敵人,真正的敵人反而是某些貪婪無知的長輩們。

  這本書裡對於臺灣近代建築歷史的論述,也有了不同的詮釋與見解,例如本書正視了裝飾藝術風格建築(Art Deco)在臺灣歷史的地位,過去建築史的討論中,這些建築總是以「折衷主義」一詞輕鬆帶過;另外論述分類方式的不同,也讓我們有機會仔細審視一些過去忽略的建築,例如以前臺大醫院鍋爐室及煙囪建築,曾經讓我十分著迷,卻在新建兒童醫院過程中被拆除,在本書中也認定了其地位與價值;過去不太被討論的土木設施,在本書中也有專篇的論述記載,例如測候所、配電所、現代化穀倉與車站等建築,都在本書中有詳細的討論。

  平心而論,這本書是國內少見近代建築史優秀的出版,不只是內容論述嚴謹,美編製作也十分具有美感,完全不輸日本類似的建築史書籍,可說是臺灣的驕傲與榮耀。這樣的近代建築史系列出版,完全可以當作國內建築系的教科書使用,對於新世代建築歷史觀念的培養,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歷史建築是人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雖然國內沒有類似「明治村」的建築收容所,但是《紙上明治村》猶如另一種儲存記憶的方式;閱讀《紙上明治村》就有如翻閱古老的照相簿一般,讓人再次沉浸在過去歷史的美好裡。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30420
  • 叢書系列:藝臺灣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6.8 x 21.5 x 1.6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五章 學校:純真年代的集體記憶(摘錄)
 
臺灣的近代教育始於荷西時代,歐洲人在居住區的城堡內設立教堂與學校,為臺灣帶來教育空間的革命。傳統漢人書院、儒學、義學、社學及私塾的目的皆為科舉應試準備,教材內容千年以來變化不大,授業方式多由夫子坐於教室後方督視學生自習經典,學生若有疑處可向夫子請教。但西方學院的授課空間,是由老師站在教室前方的講臺講課,學生與之面對坐於臺下聽課,如今可在馬偕牧師於淡水牛津學堂授課的照片中見到這樣的教室情景。
 
清代臺灣建省巡撫劉銘傳在臺北試辦新式教育,創設西學堂、電報學堂、番學堂等,養成配合現代化政策需求的人才。在西洋顧問的影響下,傳統漢人教育空間的形式也開始轉變,發展出以西洋風格單棟建築配置為合院格局的中西合併校舍建築。到了日本時代,總督府透過普及教育制度,廣設國語傳習所,分别招收八歲到十五歲的兒童及十五到三十歲的成人學子,將西方教育模式推廣至全臺,初期仍借用漢人傳統空間,如總督府國語學校曾使用芝山巖惠濟宮為教室,而後從城鎮街庄到山區蕃地,逐漸廣布新式校園,直到皇民化運動時期,私塾才完全走入歷史。從構造材料的演變,我們可觀察到校舍建築風貌的發展歷程。
 
森林系木造校舍孕育的「天下嘉農」
 
臺灣總督府致力尋找經濟資源,而發現了嘉義山區豐富的林業蘊藏。為了取得建設所需木材,其修建從嘉義市區直通阿里山的森林鐵道,在市街以木頭造起許多林產開發的相關設施,並模仿林業發達、慣用木材建造房舍的北歐,建造許多急斜屋頂的建築,將嘉義打造為一座檜木香氣四溢的歐風城鎮。
 
◎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
 
一九一九年,總督府於嘉義成立臺灣第一所專門培育林業知識的嘉義農林學校,兩年後改制為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校園建築採全木造,主樓可見突出的雙塔樓營造出穩重的格局,梁柱線條分割比例典雅優美。牆面採用雨淋板做法,外觀再塗上深色油漆,以防止木構造遇雨受潮而腐朽。學生在此學習,不但能親近擁有豐厚林產的阿里山這座大自然寶藏,也能在木造校舍中親身體驗木材的特性。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