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被遺忘的孩子

被遺忘的孩子

Only Child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各國書探媒體一致感動淚推
本年度不容錯過、最賺人熱淚的療癒小說

  愈是親近的人,愈容易被遺忘,
  但失去他們的傷往往最痛,而且無法彌補……


  六歲的札克是麥利金小學的一年級新生。
  那天,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平日早晨,
  直到槍手入侵校園,隨機奪走十九條無辜的性命,
  包括札克的哥哥安迪在內。

  這場意外讓札克的世界一夕崩解。
  他的母親在失去愛子後變得憤怒尖銳,一心要槍手的父母付出代價;
  他的父親試圖藉由工作麻醉傷痛,卻不被妻子諒解,
  兩人間的衝突更是讓家中氣氛降到冰點。

  札克變成家中唯一的孩子,卻不斷被大人們遺忘,
  只有躲進哥哥的衣帽間裡才能感到安全。
  在那裡,他不用擔心外界的議論、爸媽的爭執。
  然而祕密基地卻無法阻止身體裡那個憤怒的浩克日漸茁壯,
  直到某天札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本書關鍵字:生命教育、情緒教育、創傷壓力、人身安全、校園槍擊、家庭手足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人權、家政、資訊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特色

  特色1  以六歲男孩札克的視角,描述一個家庭在驟然失去摯親後如何放下悲傷、仇恨,情節感人至深。
  特色2  書稿寄出兩天吸引17間出版社報價,各國書探、媒體無不感動落淚,譽為:年度最期待的一本書。
  特色3  美國版由《奇蹟男孩》出版社 Knopf以六位數美金高價簽下,至今已售出16國版權。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王淑芬|名作家、廣播主持人光禹|知名作家吳淡如|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作家李金蓮|牙醫師、環保志工李偉文|教育工作者李崇建|資深譯者卓妙容|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林怡辰|
  律師娘林靜如|外文書書評人胡培菱|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新聞工作者黃哲斌|
  小兔子書坊黃淑貞|暢銷書人氣作家螺螄拜恩|親職溝通專家羅怡君|知名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十多位名人感動推薦!(以上按姓名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札克的童言童語完美描繪出天崩地裂的椎心之痛、豁出一切的絕望,但也引導我們學習和巨大傷痛共生、接受無常人世的遺憾和帶著思念活下去的勇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繁瑣的枝節,《被遺忘的孩子》以最淺白的文字講述了一個最深刻的故事。一個觸動靈魂、令人感動萬分的好故事。──資深譯者卓妙容

  一本關於失落、傷痛與療癒的小說,緊湊,寫實,溫柔,讓人想起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深刻凝視家庭及學校生活的快樂悲傷,正因痛楚如此真實、憤怒如此真實,我們身邊的愛與寬容,也如此真實。──新聞工作者黃哲斌

  我們閱讀文學,像是儲存一種力量──追尋黑暗盡頭所透露的一絲微光。《被遺忘的孩子》裡,札克顯然便是垂垂欲墜的家庭的一抹微光,他的離家出走,讓幾乎遺忘掉他的爸媽,看到了他的存在(和努力),以及家的存在。──作家李金蓮

  開頭的槍擊案,竟只是這一場悲劇的開始,而非高峰。真正的悲劇,在於死亡就有如一條引信,點燃了一個家庭乃至大人之間的內部矛盾。札克哥哥的死,不僅沒有讓家人更團結在一起,反而是加速了他們彼此分離的腳步。──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

  恭喜瑞安儂・納文,初試啼音便已出類拔萃。──暢銷作家哈蘭・柯本

  如果你喜歡《房間》,你一定會愛上《被遺忘的孩子》。這本令人心碎但重要的小說以與眾不同的全新角度描繪心理創傷,提醒讀者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依然存在。——《反璞歸真月刊》:「五本不會讓你失望的好書」

  《被遺忘的孩子》太棒了!年僅六歲的札克比他身邊哀痛欲絕的大人更了解人性。他抱持希望和樂觀的態度,決心實現他的計劃,讓每個讀者不禁在心裡為他加油,並期待即使遭遇這麼嚴重的慘劇,仍能看到快樂的結局……納文筆下的札克真實得令人心碎。──《華盛頓郵報》

  很難找到比《被遺忘的孩子》更貼近時事的小說了。以六歲小男孩札克・泰勒的角度敍述……這本書探討在天崩地裂的悲劇後,面對喪慟、家庭和復原的心碎歷程。雖是虛構的故事,感覺卻萬分真實。——Shondaland.com網站

  令人感動的小說。從第一個句子就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描述一個家庭在槍擊案後如何重新修補關係的迷人故事。——《美麗佳人》

  這本眾所矚目的新人小說探討了時常出現在報紙頭條、不斷在全世界上演的悲劇,深入刻劃校園槍擊案、愛、失落、原諒和悲痛。——《Glamour 》雜誌:「2018迫不及待要讀的一本書」

  少見的以兒童為第一人稱的小說。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愛上小男主角。——Bustle女性網站:「2018你絕對不想錯過的新人小說」

  同理心和轉換視角的強力實踐。──《科克斯書評》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無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安儂‧納文(Rhiannon Navin)


  瑞安儂・納文出生於德國柏林,在成為一位全職媽媽和作家前,曾在美國紐約從事廣告工作。2012年,發生在康乃迪克州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讓她領悟到自己的孩子必須在一個充滿恐懼的環境中成長,促使她提筆寫下這本小說,結果在交出書稿後一鳴驚人,在短短兩天之內便吸引十七家出版社報價,最後美國版由《奇蹟男孩》出版社 Knopf 勝出。至今全球已售出十餘國版權。現在納文和她的先生、三個孩子、兩隻貓和一隻狗一起住在紐約巿郊區。

  作者網站:www.rhiannonnavin.com/

譯者簡介    

卓妙容


  臺灣大學會計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矽谷科技公司財務部十餘年,喜歡在文字裡優遊多過在數字裡打滾,現為專職譯者。翻譯作品有《獵書遊戲》系列、《血衣安娜》系列、《松林異境》三部曲、《翻轉.動物大地圖:一邊學一邊玩的折疊地圖書中書》等三十餘本。

 
 

推薦文    

最淺的文字,最深的感動

卓妙容/深譯者

  
  我習慣在就寢前預習下一本工作書,閱讀半小時,關燈睡覺。拿起《被遺忘的孩子》時,我也是這麼打算的。

  第一章就很緊張刺激,小一新生和老師在衣櫃裡躲避闖入學校的槍手。小男孩自述的安排成功淡化了若以大人為主角必定無法擺脫的沉重感。我一頁一頁往後唸,停不下來。作者擅長描繪畫面,文字直白但情緒飽滿。我讀到父母發現孩子罹難時各自的反應,不禁淚流滿面,一直告訴自己該睡了、該睡了,卻始終捨不得放下。我為小札克孤獨無援的掙扎心疼,卻也理解他媽媽被巨大的悲傷吞噬,堅持要為死去的孩子討公道的偏執。故事進展得很快,札克面對的情況越來越糟,糟到我開始覺得不管怎麼收尾都不可能合理圓滿,沒想到作者居然從容不迫的將散布全書的伏筆一一收緊,寫出一個合理、不圓滿卻更貼近現實的好結局。
  
  我哭了好幾回,微笑十數次,終於在熹微的晨光中關了燈。

  這是十五年來,我所翻譯過最簡單的一本書。以在校園槍擊案中失去哥哥的六歲小男孩的視角,細述從九月到十二月間經歷的天翻地覆。遣詞用字淺顯易懂,全書沒有一個難字。
  
  然而,這也是十五年來,我所翻譯過最困難的一本書。小札克心思細膩,聰明早慧,他觀察到的細節豐富詳細,勾勒出的場景栩栩如生,情節以譬喻和回憶串連,故事雖長卻進展迅速,環環相扣,精奇巧妙,如何以最淺白的文字呈現原汁原味,著實是一大考驗。翻譯時每句成語、每個字𢑥都得再三斟酌,不斷自問:這是小一孩子會懂的嗎?在受限的範圍內小心尋找對應的中文,深怕一不留神,讀者就無法接收到曾讓我潸然淚下的感動。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哪個成人不背負錯綜複雜的關係和責任?在面臨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往往被痛苦啃噬到忘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珍寶。札克的童言童語完美描繪出天崩地裂的椎心之痛、豁出一切的絕望,但也引導我們學習和巨大傷痛共生、接受無常人世的遺憾和帶著思念活下去的勇氣。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繁瑣的枝節,《被遺忘的孩子》以最淺白的文字講述了一個最深刻的故事。一個觸動靈魂、令人感動萬分的好故事。

在文學中,與悲傷和解

李金蓮/作家


  拜讀《被遺忘的孩子》接近尾聲的時候,媒體報導傳來美國德州聖塔菲高中發生了槍擊事故──這是二○一八年美國校園第二十二起,還不包括臺灣藝人之子離譜的玩笑。新聞報導讓閱聽大眾獲知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背後值得省思的問題(槍枝氾濫、校園犯罪等),卻未必能夠提供局外人理解與感同身受。但,文學可以。拜讀中聽聞來自遠方的不幸,我的心情不一樣了,我感受到自己情感上真實的衝擊。

  《被遺忘的孩子》講述六歲兒童札克親身經歷校園槍擊,他的哥哥安迪在其中喪生,他的家庭因此分崩離析。這是作者瑞安儂.納文的首部創作,第一次出手,就大膽探觸當代社會的「惡」,想必她關注到善的匱乏導致的社會災難,需要好好的跟當代的孩子談一談,更必須透過文學給予「關係的修復」。

  悲劇發生後,札克疑惑哥哥死後去了哪裡?被子彈穿射時會痛嗎?自責事發後沒有關心哥哥去向、躲在哥哥衣櫃裡冥想……,作者層次分明描述札克的心理變化,甚至毫不迴避描寫札克有過片刻的高興──因為哥哥再也不會欺侮他了。作者像是以文字擁抱這個受傷的男孩,讓他的情緒毫無道德壓力的宣洩出來,讓悲傷得以慢慢轉化。

  我們常說,家庭是避風港,但遭逢重大傷害時,家庭也最容易瓦解,《被遺忘的孩子》和我讀過的《蘇西的世界》,都如是呈現。家庭的成員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面向悲傷,就像札克的媽媽不聽勸阻決意懲罰凶手的父母。家庭很脆弱,家庭會傷人,家庭也絕對是悲傷療癒的重要入口。我們可以想像,現實世界裡很多家庭因為外在打擊而墮落深淵,難以回頭,家不再是家。我們閱讀文學,像是儲存一種力量──追尋黑暗盡頭所透露的一絲微光。《被遺忘的孩子》裡,札克顯然便是垂垂欲墜的家庭的一抹微光,他的離家出走,讓幾乎遺忘掉他的爸媽,看到了他的存在(和努力),以及家的存在。

  臺灣因為槍枝管制,校園槍擊跟我們距離較遠。但緊密又疏離的現代社會,隨時可能遭受外來的衝擊,摧毀親密的關係,我們的確需要學習修復的智慧。這是《被遺忘的孩子》提醒我們的。

  附帶一提:喜愛閱讀小說的少年朋友,大有可能也喜愛寫作,《被遺忘的孩子》一開始:「我對槍手來的那天印象最深的是羅素小姐的呼吸。很熱,聞起來帶著咖啡味……」,真是絕妙的起手式。文章的起始,是吸引讀者讀下去的第一道關卡,如何避免流水帳式的開場白,少年朋友不妨多咀嚼。

童話的療癒力量

郝譽翔/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被遺忘的孩子》講述的好像是一個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典型的美國校園故事:在某個平常日子的早晨,一位槍手闖進校園,隨機掃射,奪走了十九條性命,包括故事中主角札克的哥哥在內。小說以這場恐怖的槍擊案開場,接下來,就是失去了摯愛親人之後,一個家庭內部瓦解也是重建的過程……。
    
  雖然臺灣有嚴格槍枝管制,校園不會面臨類似的威脅,但這本小說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讀者普遍共鳴,就在於它透過了一個六歲孩子札克的純真眼睛,目睹這場殘酷悲劇,而更殘酷的,是接下來父親和母親,甚至親人或社區中的左鄰右舍,他們要如何來共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死亡?是消極的默默接受?或是積極報復?當大家都因亟於尋求公平正義,為了死去的人爭討公道,為了弭平自己的傷痛,而憤怒爭吵不休時,卻遺忘了自己身旁還有一個幼小的孩子,他一顆受創的心靈,正等待著大人去傾聽和安撫。
    
  於是小說開頭的槍擊案,竟只是這一場悲劇的開始,而非高峰。真正的悲劇,在於死亡就有如一條引信,點燃了一個家庭乃至大人之間的內部矛盾。所以哥哥的死,不僅沒有讓家人更團結在一起,反而是加速了他們彼此分離的腳步。而六歲的札克眼睜睜的旁觀目睹了這一切,從父母沒完沒了的爭執,到外界蜚短流長的議論紛紛,這其中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甚至連槍手究竟為何開槍?他又為何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憤怒?這一切都找不到答案,真相已然碎裂在吵吵嚷嚷的言語之中。
    
  於是被大人遺忘在一旁的札克,只能靠自己摸索。作者巧妙的穿插了許多童書如《神奇樹屋》,或是卡通如《愛探險的朵拉》和《汪汪隊立大功》(PAW Patrol),甚或漫畫《復仇者聯盟》。札克在這些故事映證了自己的生命處境,找尋克服和掙脫難關的力量。這使得《被遺忘的孩子》不只是一本札克的個人故事罷了,而是與許許多多孩子們正在閱讀的故事相互呼應,他彷彿化身成了《神奇樹屋》的安妮和傑克,或是《愛探險的朵拉》中的朵拉,拿著一張虛構的地圖,展開在真實的人生之中探險和尋寶。
     
  而孩子一顆純真的心,無非就是人世最大的寶藏,足以撫平所有的創痛,縫合一切的裂痕。《被遺忘的孩子》賦予這些童話故事神奇的力量,遠遠勝過大人在媒體或法庭上的雄辯滔滔。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李偉文/牙醫師、環保志工

 
  美國近年因為校園槍擊案頻傳,再加上恐怖攻擊的陰影,整個社會都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校園似乎不再是安全的處所。但是《被遺忘的孩子》不只是探討這個大家關心的議題,而是透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見大人因為巨大的創傷而痛苦與憤怒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報復無濟於事,就像莎士比亞說:「我寬恕所有人,儘管人們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我仍然和他們和好,我絕不用黑色的怨恨來建造我的墳墓。」我們也了解,只有寬恕能讓自己內心平靜。但是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很難,假如別人深深傷害了我們,或者毀掉了我們最寶貴的心愛事物時,要原諒就真的很不容易。
  
  要說道理很簡單,但是要讓人從知道到體會,也就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往往需要引領,這本扣人心弦的小說,以孩子的角度來描述,讓大人們有機會跳脫原本的視野與意識,來回看自己的反應。是的,痛苦是這麼的令人無法承受,情緒淹沒了我們的理性,任何人在這個時代都有可能面臨被有意無意的傷害,被陷害、背叛,沒做錯任何事情卻陷入悲慘的處境。我們無法理解上蒼的旨意,我們更無法感恩這個讓我們遭遇這一切的世界。是的,人生很多時候要快樂是這麼的困難。
  
  達賴喇嘛了解大家的困惑:「當世界充斥著那麼多的憂傷和磨難,如何可以活在喜悅當中?」他回答:「的確,很多事令人沮喪,我們也無能為力,但是我們一定不能忘了用更全面的觀點來看,世界上存在很黑暗的事情,但同時也有很多更光明的事情。」誠如泰戈爾說的:「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群星。」
  
  我們看到這位被遺忘的孩子札克帶著他的父母親去尋找快樂的祕密。每個人都會像札克所看的故事書裡的梅林,因為太過悲傷,所以病了。哥哥被校園槍手殺死的札克當然很悲傷,但他從故事書裡體會到快樂的四個祕密,其中一個是同情,這種「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同理心,也釋放了禁錮他媽媽心靈的情緒,找回平靜與再度快樂的可能。
  
  那麼快樂的其他三個祕密是什麼?請你繼續閱讀這本感人的小說就知道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095860
  • 叢書系列:少年天下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槍手來的那天
 
我對槍手來的那天印象最深的是羅素小姐的呼吸。很熱,聞起來帶著咖啡味。衣櫃裡很暗,羅素小姐從裡頭拉著櫃門,窄窄的門縫透進一點點光。櫃子裡沒有把手,她用大拇指和食指死命扣住僅有的小金屬片。
 
「不要動,札克(Zach)。」她輕聲說:「絕對不要動。」
 
我沒有動。即使我坐在自己的左腳上,感覺像有千百根針在刺我,痛得不得了,可是我還是沒有動。
 
羅素小姐說話時,帶著咖啡味的呼吸噴在我的臉上,讓我有點不舒服。她拉住金屬片的手指抖得很厲害。她必須一直轉頭對坐在我後面的伊凡潔琳、大衛和艾瑪講話,因為他們在哭,沒有乖乖坐好不要動。
 
「我和你們在一起。」羅素小姐說:「我會保護你們。噓,請安靜。」我們一直聽到外頭有「砰!」的聲音,還有人尖叫。
 
砰!砰!砰!
 
聽起來很像我有時候在Xbox 上玩的《星際大戰》的音效。
 
砰!砰!砰!
 
每次都是「砰!」三聲,然後安靜下來。嗯,安靜下來,或者有人尖叫。當「砰!」的聲音傳來時,羅素小姐總會好像嚇一跳那樣,講話的速度也變快了。「不要出聲!」伊凡潔琳哭到不停打嗝。
 
砰!喀!砰!喀!砰!喀!
 
我想有人尿褲子了,因為在衣櫃裡聞起來有那種味道。混合了羅素小姐的咖啡味、尿味,還有下課時大家穿出去淋雨的溼外套的味道。「外面沒什麼好玩的?」卡拉瑞斯太太說:「我們難道是糖做的,碰到水會融化嗎?」我們才不怕下雨呢!我們在外面踢足球、玩官兵抓強盜,弄得頭髮和外套都溼了。我試著轉身,舉起手去摸外套,想看看它們是不是還很溼?
 
「別動。」羅素小姐小聲對我說。她換另一隻手去拉門,手鍊撞擊發出叮噹聲。羅素小姐的右手總是戴著許多手鍊,其中有些掛著她稱為「吊飾」的小東西,她說它們代表特別的回憶,她每次度假都會買一個新的吊飾留念。我們剛上一年級時,她給我們看她所有的吊飾,還一一告訴我們哪一個是在哪裡買的。最新的一個是她這次暑假買的一艘船,那是她搭去看一個超級大瀑布的船的迷你版。尼加拉瀑布。在加拿大。
 
我的左腳越來越痛,但怕羅素小姐發現,只敢稍微移動一下下。

會員評鑑

4.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0
|
2018/07/17

  繼潘.慕諾茲.里安《口琴使者》與珍妮佛‧夏伯里斯‧貝特曼《獵書遊戲》兩位美國作家後,很高興再度能讀到親子天下的「少年天下」系列小說!關於本作的相關背景介紹,引用自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先生:「本作作者瑞安儂.納文生長於德國,後來到紐約從事廣告工作,定居、結婚、生子,成了全職媽媽和作家。《被遺忘的孩子》是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亦是2016年美國各大出版社爭相簽約的熱門大書,至今已賣出17國版權。本作在今年的2/6於美國上市,在八天後佛州的帕克蘭市就爆發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7人死亡,是美國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案。根據CNN統計,到今年5月底為止,美國已經發生23起校園槍擊案,平均一週一起。這是多麼駭人的數據!」是的,無法遏止、日益猖獗的無差別校園槍擊案已成為21世紀美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帶給無數罹難者家屬無止境的悲傷、以及在求學階段的無辜學子與親人無所防範的恐懼。小朋友到學校上課最煩惱的事情不再是課業與同擠壓力,而是「今天會不會有人衝進來殺我?」,而需時常接受防範恐怖攻擊的「訓練」。貴為世界強國的美國連自家的下一代都無法保護何其諷刺?何以社會會扭曲成這個隨機殺人橫行的模樣?《被遺忘的孩子》以最直觀的角度探討校園槍擊議題,成為話題作品,更傳達出包含作者這些媽媽們所無法痊癒的永久傷痕,極具探討性與時代意義。


《被遺忘的孩子》大膽採用以6歲男孩札克為第一人稱視角敘事的寫法,且從頭貫徹到尾,並沒有在中間轉換為其他角色的視點,是十分困難的寫作方式,因為小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有很大的差異、而小孩子的視點也有限制,對於講故事來說是很不方便的。這種寫作方式最有名的作品是曾改編為電影《不存在的房間》(2015)的原著小說《房間》;另外還有一本同樣也有在2008年拍成電影的小說《穿條紋衣的男孩》。我們會發現,三本小說不約而同使用了相同的天真孩童視角,去接觸正在發生的殘酷現實。《房間》改編自2008年的奧地利佛里茲囚禁案,故事中的5歲男孩傑克與他被囚禁性侵多年的母親裘依一起長大,不到五坪的小房間內他們看似擁有一切,獨缺最珍貴的自由,對於傑克來說,他從來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長得甚麼模樣......而《穿條紋衣的男孩》裡8歲的德國男孩布魯諾與同齡的猶太男孩薩穆爾在柵欄內外的相遇,在納粹大屠殺的背景中讓這段純樸的友誼變質為無奈的悲劇。而我也聯想起2006年引起日本推理界一陣轟動的道尾秀介《向日葵不開的夏天》 ,同樣以小四男生為主角,描繪世界觀崩毀後的強烈戰慄感......這種以純潔童稚視點敘述黑暗無情現實的作品往往能夠激起巨大的反差與共鳴,固然不好寫,但成功的話的確往往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


說來奇怪,校園槍擊案是如此重大且頻繁的新聞,但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慘劇(拜託管好槍枝,以後也千萬不要有!),所以出版界應該是覺得感興趣讀者不多,也很少引進相關的探討作品。小說類目前也只有茱迪.皮考特改編自1999年知名科倫拜校園事件的《事發的19分鐘》,以及今年小天下出版的《留下來的孩子》、以及這本親子天下的《被遺忘的孩子》了。然而這種邊緣人報復心態所導致的隨機殺人事件也已經在2014年的鄭捷臺北捷運隨機殺人、2016年「小燈泡」的內湖隨機殺人中侵入了台灣的日常生活,如果他們有機會拿到更具破壞力的武器,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因此開始密切關注這些犯罪防治議題、被害者精神創傷處理也成為我們不能不面對的問題。而本作《被遺忘的孩子》就把焦點放在被害者的家庭其他成員身上,探討他們的哀痛有多深刻、生活會如何變質,以及最重要的--該怎麼重新振作、面對剩下的人生?


本作的開頭第一章十分具有震撼力,直接描述小札克正在上課時,從教室外不斷傳來「砰!砰!砰!」的槍響,老師羅素小姐驚慌地帶著小朋友們躲進衣櫃裡,全員在嚇得屎尿橫流的恐懼中保住一命。札克與其他生還的同學被帶入教堂中等待家人們前來尋覓會合,之後他從家人的反應中知道10歲的哥哥安迪罹難,媽媽悲痛地直接昏倒,而那個持槍掃射的犯人竟然是札克與其他同學都很喜歡的親切管理員查理的兒子小查理。札克六年來所待的小小世界破碎了,他的周遭被巨大的悲傷所壟罩,每個人都變了,無助的他不知道該做些甚麼來迎接這些改變。雖然他很不喜歡患有OPP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總是欺負他的哥哥安迪,安迪不在了他的內心有一點點的高興。但他知道這樣想是不對的,他產生了更多的困惑,並發現自己慢慢成為被遺忘的那個孩子,尤其媽咪在悲傷過後,將憤怒轉向查理夫妻身上,聯合其他受害者家屬上媒體譴責查理、要他們為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小孩而付出代價,甚至為加強大眾的關懷力道,逼札克一起上電接受採訪表達失去安迪的心情......更糟糕的,是原來同樣在槍擊案中罹難的同學瑞奇,他的媽媽南茜竟是爸爸的吉姆的外遇對象,兩人關係牽扯不清。家庭和諧的假象在這個時候被徹底撕裂,世界變得如此喧囂,而札克卻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一席之地。


作者瑞安儂.納文以自己擔任母親職的經驗,細膩地刻劃了遭遇一般母親這種「沒有道理」、「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悲劇後可能會有的反應。她很巧妙地避開問題根源的美國槍枝管制條例不談,而把受害者家屬的怒氣尋找到發洩對象--那些加害者的家屬身上。這一塊也是我最被本作所觸動心房的論點,納文的意思是,只要槍枝管制沒有被解決,就會持續製造出這麼多的受害者家屬以及加害者家屬。大部分的隨機攻擊犯都是對將來不抱持希望,會在犯罪後選擇自盡,把罪孽丟給自己家人去扛的。在找不到報復對象的情況下,只會造成這種「冤冤相報」的悲劇連鎖。故事中的查理在學校服務很久了,甚至札克的媽媽梅莉莎就是他最喜歡的小朋友,兩人曾經情同父女。然而因為這場悲劇,他變成梅莉莎最痛恨的人,札克形容那是他一生中所見過最悲傷的臉。札克心裡知道,查理的心裡實際上比任何人都還要痛苦,因為他的兒子殺死了他學校內的小天使們,沒有任何人會安慰他與原諒他。故事對於查理描述的篇幅不多,但卻十分有力,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高明的寫作手法,無招勝有招的高明控訴,我們為何要因為「制度」的殘缺而抹滅善良的人性?


札克是個多愁善感但溫柔的孩子,對劇變的世界無所適從的他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心情,從「札克」變成愛發脾氣的綠巨人「浩克」,用粗魯的行為與言語想要再獲得大家的關注。不果後躲進自己設立的秘密基地畫畫(安迪房間的衣櫃),在收看《汪汪隊立大功》、《愛探險的朵拉》這些卡通影片中排遣寂寞與嘗試尋找被囚禁的情緒出口。他在最喜歡的兒童奇幻冒險穿越小說《神奇樹屋》:傑克與安妮兄妹的冒險裡幻想著自己的參與,他決定仿效故事中所教導的四個「快樂的秘密」執行,去說服家人們,一起重拾快樂。中間當然遇到很多困難,大人們聽不起6歲小孩所說的認真話,各自被這些鳥事與負面情緒搞得焦頭爛額,因為外遇問題、以及控訴查理一事上父母親的意見分歧,讓他們面臨分居、幾乎要鬧離婚的絕境。而小札克如何重新凝聚起家庭的愛、更化解家人對查理的恨,也成為整本小說最費篇幅也最溫暖的核心了。這是一個男孩探索殘酷世界後尋找到愛的故事,也是一段夫妻如何照料受創小孩,在家庭裡尋找到寄託與未來的救贖。現代社會隱藏的許多家庭問題,在《被遺忘的孩子》書裡作了一番探討與重整,可說是非常符合21世紀讀者的需求。當然,更是獻給無數仍沉浸於悲痛的槍擊案受害者、加害者家屬的療癒之曲......傷口或許永遠無法痊癒,但那心頭揮之不去的悔恨得以撫平那麼一點。


嚴格來說因為我比較喜歡從大時代、宏觀角度來探討議題、角色也比較多的故事,所以對於《口琴使者》的喜愛度還是遠大於只聚焦在少數幾人,也沒有直接對校園槍擊案提出質問、療癒重於批判色彩的本作。但無可否認《被遺忘的孩子》寫作功力驚豔、以溫柔治癒傷口的筆法情感洋溢、選擇探討槍擊案的角色與角度也很有趣,提醒了我們「被留下的孩子」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等等......是一本水準之上的青少年文學作品。在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與Goodreads好讀網也都分別獲得平鈞超過4顆星以上的傑出成績,搭配親子天下過往高水準的品質保障,推薦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讀者蒐藏一讀!普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柔軟!
展開
user-img
Lv.6
4.0
|
2018/07/13

《被遺忘的孩子》用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

這是一本讀起來非常流暢的書
當我翻開書頁開始讀它之後
一口氣,好幾個章節就這麼過去了
故事以一場校園槍殺事件做為序幕
卻是用六歲孩子的口吻來陳述這場驚心動魄的可怕事件
也因為是以一個單純天真的孩子為陳述者
使我讀到第四章節時一個硬塊哽在我的喉嚨上
眼眶裡的淚水再也止不住的滾了下來

作者用一個六歲孩子的角度為主導
著實讓原本殘酷悲傷的事件更顯得多一份心疼
當情緒揉進角色中,加上近年來
社會新聞上所發生的許多事件相佐
這樣的主題其實讀起來是沉重的
是深得不見底、黑得看不到前方的厚重的悲傷

不知怎的,讀這本書的同時
我的腦袋瓜裡頻頻浮現的卻是『小燈泡事件』
那個可怕的傷害事件所造就的一切恐慌與悲傷
好多次我的心都不得不被沉重的悲傷及深切的恐懼感所覆蓋
這讓我很是佩服與欣賞小燈泡媽媽的堅強與勇敢
創傷之後的心理重建,需要有著多大的勇氣跟理性
宣洩、釋放、面對、接受、改變、及放下
整個療癒的過程就是一種成長的歷經

以一位母親的角度來讀這本書
會讓我帶著很矛盾的兩種情緒在感受
一方面是對年僅六歲,失去哥哥的札克所生的憐惜
另一方對同是為人母親的梅莉莎所衍生的同情
我不免要想,當這樣的事件降臨
要如何穩住自己、穩住孩子、甚至穩住整個家
我很喜歡書中的安排
用一種不同的角度來發展
被憤怒及悲傷所挾持的媽媽
不懂得宣洩情緒,倍感無力的爸爸
還有在槍手來的那一天,年僅六歲的札克
他失去了哥哥,成為家中唯一的孩子
卻也是一直被遺忘的那個孩子
這本書並不是以成人教育孩子的角度來延展
反倒是以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
我很喜歡札克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
我也喜歡他躲在哥哥,安迪的衣櫥裡
假裝安迪仍然還在,而他為他讀著最愛的『神奇樹屋』
從書中,札克很努力的想找回能讓家裡快樂的方法
一次又一次,讀者看著這個家庭中每個人的變化
看著札克如何用一個孩童的眼睛
來帶領成人看見存在的美好
看見值得追求的,選擇放下的
一同找到快樂的秘密‧‧‧

原來,這本書是療癒的
是能讓孩子和成人都有所成長的
當悲傷降臨,當無可挽回的黑暗降臨
一定要記得我們還擁有彼此
儘管痛依然存在,仍然要勇敢地面對
用堅強的心去追求幸福與快樂~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7/11

讀了《被遺忘的孩子》,讓我們看到一個受到創傷後的家庭,
如何與悲傷共處,學習主角運用人性的純善找到自我療癒的出口,
即使人生非得有遺憾,也要努力重新找回幸福快樂的時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中無法預期的狂風暴雨說來就來,砰!砰!砰!連續二十一聲槍響,每一聲都擊中主角札克的心底深處……。

作者透過六歲小男孩札克為第一人稱的角度,以充滿童真的口吻,去述說校園中突如其來的槍擊事件,在這可怕的一天,驚心動魄的槍聲摧毀了19個幸福的家庭,扎克的哥哥安迪也在這次槍擊案中不幸遇難,從此家中烏雲籠罩,幾近風雨飄搖。原本美麗優雅的媽媽因為哀痛欲絕而導致性情大變,一心只想復仇,而失去長子的爸爸,除了背負喪子之痛,還得掛心妻子的情緒,扮演照顧札克的角色,以及隱藏自己那見不得光的地下戀情,重重推疊的巨大壓力,逼得他只想逃離這支離破碎的家。

而幸運存活下來的札克,雖然變成了家裡唯一的孩子,但卻因為所有的大人深陷悲傷的泥沼中無法自拔,因此像個隱形人般被大家所忽視,每個人似乎都還活在死去哥哥的影子裡,沒有人去關心親身經歷浩劫後的札克,那一顆充滿不安恐懼的稚子之心,他成了一個被遺忘的孩子。

無助的他只能躲進哥哥的衣帽間,在幽閉的衣櫃裡,為自己搭建了一個祕密的藏身之處,他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偶和老師送的天使吊飾,以及最喜歡的書《神奇樹屋》都放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札克身處於這個小角落獨處卻絲毫不感覺孤單,因為在這裡,他才能暫時抽離現實中充滿煙硝的家庭氛圍,對著哥哥的照片喃喃自語訴說著心裡話。

一開始札克訴說哥哥安迪在學業、運動、智商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傑出,因此即使有ODD (對立性反抗症)、時常亂發脾氣,但依然得到父母較多的關注。而乖巧溫順的他,每次想要和哥哥一起玩卻總是被拒絕,還不時受取笑被欺負。面對這樣的哥哥死去,札克的內心最初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悲傷,反而還覺得有一點點高興,甚至天真地以為三人行的家庭關係是重新洗牌的開始,爸媽將有更多的時間能陪伴自己,但事實上卻更糟糕!

面對充滿傷心憤怒、爭吵矛盾的家,各種情緒對峙在札克內心糾結,更不斷拉扯他幼小懵懂的心靈。在迷惘與不安中,札克摸索著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緒,首先他試著用繪畫來區隔內心衝突感覺,紅色代表尿床的尷尬,灰色象徵悲傷的烏雲,黑色是代表害怕的惡夢,綠色則是生氣憤怒的表情,寂寞則是透明的;因為沒有人看得到你的存在,黃色是慶幸沒有被殺掉的快樂。各種顏色的畫紙都是札克心靈深處最直白的感覺,也是札克釋放壓力、走向靜心的起點。

為了讓一家人能夠重新找回幸福,札克化身成了《神奇樹屋》的安妮和傑克,試著在真實的人生中尋找快樂的秘密。他運用秘密中的〝感同身受〞,明白哥哥暴躁易怒的原因,理解到哥哥安迪在生前不被眾人瞭解的孤寂悲傷,也喚起和哥哥在生命中曾有過的美好記憶,最後原諒了哥哥曾對他的欺負。

只有一個願意原諒別人的人,才能傳遞出寬容的力量。唯有惻隱之心的札克,才能看見槍擊犯兇手的父親學校警衛查理最煎熬的痛!當他在墓園中看到查理在悼念自己的兒子,就像自己在思念哥哥一樣,他就明白查理才是整個槍擊事件中受傷最深的那個人,因為他的兒子殺死了他的小天使們,這比起單純死了兒子還要悲慘不是嗎?!

小小年紀的札克有一雙比大人更透徹的眼睛,你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把大人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裡。他知道吵架仇恨只會讓家變得四分五裂,執著沉湎於過去的痛苦根本無濟於事,用孩子最單純的方式,在繪畫裡和閱讀中,一點一滴找回生命的色彩與重新出發的勇氣。就算復原之路漫漫,家人之間更應該互相擁抱一起療傷,因為札克相信唯有愛的包容和希望的力量,才能在大風大雨後跨越傷痛,迎向接下來的人生。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18/07/10

  【被遺忘的孩子】記述的是關於校園槍擊事件,書籍提及關於創傷壓力、失去親人的情緒反應與家人之間情感的話題。全書以六歲札克的角度來記述這場意外的發生以及事件發生後家庭的轉變,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來書寫,讓讀者很容易就進入這個家庭,一窺事件的發展。這場意外讓札克的世界變了樣,小小年紀的他雖不懂所有事情發生的原因,仍努力想走出這場意外帶來的傷害和影響,因為他的努力也促使整個家庭終能走出悲傷與仇恨。

  因為一場槍擊案,札克的家庭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一個個接踵而來的問題,彷如一個個未爆彈,不知道將會炸開到什麼樣的程度。札克看著家人的轉變,也包括自己的轉變,他開始回憶起安迪,也找尋不同的方法來消除自己的害怕、憤怒、悲傷與寂寞。

  看完這本書,我想給札克一個大大的擁抱,札克真的是很棒的孩子。因為突如其來的意外,大人在情緒上也面對很大的傷痛,以致於小小札克總是不小心就被大人們遺忘。一次次札克跟害怕對抗、與憤怒奮鬥的過程讓人動容;因為透過製作各種感覺的畫,札克開始了解情緒與感覺的種種衝突,他也慢慢在這些過程中了解哥哥,那個他一直以為是個麻煩人物的哥哥。

  在這本書中看到閱讀所發揮的力量,即使害怕、悲傷,札克仍積極透過閱讀尋找讓家人快樂的方法,最後,札克甚至主動找槍手的爸爸談談,他盡一切的努力想幫助家人,札克真的是很棒的孩子。

  書中有不少段落讀來十分有感,常常不小心就被札克所感動,有機你來讀讀這本書,你一定也會愛上札克。
展開
user-img
Lv.10
3.0
|
2018/07/10


「碰!碰!碰!」老實說,你不會預期到這樣的書名和標榜青少年閱讀下的故事會是這樣的開章,槍聲、尖叫、咖啡味、尿味,不同的聲音、氣味相互混雜所呈現出的心理衝擊,六歲的札克和他的老師同學就躲在上鎖緊閉的學校衣櫃中,而教室外頭是不停掃射濫殺的槍手,讓人驚恐感到背脊發涼的敘述裡,正當我們慶幸這個小男孩倖存逃過一劫,隨之而來卻發現,他的哥哥安迪是十九名受害者之一,另一場風暴與噩夢才正要開始。

提到新聞上常見的校園暴力犯罪,大家應該不陌生,根據統計美國2018年至今已發生二十起以上的槍擊事件,其頻繁程度可能令不少人吃驚,本書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於作者有感於自身孩子在學校實施的固定躲藏演習,當這樣的事件發生在一個六歲的小孩身上,他又會是用什麼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面對這樣年紀的敘述視角,難免事先有所疑慮,對於所謂暴力、死亡,大人都無法承受、不易理解了,何況是孩童這樣稚嫩、單純與懵懂的階段?

這本小說的特別也正因為在此,相較成人世界的虛假世故,孩子的天真與無知反而更真實深刻的呈現出情感與疑問,他揭開了大部分人不願觸碰的傷口、甚至不敢正視的矛盾,細膩地書寫出一個家庭歷經槍擊喪子之痛過程,關係的破碎崩毀、媒體與社會的真實反映,誠如原文書名《Only Child》,他不僅是父母碩果僅存的小孩,卻也還只是一個孩子,在眾人關注自身失去的同時,反而被遺忘在角落裡,然而在本書諸多激烈尖銳的篇幅敘述中,這樣既單純良善又閃爍著慧詰的存在,反倒讓人感受到另一種安定與反思的力量。

附帶一提的是情節為了貼近六歲孩童有限的經驗和語彙,融入了不少經典熟悉的童書繪本與卡通動畫,像是《神奇樹屋》、《復仇者聯盟》和《愛探險的朵拉》等,除此之外,也有許多童言童語卻讓人拍案叫絕的比擬說法,就像象徵濺出紅果汁的尷尬、代表父母爭吵的暴風雨、怒氣像極了被棍子戳到的蛇,這樣的聲音為整部小說增添不少真實性與可信度,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也多了一絲共鳴與共感。

男孩躲在逝去哥哥的衣帽間,在祕密的藏身之處透過繪畫和閱讀來遠離風暴、緬懷思念,而這對父母的心靈最終卻是藉由這個孩子的發現得以獲得修補,如果情緒和事件可以分開被處理?快樂的秘密可以再次被找回?我們不知道創傷的痊癒需要多久的時間,但至少生活的停頓有了沉澱、審視、再出發的可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飲食手作展折20
  • 天雜領券
  • 信誼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