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群的征服:人的演化、人的本性、人的社會,如何讓人成為地球的主導力量

群的征服:人的演化、人的本性、人的社會,如何讓人成為地球的主導力量

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我們為什麼會有犧牲、信任、分享這些利他無私的行為,卻同時也存在背叛和欺騙?
  文化、宗教、藝術,這些我們向來視之為人類文明之精華,究竟是社會性的積累、還是生物性的產物?
  由此思考,我們是否能對人類行為有更不一樣的理解與詮釋?


  人類對自己在生物圈中的角色一直非常困惑、也非常矛盾。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由人猿/古猿演化而來;人類跟所有生物一樣,有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系統可供棲身。但人類也自詡有所謂的「文明」,社會性的積累讓「人」有別於一般生物。

  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試圖從演化角度解答這個問題。他在本書中提出「真社會性」的概念,不只挑戰過去半世紀用以解釋動物利他行為的「自私基因」理論,也試圖為人類的文化及社會行為,給出一個生物學上的說法。

  威爾森認為天擇篩選的是群體,因此具有合作特質的真社會性群體擁有演化上的優勢。而真社會性的形成有幾個重要演化步驟:一、形成群體;二、建立永久且具備防禦功能的巢穴,並留在巢中共同生活;三、強化個體間合作,並出現階級性的分工;四、天擇對群體的篩選會進一步改變該物種的生活史和社會結構,因而產生複雜的超生物。

  人類這個群體因真社會性具有演化的優勢,但也因群體過於複雜,導致群體中的成員仍須為了生存,彼此競爭,產生自私利己的行為。利他與自私這兩種矛盾的本性,造就了人類複雜的社會行為與文化積累。

  我們無法從外星人的尺度對人類進行觀察,於是威爾森以螞蟻、蜜蜂等昆蟲的觀察為引,從中延伸描述人類的生物性與特殊性,兼納人類學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試圖重新解釋我們慣常以文化解釋的社會行為,並重新看待所謂人類的本性、人類的起源,與未來。

  +++

  某些論述者認為,農業是「人類世」(Anthropocene)開始的證據以及與先前地質年代的最大差別。而我特別閱讀到的部分,卻是關於演化與生態共同形成壓力的思考:真社會性生物都會建造「可以永久使用且有防禦功能的巢穴」,但這個巢穴以及相鄰的環境所需要供給的環境資源,在人類與螞蟻的操作方式上卻有相當大的不同。人類為何越過與其他物種或者環境資源的合作模式,變成改變地表形態最主要的動力?這在本書的閱讀過程當中,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李宜澤,本書讀後記

好評推薦

  宗教也好、運動也好、戰爭也好。生物學家威爾森說,驅動我們加入群體並且為了群體奮鬥的力量,讓我們成為人類。──《新聞周刊》

  威爾森出色地把這些證據集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他結合各領域知識的研究方式、豐富的學問,以及探討敏感話題的意願。他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多采多姿、充滿創意,並能激盪思維,就如同他其他的著作一樣。──The Humanist

  威爾森舉出的昆蟲真社會性案例令人目眩神迷……牠們很明顯有類似人類的戰爭和農業的行為,不過威爾森也敏銳察覺到相異之處……本書詳細地重建出我們所知兩大截然不同征服者的演化歷史。威爾森仔細又清楚的分析內容,提醒我們:對於人類的起源,科學論述不僅比宗教更正確,也比宗教更有趣。──《紐約時報書評》

  威爾森旺盛的好奇心是他卓越學術生涯的標記,這份好奇心也讓他對於人類的現況有如此迫切的想法。本書的核心是人類在自私與利他之間有著沒有解決也無法解決的緊張拉扯。威爾森漂亮地分析了人類生物遺傳下來兼具創造與破壞的力量,並且大膽提出一個說明人類文化起源的重要理論。每個對科學與人文的交集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著有《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這是一本巨大、深邃又震撼人心的書。對於人類的演化、天性和社會,提出了一個全新但是審慎樂觀的看法。除了威爾森,沒有人能夠這樣漂亮地結合生物學與人文學,進而揭露出語言、宗教、藝術和所有人類文化的起源。──薩克斯(Oliver Sacks),著有《看得見的盲人》(The Mind’s Eye)。

  本書引發了科學騷動……關於利他行為演化的討論變得更激烈,引發了爭議。真正的利他行為能夠存在嗎?慷慨是能夠持續下去的特質嗎?抑或是所有的生物都天生都是自私的,仁慈只是我們的一張面具?這是關乎人類存在的科學。──《紐約客》雜誌。

  威爾森把本書構築成與高更的對話,後者在1897年於他描繪大溪地的油畫上寫下了:「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威爾森嘗試回答高更的問題。他面對這個人類存在的問題時,並沒有讓實證科學的核心「持續堅定的理性作為」受到犧牲。── Harvard Crimson

  這位哈佛大學的博物學家與普立茲獎的得主在兩年前惹毛了許多同行,因為他斷然否定了演化理論中的一個概念:親緣選擇,也稱為總體利益。他多年前曾讓這個概念廣受矚目。這個概念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能夠用來解釋動物利他行為這個難解的事實。舉例來說,為何有些鳥類會留在巢中幫忙雙親照顧雛鳥?而不是自己去生雛鳥?為何工蟻沒有生殖能力?根據親緣選擇概念的說法,是因為幫助親戚有的時候能夠讓彼此共有的基因散播的速度要快過自己生殖。威爾森在本書中完整說明了他對於演化最新的思索結果。讓利他行為出現的不是自私基因,而是群體動態。他指出:「騙子組成的群體會輸給合作者組成的群體。」當互助的群體占優勢而且增長的時候,他們所具備那些聲稱是自私的基因也隨之增加。威爾森用他所說的「多階層選擇」(群體選擇加個體選擇)來說明創造性藝術、人文學、道德、宗教、語言和人類天性是如何出現的。在此同時,他也否定宗教、譴責人類破壞環境,還突然插入說我們不需要載人太空探險。未來數年,這本書注定會在這些主題上吹皺一池春水。──Scientific American

  生物學家威爾森這本耀眼的新書,應該叫做《生物學征服科學》(Biology’s Conquest of Science),會更適合。威爾森對於昆蟲學有深刻的了解,兼有廣泛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跨領域的結合了這些知識,提出一項有力的論證。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生物起源,有助於我們打造出更好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理論。另一方面,了解了其他社會性物種的演化過程,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不過讓本書成功之處是威爾森從生物學帶出了社會科學應該要回答的內容。──《自然》

  讀威爾森的這本書,讓我們重新看待人類本性,以及人類的起源與未來。他認為我們有能力學習好好住在地球上的方式,這讓人充滿希望。我個人認為現在是歷史中的關鍵時刻。我們之前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適當的機會造成改變。威爾森傳遞出來的重要消息是:現在還來得及。──《紐約時報週日評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1929~)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人稱「社會生物學之父」、「生物多樣性之父」、「螞蟻先生」,為當代最重要的生物學家暨昆蟲學家,曾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1976)、泰勒環境成就獎(1984)、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克拉福獎(1990)、富蘭克林科學傑出成就獎章(1998)等,其科普著作亦兩度榮獲普立茲獎。1995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人之一。

  著作包括《昆蟲社會》(1971)《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1975)、《論人性》(1978)、《螞蟻.螞蟻》(1990)、《繽紛的生命》(1992)、《大自然的獵人》(1994)、《知識大融通》(1998)、《生物圈的未來》(2002)、《蟻丘之歌》(2010)、《給青年科學家的信》(2014)、《人類存在的意義》(2014)、《半個地球》(2016)。

  《群的征服》為其2012年作品。

譯者簡介

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主要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近期翻譯作品有:《雜食者的兩難》、《生命的法則》、《毒特物種》。
 
 

目錄

序言 Prologue

I 高等社會性生物為何存在?
Why Does Advanced Social Life Exist?
1.人類的現況 The Human Condition

II 我們從哪裡來?
Where Do We Come From?
2.占領地球的兩條路徑 The Two Paths to Conquest
3.演化迷宮 The Approach
4.抵達 The Arrival
5.通過演化迷宮 Threading the Evolutionary Maze
6.創造之力 The Creative Forces
7.人類的基本特徵:部落生活 Tribalism Is a Fundamental Human Trait
8.人類的遺傳詛咒:戰爭 War as Humanity’s Hereditary Curse
9.從非洲突破 The Breakout
10.創造力爆發 The Creative Explosion
11.衝向文明 The Sprint to Civilization

III 社會性昆蟲稱霸無脊椎世界
How Social Insects Conquered the Invertebrate World
12.真社會性的創新The Invention of Eusociality
13.社會性昆蟲的創新之處 Inventions That Advanced the Social Insects

IV 社會演化的驅力
The Forces of Social Evolution
14.真社會性為何如此罕見 The Scientific Dilemma of Rarity
15.真社會性昆蟲的利他行為從何而來 Insect Altruism and Eusociality Explained
16.昆蟲邁開的大步 Insects Take the Giant Leap
17.天擇創造社會性本能之道 How Natural Selection Creates Social Instincts
18.社會演化的驅力 The Forces of Social Evolution
19.新的真社會性理論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heory of Eusociality

V 我們是什麼?
What Are We?
20.何謂人類本性? What Is Human Nature?
21.文化如何演化 How Culture Evolved
22.語言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23.文化差異的演化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Variation
24.道德與榮譽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Morality and Honor
25.宗教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Religion
26.創造性藝術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Creative Arts

VI 我們要往哪兒去?
Where Are We Going?
27.新啟示 A New Enlightenment

致謝 Acknowledgments
【讀後記】社會性征服與物種思維:物種「真社會性」可以讓我們思考什麼?/李宜澤
註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27758
  • 叢書系列:左岸科學人文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2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12章 真社會性的創新
 
要了解人類現況的起因,不一定得要研究人類這個物種,因為這個故事並不是起於人類,也不會在人類終結。有些動物群聚生活如一個整體,我們可以在這些動物中找到社會生活演化的關鍵。如果你研究動物界中社會行為的全貌,而不只是關注人類所呈現出來的現象, 會很清楚地發現一種模式。以往的演化生物學家很少想到,這個模式是由兩個彼此具有因果關係的現象所構成。第一個現象是,在陸地環境中,這些具有最複雜社會系統的物種占有優勢。第二個現象是,這些物種的數量在演化史中其實極為稀少。這些物種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一步步踏過了許多基本的過程,之後才得以興起,人類正是其中之一。
 
最複雜的系統是由那些具備「真社會性」的物種所建立的。一個真社會性動物的群體,例如一窩螞蟻,其中的個體分屬於數個世代。有些個體被區分為工作者,至少從外在看來,牠們展現出利他行為。這些扮演工作者角色的個體,有些生命比較短,有些後代比較少,也有兩者皆備的情況。這些個體的犧牲,使得其他個體能夠擔任繁殖者的角色,活得更長,也因此產生更多後代。
 
這種發生於先進社會中的犧牲,超越了親代對子代的奉獻,擴展到旁支的血親,包括兄弟姊妹、姪兒甥女,以及親疏不等的表親,有的時候甚至澤被遺傳上沒有血緣關係的個體。
 
比起單獨的個體,真社會性群體在競爭同樣的生態區位時有些明顯的優勢。真社會性群體可以安排某些成員找尋食物,另外的成員則保護巢穴。單獨行動的競爭者不是要找食物,就是得保護巢穴,無法同時進行兩者。真社會性群體可以派出多個食物採集者,但是仍讓部分成員留在家中,在巢穴內外形成監視網絡。當群體內有一個成員找到食物,牠會通知其他成員,讓大家像收網似的,集合到食物的所在地。當同巢的成員集合在一起的時候,便能如同團隊一般,對抗競爭者和敵人。這些成員還能在競爭者抵達之前,更快速地將大量食物運回巢穴。有些成員專門負責建設工作,巢穴因而得以迅速擴增,結構上更具有效益,入口也有更高的防禦能力。巢穴還具備某種程度的微氣候控制功能。非洲的白蟻丘和美洲的切葉蟻巢穴正是終極巢穴形式的最佳範例:有空調,新鮮的空氣可以自然地流通,不需要居住者主動調控。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