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_加碼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In Their Teens, In Their Ruins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 = 報導者深度專題「廢墟裡的少年」,完整而深入的圖文集結= =

  **臺大社會系教授特聘藍佩嘉專文導讀
  **收錄2018臺灣新聞攝影大獎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完整版本


  「這些邊緣少年需要的不是可憐和同情。請記得,他們的廢墟與我們的花園實是結構不平等下的一體兩面……他們需要的是『重新與社會和社群連結』。」──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本書導讀者

  ###

  他們還不滿十八歲,就要背著噴農藥的桶子謀生計,田壟間看似浪漫的雲霧其實是帶著毒性的氣體,用來吃飽的每一分錢,都是抵押自己健康換來的;

  他們因家庭失能,被安置在兒少機構,卻在不意間成為其他院生性掠奪的對象;他們為了幫家裡多攢一點錢,遠走異鄉,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分子,不但被強制洗腦,人身自由也完全被剝奪;她們被母親的同居男友強暴,為了脫離原生家庭,早早就離家另組家庭,期待獲得幸福,然而,家庭的根基依舊脆弱,童年時的創傷,似乎在下一代的身上輪迴複製……

  ###

  許許多多的「他們」,各種各樣不該由年輕孩子面對的境遇;他們是家庭失能下的犧牲品,是生活在殘破人生之中的廢墟少年。他們有高比例會成為中輟生,學校的主流教育思維縱使看見他們的困境,也幾乎無能回應;社工與社福單位長期的人力與資源缺乏,讓孩子們在多數時候還是獨自抵禦現實的輾壓。

  透過影像與文字,《報導者》記者群在全國深入採訪了上百名在高風險家庭中長大的少年,希望帶著讀者從少年的視角,近距離看見他們在困頓之中如何努力生活。除了拋出疑問,這一系列報導試圖探究問題的結構根源:臺灣的高風險家庭形成的原因;在並非沒有相關法令的保護下,為何這群孩子仍會被目前的社福體系、教育體系層層漏接;他們為何會成為勞動市場中被剝削的一群?甚至被不法組織吸納?同時也透過香港、南韓與本土的不同案例,試圖為這些孩子,找尋出更有力量的未來之路。

本書特色

  #點線面報導的最佳範例:在新聞媒體貶值的時代,記者還可以做什麼?

  「廢墟少年」是這幾年來難得一見、針對臺灣家庭失能以及高風險家庭所導致的青少年流離狀態的深度報導,透過真切的生命故事拼貼出臺灣社會最動態的變化。《報導者》以深度專題的規畫,凸顯時代仍需要新聞的探照燈,把散落在角落,分屬不同領域的問題,代替大眾以新聞的角度追蹤出來。一個必須自己長大的孩子,他身上有著家庭破碎與安置、學業中輟、童工的職業風險、犯罪等問題,原本這些問題會分別由內政部社家署、教育部、勞動部與警政署負責,但透過報導,我們可以理解到它們彼此之間如何環環相扣,必須被放在一起思索,社會問題才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具生命力的少年群像
  《報導者》所採訪的無數少年案例,呈現他們從底層而生的生命力,以深度訪談呈現他們遭遇的困境,也呈現他們的勇氣與努力,令人動容的往往都是他們必須有超齡的成熟,卻還是有著少年的純真,這些在成長中不得不落入「失敗者」角色的人,同樣有自己的夢想,不是傳統的關懷少年的敘事,更立體地看見他們的人性與欲望。這是少有的,讓這些少年大量現身說法的文本。他們可能在鄉下、在工廠、在安置機構、在監獄或甚至在海外做詐騙。

  #如何援救?從國內到國外
  本書從多角度分析廢墟少年流離狀態的成因,也觸及機構安置、社福支援系統、法令問題的討論,到底有哪些政策方案有效用,哪些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除了臺灣的政策執行、社會團體努力的例子,《報導者》也拉進韓國與香港的例子,看到不同國家對底層少年問題的援救與預防,這也是本書最具希望之處,面對絕望的生命,不只是要誘發同理心,而是要召喚真正的行動力,從國家到社會都能更有想像力且意識到思維上的限制,重新面對這些令人哀嘆的暗影。

  #推進社會理解的更新
  有問題的家庭,中輟生,必須自食其力的少年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但我們也會發現,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脈絡,每一個社會都有不同的成因,屬於臺灣當代近二十年的社會問題背景是什麼,需要更多報導與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以本書來說,我們將會理解到,城鄉與階級問題在當代還必須加進跨國婚姻,以及全球化造成底層男性陷入失業循環,導致更多單親爸爸無力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些家庭困境的根源都已經與過去不同。此外,在實驗教育已經合法的情況下,教育如何援引更多可能性引導失學的少年,早已超出過去的矯正想法與強制上學的做法,有更多創意面對不同需求的少年,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他會有的美。

各界推薦

  李茂生(臺大法律學院教授)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
  陳雅慧(《親子天下》總編輯)
  葉大華(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
  劉安婷(「為臺灣而教」(TFT)創辦人)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入行十九年,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影視中心總製作人、駐北京特派員,以及加拿大McGill大學Sauvé Scholar、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二○一七年出版調查報導專書《血淚漁場》,獲選Openbook年度十大好書,此系列報導亦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首獎及調查報導首獎,以及臺灣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首獎。以記者為終身志業。

簡永達

  臺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報導者》記者。二○一七年曾以《無國籍的移工小孩》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二獎、《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入圍新聞特寫決選名單;二○一八年以《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獲得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新聞特寫優異獎。期望自己在報導中能做到如社會學家的思考,以及人類學家的田野能力。

攝影者/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六餘年,拿下二○一五及二○一八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目錄

【導讀】他們的廢墟、我們的花園:結構不平等所導致的生命歧異  ⊙藍佩嘉
【前言】看見被拋入廢墟的少年

PART  1 家庭的流轉與階級的禁錮
1.1廢墟裡的少年——兩萬名被遺忘的高風險少年們  
【圖文輯】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
1.2後來的土豆呢——如何協助廢墟少年脫離黑工市場
1.3一封燒毀的爸爸遺書——沉默的藍領單爸與下一代

PART  2 體制的背叛與救贖
2.1在孩子墜落前——掙扎中的補救教學與中介教育
2.2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
2.3社工與他的脆弱家庭們——如何合力送孩子回安全的家
2.4 過度傾斜的機構安置——為什麼幫失家兒找家這麼難?
2.5【個案】原來我也可以想像未來——十三年育幼院經驗,陳旺德成長之路

PART  3 推命運的大石
3.1 江湖裡的少年兄——哪裡可棲身,就在哪裡生根
3.2離院之後,一個人的戰鬥
3.3【個案】為了賺錢,我到多明尼加做詐騙

PART  4衝出創新之路
4.1社工要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香港外展服務,主動在街頭接回每個少年
4.2讓中輟生自己決定學什麼——南韓Haja Center為年輕人開創出專屬的自治區
4.3給脫隊生家的溫暖——結合教育與社福系統的臺灣飛夢林

【結語】看見廢墟少年之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81766
  • 叢書系列:島嶼新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2.2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

小誠(化名)是個身材魁梧的男孩子,今年高二,身高逼近一百八十公分,笑起來很靦腆,但他身上卻背負著不同於這個笑容的悲哀和屈辱。

在熙來攘往的便利商店,他勉強將自己塞在圓板凳上,弓著背且心不在焉地拗著手指,眼神始終避免與我接觸。此時,商店裡播放著Alan Walker迷幻的電子舞曲,我們之間的氣氛卻跟墳墓一樣死寂。在很久的沉默後,他突然說:「小六那年我在安置機構的時候,有國三的大哥哥逼我幫他口交。」

那是平淡到幾乎不被記憶的一天,小誠吃過早飯後,跟往常一樣到指定的區域打掃,一位國三的哥哥走過來,噌的一聲,脫下褲子,開口就要小誠幫他口交。他嚇了一跳轉身想逃,國三生一個箭步把他抓回來揍了一頓,惡狠狠地瞪著他說:「你再不做就試試看。」

小誠被要脅的地點與手段愈來愈隨機,廁所、浴室,甚至緊鄰生輔老師房間的寢室裡都曾發生過。某天夜裡,小誠在半夢半醒間,清楚感受到有個男人爬上他的身體,他的雙手雙腳都被壓住,內心恐懼卻喊不出聲,只能死命地扭動身體,祈禱床板發出的咯吱聲能吵醒在另一個房間熟睡的老師。

「你怎麼不呼救呢?」我忍不住問。

在很久很久的沉默以後。

「因為害怕被揍,」他的頭垂得更低,用僅存的力氣擠出下一句話:「我真的很害怕再受到傷害了。」

小誠說他念幼稚園時很愛哭,每次只要一哭,爸爸就會拿衣架、藤條抽打,小誠經常被打到縮在牆角。等到上小學時,他學會在爸爸打得接近失控時,趁隙逃出家裡,通常是往家裡的後山跑,躲在不起眼的小廟裡,一邊哭一邊等著父親睡著,再躡手躡腳地回家。

小四那年,挨過一個被打且筋疲力竭的夜晚,他上學遲到了。當他跑到學校時,操場正在舉行升旗典禮,他停下腳步,站在某個班級前跟著唱完國歌。典禮結束後,那個班級傳出竊案,訓導主任馬上把小誠叫到辦公室,要他交代偷了什麼,「我沒有偷東西。」小誠說完,「啪」的一聲,一個肥厚的巴掌打在他後腦杓,他重心不穩,跌坐在地。

會員評鑑

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02/06
這本書很寫實,除了寫弱勢孩子的困境,也彙整不同國家的思考模式和解決方式,這是個必須動員國家跟社會的大工程,但往往栽進莫名的制度,甚至制式無用的美意。像童工的部分,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孩子為了生活,必須打工,沒工作就沒飯吃,但是條文的規定,要雇主怎樣怎樣,不能怎樣怎樣…,看起來是保障,卻往往讓他們變成黑戶,在勞基法外,在檯面下,薪資被壓榨,工時爆表,求助無門,就只為了生存的一口飯,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讀書學習,更談何夢想,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我看完後,覺得只有我看,太可惜了,應該是立委們或政府官員來看才是,與其浪費時間在立院打架,不如花點時間閱讀,比較各國如何做,我們又該如何做。生育率下降,但青少年的犯罪率卻上升,這不就是該好好思考的點嗎?如果現在不做點有幫助的事,未來的社會將會如何?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2/07

透過每個高風險家庭孩子們的故事敘述, 更能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及需求.
在主流社會中,這群孩子確實很容易大眾所被忽視及誤解,進而被排斥,陷入更苦難的泥沼,需要社會用更包容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必要時,多同理他們的處境,適時地提供協助!!
感謝有這本很令人感動的好書,替這群孩子發聲!!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1/05/02

一本好書,讀完讓我反思:一直以來,我們容易把少年的墜落歸咎於家庭問題或個人問題;即便有心想去拉住他們,現存的制度也很常落入「中產階級的思考」當中,我們拼命想將這些失足少年拉入正規教育體系,但那可能並不是他們要的。不是每個少年都能適應主流的教育,但多數人只希望他們可以乖乖地遵從社會規範,忽略了他們的條件差異。我們大部分人讀書、升學,走的「阻力最小的路」,對於他們來說有無數艱難險阻要跨越;又會因為無法達到課業要求,而遭受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歧視。如何在挽救少年的同時,幫助他們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是社會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0/09/19

說到「青少年」,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就是在校的學生,去學校上課、放學後有家可回,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其實有一群常被忽略的邊緣少年,或許他們不是那麼討人喜歡、不符合社會期待,常被冠上「8+9」的戲謔代稱,但他們背後常有很多故事,成長背景可能都是你我無法負擔之重,常落入貧窮及低薪的惡性循環。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有時只是想要有人傾聽、陪伴或是適時的幫他們一把。如果有心想服務高風險兒少的工作者,先看這本書可以對於現實工作處境先有個心理準備,因為兒少的工作常使人感到無力絕望;非相關工作者,透過這本書可以使你發現社會有各種生活樣貌的人,鬆動自己的框架進而多一點真正的同理心及包容。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9/03/09

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可以一口氣看完,並且意猶未盡的那種。

不僅如此,本書所提的議題,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訴說高風險家庭中的孩子之現況,目前的解決方案及需要改善的地方。

看書後才發現,這議題比想像中嚴重,本就少子化的社會,仍有許多青少年被遺忘。書中紀錄了令人心寒的現況,龐大的數字;也寫下了用心的社工,教師與民眾對少年做出的努力。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馬可孛羅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天然讀立】不畏惡典,就讀經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上誼全書系_領券折50
  • 時報暢銷展
  • 知遠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