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電影與政治

電影與政治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政治是影響當代人類生活各種公共事務的總稱,
  隨著歷史演進發展出各類的政治制度與議題,
  且讓我們透過影像,窺看這個人類最複雜的現象!

  繼《電影與國際關係》之後
  作者最新姐妹作《電影與政治》
  透過電影,輕鬆看懂詭譎多變的政治情勢

  以現代來說,
  政治活動建立在國家與人民之間相互影響的基礎上,
  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為、意識形態與政治文化等等,
  這些政治運作也為電影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題材。
  全書精選的十七部電影,
  盡可能呈現出全球各地政治主題電影的全貌,
  藉由對這些電影的解讀,
  讓政治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學術語言,
  或是赤裸裸的權力運作,
  而是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內涵,
  看懂政治,就讓我們從電影開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牧民


  現職: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學歷:
  台大政治系學士(1992)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碩士(1997)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博士(2004)

  經歷: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訪問學人、兼任外語教師(2001-2002)
  總統府副總統辦公室聘用諮議(2002-2004)
  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2004-2008)

  主要研究領域:國際安全理論、東亞區域安全、中國對外關係、南亞政治

陳鳳瑜

  現職:立委管碧玲辦公室主任兼任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副社長

  學歷:
  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
  台灣師範大學藝術行政暨管理研究所碩士

  為業餘電影愛好者與評論人
 
 

目錄

推薦序─令人醍醐灌頂的另類影評
推薦序─政治電影的外在價值
前言─電影與政治:從影像世界來窺看人類社會最複雜的現象

1.美國初選制度背後的政治謀略厚黑學─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2.看媒體如何揭發總統濫權─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3.從黛妃之死看政治人物如何進行危機處理─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4.統一後德國懷「共」情結的代表之作─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5.在中國政治動盪下平凡百姓的故事─活著(To Live)
6.甘地精神的現代實踐─傻瓜大哥再出擊(Lage Raho Munna Bhai)
7.台灣首部突破政治禁忌的世界級電影─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8.稅務律師隻身對抗威權體制的真實故事─正義辯護人(The Attorney)
9.南非總統曼德拉致力於族群和解的溫馨故事─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 
10.二十世紀初英國爭取女性參政權先驅的故事─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11.在民族與親情之間的艱難抉擇─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12.看僵化的行政體制如何戕害人民權利─不能沒有你(Cannot Live without You) 
13.美國實現種族平權的漫長之路─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14.二戰後日本反戰思維的起源─我對青春無悔(わが青春に悔なし/No Regrets for My Youth)
15.從教室培養出來的極權體制─惡魔教室(The Wave/ Die Welle)
16.政治哲學家眼中的納粹之惡─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
17.從賽局理論看決策者如何鬥智─間諜橋(Bridge of Spies)

參考資料
 



電影與政治:從影像世界來窺看人類社會最複雜的現象

  政治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也是最複雜的現象,可說是廣泛影響當代人類生活的各種公共事務總稱。但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文明,人們對政治的定義往往不盡相同。古希臘人認為,政治是城邦中彼此地位完全平等的公民,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甚至認為政治生活的目的在展現人的德行。古代中國的政治則限定在君主與大臣等極少數菁英們管理國家的行為。從中世紀到近代歐洲,政治有時被認為是人們奪取、保持與展現權力的各類活動;到了現代,政治活動則建立在國家(state)與人民(people)之間相互影響的基礎上,包括體制(政治制度)、運作過程(政治行為)、思想概念(意識形態與政治文化)等都包含在內,作為研究學門的「政治學」(political science)也因此而出現。

  和上一本書《電影與國際關係》比起來,要撰寫一本以政治為主題的電影書顯然更為困難,不僅僅是因為政治涉及範圍太廣,而且並非所有政治主題的電影都是好電影。此外,如純粹從政治學理論的角度來選擇,可能也很難選到合適的作品。因此我們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比較從「政治現象」的角度來篩選可以討論的電影。

  在所有政治體制中,民主被廣泛認為是最好的體制,但是即使如美國這樣的老牌民主國家,其政治運作過程也充滿各種權謀算計,「選戰風雲」談的正是美國總統初選制度,看總統候選人與其幕僚如何藉由抹黑、利益交換、鬥爭來得到政治利益,是觀察民主黑暗面的絕佳作品。以《華盛頓郵報》記者挖掘水門事件為背景的經典電影「大陰謀」,揭露了尼克森總統時代政治運作的醜陋內幕,藉由抽絲剝繭的方式,揪出世紀政治醜聞最後的藏鏡人,也奠定了媒體行使第四權監督政府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政治人物如何在壓力下做出最好選擇,讓民意支持度止跌回升,「黛妃與女皇」這部電影描述了英國首相布萊爾如何在黛安娜王妃過世後與王室折衝,有效化解執政危機,是一部學習政治人物如何進行危機處理的佳片。

  不同的政治制度型塑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課堂與教科書中所學到的,往往只是制度與理論,但是在這些制度之下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我們針對這個主題選了三部作品:冷戰時期蘇聯、東歐等共產制度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對於社會人心的影響仍然存在,「再見列寧」這部描寫德國統一前後社會變化的作品,具體而微地描繪出德東地區居民的懷「共」情結。大陸電影「活著」也藉由小老百姓的生活來諷刺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各類政治運動的荒謬。印度喜劇電影「傻瓜大哥再出擊」用詼諧的方式,展現出甘地和平非暴力的精神原貌,以及今日印度社會如何背棄甘地信條的悲哀。

  對於許多從威權走向民主的社會而言,如何正視過去的錯誤,實現轉型正義一直是政治辯論的主要課題,也是社會能否走向真正和解的重要關鍵。在台灣,「悲情城市」這部電影的推出,打破台灣社會過去對二二八事件的禁忌,成為台灣後來走向民主與本土化的催化劑。同樣地,韓國電影「正義辯護人」以稅務律師為了替朋友之子辯護,挺身對抗軍事威權體制為題材,讓人體會到當年威權體制對人權的蹂躪慘況。「打不倒的勇者」以南非總統曼德拉就職後,致力於族群和解的真實故事為題材,讓人看到轉型正義與和解共生的密切關係,也是了解曼德拉之所以偉大的溫馨故事。

  當代人類歷史發展最大的進步,就是人權概念推展的實現,但是人權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必須靠爭取而來,「女權之聲:無懼年代」描述二十世紀初英國婦女參政運動者如何以激進手段爭取投票權;「吹動大麥的風」則以一九二○年代愛爾蘭獨立運動為題材,講述革命同志之間對於如何達到民族獨立,發展出不同的立場,甚至為了運動而處死同袍。兩部電影雖然都以悲劇收場,但正是這些人的犧牲,才換來今日的權利與平等。台灣得獎電影「不能沒有你」說明了制度如何將官僚變成戕害人權的機器。雖然只是虛構的故事,但卻是從制度面探討行政制度的缺陷,也是另一種理解人權的好作品。

  政治生活的變化源自於思想的改變,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制度,如種族隔離、殖民主義等,今天都已經被摒棄,「梅岡城故事」這部取材於同名經典文學作品的電影,講述美國黑人平權運動出現之前,南方保守社會的面貌,並以黑人冤獄為題材,呈現「族群偏見」造成的可怕影響。另一部經典電影,日本名導演黑澤明在一九四六年出品的「我對青春無悔」,以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迫害反戰異議人士為背景,讓我們理解日本人的自省能力與戰後思維。同樣地,德國電影「惡魔教室」描寫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實驗,結果差點創造出類似納粹極權組織的團體,讓人不禁懷疑人類的行為是否全然基於理性?猶太裔政治思想家漢納鄂蘭評論納粹戰犯受審的故事「漢娜鄂蘭:真理無懼」進一步探討納粹之惡的成因。雖然題材嚴肅,但是觀眾可從電影中看到二次戰後,西方知識界審視納粹這個歷史之惡的辯論過程,每句對白都值得細細品味。

  過去政治學理論很少被拿來當電影題材,但兩年前美國出品、以冷戰時期美蘇秘密談判換俘為背景的電影「間諜橋」講述的是政治運作中敵對雙方如何談判、折衝的技巧,很適合拿來作為解釋「賽局理論」的運作情況。

  此次所選的十七部電影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南非、美國、德國、英國,雖然仍有遺珠之憾,但已經非常努力地呈現出全球各地政治主題電影的全貌。我們希望藉由這些電影的解讀,讓讀者不再認為政治只是冷冰冰的學術語言,或是赤裸裸的權力運作。政治是現代生活非常重要的內涵,看懂政治,就讓我們從電影開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98460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美國初選制度背後的政治謀略厚黑學─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美國總統初選:想看又看不懂政治遊戲
 
美國作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大戲莫過於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選戰中,誰獲得提名,就等於拿到未來入主白宮的門票。不過要獲得政黨提名並非易事,得經過重重初選、過關斬將,最後只有一位能夠代表民主或共和黨角逐大位。而美國的總統初選制度卻又獨樹一幟,在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搞出如此複雜又冗長的黨內提名制度。對外人來說,看美國初選簡直是霧裡看花,不得其門而入;但對熱衷美國政治的人而言,初選的過程充滿各種政治謀略與權力鬥爭,高潮迭起也精彩萬分。「選戰風雲」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美國總統的初選過程。
 
片名「三月十五日」的由來
 
「選戰風雲」英文片名The Ides of March,如果直譯就是「三月十五日」。英文的ides一字,是指古羅馬曆中三月、五月、七月與十月的第十五日,同時也是其餘各月份的第十三日。會以三月十五日作為片名,除了是電影中設定的民主黨俄亥俄州總統初選投票日就是三月十五日;另一層喻意是,三月十五日也是羅馬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被暗殺的日期,莎士比亞著作「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就曾出現過「Beware the Ides of March」(小心三月十五日)句子,用來警告凱撒大帝的死期,因為那天就是凱撒被元老院成員集體背叛刺殺的日子。英文片名採用古羅馬字ides來取代15th,一語雙關的用心不言可喻。不知台灣的片商是否知道這層寓意,還是覺得「選戰風雲」更具賣點與氣勢?但是中國翻譯成「總統殺局」,雖較直白,但反而更貼近原片名意義與電影內容,即「選舉不但是候選人的殊死角力戰,也是考驗忠誠的大陷阱。」
 
本片改編自好萊塢著名編劇波‧威利蒙(Beau Willimon)於二○○八年創作之舞台劇「法拉格北站」(Farragut North),是作者根據他在二○○四年擔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霍華德‧迪安(Howard Dean)新聞祕書的經驗撰寫而成,而「法拉格北站」是華盛頓特區的捷運站名,此站附近充斥著政治公關公司,因此在電影中,有幾段提到這些競選幕僚未來的出路—如果勝選,就進入白宮;敗選就回到「法拉格北站」,就是這個緣故。除了舞台劇,波‧威利蒙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近年來熱門的美國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