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領券
誇大自體症候群:現代人體內暴君的真面目

誇大自體症候群:現代人體內暴君的真面目

誇大自己症候群:あなたを脅かす暴君の正体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看來極度普通的人會因為細故犯下令人譁然的案件?

  近來不斷發生重大刑案,其中不少是乍看普通的「一般人」突然犯下隨機殺害多人的案件。有些犯罪者有幻覺、妄想等的異常症狀,也有犯案動機,可是專家花時間做精神鑑定以了解他們犯案時的精神狀態,卻常常找不出究竟是哪些「疾病」造成犯罪行為。

  重大刑案之外,因不滿、憤怒引起莽撞反應,逐步升級為極端行動的問題,和我們更密切相關。而且,這現象不只出現在兒童、青少年身上,也擴及成人。最常見的是,輕易對弱小者發洩不滿與憤怒的案例,例如:家庭暴力、跟蹤狂行為、霸凌、騷擾、虐待,甚至公眾人物口吐狂言等,事件的數量遠多於重大刑案。

  二十年來持續在精神治療第一線奮戰的醫師岡田尊司分析,這些扭曲現象背後的根源並非各個疾病,而是基礎的共通病理:

  自戀病理──「我」比整個「世界」都重要!

  這些過去的精神醫學無法全然掌握的病狀,可以概稱為「誇大自體症候群」。特徵是,擁有不成熟的全能感和自我炫耀傾向、缺乏現實感的幻想傾向、缺乏罪惡感和同理心,且不順心時容易暴怒,非常敏感易受傷。當他們威脅不順己意的人,並想支配對方,就是自戀失控的情況,很可能一觸即發升級為犯罪。

  這些異常行為的本質並不是什麼複雜的問題,主要就是缺乏健全的判斷力;不成熟,不知體諒他人,以及因失去自制力而採取極端行動。一言以蔽之,就是驚人的幼稚。

  從引發重大事件的少年到導致國家滅亡的領導人,都與這種自戀病理有關。因此,岡田尊司以自戀觀點為基礎,試圖從案發現場到職場、家庭,徹底分析犯下案件的孩子,甚至擴及所有現代人的病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Okada Takashi)


  精神科醫師、作家。一九六○年生於香川縣,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肄業、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曾於京都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室、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任職京都醫療少年院多年,現為岡田診所院長,持續在人格障礙治療的第一線奮戰。另以小笠原慧的筆名發表多部推理小說,曾獲橫溝正史大獎。

  著有《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等。

譯者簡介

林雯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畢業,興趣為臺灣史、性別研究等。譯有《學資訊安全的第一本書》、《拍出美感構圖》、《人體復原黃金5力》、《日本溝通大師教你生氣的技術》、《超強邏輯談判學》、《自戀病:從奧客、隨機殺人犯、怪獸病人到暴走老人》等。


 
 

目錄

【前言】啞口無言的精神醫學

【第一章】異常事態的基礎

極度普通的孩子/從前的精神醫學概念現在行不通/與過去的巨大分歧/少年為什麼砍下斧頭/前優等生的「事業」/在家放火後出門約會的少女/共同的基礎/五個共同特徵/是發展障礙的問題嗎?/「疾病」的概念掌握不到的病理/「交界」的死角/陷入困境的精神醫學

【第二章】什麼是誇大自體症候群
「誇大自體症候群」的始祖/自戀的發展與誇大自體/依附的瓦解與自戀型人格障礙/力量的泉源──全能感/只看見自己/位居「世界中心」的自己/真正的同理心受損/自體客體與全能客體/擁有與控制的關係/幻想至上與解離的心智結構/容易受傷與迴避、攻擊/自戀的膨脹與萎縮/內心的神與自戀性憤怒的失控/為表現全能感而破壞/隨處可見的誇大自體症候群

【第三章】誇大自體症候群的悲劇
「王子」的犯罪/名校女大學生縱火/美麗的縱火惡魔/青年玩家的實驗/被揭開的謎/逞強的鎧甲脫落之時/令人絕望的事件/成長過程不受照顧/過度擴張的病態願望/幻想與自體客體的失控/最後的逞強/史上最嚴重的犯罪/問題行為逐步升級/由明轉暗/推卸責任的結果/發展、依附、自戀障礙的三重痛苦

【第四章】孕育出誇大自體症候群的現代社會
迴避型依附與誇大自體症候群/過度保護與棄之不顧/從不斥責與過度斥責/父親缺席的社會與誇大自體症候群/有偉大父親存在時/躁狂性防衛的社會與自戀的撫慰設備/競爭社會的產物/容易發生在發展障礙孩子身上的負面影響/自戀社會產生的自戀創傷/兩極化是動力來源/腦部所見的誇大自體症候群/同理心與躲避危險的意外結合/控制的失敗與失控的情緒

【第五章】隱身在旁的誇大自體症候群
※家庭與學校的誇大自體症候群──過高的理想與被拋棄的現實
名為「我的孩子」的大明星/拋棄現實世界的孩子/「天才運動員」的墮落/「可愛」的意義改變了/殺掉最愛的人的心理背景/受挫的才能/「不甘平凡」/軍事化訓練的效果令人存疑
※職場的誇大自體症候群──無止境的欲望與戰爭的結局
弱肉強食的市場經濟/階級差距的擴大/成功者與失敗者/為憂鬱與心身症所苦的企業戰士/渴望適合自己的工作/經濟賭場化與被貶低為籌碼的勞工/光俱樂部事件中看到的誇大自體症候群/勝利者幸福嗎?躁狂性防衛失敗時/從頂峰跌到谷底──只有一次的失敗
※誇大自體症候群的愛與性──愛幻想的現代人
陽具自戀的寵兒/另一種戰略‧戀愛遊戲的目的/消失的英國女子/誇大自體的寵兒歐納西斯/家庭暴力的無底沼澤/超級巨星的犯罪/超人的危險全能感/跟蹤狂、家暴、性騷擾與誇大自體症候群/不對等的愛的病理/愛比自己遜色的人

【第六章】克服誇大自體症候群
※與誇大自體症候群相處
身邊的誇大自體症候群/了解誇大自體症候群/如何當他們的鏡子/保持距離的技巧/當他們長久的安全基地/依附就是特別待遇/「理想化」的危險與效用/不妥協/不爭輸贏/讓他聽勸
※預防誇大自體症候群
培養克服傷害的力量/愛與責備的平衡/穩定的依附關係提高反省能力/一個人不會幸福/恢復溫暖的體驗/必須有促進自立的社會體系/公平的機會與階級差距的控制
※擺脫誇大自體症候群
多方體驗的重要性/與理想化對象的相遇與畢業/甘地的例子/因為人父母而成長/為別人禱告、為別人而活/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結語】幸福在能感覺到的人身邊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啞口無言的精神醫學


  近來不斷發生重大刑案,其中不少犯罪者乍看是一般人,突然犯下隨機殺害多人的案件。比較近期的有:二○○一年的「池田小學事件」,二○○八年的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八王子、取手、大阪心齋橋等地也相繼發生隨機殺人事件;而二○一六年七月,相模原障礙者收容中心出了十九條人命,是日本戰後死傷最慘重的案件。相模原事件犯案者是該中心離職員工,曾經守護過這些毫無反擊力的弱者,現在卻殘殺他們。

  多數人對這類事件感到莫名其妙,連理應說明此種行為病理的精神醫學,也無言以對。

  其中有些犯罪者有幻覺、妄想之類明確的精神異常,也有犯案動機,可是專家花了好幾個月做精神鑑定以了解他們犯罪時的精神狀態,卻多找不出犯罪行為主要是由哪些「異常」造成;例如,秋葉原事件就找不出可說明犯罪行為的明顯精神障礙。

  對此結果,任誰都會張口結舌,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那些事件奪取多條無辜生命,這麼嚴重的後果卻找不出異常原因,實在有違常理。對犯罪動機的解釋,大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焦躁、報復社會或組織」之類。秋葉原事件發生時,有一些同情約聘員工不幸遭遇的聲音,之後審判時,犯案者卻表示主要動機是「在網路上失去立足之地」。

  每當這樣的事件發生,一定會引起憤怒譴責,但也有人誠實地說「犯罪行為本身雖然絕對不可允許、不能原諒,可是我也會有跟犯人同樣的心情」。因為對自己的現況不滿,感到心煩氣躁、忿忿不平,社會對自己的低評價也令人憤怒……,這些對置身於緊張狀態、充滿壓力的現代人來說,也許可說是切身之痛。

  不過,感到不滿、煩悶焦躁、對社會憤怒,與實際造成多人傷亡的行動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應該說,這些案例共同的「異常性」使犯罪者一口氣越過這段距離。

  因不滿、憤怒導致莽撞行動的問題,首先可在小孩子身上明顯看到。八○年代起,在教育、臨床上,漸漸開始討論抓狂的小孩。當時顯示的問題是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DV)與校園暴力的增加。九○年代末開始,陸續發生重大少年犯罪事件,其中以一九九七年神戶市須磨區的少年A事件、二○○○年佐賀的西鐵巴士劫持事件最具代表性;因為是引起社會矚目的劇場型犯罪(譯註:把社會大眾當做觀眾,像演戲般進行犯罪。特徵是向媒體發出犯罪聲明,反覆挑釁執法機關,以激起大量報導。),再加上大眾媒體的過度報導,震撼了日本列島。

  一九九三年開始,我在醫療少年院擔任精神科醫師長達二十年。我親眼看到這二十年間孩子的急遽變化,也實際治療引起重大事件的少年,深感精神醫學的診斷無法準確掌握他們引發問題的病理本質。在探討這些難以理解的行為時,我特別注意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不安全依附的問題,另一個是自戀的問題。

  我也愈來愈覺得,孩子的問題,與其說單純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不如說是敏銳地反映大人與社會問題的鏡子。實際上,我認為更早之前出現的兒童異常已經告訴我們大人與社會出了問題;不過大人並未正視,只視為孩子的問題,導致情況持續惡化。正因為這些大人還是小孩時,異常行為被視為孩子的問題,才導致現在狀況惡化,不是嗎?

  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重大刑案或嚴重的少年犯罪,但因不滿、憤怒而引起莽撞反應,逐步升級為行動的問題,其實和我們更密切相關。而且,這樣的病理不只出現在小孩身上,也擴及大人。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家庭暴力、跟蹤狂行為、對弱小者霸凌、騷擾、虐待等。這些問題在數量上遠遠多於重大刑案,也更常發生,和重大少年事件也有共通的自戀病理,只要有一個地方不對,就有導致嚴重事件的危險。

  因此,我以自戀觀點為基礎,試圖分析犯下案件的孩子,甚至擴及所有現代人的病理,二○○五年九月由筑摩書房出版了本書的初版。

  出版後不久,獲得一些專家的迴響,但我想一般人仍不太關心。本書忽然引起注目是在秋葉原事件發生之後。大概是因為也有其他人認為秋葉原事件具體表現了誇大自體症候群(grandiose self)的病理。

  之後,表現出誇大自體症候群病理的事件不斷發生,但與一般人更密切相關的是輕易對弱小者發洩不滿與憤怒的案例,如家庭暴力、跟蹤狂行為、霸凌、騷擾、虐待等。這類案例不只增加,也很可能一觸即發升級為犯罪。

  威脅不順己意的人,並想支配對方,就是自戀失控的情況。遇到這種人該如何應付?有這類問題的人該如何克服?思考這些問題時,一定要了解誇大自體症候群的病理。

  之後,我開始研究另一個重要觀點,即不安全依附的問題,發現藉由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許多出現抗拒現象的案例也有改善的機會。研究過程中我逐漸了解,自戀問題其實與依附問題密切相關。由依附問題發展出自戀問題,因而產生各式障礙的機制變得更明確。

  缺乏安全的依附關係,加上偏執的自戀,不只活得更辛苦,與周遭相處也會有困難。現代人都容易遇到這樣的課題,可以說任何人都可能因一個差錯,就走向失控,像計量器破表一般。

  這次由朝日新聞將《誇大自體症候群》改成文庫本重新出版。藉此機會,我修改了部分內容。初版距今已十一年,我在依附問題等方面加入新的觀點,也納入這段期間發生的事件,以及我實際接觸的例子。不過,為表達最初出版時的想法與感受,我盡量不修改其他論點,保留最初版本的原貌。

  誇大自體症候群的問題不單是某個個人的問題,因為它一再牽連許多人,有時失控到整個社會都被捲入。當絕望、不安籠罩社會時,人人渴望救星出現,為誇大自體症候群所產生的幻想而狂熱;八十年前法西斯主義抬頭的狀況,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重現的徵兆。這或許是因為許多人對現狀失望,認為幻想的彼岸有某種事物在等待。為了冷靜地看清本質,避免相同的悲劇,我們必須了解誇大自體症候群。

  從引發事件的少年到導致國家滅亡的領導人,都與這種病理有關,因為引發行為的原理是一樣的。很遺憾地,這些行為的本質與其說是什麼了不起的問題,不如說是因為缺乏健全的判斷力;不成熟,不知體諒他人,以及因失去自制力而走極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驚人的幼稚。失去希望的人們在操弄極端言論與行動的領導人身上,投射出虛幻的拯救者形象,並為之瘋狂。

  誇大自體症候群不只是凶殘的犯人、危險領導人的問題,而是擴及一般人身邊的問題。內心愈空虛、不滿的人愈容易被吞沒。或許可以說,每個現代人都有這樣的風險。因此,對誇大自體症候群的思考,應該超越個人問題的層次,視為現代社會的根本問題。

  本書加入許多臨床與具體的例子,以幫助理解。為保護當事人隱私,無論是少年事件或一般成人的臨床例子,我都修改了細節與背景重新編寫,避免讀者聯想到特定案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2766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異常事態的基礎
 
★極度普通的孩子

 
二○○四年,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發生不尋常的案件,小學六年級女生割斷同學的喉嚨致死。這件案子與過去的少年事件有所不同,令人毛骨悚然。因為,犯下殘暴事件的兒童年齡居然降到這麼低,還是個極度普通的孩子,對人心造成極大衝擊。
 
對於佐世保事件,精神科醫師絞盡腦汁,還是找不到看似異常的地方。鑑定報告認為是發展的問題,但並不嚴重,不到發展障礙的程度。
 
以前總認為犯罪的孩子有某些特別之處,但現在看似「普通」的孩子也可能犯罪,這對許多為人父母者造成衝擊。原本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清楚,但我家小孩絕不可能做這種事」而掉以輕心的家長,也不禁嗅到一絲危機,懷疑「我家的孩子真的沒問題嗎」。
 
在少年事件發生時總是對暴戾的孩子怒罵指責的大人,從那時開始改變想法,覺得光是責備孩子好像無法解決問題。主張嚴懲犯罪者的人也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沒處理好。多數有健全判斷力的人已經不認為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
 
暫且不論大人的想法,只要去注意孩子的現實狀況,就能肯定他們身上發生的變化。以前不會發生的事,現在卻很容易發生。孩子心中產生的實際變化,我們這個世代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專家也無法明確告訴你答案。極為普通的小孩犯了罪,令家長、大人茫然不知所錯。
 
這種狀況是現在進行式。身為臨床醫師,面對做出嚴重事件的孩子,深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更正確、客觀地認識與理解孩子身上發生的狀況,並思考對策。
 
我不時深切感受到,這些事件不只是孩子的問題,也強烈反映社會問題,同時,應負起察覺責任的精神醫學無法針對現狀順利發揮功能。對這些事件,大家都有無法理解的鬱悶感,這正是現在精神醫學遇到的障礙。
 
★從前的精神醫學概念現在行不通
 
如佐世保的案例所示,對於殺害同學的女童的精神狀態,精神醫學雖指出是發展的不成熟,但也只做出一個結論:未達發展障礙的程度。這表示以精神醫學現行的診斷標準來看,並無充分符合女童狀況的疾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衛小魯(止)
  • 上誼領券(9/7-9/18)
  • 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