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第七感:啟動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幸福連結

第七感:啟動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幸福連結

Mindsight: The New Science of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自我蛻變新科學
一場腦內革命與新探索

  「人際神經生物學」權威丹尼爾.席格博士的「第七感」
  獲Google、Blue Man等國際各大企業團體競相邀約,席捲全球


  第七感是每個人都有的內在潛能,
  是培養EQ(智商)與SQ(社商)的真正基礎,
  也是開啟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神祕鑰匙。

  即刻開啟你的第七感,獲得連結幸福人生的關鍵力量!

  「鍛鍊第七感,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婚姻、職場以及領導統御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EQ》、《SQ》作者,丹尼爾.高曼 高度推薦

  • 有時你會變得不合理地生氣或不安,並且難以平靜下來嗎?
  •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不能停止你的行為,無論你怎麼努力?
  • 你和你的孩子(或父母、伴侶或老闆)是否陷入了看似不可避免的衝突模式?

  我們要如何發展出一種能力,而能認知到自己的某個想法──而不只是擁有一個想法──並認知到這是自己的內在心智活動,而不至於被它掌控?
  我們要如何能獲取所有關於心智的豐富寶藏,而不是只能受制於反射反應?我們要如何引導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而不是被它們驅使?
  我們又如何能瞭解他人的內心,真正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並且更有效地給予同情的回應?

  對大腦運作方式有基本的瞭解,將有助於瞭解自己有多大的改變潛能!
  人類的五種感官知覺,讓我們得以探索外在世界;而第六感,讓我們得以察覺自己內在的生理狀態。第七感,是一種向內觀看的能力。統合外在與內在的世界,進一步認知內心、反思自我。開啟第七感的力量,邁向自我蛻變、打開與他人的幸福連結。

  ➣培養EQ與SQ的真正基礎──「第七感」
  「第七感」也是丹尼爾.高曼提倡EQ與SQ的真正基礎,關鍵正在於「第七感」的專注技能。有了「第七感」,也能充分感知他人的內在世界,進而建立良好而有效的人際溝通。

  ➣與人心共鳴的科學寫作
  作者席格醫師,是一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科學敘述者。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說明,得以一窺第七感研究的科學理論依據以及實用的心靈鍛鍊方法,任何人都可以依此來培養第七感,進而獲得健康的身心。書中並介紹第七感治療練習的個案實例。

  ➣案例說明與腦神經科學觀念
  本書為作者從事腦神經科學研究與臨床治療二十五年以來,第一本為大眾而寫的書,書中詳細說明科學知識,透過實例說明專業概念,並有自創的簡易掌中大腦模型,簡單易懂,讀者很容易即能掌握腦神經科學的最新觀念。

  ➣第七感相伴的人生故事
  •「愛不是來自內心嗎?」七歲的琳娜問,為什麼以往最親近的媽媽,車禍重傷復原後,一切如常,卻再也沒有能力愛她?除非媽媽大腦中某個沉睡的部分再次甦醒,否則好多好多的愛將永遠關在媽媽的心裡,無法表達。七歲的琳娜會怎麼做?
  •一位罹患躁鬱症企圖自殺的十六歲男孩強納森,不需要使用藥物,透過第七感的力量平息了狂亂的情緒風暴,並且立志成為一名心理醫師。
  •一輩子冷面無私、不知感情為何物的成功律師斯圖亞特,是什麼讓他在九十二歲高齡仍能找到生命中的溫柔?在遲暮之年終於懂得為所愛之人付出情感。
  •身心俱疲、情感壓抑的安妮形容自己吃東西只是為了「活下去」。第七感幫助她找出深藏在破碎童年記憶中的哀傷源頭,解除重重枷鎖,學會理解,原諒他人,也接納自己。
  •艾麗森究竟將哪段記憶給「刪除」了?她要如何才能不再當過往創傷的囚徒,拿回人生主導權?
  •痛苦不安的親子依附經驗,極有可能代代相傳,但瑞蓓卡的經驗告訴我們擺脫宿命悲劇的可能性,任何人都有能力給予下一代豐沛的滋養與愛。
  •丹尼絲與彼得的婚姻關係岌岌可危,敵意相向,爭吵不休。席格醫師給他們的任務是:成為對方內在世界的「捍衛者」。讓他們重新學會如何在愛裡迎向對方。

  生命的短暫、無常與死亡的終將來到,微渺的人類該如何面對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答案就在第七感的奧祕裡。

  ※本書為《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的改版書

專業推薦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楊聰財  
  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按姓名筆劃排序)

國際佳評

  「《第七感》這本極具影響力的書將把神經科學帶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幫助我們了解內心可能出錯的地方,而因此有足夠的準備去改變。這本書就像一趟由心理到大腦再到身體,然後再返回的神奇旅程。丹尼爾運用巧妙的個人故事與病例,讓我們像是跟隨一群友善的遊伴,共同進行一趟知性之旅。」──約翰.雷提(John J. Ratey)醫學博士,著有《運動改造大腦》,並與他人合著《分心不是我的錯》

  「席格博士對大腦的突破性探索提供了一扇窗,讓我們一窺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理基礎。《第七感》有如文字的核磁共振攝影:這本令人震撼的書,將永遠改變你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亞瑞安娜.霍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第七感》精彩地探討了心理與大腦兩個研究領域的結合。席格博士運用臨床上的故事與他個人人生的片段,說明我們如何能從反射性的衝動,轉變為開放接受,因此能做出理智的抉擇,而非盲目地重蹈覆轍。這本書對病人與病人家屬,以及心理醫療人員和一般大眾,都有很實用的幫助。」──柯萊莉絲.柯斯特邦(Clarice Kestenbaum)醫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精神科教授

  「《第七感》是一本罕見之作。這本書立基在突破性的科學研究上,詳盡探索專業人士的實務經驗,並以深刻同理而人性的方式描述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第七感》對醫生、病人、教育者,以及所有想理解我們如何理解事物的人,都會帶來有力的指引。」──肯恩.羅賓森爵士(Ken Robinson),著有《讓天賦自由》

  「在這本精彩而好讀的書中,席格博士將他對大腦科學、臨床心理學與正念研究的博學見聞,與他龐大的原創思考能力相結合,而發展出一項新穎實用的概念:第七感。他有如一位英勇的領航員,描繪出我們所有人浩瀚的內在之海,帶領我們航行其中,並提供驚人的洞見,讓我們從這趟旅程中獲益良多。他的著作將永遠改變我們了解自我與人際關係的方式。」──瑪麗.派佛(Mary Pipher)博士,著有《拯救奧菲莉亞》與《尋求寧靜》

  「席格博士在《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The Developing Mind)中精彩地揭露了人際關係如何塑造大腦,也被大腦塑造。《第七感》是完美的續集,是邁向更睿智更善良的人生的大膽行動計畫,使人脫胎換骨,卻又極易理解,勢必能同時吸引專家與門外漢──事實上,應該是能吸引任何想豐富自己與孩子的人生,並且造福社會的人。」──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有《園長夫人》及《感官之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多年來深入研究大腦神經科學、心理治療與兒童發展等領域。目前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擔任臨床精神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主任,以及席格博士本人親自主持的「第七感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執行長。近年來於世界各地參與研討座談並主持工作坊,也受邀至Google、Blue Man等國際企業團體演講,分享第七感的研究心得,深受專業人士與一般社會大眾歡迎。其專業著作有:《抱持正念的大腦》(The Mindful Brain)、《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The Developing Mind),合著《由內而外的教養》(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一書。目前他與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於洛杉磯。

  個人網址drdansiegel.com/

譯者簡介

李淑珺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曾任長榮航空機上CNN新聞翻譯,並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並曾教授及演出佛朗明哥舞。現為自由譯者,專職翻譯書籍,譯作橫跨心理學、文學、建築、藝術、歷史等範疇,累積達四十餘種,包括《巧奪天工》、《滅頂與生還》、《波特貝羅女巫》、《神奇城堡》、《非零年代》、《躁鬱奇才》、《厭食家庭》、《彼得潘》、《亞法隆迷霧四部曲》、《第五瓶血罐》、《狂野的夜》、《我心姊妹》、《巴黎女孩的廚房探險》,以及獲國民健康局推介好書的《熟齡大腦的無限潛能》與《老年憂鬱症完全手冊》等。

 
 

目錄

推薦序 丹尼爾.高曼                                        
導讀  潛入內心之海深處 丹尼爾.席格                                

第一部    通往幸福的途徑──發現第七感            

第一章 壞掉的大腦,失去的靈魂:身心健康的三角支柱

壞掉的大腦/「你地圖」與「我地圖」/身心健康的三角支柱:心智、大腦與人際關係/瞭解、放手、接受
*大腦剖析──大腦就在你的手掌上    
掌中大腦模型/腦幹/邊緣區域/皮質/前額葉皮質

第二章 憤怒的可麗餅:第七感的喪失與獲得        
當我們失去心智/失去心智的機制/找出崩潰的原因/反思的三腳架:開放、觀察、客觀/反思與重建連結/為了重修舊好所做的改變
*大腦剖析──簡介神經可塑性                            
同時啟動的,就會連結在一起/身體裡的大腦

第三章 離開乙醚圓頂廳:心在哪裡?    
沒時間掉眼淚/心是真的,為什麼不能定義它?/心智包含能量與資訊的流動/心智是一種調節的歷程:監督與調整/由身體與人際構成的心智/人際神經生物學/第七感的精確定義
*大腦剖析──乘著共鳴迴路而起                            
映照內在心智的神經元/認識我,認識你

第四章 複雜合唱團:發現健康的和聲                        
合唱聲響起/尋求整合/健康的心智:複雜性與自我組織/整合之流:僵化或混亂V.S.和諧與彈性/八大領域的整合/第七感與自由
第二篇    蛻變的力量──第七感治療實例                                    

第五章 雲霄飛車般的心情:強化認知軸心            
不可靠的內心/以正念來改變內心/集中注意力,改變大腦/充滿正念的大腦/青春期的大腦與前額葉皮質/洞見冥想練習:專注呼吸法/鍛鍊認知與穩定內心/穩定後的內心

第六章    被隱藏的半邊腦:左右平衡                    
從過去到現在/右與左/「SNAG」大腦/發展右半腦/身體的感覺/非語言連結/描繪影像/建立左右之間連結/建立第七感中的「我們」/強化突觸的整合

第七章    跟脖子以下斷絕關係:重新連結心靈與身體                    
把身體趕出內心之外/逃離痛苦/腦幹訊號:戰鬥,逃跑,還是凍結/大腦邊緣區域的語言:基本型情緒V.S.類型化情緒/意義的感覺/防衛的城牆/關注身體/建立內在安全祕境/提高容忍限度/充分感受:存在當下的療癒力量/身體的智慧/療癒的影像

第八章 過往的囚犯:記憶、創傷與復原                        
記憶的形成與重現/內隱性記憶:心理經驗的基本拼圖/未被察覺的記憶/外顯性記憶:組合心理拼圖/海馬迴:拼圖大師/當海馬迴斷線時/創傷、記憶與大腦/運用海馬迴來治療創傷/跌個狗吃屎

第九章 理解我們的人生:依附模式與說故事的大腦                    
依附模式/創造連貫的人生敘述/成人依附訪談/內心的另一扇窗/安全的心理/排拒的心理/先入為主的心理/尚未化解與混亂的心理/照亮我們的人

第十章 多重自我:接觸核心                    
迷失在熟悉之處/無法解決的矛盾/羞愧狀態/多重自我/心理狀態/由上往下與由下往上/狀態的整合:之間、之內,以及我們/解開羞恥的心結/找到自我核心/互相連結的「我們」狀態

第十一章 「我們」的神經生理學:成為彼此的捍衛者                
失去和諧的生命/在彼此面前感覺安全/打開第七感的鏡頭/理解過去,釋放當下/改變的決心/扭曲的鏡子/身體掃描/分化與連結/「我們」的認知輪

第十二章 時間與潮汐:面對不確定與不可避免的死亡                
短暫、無常與無可避免的死亡/王子之死/海邊的不確定/尋找確定/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檢查員上場/充滿不確定的年代/專注內心來改變大腦/謝謝你,珊/懷疑迴路/接受不確定/連結帶來的慰藉

終曲 擴大悲憫之圈:拓展自我    
跨領域整合的暢快人生/我V.S.他們/擴大自我認同/清楚地看見內心                
謝詞                                                        
附錄                                                        


 
 

導讀

潛入內心之海深處

丹尼爾.席格


  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心智世界──我將此想像為一片內在的海洋──這是一個極為豐富的地方,充滿感覺與思緒、記憶與夢想、希望與期盼。當然這裡也可能動盪不安,讓我們體驗到這些神奇感覺與思緒的黑暗面──畏懼、哀傷、驚恐、悔恨、夢魘。當這內心之海波濤洶湧,威脅要將我們拉進海洋最深處時,我們很可能覺得就快溺斃其中。畢竟誰不曾在某個時刻覺得自己就要被內心的感受淹沒?有時候這些感覺轉眼即逝,可能只是某天工作不順利,或跟你所愛的人吵架,或為了即將到來的考試或簡報焦慮萬分,又或是持續一兩天莫名地憂鬱。但有時這些感覺會更加根深柢固,不受駕馭,彷彿成為我們最根本的部分,以致於我們不認為能夠加以改變。這時候,我所稱的「第七感」就能派上用場了。當我們能得心應手地掌握第七感,它就會成為能讓我們真正脫胎換骨的工具。第七感將有助於我們從既定的心智運作模式中解放出來,將自己的人生發揮到極致。

  第七感是什麼?

  第七感,是集中注意力,讓我們可以看見自己內在的心智運作。它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內心,而不被它淹沒,也讓我們能脫離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與習慣性的反射反應,超越任何人都可能陷入的情緒惡性循環中。第七感讓我們不至於無力招架所感受到的情緒,反而能加以「命名並馴服」。「我很難過」跟「我覺得很難過」,兩者有何不同?這兩句話看來相似,事實上卻有深刻的差別。「我很難過」是一種受限的自我定義。「我覺得很難過」則顯示我們有能力辨識並承認一種感覺,而不會被感覺吞噬。第七感所包含的專注技巧,讓我們得以看到內心的感受,加以接受它,然後因接受而放下,最後並能加以轉化我們內心的感受。

  你也可以將第七感視為一個很特殊的鏡頭,透過它讓人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看見自己的內心。這種鏡頭是任何人都可以培養出來的。當我們擁有這層鏡頭,就能潛入內心之海的深處,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內在生命。第七感,這種人類專屬的能力,讓我們可以精細且深入地檢視自己思考、感受與行動的歷程,也讓我們能重新塑造並引導自己的內在經驗,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創作者。另一個說法則是,我們所提到的社會智商與情緒智商,其背後的基本技巧就是第七感。

  有趣的是,現代神經科學的新發現已經證實,培養第七感技巧所帶來的心理與情緒上的改變,實際上還可以改變腦部的物理構造。發展專注於內在世界的能力,就像是拿起一把解剖刀,重新雕塑我們的神經路徑,刺激大腦中攸關身心健康的區域持續生長。在後續章節中,我會經常談到這個部分,因為我相信對大腦運作方式有基本的瞭解,將有助於瞭解自己有多大的改變潛能。

  但是改變向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要經由努力才能獲得。雖然獲得第七感,藉此瞭解自己的內心之海,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能──有些人甚至比其他大多數人更具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是第七感並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這跟我們天生擁有肌肉,卻不會因此自動成為運動員是同樣的道理。科學研究證明,我們需要先有一些經驗才可能培養出這種人類不可或缺的能力。我常說,父母和其他照顧者會提供我們入門的第一堂游泳課,讓我們學會如何在這片內在海洋中優游。如果我們幸運地在生命之初就擁有豐沃的人際關係,就足以培養出基本的第七感能力,成為往後發展的基礎。但即使缺乏早期的支持,我們還是可以藉由某些特定的活動與經驗,終其一生不斷發展第七感能力。你將會在本書中看到,不論早期經驗如何,所有人都依舊能培養出第七感。

  在我剛開始探究人類心智的早期年代,一般日常用語中並沒有任何辭彙可以準確描述我們如何認知自己的思考、感受、知覺、記憶、信念、態度、希望、夢想、幻想。當然,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斥著這些心智活動,我們並不需要學習任何技能即可體驗到心智活動的發生。但是我們要如何發展出一種能力,而能認知到自己的某個想法──而不只是擁有一個想法──並認知到這是自己的內在心智活動,而不至於被它掌控?我們要如何能獲取所有關於心智的豐富寶藏,而不是只能受制於反射反應?我們要如何引導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而不是被它們驅使?我們又如何能瞭解他人的內心,真正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並且更有效地給予同情的回應?當我還是個年輕的精神科醫師時,科學界,甚至在臨床上,都沒有太多好用的辭彙可以完整形容這項能力。為了幫助我的病人,我創造出「第七感」這個辭彙,以便能一起討論這項幫助我們看見並形塑自我內在心智運作的重要能力。

  我們最基本的五種感官知覺讓我們得以認知外在世界,例如能聽到鳥鳴或蛇的嘶嘶警告聲,感官能帶領我們穿越擁擠的街道,或聞到春天逐漸溫暖的大地氣息。而所謂的第六感則讓我們得以認知自己內在的生理狀態,例如心跳加速表示恐懼或興奮、焦躁不安,或是試圖引起我們注意的疼痛等。向內觀看以認知內心,反思自我經驗的能力,同樣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這就是我們的第七感。

  我將在本書說明這項重要的技巧如何幫助我們建立社會與情緒方面的智商,讓我們從混亂邁向身心健康,創造充滿情感連結與同情心,並令人滿足的關係。曾有許多企業與政府領導人告訴我,瞭解團體中的心智運作功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領導組織,促進團隊生產力。許多醫學界與心理醫療界的臨床人士也說第七感改變了他們面對病人的方式;而將心智運作置於醫療工作的核心,也讓他們創造出新穎而有效的醫療方法。瞭解第七感概念的老師們也表示當他們學會「在教學中隨時謹記大腦的運作」時,便能以更深刻、更有長遠影響力的方式進行教學與互動。

  就個人生活而言,第七感讓我們有機會探索自己是誰,並且創造出具有深刻意義、更瞭解內心世界的人生。有了第七感,幫助我們平衡內在情緒,應付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壓力將更得心應手。而第七感這樣的專注能力,也讓我們更容易保持身體與大腦的恆定性──攸關身心健康的一種內在平衡、協調與適應。最後,第七感還能改善我們與朋友、同事、配偶和子女的關係,甚至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邁向身心健康的新途徑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建立在三個原則上。第一,第七感可以經由非常實際的步驟培養出來。這表示我們能夠藉由學習獲得第七感的技能,進而創造心理上、親密關係上,甚至生理上的幸福健康。本書將從基礎到進階,逐步探索航行於內心之海的技巧。

  第二個原則是,如之前提到的,當我們發展出第七感的技能時,事實上正在改變腦部的構造。培養出更清晰的鏡頭來觀看內心,即能刺激大腦生長出很重要的新連結。這個概念是根據過去二十年來最令人興奮的科學發現之一: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會形塑腦部的構造。神經科學研究也支持,發展第七感這樣的反思技巧,正足以啟動創造身心健康與適應彈性的神經迴路,也就是引發同理心與同情心的迴路。神經科學也同樣確切地顯示我們的大腦終其一生都能生長出這些新的連結,而不只是在童年時期而已。本書第一部各章節後面的「大腦剖析」單元就像是旅遊手冊,引導讀者進入這個新領域。

  第三個原則與我身為心理治療師、教育者以及科學家的工作息息相關。當我們在生活中創造出連結,當我們學會用第七感幫助大腦達到並維持「整合」,讓各種分開的元素連結起來,成為流暢運作的整體時,即能帶來身心的健康。我知道這樣的描述剛開始會顯得既陌生又抽象,但我希望讀者很快就會發現,這種思考生活的方式是很自然又實用的。舉例來說,有了整合的基礎,我們才能以健康的方式與別人產生連結,尊重彼此的差異,同時又保持溝通管道的開放與順暢。整合,也就是將各個分開的實體連結起來,也將有利於左右半腦同時運作進而釋放出創造力。

  整合讓我們變得靈活有彈性,相反的,缺乏連結的生活則會引發過於僵化或過於混亂的生活,你的生活可能因此遲滯沉悶,難以預料的混亂也可能一觸即發。整合帶來的自由,會讓你覺得充滿活力、自在健康。但缺少整合,我們就可能被行為的窠臼囚禁,陷入焦慮、憂鬱、貪婪、執迷,或耽溺而無法自拔。

  第七感的技巧將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心智運作功能,讓我們的生活邁向整合,遠離混亂或僵化的極端,進而獲得具有韌性與健康的身心。

推薦序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SQ》作者


   心理學發展的大躍進總是來自於一些原創的洞見,透過全新的角度,來釐清我們的過往經驗,揭露出隱藏在背後的連結模式。佛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與達爾文的進化模型,至今仍持續幫助我們瞭解人類行為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謎團。丹尼爾.席格的第七感(Mindsight)理論──大腦的洞見與同理能力──同樣的也讓我們發出「原來如此!」的驚嘆,當我們陷入令人瘋狂的雜亂情緒時,將幫助我們整理出頭緒。

  認知自己的心理,並感知他人內在世界的能力,可能是專屬於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是滋養我們健康的心理與心靈的關鍵。我自己在關於EQ和SQ的研究中,同樣也探討了這個領域。自我認知與同理(以及自我控制和社交技巧),都是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這些方面擁有卓越的能力,幫助我們在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婚姻,以及在工作和領導統御方面,都能成長茁壯。

  在這四個關鍵的人生技能中,自我認知是其他技能的基礎。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無法監督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管理情緒,或從情緒中學習。如果我們無法調整頻率來準確認知自身經驗,就更難調整自己與他人同頻率。因此,有效的互動必須仰賴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與同理這三者的流暢整合。我之前曾提出這個理論。但席格博士以全新的眼光,以第七感的概念重新定位這些人生技能,並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第七感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席格博士不僅是一位極具天賦又細緻敏銳的臨床工作者,也是神經科學與兒童發展研究的整合大師。他為我們描繪出未來的藍圖,多年來持續在大腦、心理治療,與兒童教養的領域發表突破性的著作,而他為專業人士舉辦的研討會更是極受歡迎。

  他提醒了我們,大腦是一個人際的器官。第七感則是他所引領開拓的新領域──「人際神經生物學」(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的核心概念。以人際互動檢視大腦運作的觀點,讓我們得以瞭解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其實都會對神經造成影響,而塑造出不同的神經迴路。父母會影響孩子雕塑成長中的大腦,因此健康心理的構成要件就包含了擁有與你同頻率、與你同理的父母──也就是具備第七感的父母。而這樣的教養方式也讓孩子培養出關鍵的第七感能力。

  在連結人際關係、心理與大腦的三角結構中,第七感扮演了整合的角色。當週遭能量與資訊在人類經驗中流動時,所形成的特定行為模式就會同時形塑這個三角結構(在此所指的大腦還包含從腦部延伸出去,分布在全身的神經系統)。這可以說是最徹底的整體觀點,由內而外地完整詮釋我們的存在。

  席格博士的生平也同樣令人驚嘆。他自哈佛畢業,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臨床精神科教授,並且是該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的共同主任,及「第七感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的創辦人及所長。但是比這一切資歷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本人,他正是一個具有第七感、與人和諧相處,給人帶來滋養能量的人。席格博士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他的研究。

    對於想更深入瞭解這項新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我要誠摯推薦席格博士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的,關於人際神經生物學的著作,《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人際經驗中的神經生物學》(The Developing Mind: Toward a Neurobiology of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對於為人父母者,他與瑪麗.哈柴爾(Mary Hartzell)的合著則不可不讀:《由內而外的教養:更深入的自我瞭解能幫助你教養出茁壯的孩子》(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How a Deeper Self-Understanding Can Help You Raise ChildrenWho Thrive)。但是任何人如果是想要更豐富更快樂的人生,那麼你手上的這本書就已經有令人折服而極度實用的答案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6233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壞掉的大腦,失去的靈魂:身心健康的的三角支柱
 
如果不是七歲大的琳娜再也不肯在學校裡開口講話,芭芭拉一家人或許永遠不會前來尋求心理治療。琳娜是芭芭拉的第二個孩子,琳娜上面有十四歲的姊姊艾美,下面則是三歲的弟弟湯米。他們在母親差點因車禍喪生時,都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琳娜直到芭芭拉出院,也從復健中心返家之後,琳娜才開始變得「選擇性沉默」。現在她拒絕跟家人以外的任何人說話,也不和我說話。
 
一開始的每週治療晤談,我們都在沉默中渡過,琳娜和我只是玩著遊戲,演布偶默劇、畫畫,就這樣互相陪伴。琳娜深色的頭髮綁成蓬亂的馬尾,每當我直視她,她哀傷的棕色眼睛就會迅速避開我的視線。我們的晤談似乎毫無進展,她的哀傷毫無改變,我們只是一再重複同樣的遊戲。直到有一天,我們在玩球時,球滾到沙發旁邊,而琳娜發現了我的錄影機跟螢幕。她不發一語,但臉上突然出現的表情告訴我,她的心被某件事打動了。一週後,琳娜帶來了一捲錄影帶,走到錄影機旁將錄影帶放進去。當影片開始播放時,琳娜的笑容照亮了整個房間,我們看到她母親芭芭拉在影片裡一次又一次地將年幼時的琳娜高舉到空中,然後又擁她入懷,給她一個大大的、牢牢的擁抱,兩個人都笑得渾身亂顫。琳娜的父親班恩,用影片捕捉了這親子之間的溝通之舞,這愛的正字標記:經由給予與接受訊號,連結我們的內在與外在的世界,並與人互相連結。這種互相分享內在心智世界的方式是很歡樂的。
 
接下來這對母女在草坪上轉圈圈,踢起黃色與乾枯的棕色秋葉。這對舞者接著舞近攝影機,噘起嘴唇對著鏡頭送出飛吻,然後大聲歡笑。當時五歲大的琳娜用盡所有力氣大喊:「爸爸,生日快樂!」而她父親跟著生命中摯愛的女人們一同歡笑,使得鏡頭搖晃起來。在背景裡,琳娜的小弟弟湯米在娃娃車中酣睡,他被包裹在一條毯子裡,周圍環繞著絨毛玩具。琳娜的姊姊艾美則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以前我們住在波士頓時,我媽媽就是那個樣子。」琳娜突然開口說話,微笑瞬間從她臉上消失。那是她第一次直接對我說話,但是感覺更像是我從旁偷聽到她和自己說話。琳娜為什麼不肯講話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