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大陸對臺研究精粹:文學篇

大陸對臺研究精粹:文學篇

  • 定價:550
  • 優惠價:94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何謂「臺灣文學」?「臺灣文學」以怎樣一個模式存在?這是值得每一個臺灣文學研究者思索的問題。

  「臺灣文學」當然存在於特定時空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也存在於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的文學史和准文學史論述中。近十年來,海峽兩岸出現了相當數量的「臺灣文學」史論,對「臺灣文學」從各種角度予以定位。認真考察各種定位方法,深思這些定位方法及操作方式,對於臺灣文學研究應該不無助益。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台灣文學的學術論文集,本論文集彙集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學者專家近年來的研究力作,內容包括了臺灣文學的定位、臺閩文學的歷史文化親緣、臺灣文學在客家社會的特徵、台灣知名作家評論、各類小說的緣起與意涵。
 
 

目錄

總序
定位臺灣文學的三種方法
一、地域定位法
二、政治認同定位法
三、文化傳統的定位方法
試論閩台文學的歷史文化親緣
一、半壁為藩籬:閩台戰略地位的認知
二、儒學教化對於粗陋民風的糾正
三、抵抗異族入侵的「主戰」傳統
四、新文學的作家來往和精神傳衍
五、閩台歷史、宗教、民俗、語言的文學呈現
臺灣文學反映的客家社會結構和民性特徵
一、引子
二、文學呈現的客家社會結構特徵
三、文學呈現的客家民性特徵
四、文學反映的客家社會文化變遷
五、「客」「福」交融、互補之趨勢
從小說看臺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



臺灣小說反映的福佬社會文化特徵
一、社會結構的複雜多元和「爛熟」
二、迷信風熾和幫派頻鬥
三、篤信「一枝草,一點露」的拚搏精神
楊逵的文學之鏡與臺灣的現代性
臺灣新世代和舊世代詩論之比較
一、微觀細緻和宏觀系統的區別
二、主觀內向和客觀外向的區別
三、以作者為中心和讓讀者介入、參與的區別
四、「傳統/現代」和「現代/後現代」的焦點之區別
古詩傳統的現代轉化——余光中與李賀



臺灣當代小說中的女性




歷史川流中的悲情地帶——讀《藤纏樹》
《藤纏樹》——再現蒙難左翼人士的英雄形象
為歷史重新作注
雙重空間、雙重敘述
在文化焦慮中走出「跌停板」——第18屆臺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不忘「上岸前對浪花的承諾」的《海童》
貧乏生活映照下的《初級商務英文會話》
渴望人在旅途的《出外》
臺灣科幻小說的創作及其特點



談《人生行路》與《情結》的結構藝術
姚一葦歷史劇的現代性與民族性




悲劇與救贖的神話——論張曉風戲劇作品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悲劇的誕生
二、悲劇精神:救贖的希望之源
三、救贖之道與人性的超升
《茶館》在臺灣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臺灣觀眾對《茶館》的客觀接受
一、《茶館》帶來的思想風暴
二、「茶館裡喝盞好茶」
三、《茶館》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四、接受中的「否定」
西而不化與西而化之——余光中漢文學語言論之一





白先勇小說句法與現代性的漢文學語言





臺灣的現代性「怨恨」修辭
一、「怨恨」修辭的現代性語義學
二、臺灣怨恨的現代性語境
三、怨恨修辭的意識形態功能
《王謝堂前的燕子》批評方法漫論




新批評的宣導者顏元叔與臺灣文學批評的演進




殖民者的臺灣之「愛」
——略評《由加利樹林裡》兼及張良澤的崇日心態





早期海峽兩岸新文學交流的又一佳話
——楊逵小說《蕃仔雞》的最早中文譯本
趨向祖國認同的心路歷程——朱天順早年的文學創作
略論光復初期台中《和平日報》副刊
——兼及《新知識》月刊和《文化交流》輯刊




試論《自由中國》的文藝欄目
一、《自由中國》文藝欄上的作者隊伍群
二、文藝欄作品的多樣主題類型
三、《自由中國》的主要體裁及其對1950年代臺灣文壇的貢獻
四、結語
 

總序

  25年前的7月9日,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前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成立,這是大陸方面提出「尊重臺灣的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的對台政策新主張後,海峽兩岸第一家公開成立的臺灣問題綜合研究學術機構。從那時起,以專業的學術眼光和深厚的人文關懷觀察和研究臺灣問題,就成為一代又一代廈大臺灣研究學者的神聖使命。

  在過去的25年當中,廈門大學臺灣研究團隊湧現出陳碧笙、朱天順、陳在正、陳孔立、范希周、黃重添、翁成受、韓清海、李強、林長華、林仁川等一大批知名學者,沒有這些曾經為廈大臺灣研究嘔心瀝血的學者專家不懈的努力,就不會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今天的格局。在此,我們要特別紀念陳碧笙教授、朱天順教授、范希周教授、黃重添教授等故去的學者,他們為廈大臺灣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早已鐫刻在海內外臺灣研究界不朽的豐碑中。

  廈門大學的臺灣研究最早可以溯及1960年代的「鄭成功研究。」臺灣研究所成立後,研究觸角迅速擴展到臺灣的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研究各個領域,最近由陳孔立教授撰寫的《臺灣學導論》公開出版,標幟著廈門大學的臺灣研究開始朝嚴謹的學科體系建設方向發展。無庸諱言,廈門大學的臺灣研究與海內外許多成熟的研究機構一樣,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因此也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但在眾多「溢美」之詞中,我們始終對各種以「某某派」相稱的戲謔之言敬謝不敏,因為廈大臺灣研究的特色遠非這些簡約的語彙所能準確描述。首先,廈大臺灣研究團隊有一個比較寬鬆自由的學術環境,團隊內部向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有誰要以「某某派」自稱,在研究院內部就會立刻招致非議;其次,廈大臺灣研究團隊一直注意吸收海內外臺灣研究學者不同的思想精華,廈大臺灣研究學術生命的延續離不開海內外同行的「知識加持。」個人認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的最大特色,就在於有完整的學科體系為依託,注重基礎研究,特別注意研究的學術規範性。廈門大學的臺灣研究還得益於多學科綜合研究優勢,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和文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打造了廈大臺灣研究最堅實的知識基礎。

  回首25年來時路,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發展成為臺灣研究院,廈大的臺灣研究從福建省重點學科晉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進而又躋身「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這些可喜的發展凝聚著所有曾經在這裡工作過和正在工作著的全體同仁的汗水和智慧。展望未來,我們不僅需要繼續弘揚前輩先進「歷史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認識臺灣,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的精神,更要腳踏實地,常懷自省之心,在深化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強前沿性研究。本輯五本論文集名為「精粹」,實為我院全體在崗研究人員的「學術自白書」,希望它有幸成為所有對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愛之深,責之切」的學術同行們針砭批判的對象——任何善意的批評和指正都將成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繼續成長的動力。

  最後要感謝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各位領導和朋友們!
 
劉國深
徐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818042
  • 規格:平裝 / 326頁 / 17 x 23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