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WHAT TO DO WHEN I’M GONE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這本書讓人哭著大笑,真希望我永遠都用不上它……

如果有一天,媽媽突然走了,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房間?誰能煮出那熟悉的滋味來安撫我?誰能告訴我遇到對象是不是對的人?也許,如果,媽媽可以給我寫本筆記,教我去適應她已離開的事實…...

 

OKAPI 推薦

  • 入榜作家為你導覽年度暢銷榜【心靈勵志篇/周慕姿】|2020博客來閱讀報告

    文/周慕姿2020年12月03日

    每一年都在公布圖書暢銷榜,每一年都從第一名看到第一百名,每一年都想著啊這本書有進榜啊那本書沒進榜。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多做點什麼呢? 今年,讓類型暢銷榜的入榜作者與長期研究類型出版的業界人士,帶你一起看看,他們是怎麼樣解讀這份榜單,又能從暢銷榜與暢銷書的內容中,看見哪些臺灣讀者們 more
  • 如何面對失去、老後、離開?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我離開之後》給我們的人生預習課

    文/諶淑婷2019年12月27日

    1½,你學到媽媽走開後還會回來,這就是信任。  《總有一天你會懂》這本書是要我們懂什麼呢?坦白說,這句話真的好老派啊!是爸媽、老師、那些大人們叨叨絮絮說的一切,是讓人一聽就想翻白眼的開場白。沒想到,有一天這句話竟然輪到我們說了。 所以花大把時間和孩子爭執,出門不要帶上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獻給全天下的媽媽和女兒
  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美國亞馬遜讀者★★★★★感動推薦
  「我想永遠收藏這本讓我哭著大笑的書,也希望永遠都用不上它。」

 
  如果有一天,媽媽突然走了⋯⋯
  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房間?
  誰能煮出那熟悉的滋味來安撫我的胃?
  當我遇到對象,誰能告訴我他是不是對的人?
  誰來幫我面對生孩子的恐懼?我又該如何讓孩子認識外婆?
  也許,如果,媽媽可以給我寫本筆記,
  教我解決這些大小問題,教我去適應她已離開的事實⋯⋯
 
  插畫家女兒哈莉在某個失眠的夜晚,意識到母親總有一天會比自己先走一步。
  她害怕地想像母親死後的各種可能情況,想像她會錯過多少重要的時刻。
  隔天早上,她要求母親蘇西寫一本「媽媽離世指南」給她,逐步指導她如何度過沒有母親陪伴的日子,
  包括「煮一鍋咖哩治療心碎」、「想念我時唱一首歌」,或是「記得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母親蘇西幽默又機智的文字,搭配哈莉真摯而強烈的插圖,讓這本書成了最棒的人生禮物。
  每一位讀者看了都淚眼汪汪又哈哈大笑,深刻體會愛與失去,記得珍惜和心愛的人相處的每個時刻。
 
名人推薦


  泛淚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林怡辰    作家、原斗國中小教師
  張鈞甯    知名演員
  凱若        親子暢銷書作家
  隋棠        知名演員
  葉揚      作家
  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
  Samantha 「我の四千金」媽媽
 
好評推薦

  「我是媽媽,也是孩子,我用兩個身分看了兩遍,然後一大早就哭了。」─葉揚/作家

  國外媒體誠摯推薦

  「這對母女共同創作出一本美麗又風趣的『指南』,看似私密的個人經驗,卻又能體現出普世價值,鑿刻出複雜而美妙的母女關係。」——《洛杉磯雜誌》
 
  「這本書的概念讓我情緒激動——母親建議女兒在自己離世後每天可以做些什麼——但字裡行間卻令人驚訝地充滿希望,並提醒了我們生命中的各種失與得。」——美國Shondaland四月必讀選書
 
  「閱讀本書時,完全可以感受到母女之間真誠的情感,也許她們在面對失去摯愛時的『方法』也可以給我們當作參考。」——《書目》雜誌
 
  「這些建議溫暖又明智,伴隨著帶點漫畫感的俏皮插畫,在面對死亡食呈現出一種奇妙的優雅與幽默。」——科克斯書評
 
  「這本書就是人們渴望擁有的那種『母親的忠告』,書中的食譜雖然不夠精確,卻充滿了母愛的溫暖。」——《圖書館學刊》
 
  「《我離開之後》不是一本心理勵志書,更像是有人牽著你的手,伴你走過人生必經的階段。」——《倫敦憲報》
 
  「如果有人剛好失去的母親或至親,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送他一本《我離開之後》吧。」——BookPage書評網站
 
  讀者感動推薦
 
  「熱鬧的插圖,動人的散文,適合每一位母親、女兒,以及有朝一日失去至親至愛的人們(嗯,就是我們每個人)。我看完之後哭了,又笑了,然後立刻打電話給我的媽媽。」——插畫家溫蒂.麥克諾頓(Wendy MacNaughton)
 
  「美麗到令人心痛的一本書,我會一直留著這本書,直到我需要用到它的那一天,然後傳給我的兒子。我想他也會需要的。」——演員艾莉.希迪(Ally Sheedy)
 
  「這本書誠實地面對悲傷和失落,並將之化為幽默和食譜,真是太了不起了。」——插畫家瑪莉亞.卡門(Maira Kalman)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買了三本,一本給我自己,兩本給我的兩個女兒。我不知該如何用言語來表達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所感受到的情感深度和廣度。是的,死亡總是無可避免地伴隨著悲傷,有些段落讓我忍不住流淚,但大多數情況下,這本書反而讓我微笑,甚至大笑。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失去的書,更傳達了生命的延綿不絕,以及其奇妙的複雜性。這對才華橫溢的母女創造了一份禮物,豐富了我們每個讀者的內心。除了真摯的人生建議,書中還有許多誘人的食譜(雖然我個人可能會跳過布朗尼)。這不只是專屬於母親和女兒的書,我的朋友也買了一本給她的兒子。我可以保證,如果你買了一本,看完之後你會想再買一本送給心愛的人!」——亞馬遜讀者Kathie Smith
 
  「當我看到最後一頁時,我的臉上滿是鼻涕與淚水。除非你喜歡在陌生人面前哭泣,或是躲在書後偷偷擦眼淚,不然建議你不要在公開場合閱讀這本書。」——亞馬遜讀者Stephanie Eaton
 
  「這是一本美麗的書,書中有很多小幽默,以防你看完整本書時因為爆淚而眼睛痠痛。不論你的媽媽是否健在,或是你們的關係密切與否,我都非常推薦你閱讀這本書,你可以得到比你預想的更多更多。」——Goodreads讀者Amanda
 
  「一年半前,我的媽媽因癌症去世,而這是我人生中到目前為止最難受的經歷。所以,當我偶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想買來看看。我猶豫了一會兒,終於鼓起勇氣開始閱讀,然後我忍不住了,又是流淚又是笑的。書中的情感是非常個人,卻又如此真實而普遍,每一頁都是對生命和愛情的提醒和肯定,讓我們明白自己曾擁有母親的愛是多麽幸運,無論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是長是短。

  這本書在恰好的時間點進入了我的生活,幫助我面對失去摯愛的種種情緒。每翻開一頁,我彷彿聽見了母親的聲音,感受到她的精神。我相信是她引導我去閱讀這本書的,引導我去了解此時我所需要的一切。她沒有機會親自為我寫下建議,但這本書是最好的替代品,讓我在人生的路上繼續前進。」——Goodreads讀者Laura
 
  「自從我的祖母兩年前去世以來,我一直害怕『死亡』這個念頭。而這本書讓我哭了,也讓我笑了。我花了一個晚上看完它,然後將它送給我的母親。她也哭了,然後笑了。她把書還給我,我又讀了一遍。書中插圖很精彩,母親給的建議也恰到好處。這是少數我覺得自己必須要擁有的書籍之一,而且我想推薦給每一對母女。」——Goodreads讀者Caillie Pritchar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

 
  前報社記者,自2008 年在加州出版了一份季刊(Friends Neighbors,www.seniorfan.com),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和老年人提供服務。她也是哈莉的媽媽,目前定居於加州哥倫比亞市。
 
繪者簡介    

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


  插畫家暨作家,你可以在《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Lenny、BuzzFeed、Awl 等媒體看見她的作品。她的手繪創意日誌《Brave New Work》於2007 年由MoMA 美術館出版。她也是蘇西的女兒,目前定居於洛杉磯。
 
譯者簡介

吳愉萱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不會寫字的獅子》、《我等待》、《敵人》、【哲學思考遊戲】系列書籍等。
 
 

 
 

作者序    

  我還小的時候,晚上睡覺突然害怕自己會死掉,我就會跑去把媽媽搖醒,要她安慰我。
 
  「我會死掉嗎?」

  「會,但那還要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那妳會死掉嗎?」

  「會,但可能不會太久以後。」
 
  長大後,死亡成為我們日常話題的一部分。在餐桌上,我們會爭論土葬好還是火葬好,然後媽媽會強調:「如果我變成了一個只會流口水的累贅,拜託賞我個痛快。」世上很多令人難過的事情無可避免,而我們習慣用開玩笑的方式來面對它。我們在太陽底下談論死亡,如此一來,當我們必須獨自面對它時,就不會覺得那麼可怕。

  大概二十二或二十三歲時,某天晚上我睡不著,那令人不安的念頭再次悄悄溜進我的腦袋。這一次,我決定不再逃避。我允許自己想像失去媽媽的可能性,生動地感受那種痛楚,深切地去體認她已經永遠離我而去。

  在夢境中,我走得更遠:我想像媽媽離開我的隔天,甚至第二、第三天,地球依舊繼續轉動,而我獨自被留下來。我不知道該往哪走,腳下的地面一片一片消失。

  如果我要煮馬鈴薯,我可以打電話問誰?誰可以忍受我抱怨工作超過五分鐘?誰來教我那些我還沒學會的事?誰會包容並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把我帶到這個世界的人離開了,沒有她的指引,我該如何獨自航行?

  我哭著醒來。然後,我的腦袋裡迸出另一個想法。隔天早餐時,我拜託媽媽寫一本手冊,好在我如何在她死後,去適應她已經離開的事實。

  她放聲大笑,跟我說:「沒問題。」
 
哈莉.貝特曼
 
推薦序一

必讀的面對死亡練習書

林怡辰/作家、原斗國中小教師

 
  我們都知道人難免一死,但,我們卻從沒認真看待死亡的這件事、也未曾積極練習,而因此傷痛後悔萬分。試想,如果我們真的要積極面對,「以終為始」,希望留下美麗的回憶相遇,無悔地共度彼此在的時光,充滿感恩地面對人生的最後一刻,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本書,帶來了溫馨的答案。
 
  《我離開之後》是一位媽媽,應女兒的要求寫的一本書,指引自己面對沒有媽媽的生活,媽媽大笑,說:「好!」於是,書籍以媽媽想像女兒在自己離世後可以做哪些事情,來面對沒有媽媽的人生進而揭開序幕。
 
  我本以為,媽媽可能只幫女兒寫了一年或是兩年幾百天的練習,但事實上,這本書足足寫了兩萬天的指引。從痛苦、不相信、怨懟的情緒怎麼發洩開始;到接受、將媽媽下葬、整理媽媽的東西;最後,和其他的家人相處、懂得欣賞生命中小小的幸福、開展自己的人生。
 
  書裡提到許多的面向:人生的意義、可以怎麼照顧自己、痛苦、失落、掙扎、怨恨……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我覺得這是一本愛之書。媽媽把無法陪伴孩子一生的愛,全部灌注在其中,思考在自己離世之後,孩子會有哪些人生關卡、需要什麼指引。但媽媽確實也知道,生命是如此不同且獨立的個體,女兒早也已經有足以面對未來的用氣和能力,這本書只是參考。
 
  而身為一個女兒,我一面閱讀,一面思考,如果我們仍幸運地擁有當下和媽媽相處的時光,有哪些練習是我還能做,並拉住時間的尾巴,趕快把握。如果我面對失去親人,我也可以照著書中的提醒,思考我可以怎麼面對哀傷,面對自己的人生。

  書中的建議是建議,是參考,但身為女兒,我卻從中讀出媽媽濃濃的愛,也許我的媽媽手路菜不一樣、也許方向不一樣,但一樣的是媽媽親切的盼望、在身邊的守護的感覺,這些回憶伴著失去家人的我們,肉體遠離,但愛一直都在。
 
  我好喜歡最後書上寫的「我們共享的無限記憶之和將我們連在一起,將這條河流向妳、穿過妳,帶領妳繼續向前行。」就像電影《星際效應》中說的:「愛是唯一我們能感知,超越時空次元的東西。」
 
  未來和來生哪個會先到?除了死神以外,沒有人會知道,但,我們可以把握的就是當下、可以改變的是看待事情的方法和角度。這本書很推薦成人來閱讀,是大人的心靈療癒繪本,推薦您和親人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尋求人生意義、珍惜重要的情感、活在當下,然後圓滿地修畢人生學分。
 
推薦序二

在分離之前,讓我們與孩子好好談死亡,談我們自己

 諶淑婷/「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正在養育兩個孩子的文字工作者)

 
  小孩恐懼死亡嗎?兒子三、四歲時曾經問我,人死掉後,怎麼知道如何去天上呢?他如果死了,還能待在我身邊嗎?當然可以,我告訴他,多久都可以,直到他準備好離開我。
 
  兒子曾參加過曾祖母的葬禮,也知道神明桌上的祖先牌位裡「住著」和他有著血緣關係的人。但直到不久前,一位曾經一起玩過的孩子因病過世了,比起悲傷,他更感到疑惑,原來不是老人才需要面對死亡。
 
  後來,我們常常聊起,當「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希望留給對方最後的回憶是什麼?失去對方後,我們該怎麼繼續生活?
 
  把孩子留在這個世界獨立離去,是所有父母心裡最大的牽掛。我不覺得自己比孩子有智慧,不認為自己學識涵養能超越二十歲的他們,生命經驗也只能靠孩子自己累積,我問自己,究竟為什麼我會感到不安又惆悵呢?是擔心、是恐懼、是心疼、是愛,是難過我無法再待在他的身邊,看著他慢慢成長為我無法預料的模樣,然後一步步離開我、有了比父母更珍愛的人,我遺憾的是不知道自己可能錯過什麼。
 
  哈莉.貝特曼與母親蘇西.霍普金斯合著的《我離開之後》,讓我對死亡、與孩子分離有了新的體悟。本書以母親的角度,去揣想孩子未來的生活,想像孩子收到自己的死訊,那場景讓人心碎,但孩子有你下來的食譜啊,他會在熟悉的味道裡找到安慰自己的方法。第一次沒有母親的生日與聖誕節該怎麼辦呢?沒關係,你曾和他一起做過各種好玩的事,那些回憶都是此時此刻的好建議。
 
  為孩子寫下「未來的日記」,讓父母知道自己總會有不得不錯過的「孩子的人生」,相信孩子總會有自己的方式與勇氣去面對,而且,做得可能比父母預料的更好!現在我們眼中迷糊又急躁的孩子,也會有學會安排事情優先順序、比較各種選項優缺點、知道道歉不是認輸的一天,有定義出自己幸福的時刻,他們會過著父母無法想像的生活,活在父母無法體驗的未來世界!當然,也會承受各種打擊與傷害,但他們總會痊癒,只要有你的愛支持著。
 
  在分離之前,讓我們與孩子好好談死亡,談我們自己,告訴孩子,我們的興趣與性格是如何影響了一生;我們是如何與心愛的人相遇然後孕育新生命,有了一個家;把藏在抽屜深處已久的秘密寶物拿出來給孩子看;和孩子一起練習,藉著生活的小事(為狗梳毛、整理家務、與朋友吃飯、運動、買雙鞋)更自在地表達情緒,偶爾摔破東西也無所謂。如此,當我們或孩子不得不面對喪親之痛(或是任何讓人墜入谷底的壞事時),才會記得,對自己好一點,停止那些自己討厭的事,因為那是媽媽(包括你的媽媽)最希望你為自己做的事。
 
  到了那一天,你會知道,媽媽不在身邊也沒關係的。

推薦序三
 
正因為知道死亡將至,我們才更珍惜每一個此刻

凱若/親子暢銷書作家

 
  相信每個身為父母者,都想過「如果有天我不在了」這個問題吧!我有多常想著呢?幾乎是天天,有時候還一天好幾次呢!
 
  27歲當了媽之後,才發現父親的過世對我的影響有多大。我可說是抱著強大的「危機意識」在養育我的孩子。面對過生命中突然沒了爸爸的迷失,總希望能逐步地準備好女兒方方面面,當有天我不在了的時候,她仍能夠獨立地快樂地生活著。後來移居德國,在39歲時懷了兒子,我開始寫母職相關的文章,為的倒不是要抒發二次新手媽的感受,而是想要紀錄下自己對孩子們的點滴用心、為母的糾結與學習,等到有天我不在了,他們能知道媽媽是怎麼想著「當媽」這件事,如何為了愛而去學習如何愛。當手中捧著我第一本書《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眼淚立刻盈眶。感動並不來自於完成了什麼人生目標,而是未來我的兩個孩子能有一本印出來的實體書,來記得媽媽。
 
  然而,我們又能準備好孩子們多少呢?是給他們好的生活環境,還是好的教育?或者是教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去愛?人生的面向實在太多太廣!我與他們交會的這幾年,又怎麼可能「教會」所有事?甚至有許多事我自己都還搞不清楚呢!
 
  當一讀到《我離開之後》的前幾頁,我因為這可愛媽媽的搞笑建議,噗哧而笑。沒錯啊!當初整理爸爸的某些遺物實在很難理解,也會覺得重複聽著「節哀節哀」實在想逃跑。但繼續讀下去,也每每因這智慧媽媽的溫暖建議而會心微笑。她甚至給了好幾份的食譜,因為親手做一頓好料,真的能瞬間讓人平靜下來;她也要女兒好好睡覺、去運動,別忘了感謝別人的好意,看似輕鬆笑談,但其實包含了很多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
 
  書裡還寫到了第一個沒有媽媽的生日、第一個聖誕節或新年、沒有爸或媽的結婚紅毯、自己當了爸媽卻沒有自己父母在身邊的無助。我多麽希望當初有這樣的一本書,陪我度過這些時刻。書中寫到第一次沒有媽媽的生日,我完全無法克制自己的淚水。每年,我都會費盡心思幫老公孩子們過生日,弄得好像一輩子一次般盛大。有時實在很累人,也常被問到為什麼每一年都堅持這麼做。其實內心只有一個單純想法:我不知道自己還能為他們這樣慶祝多少次,所以每一次,我都當成最後一次。這或許就是書中所說的:正因為知道死亡將至,我們才更珍惜每一個此刻。
 
  這本書真是奇妙,雖說談的是死亡與逝去,但無比溫暖。讀著它,讓我突然釋懷於自己無法給予的那些時刻,或擔心自己還未說完的話。就如這本書最後的結論:「事實上,這一直都是妳自己的人生舞台。早在我離開之前就是了。」其實我們完全沒必要擔憂自己還有哪些沒「教會」孩子們,因為他們原本就是各自生命的主角,而我們,何其有幸,能在其中參與那些年幾個短暫卻永恆的篇章。我該要在他們心中努力留下些什麼呢?我想,就只是「想到媽媽,就會心頭溫暖」的強大力量吧!
 
  誠摯推薦這本書!也或許,我們也都該來寫一本這樣溫暖有愛的傳家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581502
  • 叢書系列:inTIME
  • 規格:精裝 / 144頁 / 16.5 x 22.2 x 2.0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21人評分
|
2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4/02/05
劇透警告

這是一本繪本,關於一個母親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走出傷痛。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像網路上大部分的推薦文一樣哭到不行,可能是因為這本書繪圖很豐富字數也比較少,所以我看的速度比較快,沒有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只覺得沒有達到我所期待的。
就在前幾天,我再次拿起這本書二刷,這回我放慢閱讀速度,跟著作者慢慢的一步一步引導著她女兒走出傷痛,在這過程中有笑有淚,直到最後我感動到淚流滿面,這是一個母親在離世之後,用另一種方式陪伴著自己女兒,陪伴著她度過失去媽媽的難過日子,媽媽的愛永遠不會消逝。
展開
user-img
4
|
2022/07/28
劇透警告
可能我不是母親

我覺得沒有那麼催淚啊,這本書的介紹給了我太多的期待

平常我哭點也不高,但卻只有一點心酸而已

但是一本好書
展開
user-img
5
|
2021/11/07
這是一本女兒要求她媽媽寫給她的書。
在東方社會「死亡」這議題常常是大家避談的話題,但「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一味逃避只會造成更多的恐慌與無助。這本書用童趣風格的繪畫來引導讀者如何看待親人的「死亡」,搭配上作者幽默的文字敘述,將悲傷慢慢治癒,從而發現人的老病死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展開
在書店看到之後,就紅了眼眶!實在是很治癒的一本書,有些事情是一直都知道,但還是需要被提醒。生命都會有離開的一天,做媽媽之後更是不敢看這種書,因為總是很輕易就看哭了!
展開
user-img
5
|
2021/09/02
看了會很感動,也會引人深思的一本書。
非常喜歡,但再次翻閱也會需要些勇氣。

當初在書店翻閱幾頁,眼眶就紅了,就跟看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的感覺一樣,
死亡這個課題,永遠學不會,
死去的人,跟活著的人,這中間的牽掛、中間的情感... 很難用三言兩語說得清,
但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了無止盡的愛與陪伴。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