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序
《鬼谷子》以捭闔為主,不僅有理論,有旨歸,更重術用。宋代高似孫《子略》卷三評其書為:「窮天之用,賊人之私。」陰謀詭秘,「盡得而泄之」。筆者曾在一九八二年撰成《鬼谷子研究》一書,當時關於《鬼谷子》的單篇論文甚少,亦無專著,難以掌握原意,因而筆者著重由版本校對及章句訓詁等入手,來闡述鬼谷子之思想及影響。其後二十餘年來,陸續有不少專書及論文出現,其中如房立中主編《新編鬼谷子全書》(北京:學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許富宏撰《鬼谷子集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二○一○年)等。而台灣亦開始有學生以《鬼谷子》為題來撰寫碩士、博士論文。此外,台灣混元禪師以闡揚鬼谷子之陰陽風水等術用為主,由宗教信仰入手,建立唯心宗,在禪機山仙佛寺等處,尊鬼谷子為主神,成立鬼谷子學術研究會,並在河南淇縣雲夢山建八卦城,以王禪老祖殿為主殿,依八卦圖形方位,形成一個完整的廟宇群組,以作為鬼谷子之總廟,把鬼谷子推向宗教化。
今日《鬼谷子》漸為世人所重視。而一些學者或從軍事,或從外交謀略,或從媒體傳播等角度論述此書。君祖先生《從易經看鬼谷子》一書,則參以易學來解譯《鬼谷子》之術用,開啟《鬼谷子》研究之另一方向。君祖先生之書,擺除文字章句訓詁之執著,重在義理之發揮及引證,淺明易懂,且所引證者,又大多為當代各國間所發生之重大事件。而當今世界各強權之明爭暗鬥,實則猶如戰國時期列國之紛爭。宜以《鬼谷子》書,佐以《孫子兵法》,參以《易經》之陰陽生克,來謀國論政,此君祖書之要旨。
君祖先生是台灣易學名家,其易學師承清末皇室遺老愛新覺羅毓鋆先生。君祖先生好《易》,也好《鬼谷子》、《陰符經》等縱橫謀略之書,喜窺探天地之秘奧,參究造化之機謀,和我有同好。我曾為此三書作注,並發表相關論文多篇,因而曾蒙君祖先生之邀請,為其易學班作演講,得以相識。十餘年來雖常有賀卡及電郵往來,但彼此則各自忙碌,難有相會之期。今喜見其大作《從易經看鬼谷子》一書即將出版,而囑託我為序,謹略誌所感,並述讀書心得。
蕭登福謹序於台中大里
楊序
春秋戰國是中華文化最為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諸子百家各有所擅,各立其說,創造中華文化輝煌燦爛的新時代,但是從表面上看到的諸子百家,學說各異,但又都有一門學識是他們的共同必修,那就是「易經」。《易經》表現了中國人原本對宇宙的觀察歸納和通透的理解,是中國最早哲學書,對中國知識份子而言,可以說「不學易,不知道」;孔子學易至於韋編三絕,他自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篇)(按此語存有爭議,亦有他解,個人以為此種段句較合理)。古人云「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所以在討論春秋戰國時代百家學說,均不能不注意到他們的一家之言與易經的關係,台灣易學大師劉君祖先生是師承世稱「毓老」的前清遺老愛新覺羅毓鋆先生,君祖先生遍讀群經典籍,精通諸子百家。故而游走經史,縱橫子集,博采旁徵,通古博今,每有創見,承他抬舉,記得數月之前,才授命評薦其巨著「從易經看孫子兵法:劉君祖以《易》演兵」,如今又得抬愛命序《從易經看鬼谷子》乙書。
鬼谷子是諸子百家中最為神秘的人物,在正史上沒有立傳,甚至有人認為是杜撰人物,不過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都有提到過他,而且長期以來,坊間確實流傳《鬼谷子》乙部,按中國社會主流的儒家指導思想看,《鬼谷子》一書是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是一部頗有爭議的書。
不過,正如君祖先生在本書的導讀中所說:「王道思想是儒家特有的思想資源,但是施行王道需要具備足以稱霸的實力,沒有足以稱霸實力,王道完全是空中樓閣。」用當前國際關係學的流行術語來說,就是沒有以現實實力為基礎的理想主義只是政治浪漫。而鬼谷子的縱橫術,就是支撐王道主義的理想的實力之一。
特別值於當今的兩岸關係格局之中,台灣的執政者想做的就是一種「政治浪漫」的理想主義,且台灣的「政治浪漫」是一種既無軍事實力,亦無外交實力的幼稚型「政治浪漫」。此種「政治浪漫」既麻醉了相當的台灣民眾,又裹脅了台灣政治精英,以致於使台灣陷入封閉的、激情的政治內亂之中,台灣的內耗已不是十年、廿年,而今仍然繼續,劉君祖先生在2019年卜出「訟卦」,顧名思義代表訴訟、爭辯、爭吵,紛擾不安,問題是全球的變化,世局的變化是不停的,如今的台灣內耗正是對變局的冷漠和疏離,就是實力的內耗;外昧於勢,內熵其能,能無「終凶」之憂乎。
反觀大陸在面對當下,處理數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思考和作為,則正是從自己的實力入手,那麼劉君祖先生的「從易經看孫子兵法:以《易》演兵」和《從易經看鬼谷子》,正好點出了中國大陸這樣的作為;而廿一世紀的時局中,外交肯定比軍事重要,我們看看中國大陸近幾年的崛起,主要也是在國際外交中體現其影響力,而《鬼谷子》正是中國外交理論思想的鼻祖,因此,理解中國外交技巧就必須從《鬼谷子》入手。
台灣的精英必認清,當今的兩岸關係格局中,中共的「反獨」是有實力的霸道思想,而「一國兩制」是有實力王道主義;對台灣而言,不可能選擇軍事對抗,不過不能「用兵」,也需要「知兵」,那麼重新認真地學學《鬼谷子》,學習劉君祖先生《從易經看孫子兵法》,尤其是這本論著,也許在未來的兩岸談判中,可以找到對台灣有益的啓發,有助尋找出兩岸的平衡點,為各取所需的兩岸關係新局,找到新可能。
楊開煌序於台北士林/乙亥清明之後
自序
谷神不死
二○○三年秋及二○○六年春,我曾兩度赴河南淇縣雲夢山所謂的鬼谷觀覽,據稱這裡是戰國時代神秘高士鬼谷子的教學道場,還掛上﹁中國古代第一所軍事院校」的招牌,有鬼谷先師所居的水簾洞,蘇秦與張儀、孫臏和龐涓的石室,等等。這些說法多半與觀光創收有關,無須也無法深究,倒是當地山奇谷闊,景色清幽,確是不錯的修煉所在,也顯示鬼谷子的傳說事蹟深入人心,千載之下仍魅力無窮。
《鬼谷子》一書行文奇詭險僻,篇名立意即與眾不同,包括〈捭闔〉、〈反應〉、〈內揵〉、〈抵巇〉、〈飛箝〉、〈忤合〉、〈揣〉、〈摩〉、〈權〉、〈謀〉、〈決〉、〈符言〉、〈轉丸〉、〈胠亂〉十四篇。附錄還有〈本經陰符七術〉,取名「盛神法五龍」、「養志法靈龜」、「實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鷙鳥」、「轉圓法猛獸」、「損兌法靈蓍」,最後結以〈持樞〉、〈中經〉二篇。有志事功者依此修習,可在人生劇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就不世之業。
鬥力不如鬥智,武術再高是一人敵,兵法佈陣為萬人敵,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調和鼎鼐,定國安邦更需絕頂智慧。《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外交斡旋必在軍事攤牌之先,或和或戰都得服從於國政的全盤謀劃,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伐交與伐兵又是交相為用。鬼谷子的思想主要用於合縱連橫的外交說服,卻又不離兵機戰策,其門下既有蘇秦、張儀等外交梟雄,又有孫臏、龐涓這種頂級的兵法家,都曾引領戰國時代風騷。外交戰的勝負取決於對國際大形勢的精準判斷以及對關鍵對象真正意圖的深入掌握,還有動人心弦的辯才話術與談判技巧。小人動手不如君子動口。孔門四科中有言語一科,宰我、子貢為箇中翹楚,子貢在當時的國際外交上也確有精彩、完勝的表現。
《易經》為中華文化最深的根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啟發影響。六十四卦中排序第七、第八的師、比二卦,勞師動眾為軍事對抗,比附結盟為外交談判,相綜一體,交互運用。排序第五十七、五十八的巽、兌二卦,巽為深入揣摩內情,兌為言談取悅、談判說服。〈繫辭傳〉稱:「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機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機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能變換、激蕩出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可謂曲盡人情,通達事理。本書援《易》解析鬼谷子縱橫捭闔之術,頗有得心應手、迎刃而解之樂,希望讀者於此能有慧悟與卓識。方今之世,硬碰硬的對立抗爭已越來越難實際解決問題,無論個人、企業乃至國家間的紛爭,耐心溝通、談判才是更好的選項。《鬼谷子》一書在這方面可謂集大成,值得有心有志者問津。
感謝蕭登福教授為本書作序,他對《鬼谷子》、《黃帝陰符經》等《道藏》名籍夙有專研,卓然成家,他的專著闡幽發微、考證嚴謹,對有志斯學者大有裨益。我們同好同道,竭誠歡迎天下各方的讀者品賞分享。老子有稱:「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鬼谷深智,其若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