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資訊展
本地 The Place 04:台東

本地 The Place 04:台東

  • 定價:300
  • 優惠價:952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7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看見 #最野最現代 的台灣

  《本地》刊物的出版以記錄、編輯的方式探究城市真實深刻的面貌。

  由四位編輯各自採集構成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四地生活風格的元素,集結成 4 冊內容豐富的地方誌。

  無論你是剛接觸地方創生的入門讀者,或是想再進一步探尋生活意義的進階讀者,《本地》將透過新角度的編輯與採訪,替你找出在地生活的機會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出版起源:

  隨著時代的演變,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隨之改變,《本地》團隊希望透過系列刊物的製作,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追求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與可能性!

本書特色:

  本套書集合《本地 The Place》系列刊物四本:桃園、台南、屏東、台東。以「時序、地方數字、地圖、經濟概況、習俗、用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一個區域,抓出各項微妙而複雜的「地方事務」、從「經濟、商業活動、品牌」理解在地文化發展,以及「文化、設計、食物、旅行」與「居住者」的關聯。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兼具人文與設計美感。

  通過另一觀看角度,讓地方生活在頁面上促成讀者的知識旅行能力再提昇。提出不同的生活選項,創造讀者對「人」和「地方」的全新認知和想像。

  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擔任視覺指導與封面設計,本書以全彩印刷全書,如實呈現採訪路上的精彩攝影圖像與設計版面,提升紙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部分內容為英文摘要,提供給外文讀者認識台灣的窗口。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總編輯/李取中


  《The 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原本是個網路人以「樂多新文創」獲得 2009 年網路金手指年度大獎。2010 年將The Big Issue Taiwan 雜誌這本源自英國倫敦的社會企業雜誌帶進台灣發行,同時經過重新編輯、定位後,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為核心精神,帶給愚人世代們對於雜誌形式以及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2017 年創辦「編集者新聞社」,發行以報紙為主要媒介的《The Affairs 週刊編集》,再一次挑戰傳統媒體營運的思維,期待辦一份屬於新世代的報紙,同時以「訂閱人生中的第一份報紙」為號召,2018年在嘖嘖集資平台上取得極大的迴響。

藝術總監・封面設計/葉忠宜

  現為平面設計工作室「卵形 oval-graphic」 負責人。曾策劃引進並翻譯知名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數本著作《字型之不思議》、《歐文字體1:基礎知識與活用方法》、《歐文字 體2:經典字體與表現手法》、《街道文字》。2016年開始統籌製作字體排印設計雜誌《Typography字誌》中文版。2017年與城邦臉譜出版社成立設計書系「Zeitgeist」。

主編/劉玟苓

  自由工作者。創辦《台味誌》並擔任主編(已停刊),曾從事出版社編輯、社群行銷、社會企業育成中心PM。
 
 

目錄

State of Mind 心之所向
發刊言 Foreword p.004
序曲:翻閱台東的音樂風景 Overture p.006

Overview 概論
台東的數字 Statistics p.011
台東的地圖 Maps p.012
台東的時序和習俗 Calendar p.014

Affairs 地方事務
傳統的延續 Continuance of Tradition
都蘭部落年齡階層制度:維繫族人關係的 祭儀與組織 p.019
與自然共存 Live with Nature
不多不少剛剛好哲學:向大自然取材的生活 p.022
節氣與信仰 The Rhythm of Life
按照節氣生活:池上的族群與習俗 p.026

Business 經濟、商業活動、品牌
漁業:曾經輝煌的成功鏢旗魚 p.032
農業:台東咖啡栽種 p.034
地方特色 Local Features
阿美族炒海鹽工法復興:來自大自然的 最佳調味 p.036
部落小米文化復興:拉勞蘭小米工作坊 / 蓋亞那工作坊 kaiana p.038
地方品牌 Local Brand 東昌帆布行:退場帆布的第二生命 p.040

Culture 文化、空間
文化與生活 Local life Style
達悟族傳統夜曆 ahehep no tao:蘭嶼的夜曆與生活 p.044
台東的藝文場館 Art Spaces p.048
台東的電影、紀錄片p.049
台東的書 Books p.050

Design & Craft 設計、工藝
台東的地方工藝 Local Crafts
比亞的草屋:排灣族的琉璃珠傳承 p.052
Laboratory 實驗平台:靜謐海線上的藝術覺察 與進路 p.054
獨樹依織:樹皮布的記憶與新生 p.056

Travel & Food 旅行、食物
景點 Spots
金剛大道 / 嘉明湖 / 都蘭鼻 p.060
書店 Bookstores
書粥 / 池上書局 / 都蘭小洋房 / 晃晃二手書店 p.066 美食 Restaurants
山谷裡的一家人 / 旗遇海味 / 撒麗坊豐味餐 / 豆芳華 - 池上。豆屋 / Sinasera 24 法式餐廳 /齒草埔 - 料理人的家 / 其他推薦 p.084
咖啡店 Cafés & Snacks
麵包山烘焙坊 / 目目咖啡 / 老東芳青草茶 / 無名楊桃冰 / 正東山冰屋 p.094
旅宿 Accommodations
莊稼熟了 / MATA 家屋 / 日日好野 / 聽風・說故事 p.098

Living & People 當地生活、人
當地生活 Local Living
有人在家 / 莫克家族生活札記 p.116
關鍵人物 Big Wheel
海祭的部落實踐家 / 黑孩子們的第二個父親 / 走進池上的引路人 p.124
美好的人 Beautiful People
林哲次 / 張念陽 / 謝聖華 / 曾樂天 p.130

Edits 編選
主編之旅 Editor's Trip p.140
來到 Pongso no Tao,人之島
屬於台東的美好事物p.142
地方策展談p.150
編輯後記p.152

Plus 附錄
地方講座p.75
台東物產採集、便當計畫p.107
台東的伴手禮p.110
 
 



  轟隆轟隆地火車震動聲,前往台東的路上總像是一場儀式。

  教科書上讀到,台東是台灣較晚開發的區域,產業以農業為主,人口外移嚴重,接著羅列一些數字;旅遊書上看見,台東好山好水,適合放空,適合流浪,然後放上景點簡介。

  我看到的台東,則是一種——總在多或少、高調或低調、自然或開發、現代或傳統中,緊緊拿捏著那個微小但重要的尺度,試著好好過日子的地方。

  留在台東的人,可能都是對於「原則」,有著出乎意料之外地重視的人。無論是充滿想法的社區型的麵包店、書店主人,希望你注意飲食、注意自然的民宿老闆,選用在地食材的小吃、餐酒館大廚,謹守傳統祭儀、按照時節過日子的部落族人,或者單純只是因為跟你投緣,就待你像自己人把五、六瓶好酒通通搬出來請你喝的釀酒廠老闆娘⋯⋯

  這本刊物就是想介紹這樣的台東。

  落腳於移居者跟旅行者的中間,每次來到台東,都能再多發現一點點真實的台東、日常的台東。刊物中的每一個景點,每一間店家,每一口鹽、米、茶、豆腐,每一種創作,都是《本地:台東》編輯團隊實際體驗、採訪、整理、推薦,可能不華麗,但盡力做到實在、真誠,就像我們感受到的台東一樣的實在、真誠。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但每次在火車上看到左邊是海右邊是山的那一個瞬間,還是會被緊挨著太平洋的台灣打動,也因此希望大家能慢慢地來到這樣子的台東,好好地認識這樣子的台東——一個最有台東味的台東。
 
《本地:台東》主編/劉玟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65411
  • 叢書系列:The Place
  • 規格:平裝 / 156頁 / 18 x 23.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Locals 在地人

吳筱帆
海祭的部落實踐家


都歷(Torik),阿美族語編織之意,代表著都歷部落擅長編製器物。都歷由於漢化時間比其他部落早,許多技藝與文化消失在政權與時間的更迭中。吳筱帆是遠嫁到都市的孩子,回到部落後,身為大頭目之女的使命感促使她開始紀錄部落的樣貌,並在當選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後,決心將失落的文化重新編織回這塊土地。

都歷(Torik),曾是東海岸非常大的阿美族聚落,來自瑞穗、大港口、水璉,馬蘭、都蘭等族群先後來到這塊前有無垠太平洋,後有連綿綠山的沃土來開墾。
開啟部落尋根之路的吳筱帆,是以女性的月桃、藺草與男性的黃藤、竹子編織為起點開始推動編織計畫,當時適逢政府鼓勵復興傳統技藝,吳筱帆便開始販售處理好的月桃葉、藤枝、茅草等加工材料給其他部落,「一直到那時候,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部落才開始真正積極投入,也才有辦法支持後來想回來部落幫忙的孩子們。」然而,阿美族文化中最重要的階級制度精神,需要透過祭典才有可能繼續傳承,與父親討論後,吳筱帆決定與部落幾位重要耆老一起挖掘部落的記憶與文史,一點一滴地找回海祭的傳統儀式。年復一年,海祭的記憶與儀式被拼湊的越趨完整,年齡階級制度也在過程中重新運作,越來越多的族人開始自發性參與,從一開始的 70 多人參與,到現在每年都有 300 多至 400 人回來。

吳筱帆解釋,海祭於每年 4 月或 5 月舉行,東北季風尚未完全停止、準備出海捕飛魚前,目地是祈求與感謝海神保佑來年的平安與豐收;準備的過程中,年輕人將學習月亮與潮汐的關係、階級的分工與大海採集的要領,最重要的是學習認識自己的土地、海洋、根源;祭典一開始會由 6 個年輕人朝著 6 個方向——瑞穗、大港口、水璉,馬蘭、都蘭、都歷——大喊,邀請各方祖靈回來參與祭典,接著,在頭目說禱詞時,由部落男性將串在竹子上的豬肝拋向海洋,同時準備一艘載著白雞的膠筏,推向大海,白雞象徵白浪,作為祭品祈求風平浪靜,最後,長輩會將部落的歷史與精神融入唱跳的歌詞中,藉此傳承。透過海祭的復興,吳筱帆期待能將部落精神,完整實踐在都歷,讓孩子與旅人們有機會,以最原始的模樣尊重並欣賞阿美族的智慧與文化。

Local Affairs 地方事務

池上的稻作信仰生活
與自然息息相關的習俗與祭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暢銷榜
  • 共和國領券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