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東坡詞.東坡情

東坡詞.東坡情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MOOCs最受歡迎的詩詞欣賞課程!
  來自Coursera x NTU 課程學生的真誠回饋:
  「老師解讀了不少蘇軾不太為人所知的詞,彷彿帶領我們挖掘了一個未知的寶藏,自今而後,我又有許多美麗的詞句可以回味。」
  「按時間線梳理東坡詞的發展脈絡、藝術特色等,老師的講解很詩意、獨到、精闢,聽起來很舒服、很有教益的一門課。」
  「劉少雄老師的東坡詞講義內容豐富詳實,主題明確,劉老師本人應該也是對東坡的生平與東坡詞的關聯做了很好的研究;擴展閱讀資料也是對講義的很好補充!」
 
  劉少雄教授以現代形式彰顯蘇東坡溫厚的入世情懷與超曠的俊逸才思
  在天地的變與不變之間體悟人生定理與心靈安頓

  在宋代詞人中最能表達深摯又多種情意,最具倫理情懷,且最有啟發性的作家,無疑就是蘇東坡了。東坡多情,也長於思辨,在詞的世界裡,他所抒寫的情,所呈現的意境,有多樣的姿態,在出入之間,展現出各種跌宕的情懷,充滿著興發感動的力量。我們讀東坡詞,能讀到一種勇於面對生命的態度,一種自由意志和創新精神的展現。

  東坡一生多變,在入世與出世間掙扎徘徊,感受既多且深。如何在「人生有別」、「歲月飄忽」的感傷中,覓得心靈的依歸,在時空變幻裡尋得生命的安頓,是東坡一生的課題。

  本書分八個章節,以時空意識為主軸,扣緊詞學文體論的觀點,依東坡的生涯歷程,就各階段之情況,分析並彰顯東坡詞的情意內容和表現特色,旨在藉詞之抒情特性,探索東坡多情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內涵,觀察他在情感世界中如何衍變成長,並闡發它的現代意義。   

  《東坡詞‧東坡情》,顧名思義,東坡一生多情,因為多情,故溢而為詞;他的詞之好之美,就美好在他有溫厚的入世情懷和超曠的俊逸才思。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他的一生,他的作品,隨時都可與現代的我們心靈相應,並能在交感互動中煥發出新的生命、新的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少雄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現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任臺大藝文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專研東坡文學、唐宋詩詞、宋代文學及詞學理論。

  兩度榮獲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並於2018年獲頒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著有《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讀寫之間─學詞講義》、《會通與適變─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等專書和新詩集《光年之外》。

  除在臺大中文系開設唐宋詩詞專業課程外,並為全校大學生開設通識課程「東坡詞」和「宋詞之美」,皆為臺大熱門科目。「東坡詞」,同時列為臺大、臺灣通識網和MOOCs(Coursera)開放式課程,收看人數甚眾。「東坡詞」和「宋詞之美」兩門公開課程,在中國大陸多個網路平臺轉播,評價極佳。
 

目錄

前言:我的東坡詞─從林語堂談起
 
一、詞體與人情─東坡詞的緣起及其特色

(一) 文體的意義─情感與形式
(二) 詩與樂之間─詞的美感特質
(三) 初始─東坡為何通判杭州時開始填詞
(四) 有別─東坡為詞體賦予新精神新面貌
 
二、詞情的深化─東坡杭州詞的創作歷程
(一) 由寫景酬唱到遣情入詞
(二) 間接言情的方式及因人而異的筆調
(三) 東坡杭州寫景紀游詞的辭情特色
(四) 送別思鄉「淚」詞中抒情自我的顯現
 
三、詞境的開拓─東坡密州詞的情意世界
(一) 由杭赴密詞中的老病之歎
(二) 抒情言志的兩種表現方式
(三) 豪婉風格的確立
(四) 清曠詞風的雛型
 
四、時空的感喟─由〈永遇樂〉到〈洞仙歌〉
(一) 徐黃時期的時空感歎與詞境衍變
(二)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永遇樂〉的虛妄之感
(三) 「烏臺詩案」後如夢人生之體驗
(四) 不道流年,暗中偷換─〈洞仙歌〉的時空之嘆
 
五、文體的抉擇─由〈念奴嬌〉到〈赤壁賦〉
(一) 東坡謫黃時期的寫作背景和心境
(二) 多情的困惑─〈念奴嬌〉的悲劇意識
(三) 由思辨到體悟─前後〈赤壁賦〉的境界
(四) 東坡赤壁文學「曠」之意境的開拓歷程
 
六、行旅的省思─由〈定風波〉到〈定風波〉

(一) 在歲月變化中行走─由〈蝶戀花〉談起
(二) 從風雨中走來─由〈南歌子〉到〈寒食雨〉
(三) 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的化解之道
(四) 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的又一新境
 
七、詠物與抒情─在物我交感中體證詞情的深度
(一) 託物以寄意─談〈卜算子〉
(二) 物事與人情─談〈雨中花慢〉
(三) 似花還似非花─〈水龍吟〉的語境與心境
(四) 伴君幽獨─〈賀新郎〉與〈西江月〉的女性書寫
 
八、飄蕩與回歸—在人情世界中尋得心靈的安頓
(一) 長恨此身非我有—〈臨江仙〉之覺悟
(二) 我亦是行人—時空限制中的自由
(三) 歸去來兮─回到人情安心之處
(四) 在愛中成長─東坡詞的現代意義

 
 



  一

  我們為東坡詞課程錄製MOOCs的宣傳片時,主要的外景地點選了臺北仰德大道上的「林語堂故居」。要說蘇東坡,我就先從林語堂開始說吧。

  一九三六年,林語堂在美國著手準備寫一部蘇東坡的傳記,到了一九四五年才開始動筆,兩年後,一九四七年完成。撰稿時間,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冷戰剛開始的時期。我想,林語堂要介紹東方這樣一位作家給西方世界,應該是別有用心的。他創造了一個充滿自由浪漫精神的蘇東坡,一生對抗的是僵化的教條,迂腐的思想,和走向極權的體制。書名是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林語堂要寫的是蘇東坡的一生及其時代,而用gay genius為書名,是要強調蘇東坡是位生氣淋漓、放任不羈的天才(後來中文翻譯為《蘇東坡傳》,就失去了他的原味)。這樣的天才,適逢那樣的變局,在新舊黨的夾擊下,造就了東坡苦難的一生。林語堂說「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有變成尖酸刻薄。今天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對於當時中國的苦難,世界各處滿目瘡痍的景象,林語堂應不至於無動於衷。雖然,他在書中的序文一開篇就說,寫蘇東坡傳記沒有別的理由,只是單純的想寫就寫了;又說他只是為欣賞這樣一位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名士,而寫作這本傳記,覺得很快樂,就是最足夠的理由。我對這說法卻持保留的態度,因為林語堂本人不可能不受到時代和個人因素的影響,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喜歡做就去做,只為得到自我滿足的快感,就去寫東坡傳記的。

  很多評論家都指出,這本書頗多主觀的看法,對宋代政治、學術方面的論述過於表面,且不免偏頗,而為了凸顯東坡的個性和成就,則有過度貶抑王安石之嫌;又以東坡為自由主義者,視王安石為國家資本主義者,無非是要強化他們的對立地位,卻難免失之武斷。然而,林語堂這本傳記畢竟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自毋須太過苛求,尤其他身在異邦,手邊缺乏材料,在那樣的年代,能以一己的興趣,懷著中國的情懷,快快樂樂地寫出他心目中的人文典範,讓西方社會去認識,在戰後世界文明重建的工作上,自有其意義。而現在我們若能放輕鬆一點讀這本傳記小說,也會讀到一個十分生動的人物的故事,可以感受到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林語堂享譽國際文壇,卻也曾遭遇許多無情的打擊,他說:「蘇東坡逢到悲哀挫折,他總是微笑接受。」這何嘗不也是林語堂面對人生橫逆時用以自勉的態度?書中對朝政、人事之臧否,愛恨分明,也頗能透露作者對當時中國局勢的感受,多少有點借古喻今之意。

  其實,林語堂寫蘇東坡的傳記,也有著自我認同的意味。余英時〈試論林語堂的海外著述〉說:「東坡的『嬉笑怒罵皆文章』和『一肚子不合時宜』大概都是他所能認同的;東坡的曠達不羈、自然活潑,和『幽默』的品質更是他所特為欣賞的。」林語堂寫《蘇東坡傳》確實多少有點夫子自道的意思。林語堂曾直白的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所謂知而好之,好而樂之,最後樂在其中,彼此融合無間,說東坡也好像說自己,難怪林語堂說《蘇東坡傳》是他最滿意的一本書了。余英時也指出「它是一部最生動有趣的傳記,這是今天的西方專家所依然承認的」,因此,他認為這本書在漢學界的生命力是「所有林語堂著作中最為旺盛的」。我則以為《蘇東坡傳》所以引起廣泛閱讀的興趣,至今仍細水長流,固然是林語堂寫作的魅力,但重要的原因,應是傳主蘇東坡一生所展現的風采,本來就引人入勝。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我們今天仍然愛讀東坡作品、喜歡聊東坡的生平故事,不但沒有隔閡,甚至感到親切,並且覺得它仍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充滿啟發的意義,正因為它有超乎個人的普遍性的恆久價值,富有「現代性」的精神,呼應著不同世代的人類心靈,彼此跨越時空,仍能同情共感。換言之,東坡的人性和文學之美善本質,可以超越時空,如天上的星光,雖然是已逝的光芒,卻依舊照耀於光年之外,讓人仰望,並可發現,它依然存在,在我們的心靈裡,它不曾消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東坡當年寫給子由的詞,賦予天上的月亮一種溫情,一種超越時空的恆久性的意義。九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讀東坡的作品,就好像欣賞那輪明月,不會覺得遙遠,依然感到它的美好和溫馨。
 
  ......
 
  三

  二○一五年臺灣大學MOOCs執行長葉丙成教授來我研究室,和我說:「以前每學期的學期末,我都常在臉書上看到我們電機系修你『東坡詞』課程的學生,寫文章說在最後一堂課感動落淚。」他邀請我把這「最經典、最動人的東坡詞課程」搬到Coursera上。我被他的熱情感動,自己也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東坡詞情之美,於是便一口答應了。

  我試著重新構思一個新的課程,雖然同樣是東坡詞,但並非只是複製過往大學課堂上的內容,而是以比較不一樣的編排,呈現我為此課程設定的主軸和精神,希望錄製這八講的課能自成體系。東坡一生多變,在入世與出世間掙扎徘徊,感受既多且深。如何在「人生有別」、「歲月飄忽」的感傷中,覓得心靈的依歸,在時空變幻裡尋得生命的安頓,是東坡一生的課題。我以時空意識為主軸,扣緊詞學文體論的觀點,依東坡的生涯歷程,就各階段之情況,分析並彰顯東坡詞的情意內容和表現特色,旨在藉詞之抒情特性,探索東坡多情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內涵,觀察他在情感世界中如何衍變成長,並闡發它的現代意義,以供大家參考。

  簡言之,這個MOOCs的課程,乃在帶領大家賞讀東坡詞,兼顧作家與文體、情感與形式等多重詮釋面向,讓修課的同學更了解東坡為詞的文學與人生意義,進而深入體察東坡的情意世界及其詞的美感特質。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整個講座的設計,茲將各講題的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講「詞體與人情—東坡詞的緣起及其特色」:從文體的意義談起,進而論述詞作為一種抒情文體的特性與美感特質。有了這些認知,我們才能體會文學形式與作家情感的關係,並據此以探討東坡填詞的內在因素,同時理解其「以詩為詞」的重要意義。

  第二講「詞情的深化—東坡杭州詞的創作歷程」:以東坡的早期詞—杭州時期作品—為講授重點。自杭州的詞樂環境、人情風光到東坡此時的宦途失意、悲歡情思,逐次辨析東坡早期詞的創作歷程,理解他如何由寫景酬唱到遣情入詞。而送別詞和思鄉詞的佳作也讓我們見到了東坡詞中抒情自我的顯現。

  第三講「詞境的開拓—東坡密州詞的情意世界」:以東坡由杭州到密州途中及密州時期的作品為主體,分析其自我紓解的努力,及其詞境的開拓。透過〈沁園春〉、〈永遇樂〉二詞,論述東坡清婉、雄豪詞風之形成;探析「十年生死兩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兩首〈江城子〉,見其豪婉風格的確立;最後以〈水調歌頭〉為例,談東坡清曠詞風的出現。

  第四講「時空的感喟—由〈永遇樂〉到〈洞仙歌〉」:論述東坡徐州黃州詞的時空意識,就時間、空間與自我的關係,分析東坡詞境的衍變。詳析〈永遇樂〉詞篇,體會其「古今如夢,何曾夢覺」的感歎。簡述「烏臺詩案」,談論此案在東坡生命歷程的意義。本講的最後,則透過選讀〈洞仙歌〉,進一步體察東坡於黃州時期的時空意識。

  第五講「文體的抉擇—由〈念奴嬌〉到〈赤壁賦〉」:如何在自由與限制之中找到平衡?如何在變與不變之間覓得人生的定理?本講選讀東坡元豐五年作的〈念奴嬌〉和前後〈赤壁賦〉,透過他對同一主題(赤壁)以不同文體(詞、賦)書寫的選擇,一則探索其情理掙扎、生命體悟,一則辨析文體抉擇的內外關係,從而了解文體的深切意義。

  第六講「行旅的省思—由〈定風波〉到〈定風波〉」:以〈蝶戀花〉、〈南歌子〉、〈寒食雨〉、〈定風波〉、〈浣溪沙〉、〈鷓鴣天〉、〈定風波〉等作品,依序帶領大家隨著東坡經歷人生的風雨晴陽,走過生命的幽暗深谷,觀察他如何在行動中體悟生命意義,在日常的行旅之中逐漸安定心靈,悟得「此心安處」的生命歸宿。

  第七講「詠物與抒情—在物我交感中體證詞情的深度」:論述東坡的詠物名篇〈卜算子〉、〈雨中花慢〉、〈水龍吟〉、〈賀新郎〉和〈西江月〉。探討他如何擬人詠物、寫景述情,在物我交感中創造了新的抒情美典。東坡以詩的比興之法,詠物賦詞,拓寬詞的內容,深化詞的抒情特性,更提升了詞的意境,在詞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八講「飄蕩與回歸—在人情世界中尋得心靈的安頓」:詩詞欣賞不只是瞭解意義,更是感動的歷程。我們讀東坡作品,讀到一種情理跌宕的姿態、一種生命境界的開拓,並深切體會此乃緣於對生命的熱愛與敬意。在課程的最終篇,我們將承續前面七講的脈絡,體會東坡文學中的悟境—如何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到人生的定理?如何化解離情與鄉愁,尋覓真正的人生歸宿?在人生的行旅中,且讓我們跟著東坡走一趟回家的路。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6271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的化解之道
 
將近兩個月的雨讓天常是灰濛濛的,地總是潮溼泥濘,本該繽紛的春天失去了鮮亮的色彩,原本繁忙卻充滿期待的田野耕種陷入茫然的停頓,而困居臨皋亭、哪兒都去不了的東坡更深刻感受到身體與心靈的重重拘束,似乎只能眼睜睜地任由時光推移,生命一點一滴的流逝......他一向明朗的心黯淡了,低落的情緒彷彿溼透的灰燼,不只冰冷,更飛揚不起—他在寒食節寫下的兩首詩,吐露了心靈深處最沉痛、黑暗的憂懼與悲哀。這一年,他四十七歲。
 
寒食在冬至之後一百零五天,這年的寒食應該是農曆三月三日。寒食後,雨腳漸收,密合的烏雲時聚時散,陽光不時也會露臉,東坡當然也不會任由自己幽閉在侷促的空間裡自怨自歎。三月七日,他與友人相約,前往沙湖看田。看田是為日後的生計著想,希望能找到便宜的田地,讓一家人真正安居,過著自耕自足的農家生活。
 
這次看田似乎沒有如願找到適當的農地,但偶發的情境卻讓東坡走出了前幾日的陰霾沉鬱,悟得另一層生命境界,留下了一篇不朽名作—〈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前往沙湖是為了看田,看田則是為了安頓一家人未來的生活,我們可以由此見識到東坡面對現實的勇氣、不輕易萎頓放棄的精神。從三月三日到七日,短短數日,隨著漸漸轉變的天氣,東坡也一步步的梳理了自己的情緒—打開門,一步跨出,路綿延向前,何必途窮之歎呢?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4.5
|
2022/05/16

在看這本書的當下,真的很像親臨現場聽少雄老師的講課。不呆板、生硬,但又有學術、脈絡的理解。更能透過背景來貼近東坡的創作心靈,當然若是單從詞作本身來體會,老師也能從中說出一番我們從未深入想過的「東坡情」。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2/02/20

麥田的那本作者自述說是這本的姊妹作,而這本的內容則是較深的剖析蘇東坡的人生境遇以及詩詞創作改變脈絡。
相對而言都算淺拉,就是讓讀者品評淺嚐,但這樣對我來說剛剛好。
又能體會到美感,又有創作的背景介紹來加深感同身受。

划算拉划算。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飲食手作展折20
  • 天雜領券
  • 信誼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