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電腦展
台灣現代詩史

台灣現代詩史

  • 定價:850
  • 優惠價:976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7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見證台灣現代詩劃下百年里程碑的巨著

  《台灣現代詩史》描繪當代漢語詩重鎮──台灣,從1920年至2018年的歷史腳印與詩作軌跡。貫串鄭慧如強力的文本內視、生動的在場意識、翔實的材料爬梳、深刻的理論辯詰。

  在敘事上,《台灣現代詩史》一切的討論皆以詩文本為主,以接近全面的細讀、比較為基礎,指向以詩作為最主要的考量,安排詩人之評價及定位。倚重詩作文本之外,鄭慧如搜索塵封的史料及檔案,兼顧現有資料與研究成果,從而構造歷史系統,或推翻長期僵固的流行觀點。

  本書劃分五個時期來描述台灣現代詩的發展歷程:1920-1949為啟蒙期,探討詩人楊熾昌、賴和等;1950-1969為經典形成期,探討詩人洛夫、余光中、楊牧、羅門等;1970-1979以戰後嬰兒潮為主體的新興詩社崛起,世代議題在新興詩社的集體意識運作下被提出,探討詩人梅新、岩上等;1980-1999為專業化、正式學院化的時期,探討詩人簡政珍、陳義芝、李進文等;進入21世紀之後的2000-2018則為台灣現代詩史的觀察期,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詩人漸成主力,探討詩人鯨向海、李長青、葉青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慧如


  1965年生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現任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以漢語現當代詩為主之現當代文學。專著有《身體詩論(1970-1999.台灣)》、《台灣當代詩的詩藝展示》等。獲歷屆科技部大專校院研究獎勵、《江漢學術》「現當代詩學研究獎」等。曾主編《台灣詩學學刊》。選定、著錄及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台灣現當代詩」詞條。擔任「中國新詩總論.評論.1950-1975」之台灣選文。與詩友合編《21世紀兩岸詩歌鑒藏(戊戌卷)》、《21世紀兩岸詩歌鑒藏(己亥精編本)》。
 
 

目錄

撰寫說明
 
第一章 啟蒙期:一九二○─一九四九
一、前言
(一)釋義:新詩、現代詩、當代詩
(二)一九二○─一九四九年間,台灣現代詩的體制化與接受史概述
(三)台灣現代詩的文學血緣
(四)台灣最早的分行白話作品
(五)一九二○─一九四九年間的台灣現代詩團體
(六)關於分期
二、言文論題與民眾意識的興起:新舊文學論戰、鄉土文學論戰(台灣話文運動)
(一)新舊文學論戰
(二)鄉土文學論戰(台灣話文運動)
三、寫實主義與現代美學的交鋒:《風車》與鹽分地帶詩人群的詩觀對話及互動
四、一九二○─一九四九的主要詩人:楊熾昌
五、一九二○─一九四九的其他詩人:賴和、楊華、張我軍、王白淵、楊守愚、楊雲萍、吳新榮、郭水潭、林精鏐、莊培初
六、結語
附表1:一九七九─二○一八年間,首次出版於台灣、部分關於啟蒙期白話詩的主要書籍
附表2:陳芳明之左翼史觀中,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間的重大事件及意義
 
第二章 經典之形成:一九五○─一九六九
一、前言
(一)「前行代」、「跨越語言的一代」
(二)「超現實」手法
(三)「兩個根球」的滋長期
(四)新詩週刊、藍星詩社、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
(五)現代主義論戰
二、現代意識的奠基
三、抒情的變革
四、晦澀詩風與超現實書寫
五、一九五○─一九六九的焦點詩人:洛夫、余光中、羅門、楊牧
(一)台灣現代詩史最重要的詩人:洛夫
(二)一九五○─一九六九的其他焦點詩人:余光中、羅門、楊牧
六、一九五○─一九六九的主要詩人:覃子豪、紀弦、周夢蝶、陳千武、蓉子、林亨泰、方思、向明、大荒、商禽、張默、瘂弦、辛鬱、方旗、鄭愁予、白萩、葉維廉、李魁賢、林泠、朵思、林煥彰、方莘、張健、敻虹
七、結語
 
第三章 現代主義到現實主義的轉折:一九七○─一九七九
一、前言
(一)世代議題
(二)顏元叔與新批評閱讀法
(三)關唐論戰
(四)回歸浪潮下的民族與鄉土
二、長篇敘事詩風潮
三、新興詩社、詩刊,與典範更替
四、嚴謹批評的起步
五、一九七○─一九七九的主要詩人:梅新、岩上、張香華、羅青、鄭炯明、楊澤、羅智成
六、結語
附表1:歷屆時報文學獎敘事詩與新詩獲獎名單(製表:呂依庭)
附表2:歷屆國軍文藝獎詩歌類獲獎名單(製表:呂依庭)
 
第四章 解嚴到世紀末的繁花盛景:一九八○─一九九九
一、前言
二、形式與題材的開拓
(一)風起雲湧的題材:政治、都市、性別、情欲、原住民議題等
(二)方言書寫
(三)網路、多媒體與跨文本的實驗
(四)後現代書寫
三、詩的學院化
(一)詩教的拓展與詩運的推廣
(二)詩選大幅成長
(三)詩論與詩評的發展
(四)學院詩人
(五)詩社與詩刊
四、一九八○─一九九九的焦點詩人:簡政珍、陳義芝、李進文
五、一九八○─一九九九的主要詩人:非馬、羅英、席慕蓉、汪啟疆、李敏勇、江自得、蘇白宇、蘇紹連、馮青、杜十三、白靈、利玉芳、零雨、陳育虹、渡也、詹澈、陳黎、向陽、夏宇、林彧、侯吉諒、孫維民、陳克華、林燿德、羅任玲、鴻鴻、羅葉、許悔之、顏艾琳、紀小樣、唐捐、陳大為、丁威仁
六、學院詩人:杜國清、陳慧樺、張錯、古添洪、尹玲、蕭蕭、李有成、陳鴻森、翁文嫻、焦桐、林建隆、蔡振念、周慶華、孟樊、江文瑜、洪淑苓、楊小濱、方群、須文蔚
七、結語
 
第五章 翻轉中的世界:二○○○─二○一八
一、前言
二、詩學的豐收
(一)詩史相關
(二)性別論述
(三)感官論述
(四)詩美學
三、數位語境
四、文學獎現象
五、二○○○─二○一八主要的新興詩人:凌性傑、李長青、鯨向海、孫梓評、林婉瑜、楊佳嫻、葉青、羅毓嘉
六、結語
附表1:二○○○─二○一八,台灣的文學獎現代詩類之概況(製表:呂依庭)
附表2:歷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類獲獎名單(製表:呂依庭)
 
人名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3858
  • 規格:軟精裝 / 736頁 / 17 x 23 x 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啟蒙期:一九二○─一九四九
 
一、前言
 
從《台灣青年》發行的一九二○年,到大陸詩人大舉來台的一九四九年,是台灣現代詩的啟蒙時期。
 
自一八九五年割讓台灣到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台灣受日人統治,史稱日據時期或日治時期。一九二○年七月,《台灣青年》發行,台灣的文化啟蒙運動於焉展開,為台灣新文學運動之起源。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多位一九二○年代出生於大陸的詩人移居到台灣,大幅影響台灣現代詩的詩運。
 
這段時間,政治上的台灣從清代統御下的傳統漢文化轉向日本大和文化,在中/日語言文化與新/舊思潮的變異裡前進。
 
這段期間的台灣現代詩,指的是台灣人以日文在台灣發表的白話詩,或台灣人在台灣以中文發表的白話詩,也包括台灣人以日文書寫、在日本出版的白話詩。台灣人在這段期間的白話詩集,無論出版在日本或台灣,無論以日文書寫或中文書寫,數量都很少。一九二○─一九四九這段期間討論到的詩作,大都出自詩人在一九三○前後五年的報刊雜誌發表、而在一九七九年以後被翻譯成中文的作品。
 
當時的白話詩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日、中、台灣話文,多音交響。其中,台灣話文有音無字,言文不合一;日文書寫的詩作,有「異文」的疑慮。台灣人創作、出版於台灣的中文白話詩,僅一九二五年張我軍《亂都之戀》。台灣人以日文書寫而出版於台灣的白話詩集,有一九三○年陳奇雲的《熱流》、一九四三年楊雲萍的《山河》及張彥勳的《幻》、一九四五年張彥勳的《梧桐葉》、一九四九年林亨泰的《靈魂的初啼聲》。台灣出現的白話詩以寫實主義為大宗,以反殖民與社會寫實為主題。
 
日本總督府統治台灣期間,對台灣實施日本語教育。從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間,日文是台灣的「國語」,聽說讀寫都以日文為官方語言。一八九五年設立第一所「國語」(即:日文)傳習所之後,一八九六年增為十六所,作為日語教育的主要機構。
 
一八九八年發布〈台灣公學校令〉,以六年制的公學校速成科取代國語傳習所,利用夜間或假日教授台灣子弟學習日語,此後日人的國語政策正式確立。一九二二年頒布新的〈台灣教育令〉,日籍生與台籍生共學,抹除日人與台灣百姓表面上的不平等,於是台灣人經由公學校及高等教育而完成學業的人逐漸增多。

會員評鑑

4.5
124人評分
|
12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2/07/28
劇透警告

一向排斥厚重的讀物,第一次,讓我覺得閱讀評論是愉悅的,有欲望繼續讀下去的。

喜歡有鋒芒的評論者,所以給五星。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7/28

這本詩史寫得很好,本來寫史就是會被評論,也是勇敢的先驅者,我身為資深讀者,要給作者極大之大的支持,但是第一次看到書評變成惡意評論的地方,在評論中見到胸懷低落者,將擅長的文字變成傷人的武器,而不是互相的討論,一本詩史本就是一個觀點,當自己不被編入詩史,或自己所擁戴的詩人不被編入就失去理智,評論應有風度,讓詩史更能前進,看到那些惡評的人, 我真的是嘆為觀止,這些胸懷短視的人也應該被編進詩史,讓大家看清楚小氣文人嘴臉。
展開
user-img
Lv.1
2.0
|
2022/07/24

這本書的史料豐富是其優點。
但是以一百行以上的長詩,作為評斷是否為焦點詩人的標準,並不合理。以美國詩人為例,Emily
Dickinson 的詩都是短詩,仍是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
建議再版時,將上述評斷標準修正,才符合藝術原理。
展開
user-img
Lv.1
3.0
|
2022/04/24

終於有幸拜讀鄭教授這本詩史,我是覺得詩史本來沒所謂好,沒所謂壞,反正我參考時都會多看幾本(?)。

但看到陳黎那章真的不敢恭維,實在不難看出鄭教授真的抱有莫大的偏見,怎麼陳黎寫的遊戲詩就是「徒具形式」,其他詩人,例如同代的夏宇,就不叫「徒具形式」。實在很讓人信服吧...書中也沒給一些強的理由。

我覺得鄭教授這本書太多詩人,但太少解釋啦,有些評語實在讓讀者摸不著頭腦。
展開
user-img
1.5
|
2021/12/30
劇透警告

我的天啊,頭一回看到活人健在卻被編入「接受史」的情況,感覺蠻晦氣的,不懂何為「接受史」就別濫用學術用語,可以「創作史」來編纂不好嗎?非要用甚麼「接受史」?「接受史」不只收納評論或研究論文的接受理論而已,重點在於必須是研究對象的「身後史」好麼?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克莉絲蒂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珍藏版|單本85折、三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咖啡甜點展
  • 時報作家展
  • 開學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