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馬欣專欄|孤獨眾生相】正因為是路過,才有此刻的「我在」──《游牧人生》

    文/馬欣2021年03月23日

    這是一個看似在跳群舞,其實會發現自己不同調的年代,於是有些影視中的角色,在散場後,他的孤獨才在你心中生根,你將接棒地演下去。有些書,它所書寫的某個孤獨身影,彷彿連呼吸都是與你共生的。有些真實人物,在他們淡出眼前後,你才知道你當時是藉由他,映照了自己。而多數現象,只是一群人各自寂 more
 

內容簡介

同名電影榮獲──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與最佳攝影
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大獎
爛番茄滿分開盤
 
《重生騎士》導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 趙婷 改編原作
奧斯卡影后 法蘭西絲麥朵曼 主演
琳達梅依 & 史汪奇 真實游牧族參與拍攝演出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團隊
方怡潔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
房慧真 作家、記者
林立青 工人作家
阿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藍佩嘉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顧玉玲 社運工作者

──推薦

歷經二○○八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新興族群──
他們的退休生活,是開著車駛離美國夢

如今,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正在和中產階級的生存模式角力,他們錙銖必較、反覆計算,在停滯的薪水與不斷累加的帳單中身心俱疲。

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從北達科他州的甜菜田到德州亞馬遜倉庫,一個成本低廉、多數由來來去去的老人所組成的新勞動力市場正蔚然成形。

作者潔西卡.布魯德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她的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本書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

原著獎項

★二○一八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J. Anthony Lukas Book Prize)決選
★二○一八海倫伯恩斯坦卓越新聞圖書獎(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決選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編輯優選圖書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二○一七年最佳圖書
★《美國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二○一七年前十大圖書
★《書目》雜誌(Booklist)編輯二○一七年優選圖書

好評推薦

二十世紀初期,男人都是坐著火車去找工作,晚上一塊紮營。但誠如布魯德筆下的精采報導,如今換成了全新的游牧工人階級──他們是開著露營車的老人,隨著短期工作數量的增多,在亞馬遜的各倉庫之間流浪。然而這裡頭有很多不堪,包括薪水很低、體力透支、老是缺乏安全感。但令人意外的是,《游牧人生》也為它的子民帶來了可貴的同伴情誼和未知的冒險,使得這本書讀來格外有趣。
──《我在底層的生活》(Nickel and Dimed)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我們必須透過如此細緻的描寫,再次理解一份淺而見卻至關重要的道理──人們是如此相同。

住在拖車上的人們,一方面看來歷經生命驟然劇變,跌入失去房屋、再度就業困境等苦難;自另一方面來看,卻也展現了驚人的韌性,並再度與人繫起連結。貧困處境中,人並非全然虛弱、消極;而是存在於此刻,說著、笑著、愛著,這便是仍未屈服於現實的證明。

於是故事尚未結束。人在,我們便不應將之捨棄。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團隊

用汽車取代住房,讓人的居住方式由固定轉為流離。表面上是個經濟選擇,但實質上,是巨型財團企業把持了像土地這樣的稀有財之後,底層人民不得不自我扭曲後的「奇景」。

因此,讀者可以很獵奇地讀書裡的故事,興致盎然地觀看另一種人生;但或許,更可以對照自己周邊的處境。例如我工作的香港,這裡有無數被四大地產商綁架的芸芸眾生。只要讀完本書序言,香港人的感覺很可能是:「書中的主角們,至少還有個天空地寬的美國啊」。在香港,連免費的停車空間都不會有的!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

《游牧人生》是一個很特別的題材,它彰顯二○○八年金融風暴之後,美國中老年人的另類求生法。我認為這種故事有地區限定,必是像美國這種國土廣袤千里,能承載「露營車」族群,可靠網路得到資訊與援助,且重視個人主義的地方才可能發生,是一種失去金錢自由,但同時享有生活自由,因財務問題而失去尊嚴,仍想靠自己掙回尊嚴的特殊故事。我們能從作者在各種細節中穿梭,數據資料的完整耙梳中,讀到一個骨架完整,血肉厚實的當代美國──一個不受主流社會在乎的族群。
──阿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潔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
一位得獎記者,她的報導向來以次文化以及經濟體的陰暗角落為重心。她曾為《哈潑》雜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撰過稿。布魯德現在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執教。

譯者簡介

高子梅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華威葛瑞廣告公司AE及智威湯遜廣告公司業務經理和總監,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模範領導》、《你的第一份經營企畫書》、《說故事的領導》、《預見5種未來科技》、《賈伯斯在想什麼》等書。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塞塞屋
  第二章 人生的尾聲
  第三章 頑強求生的美國
  第四章 逃脫計畫

第二部
  第五章 亞馬遜鎮
  第六章 聚會所
  第七章 橡膠浪人會
  第八章 我的海倫
  第九章 擋不住的甜菜經驗

第三部
  第十章 那個H開頭的世界
  第十一章 歸鄉
  尾聲:椰子裡的章魚
  謝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7842
  •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塞塞屋
 
在山腳高速公路(Foothill Freeway)上,大約是洛杉磯往內陸一個小時的車程左右,會看見北向車流的前方有座山脈陰森逼近,原本綿亙不絕的郊區也就此嘎然止住。這幅奇景位在聖貝納迪諾山脈(San Bernardino Mountains)的南緣,套句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話,這裡是
 
「一處高聳險峻的陡崖」,是地形結構的一部分,早在一千一百萬年前便沿著聖安第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開始增長,直到今天都還在上升當中,隨著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彼此擠壓,每年增長數毫米。不過當你朝它們筆直駛去時,那幾座山峰的增長速度會看起來更快,快到你會被嚇得當場挺直身子,覺得胸口發漲,彷彿肋骨裡頭被注滿氦氣,滿到搞不好你待會兒被升空了。
 
琳達.梅依(Linda May)緊抓住方向盤,隔著玫瑰色鏡框裡的雙焦鏡片望著進逼中的山脈,一頭過肩的銀白色長髮用塑膠髮夾扎在腦後。她從山腳高速公路開了下來,駛進又名城溪路(City Creek Road)的三三○號公路。路面只寬敞了幾英里,便又突然縮減成來回雙向各剩一條單線車道的蜿蜒道路,還一路上坡,最後進入聖貝納迪諾國家森林公園(San Bernardino National Forest)。

會員評鑑

4.5
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3/01/31
說到旅行車,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腦海中浮現地是有著獨立衛浴、雙人床與影視娛樂設備,活脫脫是個四輪行動小套房般的神奇交通工具。開著它,不用餐風露宿也能走南闖北遊歷,在台灣,已吸引不少高資產退休人士。然而在其主流發源地「美國」,住在旅行車裡,描述地可能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退休生活。

「游牧人生」由美國報導記者「潔西卡.布魯德」撰寫,她以數年心力參與、融入一個不為人所熟悉的美式族群「車居族」。特別強調「美式」是因為,源自於西部拓荒時期的篷車文化,加上地廣人稀的美洲大陸,才足以形成書中所描繪的「游牧人生」。若換個場景移到地狹人稠的台灣,這些命運多舛的年長者,大概只能落到夜宿街頭的處境了。

這本書主題在講「破碎的美國夢」,曾是社會中產階段的他們,各自遭受到不同地人生難題,一個不留神後落入經濟困境。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被迫「食物」和「房子」的二選一中做出決定,走向一種以車為家的新生活。基於形式或是自尊,車居族自稱是「無屋可歸(Houseless)」有別於路道遊民的「無家可歸(Homeless)」,但隨著潔西卡探訪的進程,讀者也可以感受到美國政府與社會大眾正在逐步限縮車居族的生存空間。

強調贏家全拿、競爭意識的美國,始於缺乏足夠的社會安全網。對貧者與失敗者而言,除了要面對經濟上的壓力外,更要承擔負面的異樣眼光(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窮、不夠聰明才會失敗)。諷刺地是,即便也是成為社會經濟結構的底層,美國的資本市場依舊能從這群人中竭澤而漁,充分運用他們的勞動力,美國,哈利路亞!
展開
劇透警告
《游牧人生》中的人物與其處境和我去年讀的另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有許多地方類似,當一件事出現在一本書時可能只是個案,但同一件事與日俱增地被挖掘出來,甚至這類書在書店架上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高時,讓我們得重新思考: 這還是少數事件嗎?
或者更悲觀的想法: 我在未來的某一天,有沒有可能也成為一員?

《游牧人生》一書在描寫一群「以車為家」的#遊牧族 (Nomads)的生活,這些人的經歷若條列出來,你可能很難想像他們需要以車為家,退休數學老師、經濟中上的工程師、退役軍人…,很多人是因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沖垮,存了畢生的退休金、養老金就這樣付之一炬,不禁讓我思考:人類終其一生庸庸碌碌為的到底是甚麼? 為了在人生後半段時光能享清福嗎? 但如果這個世界不給你保證你花費大半輩子的努力就能得到好結果,那這麼拚命到底為的是甚麼? (拜正向文化之賜,會有人提出質疑:「不努力你怎麼知道?」,或者是那句耳濡目染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我們就這樣被正向文化蒙住雙眼,然後一股腦地猛衝,直到疲憊不堪再也跑不動倒下為止)

書中提到一句話「用你現在僅有的一切來過富足的生活。」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在那頁(p.121)上方寫下「何謂富足 ?」又,本書多處提到「#自由」一詞,究竟何謂自由? 我認為現代許多人誤以為自由便是不必工作,於是好多人成為「#財務自由」的信徒,當然我無意戳破這些人的夢,但一邊讀《游牧人生》的過程,一個聲音逐漸清晰——或許真正跳脫錢的思維/依賴/欲望,才會擁有自由。
在這樣的社會裡我們無疑離不開實體的錢,但卻能拋開想法上的錢。再說,這世界大多數的人想要達到財務自由程度,要當多久的奴隸才能做到?(50年?60年?還是70年?)
「財務自由」被「某些人」大力鼓吹,於是越來越多人拚了命的工作、尋找更多賺錢的方法,把自己斜槓再斜槓,最終變得四分五裂,然而又有多少這些最終殘破不堪的人真的自由了?
引用好友說了一句極致諷刺讓我喜歡到不行的話: 「感覺要有很多錢,才能對錢不屑一顧。」
如果心不自由,擁有再多的財富,就算不必為了錢工作,永遠也不會自由。

再一次地強調,作者再怎麼深入這群人們的生活,總有抽身的一天,讀者也終有把書闔上回到現實世界,並隨著時間漸漸淡忘的那一天,但不能忘記的是,這些人的故事會持續下去,他們是生活在與我們相同的世界裡的另一群真實的人。
他們是一群認真面對人生的人,他們勇敢選擇了不符合普世價值的方式來對抗大環境的崩壞,他們是一群看清楚世界的人。

本文的最終,伴隨近日物價上漲有感(房價飆漲也是),在閱讀此書所感受到的衝擊更為強烈。
下一波海嘯何時會掀起,沒人知道。
展開
user-img
4
|
2022/06/03
「美國」~這個許多人認為的世界強權、自由、富庶的國度,但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拉大的貧富差距,竟有這麼多人在辛苦一輩子,甚至在中壯年,落入了「以車為家」的游牧生活;在東方人的觀念裡,總覺得老了便該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我們心目中的「人生七十才開始」,是頤養天年或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充實生活,可看了這本游牧人生,美國竟有這麼多數的老人家過著「無屋可歸」的生活,他們的確過著人生七十才開始,卻是開始他們銀髮打工客、露營打工族的生活,某方面我欽佩這些人,覺得他們的人生真的沒有因為這些遭遇而被拘限,而我也不斷反思:如果是我,我能夠在那樣的境遇下存活嗎?
這本書除了體現了經濟問題,其實也隱藏了一些歧視、階級的問題,但除了問題,卻也展現了不管在何種境遇,還是有很美很溫暖的人心。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1/11
本書英文書名比較簡單 ,遊牧民族:21世紀生存於美國。Nomad 指遊牧民族,他們拒絕被稱之為H族(Homeless)無家可歸的人,頂多是houseless。本書中國譯《無依之地》,香港譯《浪跡天地》。依照出版的時間來看,出版社可能因為電影拍攝而購入版權翻譯後出版,連帶的書皮也是電影版,高雄圖書館之前只有購買一本,預約十五人滿,次年加購為五本,當時電影已經結束播出。新書預約人數立即減少很多。眾多人看書也是一種時代潮流,並無獨立選書的能力。作者在最後一章的神來一筆,由敘述而開始引用名言,嘲諷現狀乃至議論,論說事事起源,認識一個不一樣的美國,反饋自身的生活態度。引用寇特·馮內果 Kurt Vonnegut,第五號屠宰場 Slaughterhouse-Five 的段落:

“美國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國家,但它的人民大多很貧窮。貧窮的美國人會被懲處去討厭自己 ...但其他國家的傳統觀念認為有人雖然窮,卻很有智 慧,而且品德高尚,比任何有錢有勢的人都來得更值得尊敬。可是貧窮的 美國人沒有這類故事,他們只會嘲笑自己,讚美比他們有錢的人。”
這些遊牧民族的人群的自立自強互助,互通有無,相濡以沫的一面。但難以脫離這個情境,畢竟生活成本太高,社服金不足。

簡單說明,電影與書籍是兩回事,雖然同樣訴說這群以車為家的人(雖然大部分人都是露營車為多),重點不同,電影將書籍中一個章節提到的帝國鎮。美國石膏公司的一個女性員工擴大成為故事,員工因為突然被解雇,加上多年結縭的老公過世,個人的心路歷程演繹詮釋成為電影,導演將進入游牧民族而無法回歸的原因解釋為個人心結,這一點實在無法接受。社會的變故,政府無能解決貧窮問題,放任貧富差距擴大,電影直接跳過。

本書的風格如同飆風平地而起,本書解釋遊牧民族的社會背景與經歷,這些人很多是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工作,未雨綢繆的規劃退休,因為房貸危機、突發疾病、離婚或林林總總的打擊,無法負擔房貸、房租,家產拍賣,非自願放棄所有,以天地為家。整體描述現象比電影相對廣闊很多。作者經過三年以上的追蹤報導,甚至於為了貼近這些朋友,得到這些人信任,採用體驗式採訪,購買二手露營車,申請進入這些季節式招募工人的工作中實際操作,隨者他們進入露營車營地,一同存在於RTR:Rubber Tramp Rendezvous,橡膠浪人會,這兩者名詞在書中相互出現。直接投入到所要報導的新聞事件體驗生活,獲得並印證他人說法的報導素材,加強對游牧人生的認識。雖然三年多的採訪,總體而言,以一個女性琳達‧梅依(一個單親媽媽出身,六十多歲的拖車打工族)為中心,偶爾穿插其他遊民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大部分都類似報導文學,沒有歸咎原因,少有個人評價。對於他者更是少有控訴,沒有衝擊性。更沒有悲天憫人的調調言語。描述說明不評論。恰如其分,平實,沒有感情字眼的述說這些人的生活。

談到最多的工作就是亞馬遜的露營車勞動力計畫,運用這些族群,他們需要工作,他們年紀大更敬業更認真抗壓性比較強,除非特殊狀況,不容易怠工等特色,薪水足夠而已。特別有大片地供拖車停房,廠房裡放著免費的止痛藥販賣機當作員工福利之冷酷算計,這也是這家公司榮獲最差雇主的原因,在倉庫工作不開冷氣省電,工作時提高要求績效就一一展現在書中。在細膩文字中看到嚴酷工作環境、偏低薪水、普遍超時工作、自負自理的工安風險。老年人職場不受歡迎,卻來此嚴苛工作,承受身心摧殘。這也亞馬遜運用短時勞工操作的得心應手,加強貧富差距。這也是作者特意透過琳達之口說出,一切都是消費,每一個消費都有他國辛勤的勞工,自己在亞馬遜的購物車圖示上按下滑鼠,讓錢叮噹的一聲之前請多想想。

營地整理也是這批人常見的工作,這些人總是在渡假旺季處理營地,淡季離開。招募人手表面上多以「友誼長存!」「有如家人般的工作氣氛!」正向積極的宣傳來拉人,彷彿一同去體驗營度假,實則一樣是超時工作,消磨身心。這些老年人因為資本主義的退休制度而陷入進退兩難,以前沒有人會推測到現在人的壽命會更高,大部分是銀髮族的遊牧民族,面臨更多困境如天冷,警察的查核,露營地的時間限制,很多地方規定不一,免費通常只能停留兩周,必須離開到下一站。因為無地址很難接收貨物。這些人偶爾會有一些大型聚會,交換生活需求的知識。專業網站的起源及特色等,透過這些文字了解這些銀髮打工族的血淚,了解美國地下經濟的基層主力之一。他們通常是因為房屋貸款,離婚,解雇,醫藥費用等原因放棄了土地與房屋,走向遊牧民族。

美國地大物博,廣袤的空間由無邊無際的公路網連結在一起,公路上穿梭,尋找下一個棲身之所。看似浪漫,美國夢如開車橫越美國,搭火車遊歷美國,探索美國小鎮,進入美國國家公園。走過走過19世紀的美國徒步行,露營車之旅,阿帕拉契山脈大地迴盪的悲涼,藍色公路、深南方等。這些公知傳播下的鍍金美國夢,可以重新改觀,在茫茫工作中,迷失自我,面對高漲的物價,薪水原地踏步的我們。提供不同觀點,體會書中世界。改變面對每日生活的態度。遊牧民族因為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而起的他們,二戰後逐漸消失,迎來美國工人的光輝年代。而現在這些四海為家的族群,何時會減少?拭目以待!
展開
user-img
5
|
2021/11/01
在繁忙的都市裡,我們是否都迷失了自己?
面對不斷高漲的物價,薪水卻沒漲過。

此書提供我們不同的觀點,讓我們了解在大洋的另一頭,有著一群人也正在努力生活著,而且是用截然不同的游牧生活方式,可讓我們暫時拋開世俗煩惱,體會書中世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