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二版序
明清兩代係中國帝制史上最後兩個皇朝,各有其特色,值得吾人研究。
世人對明史多以乏善可陳視之,帝王多昏庸,宦官干政歷代少見,政治、軍事之腐敗,經濟、民生之凋敝,更為明史上之大污點。然明初在恢復漢人舊失土與開拓新邊疆等方面,確有其肯定貢獻,亦如開國後所建適合時宜之政治制度,堪稱具有宏遠構思,實足媲美漢唐。明代學術思想雖無專精可言,惟王陽明之心性、知行合一之說,確為宋代理學創新局面。惜一般士子多喜求知,少見實行,致使王學失去實踐篤行之本意。此外,明代科技、醫農諸學科亦有其新發明;宗族倫理精神別闢弘揚之新途徑;海外拓展事業、中西文化交流建新里程碑;經濟社會轉變與城市工業發達等亦有新表現,此皆明史之特別處,值得深入探究。
清代雖為「異族」滿洲人所建,在其統治期間,為防止漢人反側,大興文字之獄,燬禁有礙圖書,誠屬文化史上之大憾事;惟清代帝王在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亦不遺餘力,成績斐然。後世學者能箋釋群經,辨別偽書,得窺佚冊,皆清人提供有利條件所致。清廷在疆土擴大、種族融和等工作上,表現至為優異,遠邁前朝。清史雖記滿族興衰大事史,亦為中國多民族發展、創造之經歷史,尤以清末列強侵略時期,多族人民在苦難中求生圖存,提出甚多強國富民之計劃,至今仍有借鏡之功能,不能忽視。史家有言:「人若熟悉歷史,可避免重蹈古人錯誤覆轍」,則清史更為吾人須探究之斷代史書。
三民書局執事先生近日來函,以本人在該局出版之《明清史》一書,大專院校師生頗能接受,擬於近期改版橫排刊行,「裨能以最完善之面貌問世」,本人至感榮幸,因草成以上數語,作為新版序。
陳捷先 謹識於加拿大西溫哥華山邊屋
自 序
從目前地下發掘的考古資料證實,中國的文化早在近萬年前就已經萌芽了,而文物的規模大備則也是四千年以前的事,中國的歷史真可謂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同時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學術思想的發展、典章制度的因革、社會的演進、經濟的盛衰,又都是繁複異常,絕非少數語言所能盡述。因此前人有謂:「一部二十五史,不知從何讀起」,實非誇張之說。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為傳佈國史知識,特邀約史學界同仁多人,分工合作,撰寫中國歷朝史事,希望以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的筆法,將我國歷史上的大事,鉤考剖析,介紹給關心國史的廣大讀者。我們欽佩劉先生的良苦用心,為了贊助他的計畫,這本簡要的《明清史》,就像其他各朝史書一樣,因此問世了。
劉振強先生的構想,是由多人執筆,合則為一部完整的中國史,分則為獨立性的專書。明清史部分約定起自朱明建國,迄至清代乾嘉之世。筆者依約敘述史事以清代中衰為下限,清末史事則在近代史部分中論述。
明清史事,變局特多,而資料之夥,又非其他朝代所能比擬,所以研究明清歷史至為困難。筆者才力有限,書中謬誤必多,尚祈方家君子,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