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_諾貝爾文學獎
第一本教你如何寫好學測國寫「知性題」的作文書(第二版):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

第一本教你如何寫好學測國寫「知性題」的作文書(第二版):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多數學生都較擅長寫抒情文,卻對需要分析的「知性題」感到困擾。

  108新課綱強調學生「應能廣泛認識跨領域、跨學科的主題,並運用所學處理這些主題在不同面向上的問題,提出論述。」

  本書從「議題」入手,統整生命思考、教育人權、流行文化、人才移動、糧食問題、全球經濟、能源環境、科技發展等議題討論,引領你宏觀世界,鍛鍊理性思考,寫好學測國寫「知性題」的作文書。

  本書在「議題導向(知性題練習)」的國寫課程設計中,先列出相關知識,再提供相關情境與寫作材料,作為閱讀分析與反思評鑑的練習。其脈絡如下:

  1.課程思考,情境瞭望:提出問題,引起動機,強化學習認知。

  2.課程內容,脈絡化學習—─你要知道的常識:分成俯瞰問題、解決問題兩方向。展示全球議題所關注的層面、各國政策與團體所形成的方案,期待在有系統地input世界發展諸多面相的資訊之後,形成整體觀察,讓學習者得以站在此制高點上,output分析人情事理,建構立場及想法。

  3.遷移練習:以歷屆大考題為練習平臺,進而布置情境,發展出各類生活現象與問題,使學生思索,進而提出觀點。另提供「問題分析」、「內容方向」、「答題策略」導引思路,以解決學生撰寫作文時感到內容貧乏、無法融會貫通跨領域或跨學科素材,確立脈絡之困。

  康德曾說:「啟蒙」就是「勇敢地去探知吧!」

  每個議題都是一個啟蒙,像水晶體啟蒙,讓人們認為無法被實際證據證明的論述都是神話與謊言;閱讀與寫作,正是開啟自我對世界的認識、檢視自我的利器。

名人推薦

  漳州師範大學院長 黃金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鍾宗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嘉英


  師範大學兼任講師
  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
  台北市國文輔導團員
  國文學科中心研究教師
  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台北市super教師
  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
  《左腦+右腦的寫作課──聰明打造你的國寫作文力》
  《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
  《從世界名著經典閱讀,培養人文素養(歐洲篇)》
  《打造閱讀的鷹架──閱讀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
  《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
  《感官獨奏與越界:打造創意的版圖》
  《作文課上加減乘除:理性與感性的創意敘寫》
  《作文即時通:從立意取材到錦字繡句》
  《寫作力》
  《石中英作品選註》
  《全方位古文選》

  編有《課堂外的風景:散文選讀》
  《悅讀飛行:散文選讀》
  《意識‧20:景美女中第四屆語文實驗班作品集》
  《三城三戀: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國際參訪》等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一、生命思考
一、生命思考遷移練習
二、教育人權
二、教育人權遷移練習
三、流行文化
三、流行文化遷移練習
四、人才流動
四、人才流動遷移練習
五、糧食問題
五、糧食危機遷移練習
六、全球經濟
六、全球經濟遷移練習
七 、能源環境
七、 能源環境遷移練習
八、科技發展
八、科技發展遷移練習
 

推薦序一

教育應引導學生面對世界的問題

漳州師範大學院長 黃金明

                                                                    
  二十一世紀教育面臨諸多的挑戰,尤其是資訊化、新媒體、人工智慧等和文化傳媒有關技術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資訊交流方式、知識傳授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變化。面對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面對世界的複雜多變,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怎樣的教育才能幫助人們更好的適應和把握這個世界?教育如何幫助人們充分利用技術及傳媒飛速發展的成果而不被其束縛?時代對教育者提出的諸多命題。

  陳嘉英老師無疑是面對這個時代教育諸多命題的最有力的思考者和教育改革者。記得2014年7月底至8月初,閩南師範大學舉辦了漳州地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培訓班活動,陳嘉英老師應邀前來講學,她講的主題是語文教育中閱讀與寫作的問題,4次講座,1次示範課,2次座談,給予了漳州的學員們別樣的教育觀念和語文教學風景。在交流中,陳老師非常強調當代社會網路發達,網路世界信息量巨大,知識的學習變得異常的便捷。但網路訊息各說其話,但不是各說其是,這就要求人們要有很強的自學自發的能力,要培養人們面對網路世界的綜合性多方面的能力。她認為,資訊時代知識的吸納和創新包括資訊力、理解力、決策力、寫作力、創新力、品格力等方面,而這些能力的獲得,要求更寬廣的視域,更具穿透力的思維方法,更深厚的現實激情。

  教育應該是從每一個具體的生命出發的,陳嘉英老師宣導差異化教學,把資訊力、理解力、決策力等分成不同層級,以不同方式逐級培養,不同層級的培養又根據文本的不同、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有所側重,設置不同的問題加以引導。這是種階梯式教學,也是種建構式教學。在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中緊緊結合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或者說,關注學生成長中的特點及遇到的問題展開閱讀和寫作的教學,能力的提升與生命的成長、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以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主軸,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寫作,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健康成長,推動社會更加文明美好。

  陳嘉英老師很關心在科技化、資訊化時代心靈的成長,她主張語文教育生活化、人文化。她的課堂把課內與課外、文本與生命、教學與生活打通,學習知識,也是學會生活;學習文本,也是理解世界。這一方面指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語文教育的過程應該是看見自己、拓展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己的過程。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從他人的文章中照見自己,發現自我,在寫作中調整自己,完善自我,實現自我。陳嘉英老師說:「人的心是文學性的。」這正彰顯了語文教育和人的心靈建構之間的緊密聯繫,如何通過閱讀、思考、寫作讓自己被看見,並進而實現自己,讓自己成形,這是語文教育的崇高使命。

  當然,學習除了豐富和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還應能夠有能力去面對這個世界,對他人和社會有所幫助和貢獻。引導人們認識世界也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只是在知識和社會、主體與世界如何更好地互動上,會有不同的思考和做法。傳統的教學更多的停留在書本的世界,分門別類,所學知識常常在真切生活的世界之外。而陳嘉英老師主張,語文教育的過程是認識人類生活的世界,關注人類生存的普遍問題,思考並學著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陳嘉英老師多次帶學生來到大陸,讓學生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瞭解社會的發展變化。她非常關注現實,關注人群,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這些年,陳嘉英老師積極探索主題教學模式,開展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探討,並把相關成果出版推廣。她說:「鑒於新課綱與未來教育區是在引導學生對廣泛與跨領域、跨學科主題的認識,能運用所學處理全球化、永續發展等問題,故體例是先整體性敘述全球現象、解決對策,繼而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發表想法。」教育人權、流行文化、人才流動、糧食問題、全球經濟、科技發展、能源環境,這是全球性的主題,也是影響人類發展的恒久性的重大問題。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既要腳踏實地,又能有高遠的追求,引導學生關心和思考這些人類發展的問題,引導學生關心和思考人類的命運,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也呈現出她具有知識份子的很強的使命感。

  知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曾說:「真正的傑出人物是怎樣產生的呢?傑出的歷史人物,國籍民族家庭背景各異,成長路徑也千差萬別,但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的指引:解決人類和世界的問題。解決世界的問題,是在我看來教育唯一真正的目標。」(《中國教育還缺什麼?》)然而這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傳統的做法往往是從學科化單向度分門別類來展開,而陳嘉英老師是放在跨學科跨領域視閾中來進行,引導學生應用各學科知識來思考某個重大問題,這既有利於知識的整合和綜合思維的培養,且也是把握複雜多變的世界的更為有效的方法。

  陳嘉英老師不僅具有教育家的情懷,而且具有學者的很強的學術研究意識和素養,具有教育改革家的探索勇氣和實踐精神,故她能在基礎教育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從她的教學中,從她撰寫和出版的一本本專著中,深切感受到她是一位有理想追求、勤奮執著、飽讀詩書、耕耘不輟的卓越教師。記得來大陸交流時,她曾說,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情境雖不一樣,但都可以選擇在這種情境中可以做的事情。海峽兩岸教學各有特長,面臨的教育環境並不一樣,但作為教師不管情境如何都必須有自己的作為,因為我們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樸素的語言卻擲地有聲。她告誡學員們首先要成為愛閱讀、愛思考、愛寫作的人,成為會閱讀、會思考、會寫作的人。教閱讀,對文本一定要非常的熟悉,這種熟悉是對文本內容與形式,文本產生的情境等爛熟於心。而要做到對文本非常熟悉,除了對文本本身反復閱讀外,一定要以閱讀文本為中心擴大閱讀範圍,盡可能多的閱讀文本作者的其它作品,閱讀其他作者相關作品,包括閱讀大自然閱讀社會,從而讓文本的每個字都能打開,能夠非常有信心的面對所有的教育物件,你的教學才能在文本與學生之間自由穿行。她說,教師要有化外為內的功夫。教學的境界其實主要來之於教師人格的境界,作為教師要有精神的追求、生活的激情、開闊的胸襟,和反省的能力,心可吞吐萬物;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才能不斷還原和構建文本豐富的世界,才能引導學生漸漸走向豐富的世界。她還說:「每一次的教學,即便面對同樣的文本也不會一樣,因為生命不能重複,重複意味著生命的枯萎。這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可我們許多老師已習慣於因某種環境的不可改變而只是抱怨並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生活,很少檢討自己是否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很少檢討自己這種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亦是對他人生命的漠視。

  回憶陳嘉英老師在大陸的交流,閱讀她的專著,內心總能激蕩起對現實的激情,對教育的思考,激發起要努力奮鬥去探索世界、實現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目前,我們的語文教育依然還面臨許多困境,陳嘉英老師的教育探索和實踐讓我們思考,讓我們眺望到語文教育的新路。我們堅信,陳嘉英老師所點燃的點點星光是能恒久保持在人們的心空,照亮遠方,照亮世界。

推薦序二

走出國文教學的迷思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兼副總務長 鍾宗憲


  「迷思」一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的解釋是:「神話、幻想。為英語Myth的音譯。泛指對各種自然、超自然、文化現象起源的神聖或宗教性的敘事,是特定世界觀或文化價值的部分來源。」如果讀者只採用這樣的說法,認定「迷思」就是一種神話幻想般的「敘事」,那麼本文的標題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本文的內容與形式並非「敘事」。所以對於「迷思」一詞存有疑義的讀者,應該會再多查找一些工具書,或許可以發現本文標題指的是:一種執著;一種自我認定是正確的,但是卻有更多人懷疑是不正確的、錯誤的執著。

  「走出國文教學的迷思」只是本文的標題,目前既有的國語文教科書幾乎未曾出現過「迷思」這個詞。在讀者的閱讀經驗中,也許有人看過,也許有人本來就明白《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的詞條解釋著重於詞源,說明這個詞來自於音譯;而本文標題所使用的意思是這個詞的引申義,是運用的結果。因此,《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的解釋並沒有錯。如此一來,讀者應該也不難察覺:「閱讀」本身是一個複雜的認知或理解過程,即使可以使用各種辭書、工具書,仍需要閱讀者自己的思辨與聯想,甚至在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喚起過往的經驗,以及一些學習過的知識。如同本文標題的產生過程。

  多年前曾撰文提及:「現今的國文教育問題,核心在於社會對於國文教育價值的誤解與忽視,也在於教師與學生心態上的偏差。」「文言文選文的教學,不應該只是一種『翻譯』的教學,而應該是一種文化性的體悟教學與語言性的活用教學。」「語文教育不單純只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教育,同時也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一環,是社會生活品質向上提升的基礎。」國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務實性意義,總是被忽略。李鍌先生在回顧現代國文教學法的發展歷程時,就已經注意到:

  「中學國文之有教學法,殆自五四運動之後,受西方之影響,各種新教學法漸次產生。如蒙特梭利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自學輔導法、設計教學法、社會化教學法、單元教學法、編序教學法、道爾制教學法、莫禮生教學法等,經實驗結果,雖有成效,卻未能普及;一般國文教師仍固守注入式之教學法。」

  這裡所謂的「注入式教學法」,接近於現今常說的「講述法」、「填鴨式教學法」。對於這種教學法的極端評價,出現在《中華百科全書》:「簡稱注入法。其特徵是極端的教師中心,不考慮學生之興趣、需要、程度、目的與問題,不重視學生的思考,不重視問答與討論。通常採講解說明的方式。就原理來說,此法殊不足取。」李鍌先生認為,即使早已具備各種教學方法的理論,但是「注入式教學法」依然是國文教師慣用的教學方式。回顧百年前的教學情況,今日讀來尤其發人深省。

  章微穎先生於民國三十九年任省立師範學院國文學系教授時,曾撰寫《怎樣教國文》一書,是臺灣最早的國文教學法書籍。該書後來多次增補修訂,於民國五十八年重新命名為《中學國文教學法》出版。書中除強調「精讀教學」之外,還對於國文習作教學、國文課外指導,包括「自學輔導式之國文教學活動順序」等項目,加以闡述。章微穎先生另外在〈對於修訂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管見〉提及:「若更能訓練學生平時使用國語寫作,以助長其作文表達能力,再從寫中善用其精讀、閱讀之收穫,以修飾其詞句音調,改善其語言,以達到『文學國語』『國語文學』之境地,其功效頗大。」在〈怎樣利用讀報來學國文〉一文中則倡議:

  「無論新聞報導,言論抒發,皆是當前人類鮮活之經驗,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國際、本國、地方、社會,與夫個人生活之種種事理,相為經緯,足以增益知識;就文辭形式而言,則普通性、文藝性、應用性、記狀性、敘述性、論說性、辯難性各式體裁,無一不備;尤其詞語之運用、章句之組織,亦隨其內容之表達,而有其不同之展現;且不論任何文體,無不應用現代流利之語文法則,更絕無艱澀之病,宜於初學者所學習。」

  質言之,在章微穎先生、李鍌先生兩位教育先進的心目中,國文教學是無所不在,充滿靈動又與現實扣合的。從簡而繁,由易而難;因閱讀而能寫作,因寫作而形成新的閱讀。所以章微穎先生認為:「中學國文教學,若就教學效果而言,精讀教學只是手段而已,其目的乃在養成學生自行閱讀寫作之能力。學生課外閱讀,實具有實驗實習與輔助補充之功效。是則於授課時數不足之情形下,指導學生自學方法,養成學生自學之興趣與習慣,督導學生於課外多多閱讀與寫作,實應與規定之授課同等重視。」12年國教的推行,無論是核心素養導向的宣示,或是議題融入的期待,基本上對於國語文領域而言,都是一種回歸教育初衷、回歸語文本質的呼籲。

  很榮幸能提早拜讀陳嘉英老師的新書。因為這本新書的啟發,讓我開始尋思國文教育前輩們的先知灼見,以及現場教師們的孜孜矻矻。初識嘉英老師是在景美女中的觀課活動中,嘉英老師秉持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態度,循著國文教學的理念目標,活用網路互動系統機制,展現出廣袤的語文視野,令人印象深刻。這本新書談的是議題,教的是國寫,彷彿是為了因應大考所謂的素養導向評量。其實不然。

  這本新書是在顯示國文教學的高度、廣度,其基礎在於國文教學的適性與時代意義之間的對話。單純的「注入式教學法」是教學方式的迷思;將國文課程想像成單純的國學講授課程、文學術語課程,是教學定位的迷思;單純注重教科書的知識性成分,而忽略教本對於師生互動共好、教學相長的價值,是一種對於教育的迷思。若只重視這本新書的應考面向,則不僅是對於本書的迷思,更將是一種遺憾。

  跨領域、重議題,鼓勵多元閱讀,引導思考分析,進而能通過審美與理解,適切表達個人看法,本應是國文教學的本色。認真而富哲思,專注卻目光遠大的嘉英老師,正嘗試著帶領國文教學走出迷思。

作者序
 
議題的啟蒙──俯瞰寰宇,創造新世紀  
 

  隨著107學測國文寫作獨立測試,與落實新課綱方向的命題,各校積極展開多元選修、彈性課程之實施,但這些形式上的改變之外,新課綱期待的理想更建立於老師們逐步鋪陳課程內容的深度、脈絡化情境化的設計、融入知識技能應用過程。
 
  新課綱強調學生「應能對廣泛與跨領域、跨學科的主題有所認識,如全球化、永續發展、環境與能源、生物多樣性等,能運用所學處理這些主題在不同面向上的問題,並能了解這些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論述。」(大考中心108新課綱與素養導向命題精進方向)然而這高遠的理念,有待長期縝密的教學過程,以及策略性的建構,否則學生感受的將是材料多樣化卻凌亂無系統的學習,反映於國文寫作上的作答時不是流於表面,而空泛蕪雜,就是直覺式的抒發,有評而無札實的論述過程。故本書擬以八個議題為中心,結合跨領域的知識概念,以期透過課程材料與導引,觀察生活現象,解釋深層意涵並反思行為,提出觀點與評價,來因應新世代挑戰。
 
  首先在課程運用上,這本書可以視為國文寫作加深加廣的專題課程素材,也可以當成多元選修課材料,與社會科、自然科課程結合,形成「主題式」的整合跨領域探究;同時適用於任務導向課程的起點,無論是國際交流、模擬聯合國、辯論比賽、口語表達與傳播,都能在其中找到觸發的支點與豐富的訊息。
 
  芬蘭教育改革以整合的代替傳統的分科教學,由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協同教學,共同合作,如「歐盟」為主題的課程,包含歐洲各國的語言、經濟、史地、文化……等;「餐飲服務」除原有的烹調知識能力,涵加入數學、語言和溝通技巧。
 
  這預示未來的課程內容應打破知識的界限,縮短學習、應用之間的落差。觀諸近三年大考作文題目,「我對彎腰郵筒的看法」(105)、「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106)、「網路資訊對認知與創意的影響」(107),顯示出主題探索的趨勢,這不僅是全球教育的方向,也是新課綱所強調議題融入課程、素養導向的期待。

  鑒於任何現象與問題的存在都源於複雜的原因,分析問題的切入點,與解決的路徑也非單一領域或學科知識就能解決,故這本書提供課程主題閱讀的材料,結合跨領域的知識,提供多面向探索的可能,相信能鍛鍊學生熟悉如何以跨學科的視野來處理一種情境或一個主題中的相關問題,而建立宏觀的判斷力。
 
  其次,在學習建構上,這本書透過情境化生活現象,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以處理真實世界或學術探究的問題,包括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批判思考、歷史解釋辨析、資料證據應用等。
 
  本書在議題導向的國寫課程設計中,以先輸入相關知識,再提供相關情境與材料,作為閱讀分析與反思評鑑之練習。其脈絡如下:
 
  (1)「課程思考,情境瞭望」是提出問題,引起動機,強化學習認知。
 
  (2)「課程內容,脈絡化學習---你要知道的常識」分成俯瞰相關問題、解決問題兩方向,展示全球議題所關注的層面、各國政策與團體所形成的方案,期待在有系統地input世界發展諸多面相的資訊之後,以形成整體觀察,讓學習者得以站在此制高點上,分析人情事理,建構立場及想法。
 
  (3)「遷移練習」先以歷屆大考題為練習平台,進而布置情境,發展出各類生活現象與問題,激使學生思索其何以然,進而提出觀點。此外,提供「問題分析」、「內容方向」、「答題策略」導引思路,以解決學生內容貧乏、無法融會貫通跨領域或跨學科素材,確立脈絡之困。
 
  總之,新課綱著重培養學生生活經驗的感知與運用,課程目標在培養核心素養,帶領新世代的學生看得更廣,想得更深,走得更遠,以期能站在更廣大脈絡來觀看世界各領域的發展與困境,思索提出的解決對策和個人行為所具有的意義。
 
  國家教育研究院核心素養發展手冊為「核心素養」下的定義是:「承續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但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不以學科知識為學習的唯一範疇,強調其與情境結合並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特質。」也就是期待學習的結果可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學生具有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將知識在生活中能夠實踐的能力與態度。

  因此議題導向的設計呼應核心素養與學習內涵,先給予概念上的認知,宏觀生活、社會、文化的重要問題,並置於全球情境來拓展視野,讓學生能夠打破現有框架,站在高於平日的所見所聞的位置,從世界的縱深觀想快速發展的狀況與影響。另方面加強理解、分析、評價的閱讀思考技巧,導引學生脈絡性的思考,以契合新課綱核心素養及跨領域之精神,培養面對新世代的能力。
 
  建築大師路易・康曾說過:「學校的本源是一棵樹下,一位老者向孩子們講說生命的智慧。」每位老師都是智慧長者,在講述生命經歷與體悟的同時傳承了知識、技能,但更需進一步地建構出學習的脈絡,讓孩子能以成熟的觀點創造新世代。
 
  從「生命思考」、「教育人權」、「流行文化」、「人才移動」啟航的議題討論,藉由現實生活處處可見的事物狀態切入心理、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期能引導學生由一粒沙看世界,尋常的行為裡透達事理與人情。「糧食問題」、「全球經濟」、「能源環境」、「科技發展」則是放眼寰宇,透過在地球發生的狀況反思人類在追求進步的同時,如何改變了世界,與集國際共識所發展出來的政策。
 
  康德〈對一個問題的回覆:何謂啟蒙〉開頭,用一個拉丁文片語為「啟蒙」下了簡潔有力的格言,他說,「啟蒙」就是「勇敢地去探知吧!」「啟蒙運動」將人類從基督信仰的迷信與教會權威中解放,鼓吹人類勇於懷疑與求知,鼓吹人們最終讓人們擺脫迷信推翻威權,成就現代的民主自由。
 
  每個議題都是一個啟蒙,像水晶體引導出觀看世界現況與未來趨勢的視野;每個圍繞議題所揭示的問題與對策、每道設計過的國文寫作題目,都鼓舞勇於刺激與反應的呼喚。啟蒙,讓人們認為無法被實際證據證明的論述都是神話與謊言,而走向形式邏輯與系統推論;閱讀與寫作,正是開啟對世界的認識,鍛鍊理性思考,檢視自我的利器,讓我們得以藉此清明。
 
  我們都曾經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孩子,好奇的穿過一個個謎語,經歷變化,創造某種意義。期待閱讀這本書的每個人都能透過章節所建構的世界,看見不同面向所鋪展開的世界景象、情境問題折射出的叩問,而撞擊內心對所處大環境的期待與思考。

  感謝漳州師範大學黃院長、臺灣師範大學鍾主任的序言啟迪與勉勵。有幸在他們的引介下而得以與當地的老師、在學的學生討論閱讀與寫作教學,那是一段段與生命對話的歷程,也是珍貴的學習經驗,讓我深深體會愛麗絲故事的續集裡,紅心皇后對愛麗絲解釋鏡鄉(Looking-GlassLand)所說的話:「在這裡,妳必須努力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動。」「如果你想要去別的地方,你至少得跑得比原來快兩倍才行。」
 
  這不僅是生存之道,也是站在108課綱起跑點,每個從事教育者與學習者的認知---朝正確的方式,掌握有效的方法,加速前進。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在落實理念的路上,凝聚每一份力量的改變,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心智,從立足身邊的生活情境到心懷世界議題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637017
  • 叢書系列:悅讀中文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1.7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語言學習】商周出版電子書展|雙書85折、最低7折起|創意不是憑空而來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寵物&植物展(止)
  • 奇幻基地x春光
  • 金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