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定價:320
  • 優惠價:66211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活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黑洞,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那些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的人生難題,時時刻刻上演著,
  在這些難題之後,不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有多厲害,我走過來了,
  而是這個過程本身讓我們開始學會承受更多,也看開更多,
  在這個意志力的磨練中順便收穫了許多。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讓我們變得更像自己,僅此而已。

  寫實系心理勵志散文作家達達令在《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之後》當中說:「因為沒有人在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所以尋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十分珍貴的事。」柔軟並堅定的為你開啟一條即便普通,也能活出另一種可能的道路。

  而在《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當中,達達令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學著變得從容,變得更像自己,無論這個世界讓我們多焦慮。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當你與這個世界聊不來──所有的內向只是聊錯了對象
  「感情需要耐心,但是感情也需要感覺,這種感覺就是讓我願意說話聊天分享,並且有所回饋的節奏感。不要勉強逼自己去認識多少個所謂的人脈,因為我自己知道這不是我自己的問題,也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眼前的這個對象感覺對不對的問題。」

  當我想要的更多──是只想要讓自己過得更好而已
  「就是因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會想著還能不能得到更多,這不是一種虛榮也不是一種勢利的欲望,而是我們期待著在理性中慢慢要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那些害怕被評價的焦慮瞬間
  「我開始專注於完善自己當下所要完成的人生事項,這份動力不再跟別人的評價討論有關,也不需要每天安慰自己要內心強大,我所需要做的事情僅僅是,用經歷去證明我的邏輯是符合自己的規劃的,這跟對錯無關,跟別人的人生選擇更是無關。」

名人推薦(順序按首字筆畫排列)

  暢銷作家|P's
  暢銷作家|東燁
  暢銷作家|黃大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達達令


  原名彭富玲。
  生於1988年,摩羯座。
  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系,早年就職於電影公司、互聯網公司。
  2015年,註冊個人自媒體平臺「她在江湖漂」,成為寫作者。
  2019年,成立「江湖開放日」工作室,成為創意工作者。

  生長於廣西,大學在武漢度過,曾漂泊於深圳,現定居廣州。
  是城市旅行者,亦是時間旅行者。

  往後的人生暫且不知如何。
  但是在這個階段,能夠得到一些讀者,得到一些風景,得到一些歲月,已是幸運。

  一些相關——
  個人微博:@達達令_ Darling
  個人公眾號: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
  工作室微博:@江湖開放日2019
  工作室公眾號:江湖開放日(ID:openisland2019)
  Facebook粉絲頁:達達令的小江湖

  出版作品:《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目錄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彼此有錢,才能維持友情
青春可能來晚了一點
不要輕易相信大人
下一站地鐵
還能不能好好吃飯了?
生命中所有的經歷都是有用的
所有的內向,都是聊錯了對象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上帝要條小黑裙
沒有搏殺過的溫柔就是天真
不滿意小姐
漂亮也是一種實力派
上班族不華麗
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公主
那些你不想過的生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0131
  • 叢書系列:微文學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MBTI I人必看

 

內容連載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我知道我不需要迎合所有的要求,也做不到讓所有人喜歡,
 
可是當我身邊縈繞著這些躲避不開的聲音的時候,我還是難以抵擋不被影響。
 
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很多人提醒我要保持低調千萬不要樹大招風,於是我就安靜的做一個職場小白,盡量不跟任何人起衝突,分配下來的事情也會一一完成沒有抱怨。
 
有一天我的主管找我談話,說我太低調太沉悶了,說部門招你們這一批應屆畢業生進來,就是希望你們有活力一些,也可以活躍團隊的氣氛。主管還建議我,說你看跟你一起進公司的那個誰誰誰,他現在就已經開始接手一部分的重要工作了,你應該像他一樣多發言多提建議多表現自己,不然你的職場之路是很難走的。
 
於是後來的時間裡,我開始要求自己盡量多表現一些,比如主管分配工作的時候能主動承擔,比如部門分享活動的時候多跟同事互動,比如說經常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寫郵件跟主管彙報。
 
可是當我發現我沉浸在這些希望討好同事以及主管的過程中,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很焦慮的人。
 
隔壁桌的同事今天的表情不對,我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今天在茶水間倒水的時候沒有跟她打招呼;主管把我昨天寫的方案退回來是不是覺得我寫得一塌糊塗;還有跟隔壁部門同事溝通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提前在心裡問自己一遍,我最近有沒有在開會的時候反駁過他的建議讓他不高興了?
 
這種感覺讓我開始對職場產生恐懼,有段時間早上一度很害怕起床,走進公司門口打卡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忐忑:天啊! 我祈禱今天不要讓我太心累,最好隔壁同事請假沒來就好了,最好主管出去見客戶就好了,這樣我就不用為了讓他們對我滿意而絞盡腦汁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辦法跟身邊的人說出我的焦慮,於是我開始自己寫日記,有天夜裡我突然想起我大四那一年在報社實習的經歷。

會員評鑑

4.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19/12/02
從前有段時間很喜歡看心靈雞湯類的書,被分類在心理勵志類的書當然也看了些。稍微長大了點突然變得不太愛歸類在勵志類的書,雖然偶爾也還是會被書名或作者吸引而看,但大致上還是比較愛看小說。有個朋友曾問為什麼,那時好像是這樣回答她的,因為看了之後,生活也沒有因此變得更好啊?根本就沒有從書中得到什麼力量,那看它做什麼?



不過想法是會改變的,也不能說現在重拾對心理勵志書籍的喜愛,但不會再計較一定非得從書裡得到什麼,畢竟改變不改變,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己本身,或許當下書籍中的字句是給予了一些刺激,但有沒有想改變的想法或衝動還是看自己。自己死賴著不動,看再多勵志書又有什麼用呢?



作者提到一段段故事,也有自己表妹選填志願的事,當然也有自己的往事。我不太在意書裡被寫出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反正都是些日常,自己或親友難免也遇上些類似的。後來不太排斥勵志書後,不再執著要透過作者文字得到什麼,就當作是看看其他的想法吧,反正大家會遇見的事情都有相似處。誰沒在選填志願時迷茫過,誰又能準確回答出那些年輕人迷茫時的答案,其實人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很多事情得做了才知道。從求學到出社會工作,作者書中提到的狀況,多半大家也都遇過,只是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也不太相同。不一樣的應對方式可能導致非常不一樣的結果,但沒人能說得準哪樣一定是最好。大概就是邊看著書邊想,假設我未來遇到這樣的事情,原來還可以這樣想或這樣做啊。



想想從前覺得不能從勵志書得到改變力量就討厭的想法也實在偏激了點,如同書名所說「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本來生活中的困境就不是看了一兩本書就能消失的,但我們可以透過書中與自己不同的想法來改變看事情的態度,或許更能找到現實的盲點,慢慢解決問題。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1/25
劇透警告
現代人普遍都有精神焦慮,只是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怎麼說呢?
  以現在的國中小學生來說好了,每天七點出門上學,多半都是七點後才到家,在學校下課與七點中的空檔都在安親班渡過,早上急忙出門上學、放學後到安親班急忙寫功課後再寫評量、然後再趕才藝班的課。
如此日復一日的超過基本工時的忙碌生活,在小學生時期就開始了,問問小學生們焦慮嗎?他們或許還不太懂焦慮這個形容詞,但他們大概會回答說就很緊張時間不夠用,要回家了功課還沒完成之類的。
  而學生家長們也很焦慮吧,尤其是面臨升學大考的學生家長們看著有看沒有懂的課綱,成天在煩惱升學積分要如何累計。等到大考成績下來了,看著分數要選填志願時,又再開始焦慮了,想要選自己想唸的,而大人們又希望可以選一個可以掙錢的,光是聽那些七嘴八舌的建議大概就填不下去了吧。
  到這時侯,就像是父子騎驢一般,父子倆一直被人指點也樂於改變方式,但總有人會不滿意,然後一直改一直改。這種日子真的很令人感到厭煩因為怎麼做都不對啊。
  很多人都喜歡甪自己的觀點來指揮別人的人生,但那只是你自己的人生經歷,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像是做化學實驗一般,劑量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當你做決定時,應該聽聽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依賴別人的選擇,就算是選的路比較畸曲,但走起來也踏實點。
友情和愛情一樣是勉強不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則上是和善的,這種善意有來有往後就成了友誼,但善意的往來不應該包含討好對方,而是應該找出一種自己與對方都舒服的態度來相處,這樣友誼才能持久。
  還記得小時侯寫畢業手冊時,很多人會寫勿忘我或友誼長存,但長大後才發現友誼長存這事還真心不簡單,除了頻率要對上,而生活圈要接近和價值觀要相同才有辦法長存。而友誼的重點在於深度而不是長度,每一段友誼都可以令人成長與學習,每個人都是經過多段的友誼而漸漸成長。
妳是春英嗎?沒有拼搏的溫柔是天真
  書中,令我最喜歡也最感傷的是春英的故事,小女孩春英的人生經歷是很多中國傳統家庭中女孩兒的寫照,因為是女孩所以要為家庭犧牲,因為家中還有兄弟,所以不能升學要工作,工作的錢要養家養兄弟甚至是供兄弟買房,日復一日的賺錢,不知不覺就成了所謂大齡未嫁的女子,看到春英的故事,我想到了前幾年的中國連續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春英比較幸運沒有像樊勝美有個吃人的兄長,成天為了填這個兄長的無底洞而爬不起來,不敢換工作不敢冒險只能小心翼翼的保有工作以便每個月給家裡寄錢。沒有選擇的人,真的很痛苦。春英最後有成就了,也割捨了當年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後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
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每個人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覺得阿德勒心理學的書寫的相對艱深,那麼達達令將這個理念用很白話且很多例子寫出來,讓你在閱讀時很快可以理解,相對執行上也可以更容易上手。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1/25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更從容》以真誠質樸的文字記錄著不同成長階段隨之面臨的難題、困境與煩惱,同時也以貼近生活、日常的經驗分享讓我們理解到如何在這紊亂的世界找回被世俗塵囂所掩沒且迷失已久的心,我們並不需要太過於在意世界怎麼看待自己,只需要記得學會傾聽心底的聲音、跟著直覺走,不要太拘泥於某些小事情或不重要的細節上,學會從容才能真正讓生活明朗起來。

畢竟人們慣於群居生活,無論是家庭、社交圈,還是學校、職場都是團體社會,很難不為了迎合世界或是符合他人期待而屈就自己、改變生活型態,成為一個被世界左右的魁儡,嚴重一點甚至還會成為社會的奴役,然而這種充滿焦慮、悲憤、痛苦的人生並不是我們該擁有的,或許要改變生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正如書名所說的,當我們變得更從容時,至少日子會過得愜意、自在一些。

雖然大多數人都曉得只要改變心境,一切都會變得豁然開朗,但在這個競爭世代,人們為追尋成就以擁有一個單純又富足的生活,使得往往會為了達成目的而太過糾結於一些不該在意的人事物,久而久之,便忘卻如何放下執著與偏見去看這世界,致使生活變得更艱辛。

作者透過許多過去的經驗闡述他如何從迷惘之中找到心的方向,他所走過的人生路途或許與我們截然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相似,甚至還會讓人產生共鳴,從每一個章節看到的並非長篇大論的人生大道理,而是一種正能量,讓人在山窮水盡之中,找到指引方向的光芒,也了解到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步調走在人生路途上,不必擔心世界會因此而崩塌,畢竟我們的人生是繞著自己的心打轉。

在讀《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更從容》的當下,總會覺得書中所提及的極為貼近現實,也很貼近生過去曾經歷過的事件,但我從中理解到的是,不同的思考方式能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悟與改變,平常心裡多少會為世界的不公平而想要抱怨連連,不過也許只要轉個念、換個做法、嘗試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便會使我們漸漸脫離糟糕又絕望的日子。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1/23
劇透警告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我們每天總是接收他人給的建言或是經驗來縮短我們嘗試失敗的次數,為了加速我們邁向成功的腳步,我們透過模仿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然後以與學習再造,最終成為自己的成功模式。
但是每個他人的建議,都是來自於他們個人曾經成功的經驗,當這一切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是否適合呢?
有時候每個人的時空背景人文以及個人的認知的不同,若依然將他人的建議放在自己身上重現,是否也會獲得成功呢?

有些人失戀了,身邊朋友總是說下一個會更好,對某些人來說離開一段不健康的情感,確實下一個會更好,但若其實問題是在自己身上而非對方呢? 沒有適度地去發掘真正的問題與解決,那麼當事人也不過是從一段不健康的關係,再換一個人重新發生一次,最後也只能感嘆自己的情路為何總是如此坎坷。

感同身受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難題都是具體而單一的,就像德國作家黑塞說的:「一個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大概必須有過類似的處境,受過類似的痛苦,或者有過類似的覺醒體驗,而這卻是非常罕見的。」


感同身受這句話嚴肅也需要負責任,那不僅僅只需要同理心就能明白,而是必須曾經真實發生過在自己身上,從自己身上再去看到別人有過自己曾經的經歷。

曾經一個我服務過的客人,他談起他因車禍而十字韌帶斷裂開刀後,所遇到的狀況與心情,他說就算他和別人描述了,但大多人只是皺著臉,感覺他很疼痛,更無法理解他開始在復健,所遭遇到挫折時懊惱的情緒,剛好,我的夥伴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當他們開始談起彼此的狀況時,兩人就像是遇到同星球同頻道的友人,當我的夥伴分享自己剛開完刀要下床的那一霎那需要多大的勇氣,那將所有力量都要集中在受傷的那一隻腳,曾經開過刀的肌肉與縫合的傷口處,瞬間感覺就快被撐破,很想用力卻總會突然的無力,失去重心摔倒,那位客人立馬點頭如搗蒜,只留下在旁邊客人的友人和我一臉無法融入的矇樣。

我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對也不錯的路,只是我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支撐自己這個決定的鏗鏘有力的理由。
告別一份工作,就像跟一個前任分手,萬分不捨而又不得已而為之。

我曾經離開一份自己很喜歡的工作,當時的主管曾經說過,你確定要離開這裡? 一個人在外面單打獨鬥的生活確定是你可以應付得來的嗎? 這份工作好好繼續做下去,以你的能力很快就可以升遷,薪水也絕不會讓你失望,你離開了這裡,或許就再也找不到那麼好的工作,而且這還是你最愛的服務業,這裡的同事也都相處融洽。

不是生活讓我有動力前進,而是如果我不往前走,後面就是萬丈深淵。
不進步就是退步,可以暫停,但不可以停止。

當時,我真的無法給自己一個堅強而有力的答案,為什麼在那麼完美的工作狀態我卻選擇放棄? 有時,我無法說服他人時,就等於無法說服自己,最後我仍選擇離開,過了很久我才知道其實那個岡位已經無法再激起我對工作的熱情,對於愛學習新鮮事物的我,那份工作已經開始在內耗我自己本身所擁有的技能,而無法再更新提升。

生活中很多人只能陪伴我們生命的某一段旅程,每一份工作也只能陪伴我們某一段時光,我們都是自私的,在每一個平台裡成長到一定程度,也會希望能到另外一片森林吸取養分,這樣的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全方位成熟的人。

當然,剛開始考慮要離開時,我曾因恐懼再也遇不到這麼好的工作,就像害怕再也遇不到如此包容自己深愛自己的前任,也遲疑這樣的決定是否會讓自己懊悔,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一個人去面對這樣的生活? 但其實當我們決定放下,不再往後看,打定主意好好往前走時,那代表其實我們成長了,過去的那一段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一段生命的歷程。

所謂的生活,應該是慢慢變好的,慢慢來,或許比較快。

生活會如何的擁擠或是舒適都是透過自己的選擇,有時我們會焦慮是不是跟不上他人或是同年齡的步伐,好似他人所擁有的,自己也非得相同擁有一份,誘使自己的得失心無法獲得平衡,更匆忙的選擇盲目跟從。

每一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獨特發生的生活,那些都是無法被複製更無法被替代,不如放慢自己的腳步,讓身邊的世界安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也好好看看自己所處的角色,調整好心境,然後再整裝重新出發,只需專注看著自己的每一個步伐,所有混亂複雜的,只要願意相信,生活不會虧待自己,慢慢地一切就會開始變好。

生活從來沒有那麼多「我沒得選」,只是你不敢選罷了。
我們一路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們。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這是一本對於生活與人性體悟極深的短篇手記,每一篇故事與提示語都可以在故事裡找到自己,作者極細膩的觀察,讓每個生活在這枯燥平凡的每一個人就像裸體一樣被解析,緩緩道出貼近心靈底層,最真實而不為人知的內心醒悟。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1/23

  生活要怎麼過,才算好呢?而你現在的生活如何?要怎麼樣才能變得更好?這樣的問題雖然不常會想起,但每當你看到別人/同學/朋友的生活與自己有些差異,甚至是自己的生活與想像中的有落差時,該怎麼改變或調適呢?

  最近的書名真的流行越來越長,尤其是療癒系相關的書籍,似乎想第一眼讓你知道這本書要從何處切入,好好來療癒一下何種問題。達達令的書我第一次閱讀,他在網路上被稱為「寫實系心理勵志散文作家」,就如同這與書名一樣長的稱號,這本書讀起來平易近人,就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面前和你聊起許多回憶、心事、生活、酸甜苦辣等經歷。


  達達令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一一告訴我們,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包含接受前輩與長輩的建議時,自己要懂得適時拿捏、選擇自己需要的,不必然要全盤接收;你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成為養分,不會有毫無意義的……這些都是達達令自己體悟或是他周遭好友的經驗,他在這裡寫出來,讓我們可以少繞一些彎XD呼應書名,說不定生活沒有變好,只是變得更從容(熟練/麻木)吧~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