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暫停抄寫: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暫停抄寫: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哲學教育在中學教育有何必要性呢?台灣教育改革多年,不可否認的,升學主義卻仍是台灣中學教育現場的主流思維。本書作者為高中國文老師,在書中除了寫出自己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觀察,犀利檢討整個教育結構的問題以及教改效果不彰的原因;也希望所有教師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科在現今的中學教育裡,除去升學外,還有何意義?作者認為語言表達思想,所以國文科不可忽略培養孩子們的批判、思辨能力,他在書中分享自己在高中國文課堂上帶入哲學方法的教學方式,在書中我們彷彿進入他的教學課堂,從中看見作者如何在國文課的不同文本中帶進相關哲學概念的討論。此外,書中還呈現了作者的學生與其他教師的訪談,分享他們在學習哲學方法或嘗試推廣哲學後的改變和想法。這是一本關於中學教育改革現場的啟發性作品,也是在中學推廣哲學教育的先驅與實驗之作,不論是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值得一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毅中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任教於北部公立高中,擔任國文教師,教學迄今十年。多年來嘗試在國文教學中融入哲學思考方法,推廣哲學教育,是高中教育改革現場的先驅者。他將多年來的實驗及成果寫成此書,期盼能帶來影響,從體制內改變教育現狀。

 

目錄

輯一  都到眼前來
一、高中教師的困惑日常
充滿象徵性的學校
好的教學方法?
亙古不變的教學內容
已經被網路取代的教師
想像的班級
放學才是真正的開始
二、都沒人意識到這些問題嗎?
掌握權力的教師
公務體系的行政
時時觀望的學生
看似很有教育專業的家長
三、哲學教育
為什麼是哲學教育?
反思升學主義
真的要思考嗎?從國立編譯館到108課綱
四、應該更換版本的國文教學
如果只為了考試也無妨
自己的語言
思想在幽微處蔓生

輯二  我們朝向夢境,而非完成夢境
一、若要去更遠的地方
未來的學生
先丟開備課用書吧
二、目前走的距離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大同與小康
莊子選
韓非子選
諫逐客書
典論論文
蘭亭集序
始得西山宴遊記
赤壁賦
訓儉示康
遊園驚夢
范進中舉
紅樓夢
台灣現代詩選
其他
三、沒有前人的路
四、教哲學,就注定身累心更累

輯三  心勿忘,勿助長
前言
訪談一、學問與興趣
訪談二、作為一種實用技能
訪談三、哲學的輕舟
訪談四、從零開始
訪談五、有些走到遠方的人
訪談六、從過去看向未來
輯四 歧路花園
一、步驟
題解
作者
課文
二、嘗試
范進中舉:誰定義了瘋人?
訓儉示康:節儉的矛盾?
諫逐客書:話術不只是話術
始得西山宴遊記:崇高之美
赤壁賦:審美與自由
丁挽:自然書寫與平滑空間

附錄 教師絮語
後記

 
 

自序  

在邊緣徘徊的人


  我是個國文老師,半路出家去政大學哲學。之後我才真正知道如何教國文。

  和大多數的老師一樣,想當教師的理由不外乎工作穩定。可是等到我到了教育現場,才發現竟和我學生時期一般地滿目瘡痍。

  第一年當教師,發現還有同事在體罰學生,而且被其他同事津津樂道。第二年當教師,發現學生們學習的痛苦與我當年並無二致,在考試制度壓迫下,學習的樂趣被延後了許多年。之後是這些現象的無止盡重複,那些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日日在心頭徘徊。身為一個職業教師,好像不能再想著只要對學生付出就好,還要潛入更深的地方,看看擾動著這一切的深流為何。

  當我意識到問題,卻苦求不得答案時,高中同學博文、承翰,大學學長威廷等人,幫我指出一條哲學之道。

  因為本科是國文系,所以我的哲學路,是從新儒家哲學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中國哲人的學說進入。那時身邊沒有可以討論的夥伴,完全讀不懂大師們在書中提到的萊布尼茲、康德、胡塞爾在說些什麼。於是開始尋覓各種哲學書籍,將市面上有的哲普書籍幾乎都買了遍,線上能搜尋到的影音教學也都看完了,才稍稍對哲學有點概念。

  此時我在中壢高中任教,已然在教學上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且培養他們的批判意識。

  哲學能提供解答,更擅於提出問題。當我因閱讀哲學,找到過往問題的答案而欣喜時,伴隨的新問題也不斷曼衍開來。任教班級裡對哲學特別有興趣的學生如忠穎、江謙等,經常在課後與我討論,很多問題是我沒有把握的,我遂在他們畢業後到政大哲學研究所進修。

  在政大學哲學是段靜謐美好的日子。政大多雨潮濕,文學院蟲聲唧唧,雨後陽光斜照,草木芬芳。我在此遇到我第一位哲學老師,黃冠閔教授。老師學養深不可測,且不停為推廣哲學奔走辛勞。在哲學,我是個初學者,但也許是因為我有心改變教育現場,長期將哲學教育在課堂上實踐,故老師希望我能寫成此書。

  推廣哲學教育這幾年,改變的學生僅限於自己班上的,這是點狀的改變,並不能真正形成風氣。這裡有個台灣教育的循環:要改變當前的教學困境,就必須教學生思考,但不改變教學困境,教學生思考也窒礙難行。

  哲學思考是不斷辯證、流動的,但台灣當前的教育框架卻很難被打破,每個人對「學校」的想像數十年如一日。以現在世界變遷的速度、學習管道的多元,傳統教學的知識量、教學法已經備受挑戰,傳統關在教室裡上課一整天的中學生活,無法符應外在變化。

  教育部也提出對策,從以前的「學科知識」到「基本能力」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與方針確實有所改變。但若探訪第一線的教師、學生、家長,聽到的聲音大多是對此改變無所適從,或覺得此改變徒增升學困擾,拉開學生在文化資本上的差距。政策的細節也許可以討論如何落實更徹底以及更有效執行的方法,但這些永遠是在「形式」上用功,如果在教學場域的多數人們對「教育」的想像不能改變,那麼以前教育的問題便宛如魔咒揮之不去。

  改變想像的方法就是從教師到學生、家長,或說整個社會,能在思考上踏出一步。在教育部的課程綱要裡,並非不重視思考,然而攤開目前中學生的課本,或是檢視師資培育的養成,從來沒人教過如何思考,「思考」作為一種能力,從未真正納入教育的環節中。

  智慧型手機普及,資訊已不被封閉在學校中。以前學生單方面接收知識的學習型態,早被網際網路、社群軟體打破。以前的學生上網至少要找台電腦,現在有手機即可。手機帶來的絕不僅只是便利性,還有交流的雙向性。當一則新聞發佈,或是一部短片上傳,觀者可在留言區提出評論,互相攻訐,學生從中學到的除了知識,還有質疑的能力。在這個時代,教師若仍停留在封閉的教室,就會成為掌握學生成績的威權形象,且不被信服。

  當前的中學教師,已經不能只靠教學的多樣化來取悅學生了,教師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當我們離開教室後,我們還能與這個社會有什麼連結?教室不應是封閉、定著、特定的容器,而應是開放、流動、無疆域的;教師的身份不應是單一、靜態的,而應是多重、實踐的。

  一個國文老師除了在課堂教授各類文學知識,離開課堂後,他或許是個文學創作者、社會評論者、學術研究者,甚至Youtuber。教師必須用實踐跟學生說明:課堂所教授的學問,確實有其意義。當課堂不限制在教室,教師又具備多重身份、跨領域的能力,學校就不是封閉的。教師若希望學生與社會連結時有能力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那麼教師就要清楚這些連結是什麼,以及必須增長哪些對應的能力。

  所有教師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科在現今的中學教育裡,除去升學外,還有何意義?當外部資訊取之不盡時,教學就不是凝滯的單向輸出,而是無窮的對話。在與學生對話前,教師要先說服自己。

  國文系的師資培育中,除了熟悉文本,很少有其它向度的能力。國文系的學生最不擅長思辨,當我開始學哲學,經歷了對過去所學的方法、價值等一切的崩塌與重組。這是不舒服的過程,可是也必須面對。如果教育不只是對時代亦步亦趨,而是要對時代提出批評或走在時代之前,那麼哲學就是一門提供許多思考模組的學科。

  這本書分成四個部分。輯一從我意識到的教學問題開始談起,包括國文教學以及班級經營,乃至整個學校作息,然後從這些問題討論哲學教育的重要性。輯二是我的實踐與心路歷程,呈現我主觀上遇到的困境,以及推廣哲學所遇到的挫敗。輯三是訪談學生與教師,希望能了解他們在學習與嘗試推行哲學後的想法。輯四說明我如何將哲學教育與目前的國文課堂結合,這部分不是教案,而是在概念上的轉換,讓古典文學能在現代發揮意義。附錄是我思索個人教學生涯中每天都會聽到的口號,這部分我比較任性,用很主觀的方式書寫,請姑且讀之。

  這本書能出版,最感謝的自是冠閔老師,以及開學出版社的顧忠華老師,他們為教育的努力與 對我的溫藹指導,令我沒有理由縮在自己教室內。教學十年,許多學生與同事一路相伴,難以一一 道盡。彥儀學長、致賢學長、志貞老師、忠穎、雅璇、晉安、家璇以及64屆的導師班、318,還 有最艱辛卻也是成果最豐碩的66屆302的大家。他們給我的建議使我不至一人茫然摸索,即便有 時一句慰問,都讓我了解這些努力,不會徒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08415
  • 叢書系列:哲學之道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0.6 x 17.2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已經被網路取代的教師
 
下課回到辦公室,這裡是教師們怨氣的聚集地,抱怨學校,抱怨家長,抱怨學生。很少人會去想這些問題怎麼來的,或是該如何解決。當然,為了不要讓生活太過苦悶,教師們會有很多抒發的方式,比如討論韓劇,或是團購生活用品。也有很多人是埋頭工作的,或批改作業或編講義(很多填空和表格的那種),有時會看到學生坐在桌旁,教師苦口婆心跟學生講著人生道理。
 
「玩手機」大概是教師們最常討論的話題了,大部分教師視手機為教學大敵。好像每個時代的教師都有在教學上要對抗的敵人,比如早期的小說、郵購,到再來的漫畫、掌上型電玩。這些令人「喪志」的玩物在每個階段批次出現,也會同時出現。但現在的智慧手機什麼都有,彷彿集合了所有罪孽於一身(這樣也好,意味只要對付一個敵人?)不過,當教師在開會的時候,只要抬頭望望四周,也會發現很多教師滑著手機,只是教師滑手機大概是在處理班務或是查資料吧,學生玩手機一定是放縱自己。
 
以現況來說,我自己所看到滑手機的狀況,絕大多數仍是在打電動或是看漫畫。我想,手機之所以比其他喪志玩物更令教師深痛惡絕的原因,應是在其自身的定位模糊。手機功能齊備,既是當代生活便利的主要工具,也是不斷進步、開發種種可能性的潛力商品。學生玩手機,既是離開現實,但也是跟上時代,操作著教師們在課堂上未必能給的資訊。
 
教師如果上課不禁止學生滑手機,有時候是會發生糗態的。因為學生很可能上網查資料,然後用來反駁教師的說法。這時候教師就要搬出那套威權來掩飾自己的不足,「不是說上課不准用手機嗎?」
 
除了既有的補習傳統,在智慧型手機成為生活型態後,教師又要面對這無可阻遏的風氣。有些教師會用更高壓的手段來達到自己教學的目的,也有些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定位。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0/04/17
劇透警告
在2020年4月12日與本書作者江毅中老師對談之後,我又進一步可以在江老師本書提到的高中國文課的狀況有新的領悟:

其實我在政大法學院所教的學生國文程度非常好(也就是他們理解中國古文的能力超越想像。以我我研究的清代法制的文本為例,那些文本內容的意義有時我都掌握不到,但是透過跟學生討論,他們的理解力超越我的想像,可以說我能夠在法制史研究有所收穫,是要感謝我的學生們的)

但國文課還可以如何加強呢?
1、減少艱難的文本,目前課綱選的文本太過消極 是給人生經歷許多挫折的人閱讀,但年輕學生需要更多積極面向的東西或哲學思維(傳統中國哲學例如莊子的齊物論、秋水篇討論的哲學議題可以跟西方哲學比擬)
2、學生缺少練習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練習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意見。因此顯得缺乏自信及退縮。非常可惜。他們對於自己意見的精彩往往沒有自覺。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4/16
這本書的作者江毅中在書中分享他在高中國文課教學現場的觀察並提出行動可能方案。我在大學教學30年透過這本書才了解我的學生在進大學之前的高中學習生涯,也驚覺到高中教育對於她/他們在大學接受專業知識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值得高中教師參考,對於大學任教者也有重要啟發。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