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 定價:680
  • 優惠價:7475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全世界的人都在讀、討論度最高的當代歷史鉅作!
**授權全球30個國家,銷量突破100萬冊**
**榮登各大媒體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無刪改繁體中文完整版隆重上市**

  絲綢之路主宰了人類的過去,也必將決定世界的未來
  牛津大學重量級史學家彼德‧梵科潘重新解讀世界史
  以全新角度、宏觀視野、創新思維、清晰邏輯、流暢文筆
  獻上一場令人耳目一新、大呼過癮的知識饗宴

  歷史,不該是從勝利者的視角詮釋過去!
  重返人類文明的誕生地,東西方交會的十字路口,
  將打開一扇回顧歷史的新窗口,
  更會看到一個相互連結的世界。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人類文明的進程,南轅北轍的文化在此碰撞震盪,並以此為中心輻散到世界各地。
  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於絲綢之路上發生的事件,也將決定當今及未來世界的面貌。

  許多個世紀以來,唯有在西方世界──也就是美洲的「新世界」,才能找到名望與財富。時至今日,東方世界也已逐步吸引追尋富饒的冒險者。橫跨整個中亞,深至中國與印度,曾是歐亞核心的地區再度崛起,並逐漸插足全球政治、商業與文化,重新聚焦世界的目光,強勢掀起全球性的話題。

  《絲綢之路》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切入,以絢爛奪目的方式,探索讓古老帝國盛起與毀滅的各種力量。這些力量也曾決定人類思想的發展以及世界財富的流動,現在更預告了種種國際事務的新開端。

得獎紀錄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年度選書、歷史類最佳書籍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年度選書、最佳出版人讀物
  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年度最佳讀物
  英國《太陽報》(The Sun)年度最佳選書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年度選書
  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讀物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年度最佳讀物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年度最佳讀物
  英國《今日歷史》雜誌(History Today)年度最佳讀物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作家首選
  英國《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年度最受歡迎讀物
  英國敦特書店(Daunt Books)年度最佳非小說類讀物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2015年度最佳讀物
  法國《觀點雜誌》(Le Point)年度獲獎書
  法國《歷史雜誌》(L’Histoire)2018年度最佳讀物

國內各界一致推薦

  Super Y超級歪(YouTuber)
  出版魯蛇(出版魯蛇碎碎念版主)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李孝悌〈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林長寬〈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祁立峰〈中興大學副教授〉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者)
  胡川安〈中央中文系助理教授〉
  涂豐恩(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博士)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科老師〉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陳美桂〈北一女教師〉
  寒波(演化人類學「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游博清〈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詹宏志〈作家〉
  廖彥博〈歷史作家〉
  劉維人〈《暴政》、《不穩定無產階級》譯者〉
  蔡安繕〈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校長〉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閱部客(YouTuber)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共同創辦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排列按姓氏筆畫順序)

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精彩又無畏,這是一部範圍宏大的歷史書。」──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衛報》

  這本新世界史出現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它將重心牢牢地放在從東歐到印度和中國的東方。這是一段沿著絲路的旅程,從世界古代宗教的出生,一直延續到當代的國際政治。──《每日電訊報》

  引人驚嘆又極具可讀性。──《每日電訊報》年度歷史書

  引人入勝,令人手不釋卷。市面上有很多書都聲稱自己是一本『新的世界史』,這本書絕對名副其實。作者的敘述十分宏大,同時細節詳實,而且有趣。──《泰晤士報》

  史詩般的傑作──內容和目的都不容忽視的一本書。──《新政治家》

  大膽且範圍宏大的一本書。──《獨立報》

  一本必讀書。──《經濟周刊》(Moneyweek)

  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一本重新定位我們的地圖和思想的書。──《遠景雜誌》

  一本絕不能忽略的歷史著作。──《南華早報》

  有紀念意義、恢宏,令人耳目一新。梵科潘是一位令人愉悅的旅途良伴,這條路運載過絲綢、奴隸、思想、宗教和疾病,它的今天也許將決定世界的命運。──《浮華世界》

  恢宏、精彩,並且有出眾的博學與生動的文風,作者帶領我們展開了一場令人炫目的旅程。──《開放雜誌》

  迷人的故事性細節,就像是一張大畫布,富含了超過兩千年的歷史。就像坐上了令人激動的雲霄飛車。──新德里《商務標準》

  年度最具啟發性的書,對歐洲中心觀的歷史記錄是最有益的解藥。──《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最佳讀物

  視角恢宏,富含故事性。──《中國日報》

  一本引人入勝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讓我們知道我們曾經的交流和今天一樣頻繁。──《世界旅遊指南》

  恢宏傳奇的歷史,又有文采又準確。精彩絕倫、信心十足,從根本上重新平衡了我們對歷史的傳統理解。──《星期日泰晤士報》

  令人愉快的作品。這是一本為我們已經連成網絡的時代準備的佳作,是令人振奮的號角。──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民》

  從古波斯和亞歷山大,跨越了兩千五百年歷史直到今天,這本書的跨度巨大,如果有人想要一本更新到今天的整體世界史讀物的話,這本便是個上佳選擇。──《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就像是偵探故事一樣妙筆生花、有娛樂性、引人注目且激動人心。──瑞典《Svenska Dagladet》日報

  一本必須一讀的書。──《成功雜誌》

  由智慧幻化而成的一本引人驚嘆又不失可讀性的作品。──《紐西蘭先驅》

  宏偉、博學又扣人心弦,不可不讀之作。──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

  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引人思索,令人激動。完全讓人手不釋卷。──挪威《日報》(Dagbladet)

  我們一直期待有一本世界史,它終於面世了,令人激動。──法國《觀點雜誌》(Le Point)

  令人驚訝的寬廣視角,引人入勝,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歷史,讓人手不釋卷。──黎巴嫩《東方文藝》(L’Orient littéraire)

  轟動之作。──義大利《街頭巷尾報》(Il Foglio)

  梵科潘將過往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充滿了對幾百年來的歷史和地理感興趣的讀者來說不可或缺的令人驚訝的細節和觀念。──挪威《VG》

  梵科潘在展開一個又一個的世紀、大陸和文化時也拓大了視野。一部宏偉的史詩。──法國《十字報》(La Croix)

  彼德的作品意味著『法國讀者將會享受到互聯在一起的歷史的閱讀樂趣』。這本書是一筆好奇心的寶藏,它將改變人們的認識。──法國《觀點雜誌》

  引人驚嘆。隨著權力向東方轉移,本書的敘述將調整人們心中的地緣政治指標。──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引人注意,富吸引力。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相信絲路的多維度歷史值得被視作理解現代世界根源的中心。──美國《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

  既是天才作家,又是出色的歷史學家,梵科潘同時又充滿了勇氣。即刻出現就成為了經典,絕對的大師傑作。──德國《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具有里程碑意義又勇敢。穿越歷史的興奮、充實之旅,這是一本開啟人們眼界的書。──德國《世界報》(Die Welt)

  梵科潘展現了即使是在古代,貿易和文化就將遙遠的人們聯繫到了一起。作者的一項天賦是有在宏大範圍中找出非同尋常的聯繫的能力。一本讓人們對現有的關於世界的觀念提出疑問的罕見作品。──美國《華爾街日報》

  梵科潘提供的豐富信息提供了內涵豐富的樂趣,他書中的細節給文字增添了色彩和個性,這是一本有著巨大雄心和史詩般視角的勇敢、宏偉的個人工程,書中充滿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聯繫。──美國《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利用了範圍寬廣的資料,梵科潘以熱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學術研究將他的敘述編織在一起,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當前糾結的豐富歷史圖景。──美國《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令人激動而且極富可讀性。一本恢宏的讀物,經過謹慎研究的歷史;一本敘事輕鬆活潑,又內涵淵博的書。它既有讓普通讀者激動不已的故事,又有滿足智識分子的學術研究。史詩般的魅力,是一本不可或缺之作。──英國《每日電訊報》

  精彩的編排,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這是一本很有雄心的書,勇敢地將重心向東轉移的一部世界歷史書。──英國《經濟學人》

  光芒四射,發人深省又有趣,在他這個等級的歷史學者中,他也許是唯一一個試圖重塑世界史的人。──《自由通訊》(The Free Press Journal)

  在許多層面上都算是一部超凡之作,任何一個寫了這樣一本書的作者都應該十分驕傲:這是一本視野範圍、野心和成就都十分耀眼的作品,是正合時宜的一部歷史史詩。──英國《觀察家報》

  這是一部視野範圍宏大的歷史,作者擁有的力道和野心都十分罕見。──英國《衛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


  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研究作品聚焦在地中海、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俄羅斯、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關係,也擅長中世紀希臘文學,2009年企鵝出版社出版了他翻譯、修訂的安娜‧科穆寧娜(Anna Komnene)《亞歷克夏史》(The Alexiad)。另著有2012年出版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The First Crusade)。

  歷史學家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曾讚譽梵科潘國際暢銷著作《絲綢之路》是一本「無論範疇、雄心與成就,都相當璀璨奪目的歷史鉅作」。

  彼德‧梵科潘:peterfrankopan.com / @peterfrankopan

譯者簡介

苑默文


  自由譯者,1986年生於北京,現居台灣。喜愛歷史與閱讀。翻譯作品有《中斷的天命》、《伊本•巴杜達遊記》等。目前正在寫一本關於北京的書,最喜歡的電影是《新天堂樂園》。

  歡迎譯文交流賜教:mustafa0818@gmail.com。
 
 

目錄

關於字母轉寫
前言
 
第一章 絲綢之路的開端
第二章 信仰之路
第三章 東方基督教之路
第四章 革命之路
第五章 協議之路
第六章 皮草之路
第七章 奴隸之路
第八章 通往天堂之路
第九章 地獄之路
第十章 死亡與破壞之路
第十一章 黃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銀之路
第十三章 通向北歐之路
第十四章 通向帝國之路
第十五章 危機之路
第十六章 戰爭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協之路
第十九章 糧食之路
第二十章 大屠殺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戰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國的絲路
第二十三章 超級大國對抗之路
第二十四章 通向災難之路
第二十五章 通向悲劇之路
結論 新絲綢之路
感言
注釋
 
地圖目次
約西元600年以前的跨絲路宗教傳播
約西元850年時伊斯蘭教和貿易路線的擴張
十三和十四世紀的死亡和毀滅
十三、十四世紀的地理大發現
1650年左右全球貿易路線
十九世紀的大博弈
中東大博弈
二戰期間的絲路
新絲綢之路
 

前言(節錄)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珍藏之一就是一張大大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釘在我床頭的牆上,每天睡前我都會盯著它看。過沒多久,我就記住了各國的名字和位置,記下了它們的首都,還有大洋和大海,以及匯入它們的河流;我也記住了那些用斜體字標示的主要山脈和沙漠的名字,心中憧憬著奇遇和冒險。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開始對學校課堂中殘忍又狹隘的地理關注點感到不滿,那些課程只專注於西歐和美國,對世界其他地方不聞不問。我們學習了不列顛的羅馬人;一○六六年的諾曼人征服;亨利八世和都鐸王朝;美國獨立戰爭;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化;索姆河戰役;以及納粹德國的興衰。我看著我牆上的地圖,那裡有那麼多的地方被靜悄悄地略過了。

  在我十四歲的生日時,我爸媽送了我一本人類學家艾瑞克‧沃爾夫(Eric Wolf)的書,這本書點亮了我心中的火光。沃爾夫在書中寫說,人們所接受的偷懶文明史是說:「古希臘之後有羅馬,羅馬之後是基督教歐洲,基督教歐洲之後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之後是啟蒙運動,然後是啟蒙思想的政治民主和工業革命,工業和民主的交互帶來了表達生命權利、自由權利和追求幸福之權利的美國。」我立刻就認出了這就是我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即西方政治、文化和道德的勝利頌歌。但是這樣的紀錄充滿了瑕疵;還有其他審視歷史的方式存在──那些方式並不是以近期的歷史獲勝者的視角來回首過去的。

  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很顯然,那些學校裡沒教過的地方已經成了被遺落、被歐洲崛起的故事擠到角落去了。我懇求爸爸帶我去看看赫里福德的世界地圖(Hereford Mappa Mundi),在那張地圖上,耶路撒冷是關注的中心點,而英格蘭和其他歐洲國家都被置於邊緣地方,差不多就像是細枝末節一樣。當我閱讀關於阿拉伯地理學家的著作時,他們配有插圖的作品看起來就像是上下顛倒的一樣,他們把裡海放在插圖的正中央,我徹底驚呆了──這就好像當我在伊斯坦堡發現一份重要的中古土耳其地圖是把一個叫八剌沙袞的城市置於地圖中央,這是一個我從來沒聽說過的城市,它從未出現在別的地圖上,它的位置直到近期仍然無法確定,但它卻曾經被看作是世界的中心。

  我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俄國和中亞、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事情。我想要以亞洲的視角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了解那些居住在中古時代的偉大城市,比如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巴格達和開羅的人們是如何看待十字軍的;我想要了解偉大的東方帝國,了解蒙古人和他們的征服;並了解人們是如何看待兩次世界大戰的,我所說的不是從弗蘭德斯或東線的視角,而是從阿富汗和印度的視角。

  正因如此,能在學校裡學習俄語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情,我當時的老師是迪克‧哈登(Dick Haddon),他是一個極其傑出的人,曾效力於海軍情報部,他相信了解俄語和俄國人靈魂(dusha)的方式是透過其輝煌的文學和農奴音樂。更令我覺得幸運的是,他還給感興趣的學生開了阿拉伯語課,他給我們六個學生介紹了伊斯蘭的文化及歷史,讓我們沉浸在古典阿拉伯語的優美之中。這些語言讓我開啟了一個等待探索的世界,或者說,正如我很快意識到的那樣,這個世界亟待西方人的重新探索。

  今天,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吸引了很多注意力,人們要評估它可能會帶來的影響。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據估算將會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增長四倍,人們也開始思考印度的社會變革,在那裡,擁有手機的人數比擁有沖水馬桶的人數更多。但是這兩個地方並不是我們審視世界的過去與今天的最有利位置。事實上,在一千年來,地處東方和西方之間,連結歐洲和太平洋的那塊地域才是地球轉動的軸心。

  在東西方之間的中點,大致上是從地中海東岸、黑海至喜馬拉雅山脈,這片地方也許看起來並不是進入這個世界的好位置。位於這片地域中的國家,像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和高加索國家,它們在今天會喚起一絲異國情調並讓人覺得是化外之地;這片地域裡還有動盪的、暴力的、對國際安全造成威脅的政權,像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或是不諳民主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和亞塞拜然。總的來說,這片地域看似是由一系列破敗或掙扎中的國家所組成,它們由一些贏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選舉票數當選的獨裁者領導,這些人的親戚和朋友把持著各項商業利益,擁有鉅額資產,手中掌握著政治勢力。這些地方有糟糕的人權紀錄,關乎信仰、良知和性的言論自由受到限制,對媒體的控制決定了什麼可以播出和什麼無法播出。

  但是這樣的國家可能會告訴我們,這裡並非死水一潭,這裡並非化外之地。事實上,東西間的橋梁正是文明的十字路口。這些國家並不是位於國際事務的邊緣,反而處在國際事務的中心位置──這就和它們在歷史中的位置一樣。這裡是人類文明誕生的地方,很多人相信人類就是在這裡被創造出來──在每一棵樹都優美並且可口的伊甸園中,由神創造出來。人們普遍認為伊甸園的位置就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肥沃地帶的某處。

  正是在這東西方的橋梁地帶,偉大的都市在大約五千年前建造起來,在這裡,印度河谷中的哈拉帕(Harappa)和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古代世界的奇觀,擁有上萬人口,有四通八達的街道和複雜的下水道系統。這樣的標準在幾千年後的歐洲仍然無法與其媲美。像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巴比倫、尼尼微、烏魯克(Uruk)和阿卡德(Akkad)這樣的偉大文明中心, 以其恢宏和建築創新而聞名。當時有個中國地理學家,他在距今兩千多年前就記載了巴克特里亞(大夏,Bactria)的居民是傑出的談判者和商人,這個地方以烏滸水(Oxus river)為中心,位於今日的阿富汗北部;其都城有一座市場,市場裡有各種各樣的貨物流通買賣,有來自遙遠地方的商品。

  這片地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降世到人間的地方,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印度教在這裡彼此碰撞。這裡也是各種語言相互展開競爭的熔爐。說著印歐、閃族和漢藏語系各種語言的人,與那些說阿爾泰語、突厥語和高加索語言的人們一同生活。這是偉大帝國興起和衰落的地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對立造成的後續效應會波及到上千英里以外。站在這片土地上,你能打開一扇回顧歷史的新窗口,你會看到一個本來就相互連結的世界。發生在大陸一端的事情會對其他地方產生影響,在中亞草原上發生的事情其後續影響力會讓北非人感受到,巴格達發生的事件會在斯堪地那維亞產生回響,在美洲的新發現會改變中國市場上的貨物價格,並引起北印度馬匹市場上的需求量激增。

  這些震動都是透過一張網絡而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在這張網絡中的各條路線上,有朝聖者和戰士,有游牧民和商旅,有貨物和產品被買賣,還有思想的交換、接受和精鍊。他們不只是帶來繁榮,也帶來死亡和暴力、疾病與災難。在十九世紀末,有一位著名的德國地理學家,他名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他是一戰王牌飛行員「紅男爵」的叔父),他給這張不斷擴大的聯繫網起了一個名字──「Seidenstrasen」,即「絲綢之路」──這個名字從此就沿用了下來。

  這些路線就像是世界的神經中樞系統,它們連接不同的人和地方,但是卻潛藏在皮膚之下,不為肉眼所見。就像是解剖學能夠解釋人體的功能一樣,理解這些線路聯繫能夠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而且,雖然這部分世界十分重要,但是它卻被主流歷史所遺忘了。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於所謂的「東方幻想」──這種刺耳而且極為消極地看待東方的觀點是把東方看作是未開化的、次於西方的,因此也不值得認真研究。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對歷史敘述已經太固化和完整,不再有空間去留給一個長久以來被歐洲和西方社會的興盛擠到邊緣處的地區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4565
  • 叢書系列:彼德.梵科潘作品集
  • 規格:精裝 / 800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十四章 通向帝國之路

英國的黃金時代讓一個位於北大西洋的島嶼變成了國際事務的主宰者,成為了一個統治世界四分之一領土的帝國心臟,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它的領土範圍,這樣的成就一定會讓過去的歷史學家和帝國建立者目瞪口呆。不列顛是一個不宜人居的地方,一位古代晚期的偉大歷史學家這樣寫道,那裡有些地方的空氣有毒,如果改變風向,可以讓人喪命。那裡居住的人是不列顛人(Britons)──他們的名字,如不久後的一個作者所推測的,是來自拉丁文的「brutus」──也就是「荒謬」、「愚蠢」的意思。被英吉利海峽和歐洲其他地方隔開,不列顛實在是遙遠、孤立又偏僻。這些缺點如今變成了絕對的優勢—促進了身居史上最偉大帝國之列的帝國的崛起。

正如學者們已經指出的,英國的終極成功有很多原因,比如說,英國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狀況要優於歐洲其他國家,因此社會底層人口的卡路里攝入量遠比他們在大陸的同類人口高得多。近年的研究也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扮演了重要角色,經濟增長讓薪資水平和工作效率迅速提高。英國的成功也歸因於它擁有為數眾多的投資者。英國的生育水平低於歐洲大多數國家,因此也對人均收入起到作用,因為人均獲得的資源和資產比歐洲大陸的人更多。

但是無法超越的制勝牌還是地理位置。英格蘭──或一七○七年和蘇格蘭聯合後的不列顛──擁有抵禦敵人的天然屏障:海洋。考慮到軍事威脅,這一點非常有用,如果要考慮到政府支出的話,那就更是上帝賜予的一份厚禮了。英國沒有陸地邊界需要防禦,因此英國的軍事支出遠少於它的歐陸對手。據估計,英格蘭此時的軍隊大約和法國一五五○年的軍隊規模相當,到一七○○年時,法國有多三倍的人數在軍隊服役,這些人都需要裝備和軍餉,意味著法國要比英格蘭多花許多錢在軍隊上;在法國,士兵和水手的收入也相對更低──當他們從田地、工廠和其他工作崗位上被徵召走時,失去的都是潛在的納稅人和消費者。

會員評鑑

4.5
13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21/09/29
傳統絲路指中國玉門關到歐洲的幾條路線,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與中段都在中國境內最後到達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北段是經由裡海之北越過黑海到達土耳其伊斯坦堡,可以選擇地中海到達義大利或是東羅馬帝國的區域到達東歐與中歐。中段是越過中亞五國到達伊朗直通阿拉伯半島北方到達埃及。越過蔥嶺之後轉南方由阿富汗進入印度半島是最南段。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上古開始陸續形成,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本書雖以絲路為名,中國著墨很少,璀璨奪目的歷史。龐大的鉅作,恢弘龐雜的千年的敘述,從古波斯開始說起,跨越了兩千五百年歷史直到今天。範疇廣闊由強調傳播視角,一路上以多線敘述歷史長河,年代的比重不一。雄心萬丈,企圖翻轉西方僅以獲勝者視角看全球,改從東西方交會之處、也是人類文明誕生地,地中海東岸、黑海至喜瑪拉雅山一帶建構全新世界史。

近現代史部分幾乎可以視為伊朗與阿拉伯世界政治史,結論突然轉回中國的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其內容有中歐鐵路,有泛亞鐵路,連通遠達非洲與歐洲心臟漢堡,更打通中南半島與印度半島與中國的交通,重現印度洋的貿易路線。完結本書。講述人類文明全球化的故事。展望未來重拾此處的光輝。

輕鬆愉快雅俗共賞文筆的作家,使用各式各樣流暢筆法的故事,穿插有趣輕鬆的奇聞軼事引人入勝。又能見微知著的小細節,這一點也要感謝議文流暢。作品吸引人且偏向大眾取向,雖以絲路為題,但是各個章節之間連貫並未有中心思想之取材,似乎為連貫而連貫,章節的名稱都是各樣之路,有時候卻毫無牽連。

閱讀本書後段,特別由十八章開始已經是進入十九世紀。幾乎都是談中東,俄國勢力膨脹,德國崛起,縱橫捭闔在伊朗這個土地發生,一戰似乎也和此地的角力有關。英國人先是左右逢源,與法國共同劃分戰後勢力,造成現代中東地區複雜又敏感的以阿衝突,貝爾福宣言,麥克馬洪-海珊協定,賽克斯-皮科協定。簡單說法英國建立地域小團體分而治之,先瓜分整個地區,伊拉克建立於分屬不同區域民族的帝國,以色列重新在此立命安身,阿拉伯建國全部肇因於此。接者是英美帝國主義者覬覦該地的資源,特別是石油,不斷的拉拔甲方打乙方,又背地與乙方交往的長遠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由伊朗的國王談起,石油,宗教,經濟利益,該地民族宗教衝突,地緣政治。夾雜美俄在此的勢力消長。在2020的疫情期間看來特別驚人,特別是美國帝國主義引起的勢力糾結,阿富汗戰爭,伊朗與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剛被消滅的ISIS,可能蔓延全世界的所謂恐怖攻擊依然存在。為文時剛好遇到奧地利維也納的恐攻事件!

帝國主義的後遺症,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朋友,美國都是支持對立一方,解決現在問題,卻衍生下一個問題。聖戰士,蓋達組織,伊拉克政府無一不是接受過美國支援卻成為日後的大患。這一點在稍微提到的阿富汗戰爭也出現,中國鼓勵維吾爾戰士對抗當時的蘇聯,卻也造成現代的疆獨武力。中西方主政者都犯了同樣錯誤短視近利。書中有兩個章節跳談到德國進攻烏克蘭是為了該地的糧倉,戰略目的不成反而動心起念殘殺猶太人。感覺上只是為了滿足標題的絲路與各式各樣的道路而硬扯進來。作者行文巧妙每每在前一章的尾聲就將下一章的主題依序帶入。

作者是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聚焦在地中海、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俄羅斯、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關係,也擅長中世紀希臘文學。依照語言系譜推測本人是克羅埃西亞後裔。網路訊息顯示族群是來自伊朗高原,後來慢慢移動到現今巴爾幹半島北方,可能因為家族因素,相對而言沒有所謂的歐美中心論的主觀意識,看到行文中批判自己英國同胞面對印度殖民地的高傲的階級意識,對於伊朗人的心中鄙視,還真是直接!直接擊節稱賞。帝國主義拉攏上層的歷史中談到伊朗法王欺壓巴哈伊信仰bahai。心中納悶,此宗教世界少有人知曉,舊名大同教,只是聞其名,直到接觸過信仰人士,在印度新德里的蓮花寺就是巴哈伊靈曦堂。作者倒是沒有說明為何將此寫入。

本書開始於西元前六世紀亞洲中心的波斯帝國,談到中西方的貿易與商品的交換,絲路串起東西方交流絲綢之路曾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接續是世界三大宗教在此條路上都有留下歷史的痕跡、雖有提及奴隸但是畢竟也只是商品之一、阿拉伯人開始的皮草代表的商業交換,蒙古的出現,成吉思汗的鐵蹄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鼠疫的傳播,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殞落,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的大航海金山銀礦之路、北方諸國如荷蘭起而代之,英美陸續崛起而有不同的故事。此些主題的發生地點雖然偏離主題卻也是重要的世界史,中亞世界的商業阻隔而有海權帝國的興起,最後依然回歸陸權爭霸,是否作者的原意是陸權主義優先?
展開
user-img
0.5
|
2021/02/25
有留言提到對中國過度美化的問題。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原文版與譯文版,應該會有更多的暸解。如果被譯過之後整個變成中國文學,還不如看原文書算了。
展開
user-img
4
|
2020/11/09
書是好書,非常精彩,扣一分因為最終章節過度美化中國。比起書中不斷地檢討西方國家,最終章節的過度吹捧、美化中國,讓人感覺有失公允,對於中國的新疆集中營議題輕輕拿起,輕輕放下,如何對得起前面十幾章節對穆斯林文化的精彩訴說?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4/10
這條路,對不少人來說有大量想像,音樂電影、文化藝術、貿易、宗教到政治都是,雖然是現實主義門派,但這條路,也讓我心嚮往之。

對絲路還是有憧憬,不管是伊斯蘭課堂上的電影教學、旅遊在中國甘肅月牙灣看到黃沙滾滾、在日本奈良玄奘寺的寺內看到壁畫,或北京清真寺開齋節,對我都能有飛向沙漠綠洲的畫面在腦海裡上演。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該書不只是政策性或讚頌方式的撰寫「這條路」,而是以這個區域上的所有推展影響當時的時空背景,甚至世界聞名的推進,猶如以國際關係史版本來述說「世界是平的」。

不管喜不喜歡、認不認同一帶一路,如果覺得國際關係很重要,台灣找回自己在國際的定位也很重要,那都該試著讀讀這套書,畢竟有不少和你我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事務,都在這條路上產生。
展開
user-img
2
|
2020/02/16
劇透警告
優點:在歷史的描述與考察分享上,引人入勝,讀者能輕易跟隨作者的腳步來認識璀璨絲路文明。

缺點:提及中國時過度美化,尤其在最後篇章歌頌一帶一路、大國崛起部分,顯失客觀。本書的中文版出版於2020年2月,時值新冠狀病毒爆發之際,若作者此時還在寫書,應該需要增添一個新的篇章,就像十三、四世紀的黑死病傳播路線。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