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磚窯廠旁不滅的明燈:中都開王殿的文化保存記事

磚窯廠旁不滅的明燈:中都開王殿的文化保存記事

  • 定價:450
  • 優惠價:9542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高雄愛河畔的中都工業區,是臺灣上個世代磚材生產工業的重心區域。在磚窯廠的周遭,曾吸引來自澎湖、臺南等地的工人,逐漸形成移民聚落──位於其中,由磚仔窯聚落第一代移民所建的開王殿,便是昔日聚落的信仰中心。

  經歷產業轉型、中都唐榮磚窯廠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都市重劃與住戶拆遷,這片土地上地景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古蹟保存區外的百年古廟開王殿,一度面臨拆除命運,但它亦曾是居民與勞動者共有的記憶,過往窯工生活文化地景一部分。

  在文史工作者與信徒們的各方奔走下,開王殿仍堅守在原地並逐漸回復機能。是什麼力量讓這些人凝聚在一起?本書記錄了中都地區與開王殿的過往,以及信徒與文史工作者們投入文化保存運動的軌跡。

本書特色

  中都開王殿是往昔中都唐榮磚窯廠附近聚落居民的信仰中心,由澎湖移民所搭建,見證了中都工業區的興衰與地景轉型。其豐富的宗教民俗活動,由保存的開壇紀錄簿也可窺看過去聚落居民的常民文化。

  本書詳實考證並記錄了開王殿的歷史,以及2010年開始一連串的文化保存運動。這亦是本由熱愛歷史的數學老師撰寫而成的常民歷史書籍,融合理科邏輯與文學浪漫,內附現今中都地區地圖拉頁,可讓讀者再次走訪、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莊文韋


  臺灣高雄人。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現職國中教師。

  生於斯,長於斯,求學歷程沒有什麼特殊事蹟,倒是從七賢國中、高雄中學到高師大數學系,一路念上來離家愈來愈近,近到只剩三分鐘距離,好像有點與眾不同。大學畢業同學們紛紛返鄉時,卻選擇離開高雄,千里迢迢跑到臺北實習,算是人生一個轉彎。在臺北任教時,受對臺灣歷史深懷熱忱的同事啟發,兩位理科老師一起「撈過界」,在校內開設文史研究社團,又是另一個轉彎。2006年受到老天爺眷顧,帶著妻子一起順利介聘回高雄,之後跨領域轉讀高師大臺研所,開始文史研究之路,人生再度大轉彎。

  身為一個喜歡歷史的數學老師,懷著敬天愛人之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感恩生命中每一次轉彎都能看見更美的風景,也終於明白每一條岔路其實都是自己該走的路。

 
 

目錄

高雄研究叢刊序
推薦序──讓磚窯工的信仰記憶浮現歷史舞臺/李文環
推薦序──廟宇文化與現代醫學/薛元毓
推薦序──數學與歷史美麗的邂逅/汪坪志
自序

第一章 寫作緣起
第一節 研究回顧
一、文資保存的問題與探討
二、靈力與地方感

第二章 中都開王殿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中都歷史中的開王殿
一、戰前「中都」地區與開王殿
二、戰後中都與開王殿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主祀神轉變的靈力特色
一、草創的開王殿
二、主祀神之轉變
三、佛祖「復興」

第三章 靈力的歷史與記憶
第一節 匯集人氣的廟會祭儀活動
一、歲時祭儀
二、進香遊境
第二節 靈力的施展
一、神明代言人──乩童
二、靈力施展的形式與範圍
三、靈力需求
第三節 神明的靈力傳奇
一、降妖伏魔
二、法術傳奇

第四章 文化保存機制中的在地實踐
第一節 開王殿的黑暗期
一、沒有乩童,靈力施展受限
二、人氣不再,停辦建醮活動
三、人謀不臧,不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外在危機出現
第二節 文化保存運動的開展
一、保存運動的策略
二、喚醒信徒的歷史記憶
三、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反思
四、期待保存之路重現曙光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保存大事紀
附錄二 2017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小故事」獲獎文章
中都文史踏查地圖

 
 

高雄研究叢刊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臺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臺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臺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國史館館長
吳密察

自序

  能從高師大臺研所畢業,並將自己的碩論研究及多年來的田野觀察記錄出版成書,對我而言,是一趟如夢似幻的旅程,將永難忘懷。

  回憶早年求學之路,在文理選組間掙扎,最後順服了家人的期待,完成數學系學業,成為中學數學教師,然而內心卻始終隱藏著缺憾。為了更瞭解養育我的這片土地,我開始閱讀臺灣史地專書,踏尋各地史蹟,終於,母校給了我一個圓夢的機會,我回到高師大就讀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重燃內心深埋許久的火苗,踏上了一條充滿驚奇的道路。

  在學術殿堂裡學習臺灣史地的研究方法,帶給我無窮的啟發,而能與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探究歷史的奧妙,更讓我的內心無比雀躍,雖然同時要兼顧教學工作與研究所的課業,也曾感到負擔沉重,但我所得到的心靈充實與滿足,支持我一路前進。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一個歷史研究人員,如何能為家園奉獻所學,自然成為我人生的重要目標,因此就讀研究所期間,我開始關注文化資產保存的議題,而此時高雄市中都開王殿的保存運動引發社會關注,在李文環教授的鼓勵下,讓我開始對這座廟宇的故事感到好奇,進而以其為研究主題,進行大量的田調訪談,持續深入探究其文化價值。

  在這段艱辛且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我能強烈感受到信徒們與神明之間緊密的連結、感應、與認同,甚至,還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幫助我,讓我在研究過程中,巧合不斷,驚奇處處,雖然屢次遇到難題,但最後都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平凡如我,起初只是懷著一份好奇心,偶然接觸開王殿的議題,然而當這本書終於如水到渠成般完成後,對於自己能對中都文化的保存略盡綿薄之力、為自身成長的城市留下紀錄,甚而稍稍幫助到弱勢的信仰族群,我感到無比榮幸,甚至覺得這是發生在我生命中的奇蹟。

  2014年,我的研究有幸入選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辦理之「寫高雄──年輕城市的微歷史文史獎助計畫」,並完成「中都開王殿歷史文化調查」計畫案。2017年,本研究再度入選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第一屆「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出版獎助計畫,開始進行改跟編整工作,可以說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鼎力協助,是我完成此書的重要推手。研究過程中,感謝三民區第一戶政與地政事務所提供珍貴的史料,並承蒙劉正元教授、楊雅玲教授及多位審查委員提供指正,讓本書得以順利完成,還有熱心協助蒐集老照片與帶我四處拜訪耆老的陳淑媚老師、耐心回答我無數問題的廟公阿殿伯、張鶴鐘主委與眾多開王殿的大哥大姊們,以及高史博專員建華、巨流執行編輯宛君與幫助我的每位貴人,是他們與我共譜這一篇篇動人的歷史篇章。

  本書從無到有,一路走來最要感謝的是李文環教授的啟發與教導,由傳道授業到解惑,由言教乃至於身教,李老師在在都是學者的典範,身為他的子弟我深感榮幸,只希望本書的付梓,也能以些許榮耀回報他為歷史研究與培育後進的付出。

  幾年來,我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進修,經常不分日夜地埋頭寫作,沒有家人的支持,我無法全心投入研究,在此我要向內人商瑜容表達最深的謝意,是她讓我無後顧之憂,成就夢想。

  中都開王殿是古蹟磚窯廠旁的一盞明燈,也是一盞孤燈。此書的出版,象徵眾人對文化保存的重視,保存運動才剛開始,我們正在爭取的,是新的歷史,新的可能。

  最後,僅以〈煙囪〉這首詩,來傳達我對高雄這片土地的愛。

  煙囪──記中都唐榮磚窯廠
  商瑜容

  假如你曾見過我
  在某個仰望藍天的時刻
  一定會記得我是如何執拗地
  吞吐每朵雲的靜默
  屹立在時光的荒原裡
  斑駁著永恆的顏色
  假如有風猶疑拂過
  吹入乾冷的隧道
  試探我
  一定會訝異我是如此堅定地
  信仰著那段不知疲憊的青春
  在烈焰中用每塊磚去拼寫去歌頌
  磚窯廠旁不滅的明燈──中都開王殿的文化保存記事
  時代的滄桑印記
  不惜耗盡生命的熱度
  日人鮫島盛
  臺灣煉瓦會社
  打狗工廠
  澎湖移民……
  不停前進的意念交錯在我腳底
  牛車晃晃蕩蕩順著輕軌
  載來愛河的黏土
  柴山的柴木
  劈劈啪啪新世界的夢在八卦窯裡燃燒
  日夜蒸騰的熱氣歡唱著寶島的樂章
  胼手胝足凝結在一塊塊赭紅的磚瓦中
  那是家國的輪廓
  是安身的想望
  而我並沒有遺忘
  在滂沱的歲月裡
  天空洗淨了憂傷
  給我一道彩虹般的孤獨
  揭開記憶的藤蔓
  沿著煉瓦會社線的軌道漫溯
  我看到
  中都的故事砌在哈瑪星武德殿
  與前庭的老榕樹一同呼吸
  映在西子灣夕陽的容顏裡
  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還曾經
  寫進高雄州廳的磚牆裡
  臨著恬謐川流
  在大戰來臨之前
  在我還熾熱的時分
 
莊文韋
2019.9.1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416096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5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寫作緣起
 
近年來愛河成為高雄市重要的城市意象,市政府積極整治,期使河岸景觀改善,如今愛河下游已成為市民和觀光客悠遊河邊與乘船遊覽的觀光勝地。沿著中上游前行,來到同盟三路,遠遠就能看到兩支充滿歷史樣貌的巨型磚造煙囪,相對於下游住商混合的人文景觀,高聳的煙囪凸顯工業的氣息,這就是「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近十年來,工業地景受到文資保存風潮的重視,開始向「文化化」轉型,於是這裡在2003年被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2005年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如此特殊的歷史文化景觀理應遊客如織,然而磚窯廠古蹟園區卻是一片荒蕪寂寥,但見一間佇立在荒地上孤零零的紅色小廟,入口處掛著木製名牌,上頭寫著:「磚窯場百年古廟──開王殿」,相對於臺灣傳統廟宇周邊常見的聚落景觀,孤寂的開王殿更顯得與眾不同(見相1-1)。
 
位於中華二路與同盟路、中華橫路所圍成的「中都工業區」,此時此刻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產生劇烈變動,除了國定古蹟中都唐榮磚窯廠外,在這一片被抹平重劃的的文化地景上,[註解1] 出現方正的土地與整齊的道路,開王殿孤寂的身影其實見證著這一切。
 
那麼,中都地區原有的地景為何?又因何產生變動?
 
開王殿與周邊聚落坐落的土地原是磚窯廠所有,1984年唐榮公司向市政府提出變更中都地區所屬土地都市計劃之申請,期能將工業區變更為住宅用地,並籌建經貿商業區。直到2008年,市府開始積極辦理中都地區市地重劃,在觀光休閒的推展、優質生活區、創造土地價值等目標下,市府依據中都地區劃定第68、69期重劃區的行政命令,逐年開始進行住戶拆遷補償工作。2012年位於磚窯廠北側,最大面積的工寮聚落已悉數拆除,徒留下與聚落同被排除於古蹟保存區外的開王殿(見相1-2)。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