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_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台湾物語: 「麗しの島」の過去・現在・未来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台日書情報]解救日本讀者的「台灣荒」?探訪疫情中維繫著台日交流的5間日本書店

    文/太台本屋 tai-tai books,|,OKAPI閱讀生活誌2021年04月27日

    日本和台灣無法自由來去,轉眼已過了一年。就像台灣人很想念日本一樣,對無法前往台灣的哈台日本人來說,也同樣是令人難以忍耐的一年。 近幾年來,韓國金秀顯的勵志書《我要做自己》日文版大賣45萬冊,趙南柱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日文版暢銷22萬冊,韓國翻譯書在日本出版界掀起熱潮,現在街角的 more
 

內容簡介

我長期都想,有朝一日要用日語寫以台灣為主題的一本書,
為的是讓日本人多一點﹑深一點認識美麗島台灣……__新井一二三

  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作家米果:身為台灣人的我,卻從這本書中讀到了即使是台灣人也容易忽略……卻不慎遺忘的各種酸甜甘苦。
  ★立法委員候選人陳柏惟:透過作者的眼,從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自己是誰﹗
  ★吳叡人__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全心推薦

  你以為知道,但原來你並不知道;
  你以為了解,但其實你有很多誤解;
  你以為忘了,但只要想起來,你發現自己竟然如此深愛......

  一九八四年夏天新井一二三第一次來台北,這裡不是繁華的東京,不是熱鬧的香港,不是莊嚴的北京,那麼「台北」是怎麼來的?當羅大佑唱〈台北不是我的家〉,當林強唱〈向前走〉,台北之外,還有什麼?這個答案,三十五年後,她說——這裡,是台灣人的台灣。

  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有複雜難以說清楚的歷史定位,有不同族群、多種語言,卻共存在一起的社會環境,有日新月異的宗教信仰,地名與人名既中國又日本,糾結的殖民情懷,得天獨厚綿延不絕的自然美景,風味傾城的美食……

  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新井一二三和台灣人做朋友,她說每個人的背後都像一部長篇小說,活出生猛顛覆的故事。她希望日本人可以傾聽我們的故事,她寫七個章節等於寫七封情書,從北到南的活潑城鄉,從巷弄廢墟的日式建築,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驚喜悸動……每一封都讓人流下眼淚。

  不管「台灣」作為一個名詞或是動詞,我們對每天在這個海島上演化的生命力,彷彿熟悉卻又陌生……

  這是新井一二三的情感之書,也是我們的理解之書。她的文字與觀察足以作為我們丈量內心與台灣的距離,有時可能我們太靠近,以至於忽略了真正要珍惜的部分。

  這是新井一二三的傾聽之書,也是我們的面對之書。每翻一次新頁,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自信,閱讀她三十五年後交出的作業,再一次重新擁抱台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Arai Hifumi)


  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留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廣州中山大學。任職朝日新聞記者、亞洲週刊(香港)特派員後,晉身為中文專欄作家。

  日文作品著有:《中国語はおもしろい》(講談社現代新書)、《中国中毒》(三修社)、《中国・台湾・香港映画のなかの日本》(明治大學出版會,以林一二三之名義)。

  中文作品:《心井‧新井》《櫻花寓言》《再見平成時代》《臺灣為何教我哭?》《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等二十八部作品〈皆由大田出版〉。

譯者簡介

張秋明


  資深譯者。筆記整理狂熱者。喜愛注目向田邦子。大田出版:絲山秋子《絲的怪談》,村上龍寓言小說《盾》,奧野宣之筆記系列第三冊《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澎湃野吉系列《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富士山我來亂了!》,寺山修司《少女詩集》(大田出版翻譯中)。
 
 

目錄

002推薦序_收到一封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米果
006推薦序_思考我們自己是誰/陳柏惟
008序_三十五年後交的作業/新井一二三
015前言

第一封  北與南的物語
1  台灣並不是「一個」  018
2  「台灣波士頓」  038

第二封  母語和國語的物語
1 多種語言共存的海島  056
2 國語和母語  060
3 翻轉的「台灣」與學生運動  077

第三封  鬼與神明的物語
1 怪力亂神  088
2 神明的物語  100
3 日新月異的宗教儀式  109

第四封  紅磚與廢墟的物語
1 存留在台灣的日本建築  118
2 遊走台北昭和町  129
3 「文化創意」風潮  140

第五封  地名和人名的物語
1 地名的物語  150
2 台灣原住民的鬪爭  163
3 「正名運動」的去向  172

第六封  台灣和中國的物語
1 複雜糾結的台灣歷史  178
2 日華與日中  189
3 「天然獨」VS「網軍」  198

第七封  電影和旅行的物語         
1 西海岸之旅  212
2 東海岸之旅  227
 
結語  246
參考書目  250
 

推薦序一

收到一封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

 
  閱讀新井一二三這本著作,有很微妙的心境。所謂微妙,不是什麼奇怪的感覺,而是舒適的愉悅。透過文字,以及文字內裡微微滲出或大膽流露的理解與情感,因而跟作者有了心領神會的契合,這是閱讀最棒的境界。所謂的愉悅,是比開心還要淡雅一些,卻又比歡喜還要明顯一些,講白一點,應該是被理解、被知道、被喜歡的感動吧!

  新井一二三的中文書寫是很有歷史的,最早我讀她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文章,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她所出版的中文著作應該可以稱之為多產,我閱讀她寫香港,靠著印象裡的描述去尋找那家位於北角的理髮店。看她寫新宿東口紀伊國屋書店B1配眼鏡的經驗,立刻想起自己就讀的語言學校就在隔壁棟大樓,我知道那間眼鏡店,因為眼鏡店的附近有間好吃的咖哩飯餐廳。我讀她寫中央線,喜歡得不得了,每次去東京就搭中央線來來去去。讀她寫的東京人,想起自己成長過程幾乎跟書裡描述的昭和世代相去不遠。

  總是這樣,在新井嫻熟有趣的中文裡,確定了旅行可以前去的方向,幾乎忘了中文其實不是她的母語。對她來說,中文就是外國語,而能夠把外國語運用得如此傳神、彷彿自己的母語,那又是身為讀者感覺敬佩的地方。雖然使用敬佩這兩個字有點老派,但我想不出其他適合的用字了。

  然而這次是新井以她自己的母語日文來寫台灣,原本是寫給日本人閱讀,因而能夠從歷史、人情、建築、文化種種層面來理解台灣,讓日本人可以在珍珠奶茶與鳳梨酥和旅遊指南之外,有機會更接近台灣的日常,我猜想,這應該是筑摩書房一開始向新井邀書的初衷吧!深層的理解,才有可能產生深度的情感,才會有一來再來的動機。

  然而,身為台灣人的我,卻從這本書讀到了即使是台灣人也容易忽略,或即使經歷過、在意過,卻不慎遺忘的各種酸甜甘苦。我以為足夠理解或習以為常的人情事物,原來在新井的觀察中,顯得那麼可愛、有意思,或特別、稀奇。內心想著,如果經由這本書讓日本人理解台灣,那真的太棒了。

  因為文字建立起來的緣分,我成為新井的取材對象,書裡寫到我的台南成長經驗,因此在二○一九年與出版了《臺灣日式建築紀行》的渡邊義孝建築師初次見面時,他很驚訝地表示,「哇,妳就是新井さん書裡出現的米果!」

  同樣的對話場景又一次出現在川本三郎老師為了新書《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日本國民電影「男人真命苦」之旅》來到台北大稻埕茶敘的場合,我跟川本老師有幾年的交情,他見到我,立刻說他讀了新井的書,「書裡面的米果,我認識啊!」

  對台灣日式建築有纖細情感的渡邊義孝建築師,以及有著昭和文人氣質的川本三郎老師,他們都成為台灣旅行的常客,而他們也都讀了新井書寫的台灣物語,當時我真的覺得,新井果然做了一件對台灣很不得了的事啊!

  我注意到這本書最後列出的參考書目,發現一本由弘文堂出版,因白色恐怖事件流亡日本的台灣作家王育德,以日文書寫的《台灣—苦悶的歷史》,這又是另種巧合。這本書最早在一九六四年問世,幾乎是日本人研究台灣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書,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有中譯本出現。王育德出身台灣台南,以台灣為主題的著作卻以日文書寫,而新井一二三是日本人,公開發表的文章或出版成冊的書籍,卻是以中文書寫為大宗。語言從來不是理解的障礙,書寫的情感溫度才足以通往彼此的內心,不管是半個世紀以前的王育德,還是已經在台灣出版了二十九本書的新井一二三,在書寫台灣的文字脈絡裡,都看到同樣的愛,如情書般的愛。

  我很喜歡,並且感謝這本書,彷彿收到一封一封寫給自己生長土地的歲月情書,要好好收藏才是。

作家╱米果

  關於米果:台南出身,現居台北盆地邊緣,小說與隨筆雜文書寫者。大田出版《只想一個人,不行嗎?》《初老,然後呢?》《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濫情中年》。

推薦序二

思考我們自己是誰
 

  新井一二三老師這本新書,名為《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很特別的是先以日文寫成,再翻譯成華語。作者說,台灣人對於日本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日本人對於台灣的理解卻大多很薄,因此起心動念,以日文寫就這本書。作者從不同出身族群的朋友故事、名人新聞事件,窺見各視角立場的台灣,若說一個視角、一個出身,即是一抹顏色,那這本書則充分彰顯了台灣這個移民社會的繽紛色彩。

  作者自謙自身實非直接定居台灣,不確定筆下的台灣是否真切。但有時或許站在局外的觀察者,會比局內人更一針見血地看清楚事物的全貌。這本書,不僅讓日本人更理解台灣,這個「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其實代入我們台灣人自己,也是很可以的。我們台灣人對於自身的複雜歷史、尚未完整面對的過去傷痕,仍有很迷濛的距離,這個距離也常是造成社會各階層誤解對立的主因。新井老師的筆法高明在這些很嚴肅的事情,在她筆下很輕鬆地能讓讀者設身處地理解,每個篇章都是活靈活現的故事,毫不枯燥。

  最後,要特別提到,新井老師序言裡讓我很感動的一段話:「台灣不是誰的孤兒、誰的繼子;台灣歷來就是台灣人的台灣。」而我們正可以透過作者的眼,從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自己是誰!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願永遠常在,美麗島、台灣。

立法委員候選人╱陳柏惟

作者序

三十五年後交的作業

 
  我第一次去台灣是一九八四年夏天。戒嚴令下,感覺黑薰薰的台北,不像繁華的東京,也不像熱鬧的香港,更不像莊嚴的北京。台北到底是怎麼來的?我當時還是個大學生,一時找不到答案,只好把這道高難度課題藏在看不見的抽屜裡,心中告訴自己:以後再說。

  現在我能說:當年台北,硬體上還是早已滅亡的大日本帝國遺留在亞洲一角的孤兒;軟體上卻是流亡的中華民國似愛非愛的繼子。可是,收集到這些詞彙之前,我還是要做很多年功課的。

  我開始認識台灣是一九九六年。那年我訪問了兩次台灣。第一次是二月中,為日本雜誌的台灣專題去採訪一個星期,見到了社會各界的不少人士。解嚴後已過了幾年,一九九○年代的台灣好比處於青春期,正在超級流行電台的叩應節目和「顛覆」一詞;竟有受訪者臨時騎機車載我去公寓裡的播音室當嘉賓,叫我體會到「顛覆」是什麼感覺。總之,整個社會在沸騰、興奮,充滿著樂觀的熱氣。兩個月後,台灣舉行第一次的總統直選;我又飛進台北,這次還由松山機場搭上了沒有其他旅客的小型飛機,去了台海危機中導彈射來的前線馬祖。

  兩次台灣之行讓我認識到一些當地媒體界的朋友,同一年就開始為台灣報刊寫文章了。後來,我跟台灣的緣分從未斷過,一直在台灣媒體上寫專欄結集出書。

  記得二○○○年代的台灣社會,眼看就變得越來越乾淨,不僅在環境衛生方面,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亦如此。在宜蘭等地,開始看到早期文創的成果。我忘不了在宜蘭火車站外面,牽著孩子的手等候之際,有個年輕人帶把小提琴走上來,一句不說,專門為我們拉了一首宮崎駿動畫片《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伴隨著你》。那是多麼美麗的記憶!

  二○○八年的電影《海角七號》,對我的台灣觀來說,是莫大的轉折點。比誰都「台灣之子」的魏德聖導演拍攝的經典級台片,叫我每看一次就哭一次。好比收到了往南島文化圈的邀請信一般,我忍不住就搭上了南下的高鐵列車。當那趟恆春半島之旅結束時,我已深深刻刻體會到:台灣不是誰的孤兒、誰的繼子;台灣歷來就是台灣人的台灣。

  在日本,傳播媒體對台灣的報導遲遲不變。早就民主化了,但是台灣的頭號景點仍不是故宮博物院就是中正紀念堂。至於在戒嚴令下台灣人曾經歷的苦難以及在民主制度下嚐到的希望與失望,很少被報導。

  二○一一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後,台灣捐來的大數目支援金叫日本人重新認識台灣。到寶島旅行的日本人越來越多,不僅是烏龍茶和鳳梨酥,而且滷肉飯和珍珠奶茶也風靡東洋。儘管如此,全體日本人對台灣的知識還是少得可憐,尤其跟台灣人對日本的豐富知識相比的話。

  我長期都想有朝一日要用日語寫以台灣為主題的一本書,為的是讓日本人多一點、深一點認識美麗島台灣。只是,不瞞你說,寫台灣還是難度非常高的,主要因為在這島嶼上住著具有不同背景的很多族群。到底該由誰的角度去看歷史、解釋現狀,才算公平、有代表性呢?何況,雖然關注台灣三十五年之久,我始終沒有在台灣居住生活的經驗。自己對台灣社會的理解到底多精準,我不敢說有足夠的信心。

  應日本筑摩書店之邀,撰寫本書日文原版的過程中,我看了不少書,也上網查了資料,還坐台鐵列車環島一番。可是,在我腦海裡不時浮現的一個又一個台灣朋友們之面孔,才是支撐我書寫下去的指南針。反映著移民和外來政權來來去去的複雜歷史,似乎每一個台灣人心中都有欲說還休的真實人生故事。我親耳聽過一些,也看著他們╲她們的表情猜測、想像過更多。於是講述台灣的書,自然就成為一層又一層的故事重疊的千層蛋糕。

  出乎預料之外,日文原版剛出來不久,老交情大田出版提案出台灣華文版。自己用日語寫的書,請專家翻譯成華文問世的經驗,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本來是針對日本讀者而寫下的一章又一章物語,由書中的主人翁(=台灣人)看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讀後感,目前我還不得而知。可這畢竟是我根據這些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而寫出來要提交的一份作業,雖然從最初算起推遲了三十五年,還是衷心希望能夠得到一張及格的成績單。當下唯獨垂首靜候南風吹來的佳音。

新井一二三
二○一九年十一月寫於東京國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95867
  • 叢書系列:美麗田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喜歡台灣的人。對台灣有興趣的人。有台灣朋友的人。打算去台灣旅行的人。
 
這是為你們而寫的書。
 
不論就地緣還是歷史方面,台灣和日本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但因為諸多因素,使得市面上日文寫的台灣書籍不是太多。
 
當寫出來的書少,不免令人擔心思考時必要的字彙恐怕相對不足。換言之,就像陷入單行道的死胡同一樣,總是鬼打牆似地回到同樣的結論。
 
就旅遊景點來說,台灣近來頗受到矚目。有關各地旅遊和美食的導覽資訊也跟著充實許多。因為治安良好又很方便,應該也能夠一個人拿著書本或手機遊走一下。
 
結果會不經意瞥見跟日本和其他國家不同,只有在台灣才會發生的情況。基於當各位心中冒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的疑問時,若是能提供解答、或是提供隻字片語觸發進一步調查的動機也好的想法,我動手寫下了這本書。
 
日文原文版的副標題「美麗島」的緣由可追溯至十六世紀航行到東亞的葡萄牙水手從海上眺望台灣時的一聲驚呼「Ilha 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島),至今為全世界和當地人民對台灣共通的暱稱。
 
長年重複訪問台灣,我深深感受到每一個台灣人的背後都有著長篇小說般的故事。或許大家的人生多少有些共通之處,但那些長篇小說中充滿了許多外表看不出來,卻聽過一次後便永難忘懷的情節。
 
一旦和台灣人成為朋友,請試著傾聽他或她、以及他們的母親或是祖母的故事。
 
由衷祈願本書能成為解讀台灣此一物語的指引路標。
 
第一封  北與南的物語
 
(1)—台灣並不是「一個」
 
台北與「南部」

 
「妳知道嗎?台灣分為台北和『台北以外』,而且『台北以外』一概都被稱為『南部』。」
 
有一天聽到朋友跟我這麼說時,當下感覺有些心虛。因為自己已經來過台灣多次,卻從沒去過「台北以外」的地區。
 
畢竟來自日本的班機通常抵達的是台北機場;台北既是政治與經濟的中心,我的工作對象也都在台北。朋友自己十八歲上台北讀書,台灣大學畢業後也繼續留在台北擔任雜誌社編輯。不過她目前已考慮要回歸故鄉。
 
「流行歌曲不是也有唱嗎?『台北不是我的家』。剛好農曆春節要返鄉,妳要不要一起來?」
 
我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決定跟著去叨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特殊傳說漫畫|單書85折、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寵物&植物展(止)
  • 奇幻基地x春光
  • 金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