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私密中的真相:從書信日記看近代中國政治

私密中的真相:從書信日記看近代中國政治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榮祿的書信,披露滿洲權貴在軍機處明爭暗鬥下,新貴袁世凱的艱難處境。
  軍機大臣鹿傳霖及軍機章京許寶蘅日記表明,光緒帝應係病死,而非遭受謀害。
  康同荷保存的康有為三封親筆信函,反映保皇會時期的康氏思想。
 
  書信日記具高度私密性,是種「講私房話」的原始文獻,更是考訂歷史真相,挖掘歷史細節的絕佳史料。
 
  爬梳大量書信、日記、年譜等「私密性」史料,細緻考訂清末袁世凱的政治處境、光緒及慈禧死因、慶王奕劻攬權納賄、保國會解散原因等近代中國重要政治事件,一本深度了解近代中國政治鬥爭、派系權力、社會動態的重要專著。
 
  書信及日記類的史料,最本質的屬性是「私密性」,甚至多是坦露衷腸之言,具高度的可信度。一部日記中某些零星記載,可能會不經意地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歷史疑案。
 
  本書爬梳大量的書信、日記、年譜,如汪康年師友書札、鄭孝胥日記、抑抑齋日記、張之洞電稿原件、惲毓鼎日記、許寶蘅日記、康有為家書、郭則澐自訂年譜稿本、葉德輝致易培基書信等私密性文獻,對戊戌政變、保國會解散原因、丁未政潮、清廷捉拿康黨與軍機四卿、處置戊戌六君子、光緒慈禧之死、袁世凱遭滿清權貴傾軋、慶王奕劻攬權納賄、辛亥革命等近代中國重要政治事件內幕做了細緻的考訂和分析,揭示了以往被重重迷霧遮蔽的細節和真相,是一本了解近代中國政治鬥爭、派系權力、社會動態的重要專著。
 
本書特色
 
  爬梳大量書信、日記、年譜等「私密性」史料,細緻考訂清末袁世凱的政治處境、光緒及慈禧死因、保國會解散原因等近代中國重要政治事件,一本深度了解近代中國政治鬥爭、派系權力、社會動態的重要專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忠文
 
  祖籍甘肅民勤,1967年出生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985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1992年獲碩士學位。2016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自1992年起,先後在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北京中華書局辭書編輯室、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工作,2008年10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並曾任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研究領域為晚清政治史、近代史料與文獻等。主要著作有《晚清人物與史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榮祿與晚清政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合作整理《張蔭桓日記》(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郭則澐自訂年譜》(鳳凰出版社,2018年)等。
 

目錄

前言

戊戌保國會解散原因新探──汪大燮致汪康年函札考
一、兩封密信
二、孫、康兩派交往與裕庚告密
三、保國會第三次大會未曾舉行
四、結語

戊戌「軍機四卿」被捕時間新證
一、目擊者的證言
二、初八日慈禧密令捉拿新黨
三、林旭被捕於初九日
四、「逮捕令」與「公告」的差異歷史長河,不易溯源。又因年湮代遠

戊戌政變研究三題
一、戊戌七月的朝局與慈禧訓政的關係
二、楊崇伊上疏的意義
三、康有為聯絡袁世凱的活動

慈禧訓政後之朝局側影──讀廖壽恆《抑抑齋日記》札記
一、軍機大臣廖壽恆和他的《抑抑齋日記》
二、廖氏對八月初六日訓政的記載
三、搜捕新黨及廖壽恆的「康黨」嫌疑
四、誅殺「六君子」與頒佈「謀逆」上諭

從顧肇新家書看戊戌前後的朝局與政情
一、吳縣顧氏兄弟
二、對百日維新中康有為激進改革的批評
三、對政變後時局的觀察和評議

戊戌政變後至庚子事變前袁世凱的政治境遇
一、從護理直隸總督到武衛右軍總統
二、與剛毅、毓賢的矛盾糾葛
三、署理山東巡撫前的活動蹤跡

丁未政潮後梁鼎芬參劾奕劻、袁世凱史實考訂
一、張之洞對梁鼎芬的賞識與提攜
二、庚子後的政局及張、梁的應對
三、梁鼎芬第一次參劾慶、袁
四、梁氏第二次參劾袁黨

陸寶忠未刊日記的史料價值
一、家世與宦跡
二、現存日記基本情況
三、史料價值的發掘與評析

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
一、光緒帝病重與樞廷應對
二、時人對兩宮病死前後情形的記述
三、傳聞與附會的產生及緣由

黃元蔚家書所見康、梁活動史跡
一、黃元蔚及其家書
二、康有為責令姪女赴美留學
三、對民初年康、梁活動的反映和評價

從清帝退位到洪憲帝制──許寶蘅日記中的袁世凱
一、許寶蘅初入軍機處
二、辛亥前後的宮廷見聞
三、民國初年的北京政局
四、結語

民初遺老郭則澐在天津的活動──讀《龍顧山人年譜》札記
一、郭則澐生平及著述
二、年譜對民初政局的反映
三、在天津的遺老生活

葉德輝致易培基十六封未刊書信釋讀
 

前言
 
  近年來書信和日記文獻一直很受歡迎,出版界也樂於推動刊行,利用這兩種特色史料研究近代史漸成方興未艾之勢。的確,與檔案文書、報刊、方志等資料相比,書信、日記類史料別有意味,這源於後者最本質的屬性──私密性。
 
  家書和友朋書札是最典型的私人文獻。書信讀起來親切,語言沒有雕飾,意隨筆到,多是坦露衷腸之言。這些信函原本有很強的私密性,當初只是為了完成即時傳遞資訊的目的,並無公布與眾的考慮。甚至有些內容生怕他人知道,收信人閱後還被要求「付丙」、「付祝」(燒毀)。在歷史學家看來,這種「講私房話」的原始文獻,一旦被保存下來,披露出來,可信度更高,因而備受青睞。與「密信」相近的還有「密電」。電報傳入中國後,書信傳遞消息的速度已大為遜色。時至清季,無論是官家還是民間,凡電報線所到之處,緊要事情使用電報告知已很普遍。官員間甚至有固定的密電碼,用以保密。在史學家眼裡,這類「密電」的史料價值與「密信」並無二致。
 
  與之相比,私人日記是「排日記事」,一般是當天所寫,也有數日後補寫的,經過逐日、逐月、逐年記錄,累積而成。這種在光陰流轉中逐步形成的編年體文獻,將作者的言行、見聞、思想乃至情緒,隨時定格、固化後,「鑲嵌」在特定的「地層」中。日記的「原始性」也因此而與眾不同。比起書信,日記更像著作,作者可以從容記述,一旦有了將來公諸於世、流傳下去的想法,寫作就會多幾分思量,難免有掩飾、隱晦的痕跡。儘管如此,曲筆之處也會被即時保留在日記原稿中,日後也不能再隨意更改。對研究者來說,內容可信與否,可以再做考量,日記的原始性則無可懷疑。一般情況下,日記也是「祕不示人」的私密文獻,往往是作者身後才被後裔、門生公布出來,或者遺落坊間被外人收藏並刊行的。一部日記中某些零星記載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解決一樁長期懸而未決的歷史疑案,每令史學家激動不已,雖然這裡有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因素。
 
  本書收入的十三篇文章所依據的書信、日記材料或源自筆者供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或由私人藏家提供,或據已刊文獻,大致情形如下:
 
  (一)利用書信、日記等對戊戌變法及政變史實的一組考訂,包括《汪康年師友書札》、《鄭孝胥日記》、廖壽恆《抑抑齋日記》等文獻。筆者對戊戌年保國會解散原因、戊戌八月御史楊崇伊奏請慈禧訓政、清廷捉拿康黨與軍機四卿、處置戊戌六君子等內幕情形,進行了考訂和糾謬。總理衙門總辦章京顧肇新致其兄顧肇熙家書對一八九七年中德膠州灣交涉、一八九八年春張之洞入樞受阻、翁同龢開缺原因、總署議覆康有為〈第六書〉、政變後張蔭桓革職原因及為光緒皇帝徵醫等問題,都有記述和評議,臧否人物、評議時局,多是局內人言,可糾正以往成說之訛誤。榮祿書信則披露出戊戌政變後榮祿、剛毅兩位滿洲權貴在軍機處明爭暗鬥背景下新貴袁世凱的艱難處境。
 
  (二)對丁未政潮前後政局和慈禧、光緒死因的研究。近代史所藏張之洞檔案中的電稿原件存量不少,拙文選取部分電稿,對丁未政潮後梁鼎芬兩次參劾奕劻、袁世凱的原委進行考訂,尤其是第二次參劾行為,導致已經入樞的張之洞處境尷尬,引起張的責難,張、梁關係由此疏遠。有關光緒皇帝的死因,近代以來不少筆記、野史認為系遭謀害而死,通過對清宮檔案及軍機大臣鹿傳霖、軍機章京許寶蘅以及內閣侍讀學士惲毓鼎日記的綜合研究,種種跡象表明,光緒帝應係病死無疑,謀害之說不可信。清末大臣陸寶忠的未刊日記也是反映庚子之後朝局的珍貴資料。
 
  (三)對辛亥鼎革之際政情與社會的反映。許寶蘅在清末任職軍機處、承宣廳,民國初年又任總統府、國務院祕書,長期活動於政治中樞,他的日記對袁世凱在光緒、慈禧去世、辛亥清室讓位、民初獲取大總統職位的活動均有零星記載,除了披露內幕和細節,對今人瞭解鼎革之際政治演化過程有不少新啟示。民初官員黃元蔚是戊戌維新志士康廣仁之婿,這種特殊身分,使他與康有為、梁啟超、陳昭常乃至其他粵籍名流具有非同一般的關係,近代史所藏黃元蔚致其妻康同荷的家書,對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六年前後的北京政局內幕及康、梁等粵籍人士的活動有不少記述,有助於豐富人們對北洋時期政治生態的直觀感受和認識;由康同荷保存下來的康有為三封親筆信函,也是瞭解保皇會時期康氏思想的珍貴文獻。
 
  (四)近人郭則澐自訂年譜稿本。此件由譜主之孫郭久祺先生保存並提供,也是私人著述。郭則澐(號龍顧山人)是上世紀二○至四○年代活躍於京津地區的遜清遺老,年譜記述了譜主六十年的生平經歷,歷史資訊豐富,對研究清末民初政局、派系鬥爭、遺老活動等問題都有無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五)對葉德輝致易培基書信的考訂和釋讀。葉德輝與易培基在民初的交往情況,因材料所限,學界歷來關注甚少。從近代史所藏葉氏致易的十六封未刊書札看,二人不僅學術志趣相近,政治立場也大致相同;他們身上都有狂狷孤傲的鮮明個性和書生本色,這也註定二人人生悲慘結局有驚人的相似性。
 
  本書關注和研究的都是具體問題,可能在某個層面澄清了一些疑難,推進了某些研究,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既往的歷史認識,但是,能夠與讀者分享的收穫也是有限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對書信、日記這類私密文獻也不能太過迷信。一味追逐那些揭示內幕祕辛的珍稀史料,並非史學研究的坦途。史料類型各異,本質卻是平等的。說到底,研究中沒有哪一類史料能夠包打天下。書信、日記雖是考訂歷史細節的絕好材料,也要與其他不同類型的資料對應互證,方能在人們探求歷史真相的努力中,顯示其獨特價值。當然,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充實理論素養,拓寬學術視野,在宏大精深的理論思維關照下,珍貴的史料才能被「點石成金」,發揮出最耀眼的學術意義。
 
馬忠文
二○一九年六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7737
  • 叢書系列:讀歷史
  • 規格:平裝 / 316頁 / 14.8 x 21 x 1.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戊戌政變後至庚子事變前袁世凱的政治境遇】(節錄)
 
學界有關戊戌、庚子間袁世凱(字慰廷)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變中的「告密」疑案,編練武衛軍,及山東巡撫任上的「剿拳保教」等問題上。比較而言,這個時期他的活動蹤跡,尤其是他在政變後派系鬥爭中的處境,學界的關注明顯不夠。實際情況是,戊戌政變後榮祿與剛毅兩位滿洲權貴在軍機處明爭暗鬥,時有摩擦,身為榮祿麾下愛將,袁氏自然也難脫干係。當他率武衛右軍進入山東後,與山東巡撫毓賢屢有衝突,除應對民教衝突的決策相左的因素,其中即有榮、剛較量的影子。
 
本文旨在考察戊戌、庚子之際袁世凱在派系糾葛中的政治境遇,並根據所見榮祿致袁氏的未刊書信,對這個時期榮、袁的交往略作考訂,藉以觀察戊戌政變後朝局演變的一個側面。
 
一、從護理直隸總督到武衛右軍總統
 
戊戌年(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八月初六日,慈禧宣布訓政,光緒帝的戊戌新政被中止。初十日,直隸總督榮祿奉旨入京,直督交由候補侍郎袁世凱護理。十三日,榮祿奉旨入直軍機處,軍機大臣裕祿改任直督。二十日,裕祿抵津接篆。在動蕩的氛圍中,袁世凱完成了十天護理總督的使命。
 
他在護理直督期間十分謹慎。據稱,八月二十日為袁四旬壽辰,「十九日下午同城司道以下均往迎壽,腳靴手版,濟濟蹌蹌,聞慰帥當即飭門丁一一擋駕云」。國事艱危,他自然不敢因為壽誕而招致非議。據徐世昌日記,二十三日午後,「慰廷回營」。次日,徐氏記:「晨起,各統領來同見慰廷,久坐。午後……慰廷亦來,談良久。」此後逐日都有二人晤面交談的記載。袁、徐談話的具體內容,日記中不載,以情理推之,除練兵之事,似乎還有對袁「告密」傳言的討論和應對。二十五日,袁世凱寫了〈自書《戊戌紀略》後〉,稱自己「只知以道事君」,「該黨(康黨)無理於君,予為鷹鸇之逐,亦人臣之大義,皎皎此心,可質天日,且以正所謂保全皇上。……為臣子者,但求心安理得,此外非所計也。」這段自我辯解,應該得到過徐世昌的支持。袁氏告訴人們,揭發康黨密謀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自己「心安理得」,是為了「保全皇上」,所以,不在乎外界如何評價此事。更何況,當時列強窺伺,袁部奉命保衛京畿,慈禧對他更是信任有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4/11-4/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