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睜開眼睛,你看到的是甚麼樣的世界?
古人才有閒情逸致看著日升月落、季節變換,隨著工業時代、資訊時代一直進展到數據時代,無論是小至該去哪裡買口罩,大到如何經營企業,一切都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如何觀察事物找出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就成為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中生存的關鍵能力。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這本書,與其說是在介紹如何透過統計分析來找出事物本質的關鍵,我認為應該說,作者是在用統計作為工具來談如何剖析問題的心法。
有時候科學是反直覺的,就像是連續投了三次硬幣都正面,我們總會覺得下一次是反面的可能性較高?從作者的角度看來更像是人類的直覺是反科學的,因此他透過了許多生動的例子(甚至有很多都跟現在疫情前後呼應,你若是覺得作者有預知能力,你看,你的直覺又在反科學了。)來詮釋人類的心理特性是如何影響我們研判事物的本質,而唯有理解與反省這些人類直覺上的缺失,用數據來補強決策,才能避免錯誤的決定。
像是作者提到人類的心理會傾向規避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大部分所認知的風險其實不是真的會發生損失,而是我們害怕不確定性,反而選擇了不利的選項。
若是用作者書中的心法對照目前疫情現況,就可以清楚理解大家搶購口罩的行為,其實心裡都知道實際上不戴口罩的真正危害並不大,但是卻擔心未來有買不到口罩的可能,因此選擇了對於全體民眾最不利的選項──瘋搶口罩。
若是主政決策者能清楚事物的本質,就應該理解宣傳非發燒感冒者不需戴口罩這個做法是徒勞無功的,因為這並非這起風波的核心關鍵,如何降低大家對於未來可能買不到口罩的擔憂才是核心,從這個核心本質下手,就可以清楚掌握施政決策的優先順序。
從二○一六年AlphaGo橫空出世後,許多人越來越擔憂機器的計算力有天會超越人類,甚至取代人類。以我做數據科學二十年的經歷看來,我在這行業的每一天都只會越來越讚嘆人類的智能,而感受到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不足。
在過去透過簡化的統計模型描述這個世界,後來發現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複雜,企圖用簡化的數學模型來詮釋是不足的,也因此有了深度學習,那是否意味著人類的決策應該也要從簡單變複雜?我覺得這反而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概念。
機器由於缺乏真實的智能,因此只能透過從簡單邁向複雜來提高準確率,但是只有人類具有抽絲剝繭、御繁為簡的能力,只要事物的本質理解了,也就不會因為複雜度而影響了正確判斷。
機器的算力只是人類的工具,就算有龐大算力在手,若是決策思維不變,那就仍然只是「工人智慧」。《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中所談的內容,我覺得不光是一流商業人士需要了解,應該是現在人都應需要具備的數據決策思維。
數據決策人工智能科學家
尹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