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思考得更細緻,不理所當然
我相信給猶太人更多時間,宇宙的祕密會被他們解開或問光。
對於他們不停提問的民族性,我只有誠惶誠恐四個字可以形容。很遺憾現今的教育不只是放棄了提問,更讓孩子們從此遠離書本和文字,直接放棄思考啟蒙的起點,讓人不勝唏噓。即便現在獲得資訊如此容易,每個人都像是有錯失恐懼一樣對資訊囫圇吞棗。幾乎都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懷疑過手上的資訊了。
古人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除了考試用到,拿到現實生活卻忘了怎麼填空。我們迴避問題,有時候只是下意識的迴避糾紛和麻煩。小時候提問會被長輩貼上「調皮」的標籤、長大後提問,會被同輩貼上「麻煩」的標籤。最後我們根本不思考了,也不會引起思考的動機。
我相信文字不是唯一一個能辦到思辨的藥引,但它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書中最令我驚訝的故事,是在《希伯來聖經》裡,摩西與神激烈的爭辯把所有人帶出埃及的可能性。當然我們知道最後摩西還是出任務了,不過對方可是神明耶,難道不會擔心多說一個字會惹得神不開心?
從本書可以看到不只是猶太人,更多是東、西方文化的思考習慣比較。盲目相信不僅發生在宗教上、輿論或新聞,更甚有不少人也會無意間在LINE群組轉傳假消息。這些其實都是花幾分鐘就能查到證據的假新聞,不過有多少人不假思索的接收,而非懷疑它呢?我認為前者占大多數。
這世代需要的是不同聲音、多變思考的腦、求新求變的勇氣,不知道為什麼大環境似乎較喜歡模組化?讓每個人都是同一種樣子,才會不斷有「為什麼我不開心?」「該不該繼續待在這份工作」的困惑,放棄思考等同於放棄人生;相反的,開始思考就能重新撿起一些人生碎片,更甚至思考的精確細膩,也許能看到一些別人尚未料想的可能性。
這也是為什麼,世上知名的成功人士有四成左右都是猶太人吧!會提問,同時也要懂得問到點上,問題不只能幫自己解惑、喚醒世界,更能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
書中利用大量的故事舉例,輕鬆好閱讀。我把本書納入每天早上起床、快速幫腦袋開機的好書單,讀者不如每天用輕鬆的心態讀一到兩篇小故事,幫自己換個成功人士的腦袋。
NeKo 嗚喵/說書人
當你連神都質疑,你才是一名合格的猶太人
我最近一次對猶太人的印象,是來自Netflix上映的電影《原鑽》,由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鑽石商人就是猶太人。劇中有一幕使我印象深刻,主角整個家族聚在一起吃逾越節晚餐,所有人都排除萬難到場,連欠債者與債主兩人都被迫相安無事的吃飯,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節日。
但你知道嗎?逾越節,是一個需要把家裡打掃乾淨的節日,還要把家裡的酵母菌清除乾淨,連一點麵包屑或是穀物都不能留在地上。
讓我們思考一下,假設你是猶太人,如果在逾越節前一天,你家出現一隻老鼠叼著一小片麵包,越過客廳,然後從洞裡跑出去,這時你會忽視現況,放心過逾越節?還是會翻天覆地的重新把家裡打掃一遍?
聽起來是一個思想實驗,但這是《猶太法典》裡探討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對宗教經典進行邏輯探討?這就是猶太人有趣的地方,不看這本書,我還真不知道猶太人如此誇張。
我再舉一個例子,書中有道練習題,要你去質疑神的旨意。題目是這樣的,《出埃及記》的時代,猶太人當時是埃及人的奴隸。某天,神突然降臨摩西眼前,神對著他說:「你去埃及把所有猶太人都救出來。」摩西卻說:「這是不可能的。」
作者此時要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摩西不同意的根據是什麼?正常來說,這故事的走向應該是,摩西義無反顧的接下了神的請示,帶著神賜予的聖物,踏上一趟搶救雷恩大兵的艱難旅程。
猶太人的神話卻不太一樣,摩西很理性的和神進行七天的討論,我看到這裡都傻了,這不是緊急狀況嗎?還可以如此理性的討論?讀到之後的章節,我才慢慢體會到,為什麼要花一整本書來講解猶太人的思考邏輯。
思辨是猶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喜歡討論《猶太法典》和《希伯來聖經》的內容。身為臺灣人可能很難想像,誰會沒事在吃熱炒時,討論《聖經》或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書中另一點吸引我的是,作者在日本出生,後來改信猶太教成為猶太人,也因此能體會到日本人跟猶太人兩者民族性的差異。他的職業還是一位律師,對於辯論跟深入思考的鑽研也超越常人,更能看出猶太人從不同次元思考事情的功力。
對於辯論,我想不僅是日本人不喜歡衝突跟表達自己的意見,臺灣大多數人也是謙虛愛和諧,相較之下,我是比較喜歡問「為什麼」的人,常會連問數個為什麼,想了解對方對於某件事情的想法,深究事物的本質。但這樣的追問也常招人誤會,是不是在針對他,或心想「為什麼要做到這種程度,好好聊天討論不行嗎?」
書中也提及,追問事物的本質,不僅有助於跳脫框架,這是創新的種子,看透事物的本質、找出根本邏輯,更能找到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從猶太人的思考角度來說,什麼事情都「Let it go」,想要和氣生財,很有可能就失去了「思考生財」「創意生財」的機會。
曾有一位創意總監跟我說,他會去學習法語,就是想換一個思維邏輯,讓自己進入法國人的身分,藉由法國人的腦袋,想出先前想不到的創意idea。
我想這本書就是把一個猶太人的濾鏡交給你,教你一套猶太人的思維模式,讓你透過猶太人的腦袋擺脫思維的慣性,看見新的未來。
劉俊佑(鮪魚)/生鮮時書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