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拒絕無效檢查,遏止過度醫療,拿回病主權的66個良心建議

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拒絕無效檢查,遏止過度醫療,拿回病主權的66個良心建議

病院のやめどき「医療の自己決定」で快適人生

  • 定價:300
  • 優惠價:66198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醫界不能說、不敢說的醫療真相,
就讓日本醫界的大砲醫師來說!

  ‧某些醫師只看檢驗數據治病,卻未考量病患身體的實際情況。
  ‧罹癌人數變多,部份原因是源自於做太多癌症篩檢。
  ‧有些處方藥,居然造假數據而謊稱具有療效。
  ‧健康檢查的高標準,會造就更多的病人。
  以上這些真相,都是你我不該忽視的重大問題!

  ★ 美國執業自然醫學醫師、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陳俊旭  專文推薦 ★

  「為了把日子過得安適自在,我不願囫圇吞下醫師的全盤指示,而是選擇自己的醫療自己作主。對醫師的處置言聽計從,只為了延長壽命,縱使換來的壽命既不快樂也不健康,大家認為這樣過日子會幸福嗎?究竟是長命百歲比較重要,還是堅持生活品質比較重要呢?

  本書不惜揭露當前的醫療弊病,同時大膽為『快活過日』的要領提出建言,全書的精神就在於七個字,『我的醫療我作主』。」──和田秀樹

  當你因身體不適而就醫時,若是對醫療沒有正確的認知,或是一味聽從醫師的診斷,認為多做檢查、多吃藥就能治癒疾病,那麼你可能會吃了大虧!

  作者和田秀樹醫師透過自身罹患高血壓的經驗,發現在服藥降至標準值後,會感受到諸多身體不適的症狀,因而發覺某些醫師會不顧病患的個別差異、身心狀況,僅為了讓異常數值回到一般醫界所倡導的「健康標準」,就強行開藥或採取積極性的治療。大部分的患者或許對於這樣的治療方式並無特別的感覺,但較敏感或高齡的患者反倒在治療後,即便檢驗數值都已在正常值內,卻因不當治療所誘發的小毛病,讓生活品質大大扣分,產生「愈就醫愈不適」的狀況,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本書不在為大眾豎立遵行的教條,而是為「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身體與看待醫療」,提供另一種可能的思維。不被動接受醫師的醫療處置,不要盲從所謂的名醫權威,多吸收各種醫療資訊,增加自己在醫療上的選項,就不至於對醫師言聽計從,也能進而降低被醫師看輕的醫療風險,倖免遭受不必要的醫療處置。

真誠推薦

  公共衛生專家   吳寶芬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陳俊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一九六〇年生於大阪府。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同時也是升學考試顧問、評論家與電影導演,活躍於日本的醫療、教育和文化各界。

  著作以精神健康等醫療相關為主,《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日本精神科醫師教你60種練習,鍛鍊大腦額葉,停止抱怨焦躁,遠離憂傷煩悶》、《學會自戀,找回被愛的自己:放下「不允許依賴」的觀念,讓自己和他人都快樂的心理學》、《思秋期:逆齡抗老不生病,迎接幸福晚年的60個身心保養術》(以上皆為時報出版)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胡慧文


  台灣台南人。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日商公司口譯秘書、電視台日劇翻譯、雜誌社駐日本專欄特稿撰寫、出版社主編與企劃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目錄

推薦序  不要全面聽信醫師的話,懂得自主選擇醫療方式才是上策    陳俊旭
前言 壽命延長或生活品質,你選哪一邊?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醫療真相(一) 日本的醫療毫無根據
真的有必要設定體檢「 標準值」嗎?
有效醫療的證據何在?
纈沙坦事件的教訓
日本醫界的用藥根本沒憑沒據
當心戴著醫學假面具的偽科學
日本人深信不疑的兩大醫療謊言
蛋白質才是腦中風死亡率降低的主因
有些疾病要以食療取代藥物
為什麼只有日本人的罹癌率持續攀升?
癌症篩檢會大幅降低生活品質
「 應該切除的腫瘤」與「 不該切除的腫瘤」
癌症病人為何「 食在痛苦」?
日本人多糖尿病,也是拜健檢之賜
高血糖並不會造成阿茲海默症
接受治療反而提高死亡風險
日本醫界輕視臨床經驗
醫界與相撲界同樣都欠缺管理
週末無法找其他科別會診?!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醫療真相(二) 再這樣下去,注定一輩子當藥罐子
大學醫院是積存陳舊療法的倉庫
做研究,是為了製造更多藥罐子?
為老人設立的「 認證設施」數量多寡與壽命、醫療支出不成正比
大學附設醫院是藥廠的試藥機關
日本的癌症治療落後五十年
治病關鍵在於免疫機能
漠視心理照顧的日本醫療
醫師也需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問題
 
第三章 不可不知的醫療真相(三) 有些醫師缺乏重要常識
健康檢查真的有意義嗎?
日常飲食比服藥更重要
「 法國悖論」的真相
醫師應該也要懂營養學
男女的壽命差距戳破「健檢更長壽」的謊言
只看數據治病的醫師叫人痛心
 
第四章 醫療自主這樣做(一) 不容忍」的好處
完全推翻常識的萬能細胞與基因治療時代
iPS 細胞普及將帶來更多醫療新選項
不會主動告知治療選項的醫療現況
科技進步排除不必要的容忍
實證醫療也是概率統計
未來的醫療將走向精準個人化
自己的醫療自己決定
可憐的延命治療手段
未來,你可預知自己能活多久
你現在接受的可能是無效醫療可能是無效醫療
 
第五章 醫療自主這樣做(二) 醫師的評價看候診區就知道
如何分辨好醫師、壞醫師?
社區醫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師能教你不生病的方法,但無法教你提升生活品質
做個「 讓醫師不敢輕忽」的患者
「 十八名病患死於同一名醫師刀下」的教訓
對不進修的醫師與服膺權威的醫師敬而遠之
因醫糾上法庭,是醫師最不想遇到的事
 
第六章 醫療自主這樣做(三) 護理師、看護師都是重要情報站
想要醫療自主,該如何蒐集相關資訊?
參考護理師與長照管理師的評價
向病患、藥劑師打聽醫師的口碑
自行謹慎求證很重要
治療的決定權掌握在患者手中
寧可綁手綁腳也要長命百歲嗎?
謹慎求證網路資訊的出處
白色巨塔的「 加拉巴哥化」
嚴重影響生活時,就該考慮減藥
何時該轉診或換醫院?
醫術差的醫師口才反而厲害
因醫糾上法庭,是醫師最不想遇到的事
選擇能以醫學實證說服病患的醫師
醫院的排行榜可信嗎?
看檢驗數據,不如直接針對患處
資訊不足就會淪為「 醫界權威的信徒」
追求自在或服膺醫療,全看自己抉擇
 
後記 快活人生的契機
 

推薦序
 
不要全面聽信醫師的話,懂得自主抉擇醫療方式才是上策    

陳俊旭/美國執業自然醫學醫師、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一位高齡九十的護士被記者問到長壽祕訣,她的回答是「離醫師遠一點」(stay away from doctors)。雖然這是一語雙關的幽默,卻也隱喻現代醫療對健康長壽不一定有實質的幫助,反而過度檢查和醫療,會加速疾病惡化。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正統西醫出身,卻道出許多令人省思的醫療內幕,很值得一般民眾參考。一門學問若要進步,需要有反思的力量,但若掌權者堅持一言堂,壓抑不同意見,甚至容許財團介入,那可能就會產生許多偏差。

  誠如作者所言,主流西醫還在演化中,並不算是成熟的醫學。民眾為了自身健康,必須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在眾多訊息當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知識。尤其在網路發達的現代,如果英文能力夠好,其實就可以看到許多客觀訊息,例如,英文維基百科上對於大部分疾病、療法或營養素,通常都會有正反的論述,並引用出處,行文雖然看似矛盾,但其實是在創造一個客觀平台,讓讀者可以觸及與查證各種訊息,以進一步挖掘真相。

  在美國,可以下診斷和開處方的醫師,除了主流西醫(MD和DO)之外,還有自然醫學醫師(ND)。在網路上和書店裡,也很容易看到正統自然醫學、功能醫學、分子矯正醫學、營養醫學等等不同學科,站在各自的專業立場,對疾病提出不同的診療對策。這就是自由社會該有的運作方式,既然你可以在菜市場自由選擇不同的蔬果肉類,那你也應該可以在不同醫療場所,自由選擇不同醫師,接受不同療法。

  在我所執業的美國華盛頓州,由州政府所成立的多家聯合診所,看診時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哪一種醫師,例如西醫師、自然醫學醫師、針灸師(中醫)等等,但如果病人初診時選錯了,醫師之間也會客觀轉介病人去看另一種醫師。這是很超然的立場,因為沒有業績壓力,醫師之間不會「搶病人」,更不會「排擠」或「中傷」其他醫師,這在華州看似正常的運作,但在亞洲很多國家,例如日本、台灣,卻是神話般遙不可及。

  很多病人將醫師的話奉為聖旨,不加思索地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降血糖藥、降膽固醇藥、安眠藥、抗憂鬱藥、胃藥、消炎藥、免疫抑制劑、抗生素、抗組織胺、痛風藥等,而不去思考疾病的來龍去脈,不參考其他醫學的專業解讀,這樣下去,損失最大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

  每一種醫學各有它的優缺點,對於每一種疾病也有不同見解與專長。我強烈呼籲,重視健康的讀者,應該找尋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s),若有可能,身處美國和加拿大,可以去給領有美國正統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專業醫師看診,若在其他國家,則可多閱讀這類醫師所發表的著作或影片,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不足。

  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平等與完善的醫療服務,讓自己處在最佳狀態,無病無痛,健康活到老。共勉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1213
  •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壽命延長或生活品質,你選哪一邊?
 
你是否認為,身體不舒服時到醫院看醫師、接受治療,是天經地義的事?
 
只要醫學治療介入,人體或多或少有遭受「侵襲」之虞;也就是說,原來的身體狀態會因為「治療」,而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如果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動用手術刀切割、針線縫補,或許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這算是「侵入性治療」,畢竟這些處置都會造成傷口,但是單純服藥的內科治療,怎麼會和「侵襲」扯上邊呢?
 
大家有所不知,對身體而言,服藥絕對是一種「侵襲」。藥物治療是透過藥物成分,在人體內引發化學變化,促使身體狀態改變的治療方法。所以,藥物必定對身體產生影響。
 
你也許認為,服藥又不會造成傷口;這只是你的肉眼未見到創傷,因此認定內科治療的侵襲程度比較低。那可未必。
 
內科治療對病患人生造成的影響,或許更為深遠。這話怎麼說呢?首先,接受內科治療的期間普遍比較長,而且還是在醫療內容告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進行。
 
大家應該都有感冒看醫師、拿處方藥的經驗,當醫師開藥的時候,會向你仔細說明用藥方式嗎?充其量就是告知「給你開退燒藥」、「這是化痰藥」,三、兩句話交代藥效,對藥物副作用則隻字不提。這就是問題所在。
 
反正只是感冒,吃幾天藥就可以痊癒,睜隻眼閉隻眼也就過去了,姑且可以不計較。但在治療高血壓、高血糖等生活習慣病時,為了將檢驗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而開出的處方藥物,醫師多數都沒有說明,這就不能不計較了。
 
外科手術前,醫師會讓病人簽「知情同意書」。簽署之前,得先告知病人和家屬,這次要動什麼樣的手術、手術目的何在、對改善病情有哪些幫助,還得說明術中、術後會有哪些風險,以及死亡率。總之,手術的利弊和相關事項,都得事先全部說明清楚。反觀內科治療,連個「知情同意書」的「知」都談不上。
 
以高血壓為例。病人被診斷為高血壓時,多數醫師會開降血壓藥,服用後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血壓一下子降太低所引起的頭昏、眩暈等症狀。然而,幾乎所有的醫師都不向病人說明血壓過度降低的風險,病人若問起,就以「極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頭昏眼花的現象」含糊帶過,或語帶威脅說:「不服藥會有生命危險,你無所謂嗎?」用高壓手段脅迫病人接受治療。
 
這樣的治療,你認為妥當嗎?至少,我是反對的。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1/10/05
醫學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產業。
產業要發展,當然要有足夠多的消費者。在醫學中,這些“消費者”就是病人。
在這個產業中,早就有許多人出來揭發許多病,都是製造出來的,只要將檢查標準值降低,就會多出許多“消費者”,這只是這個怪現象的冰山一角,本書提出更多的觀點,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4/08
薄薄一本書,想表達的卻是滿山滿谷
總感覺作者是個斯文人加上又是醫師同業
吐槽起來畢竟還客客氣氣
本國的許達夫或是日本國的近藤誠、中村仁一早就火力全開
身為醫師自己得癌都救不了,還想醫別人...
我寫的書評大部份都是這類書籍...
讀這麼多,多少有點心得。那就是...
得癌是機率,治好也是機率
老年得癌就算了...癌死或這是其他疾病事故死,也不知道是哪一種會先找上來...
可是年輕人不行啊...來日方長...有機率治好的話,千萬不要放棄...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