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我的未來我決定:「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解脫心鑰

我的未來我決定:「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解脫心鑰

  • 定價:370
  • 優惠價:933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1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生最大的苦事莫過於難逃命運之神的掌控,然而,綑綁我們的真是「命運」嗎?不!是「業」(karma)。
 
  「業」是什麼?創巴仁波切說「業」是一種能量,不論是佛行事業或覺悟的能量,乃至輪迴的流轉模式都是一種「業」。理解「業」,我們便能理解生命的運作、發展、死亡與誕生,從而解開生命的束縛。
 
  「業」如何生成與展開呢?又如何將我們束縛於輪迴之中呢?創巴仁波切認為業起始於二元性的執著,一旦我們產生「我們」與「他們」的分別,就擁有了業。他藉由西藏描繪輪迴的「生命之輪」圖像,以十二緣起詳盡地說明苦的起源與演進,業即是在這流轉的過程中展開。而原想要逃避痛苦的我們,卻在其中一再地追尋虛妄的輪迴之樂,陷入苦淵而不自覺。
 
  創巴仁波切將這種想要逃避痛苦且追尋輪迴版本的幸福傾向稱為「修道的唯物主義」(Spiritual Materialism),除非我們根除這種心態,否則就無法從「生命之輪」的輪迴中逃脫。而禪修即是能幫助我們超越「修道的唯物主義」的二元性執著,解除業力束縛的不二法門。透過覺知自己那些念頭的微細閃動,我們覺察到業力之鏈的間隙,二元的煩惱不再持續,而找到清明與寂靜。由此看見自己的業力模式,並認出引發情感衝突與種種苦痛的方式,停止造作未來的「業」。
 
  過去或許被我們先前的行動所決定,未來總是開放的,因為它尚未發生。不論「如何」或「為何」我們來到了這一刻,最重要的是的我們要如何處理「現在」的每一個剎那。看清楚自己的業力模式,跳出慣性行為與反應,並進而超越業力,便是創巴仁波切這位偉大的禪修上師傳授給我們超脫輪迴的殊勝捷徑。
 
  業就如下棋,你目前在棋局中所處的位置是你過去行為的結果。
  然而,你在下一刻要做什麼,則取決於現在的情境。
  現在的情境部分受到過去的影響,否則,我們就不會在這裡了。
  但同時,現在也受到未來的影響,而未來是一個自由且開放的空間。——邱陽.創巴仁波切
 
本書特色
 
  ◎業起始於對二元性的執著
  二元性的執著在一開始就創造了動力或業,而有了衝動與浮躁善變的情境,它是一種行為的過程,無法專注於一境。這股能量並不想只是「存在」,而是充滿了想要建立聯繫的振動。在輪迴迷惑的情境下,業即起始於對這種二元性的執著。
 
  ◎我們的存在狀態是個人行為的結果
  業的輪迴本質是指永無休止地設下圈套,永無休止地製造神經質與困惑。業清楚地證明了我們的活動是自己行為的產物。我們的存在狀態並非是某位神聖規畫者的產物,它證明我們所作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存在狀態即是個人行為的結果。
 
  ◎缺乏覺知的行動都會製造痛苦
  「苦」最基本的特質是,你無法以恰當的方式行動。「苦」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是笨拙,你無法協調自己的身、語、意。這種十足的笨拙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猿猴的本能直覺」,而煩擾即從苦中生起。基本上來說,一切在缺乏覺知的狀態下所做的行動都會製造煎熬與痛苦。
 
  ◎不追逐心的慣性模式,能抵制業果的成熟
  靜坐禪修是一種切斷業的方法。在靜坐禪修裡,我們不再進一步構思任何事,只以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如實地活著,不追逐本能或心的慣性模式,我們就只是坐著。這自然會帶來一種無聊感——沒有發生任何事的感覺。如果我們可以與無聊感同在,依舊持續地坐著,我們就成功抵制了業果成熟的可能性。
 
  ◎擁有不受業力束縛的能量
  我們可以擁有不受業力束縛的能量,你在那原初的迷亂中經驗到某種空間,於是能量生起。通過那個能量,你可以應對一切工作、性與金錢的麻煩,它是無有債務的清新能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陽.創巴仁波切(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
 
  邱陽.創巴仁波切(ChögyamTrungpa, 1940-1987),是一位禪修大師、導師兼藝術家,在科羅拉多州博德市創辦北美洲第一所受佛教啟發的那洛巴大學(Naropa University),並且發起創辦「香巴拉訓練課程」(Shambhala Training program)與「香巴拉國際」(Shambhala International)禪修中心。他出版許多著作,其中包括《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與《自由的迷失》等。
 
  邱陽.創巴仁波切相關著作
  眾生出版:
  「創巴仁波切遺教法寶:三乘法教系列」:
  1.《沒事,我有定心丸——別解脫道(上)》
  2.《真好,我能放鬆了——別解脫道(下)》
  3.《痛快,我有智慧劍——悲智菩薩道(上)》
  4.《不怕,我有菩提心——悲智菩薩道(下)》
 
  其他:
  《動中正念》、《自由的迷思》、《動中修行》、《最富有的人:「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含電子書)
 

目錄

【編者序】看見業力模式,出離輪迴
/卡洛琳.蘿絲.吉米安(Carolyn Rose Gimian)

第一部  「業」的誕生
第一章  業、慈悲與黑暗時代

覺悟與迷惑的能量都是一種業
二元性的執著創造了業
在間隙中,煩惱不再持續
業只有存在於當下,而非注定
以禪修解除業力的束縛
處於當下是最高形式的慈悲
皈依三寶,放下安全保障
檢視共業,需要瞭解光明與黑暗
第二章  業與轉世
業證明己身的存在狀態是個人行為的結果
老實禪修,瞥見覺悟的閃光
強大的業力之流決定你的轉世
善業或惡業都是鞏固輪迴的力量
佛陀與弟子也有業債嗎?
一切都取決於自己
第三章  作意的行為
「業」是指相互依存的情境
無明的三個階段
業的誕生,讓世界變得可見
我們與自然界關係的誤解
如何不再造業?
第四章  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是我們獲得成就的記憶
於「現在」運用五毒維持自我
未來是個開放的情境
我們擁有權利抉擇離開業的情境

第二部  輪迴的痛苦實相
第五章  禪修與自我的發展階段

禪修能解開神經質的業力連鎖反應
自我發展的第一階段——色蘊
自我發展的第二階段——受蘊
自我發展的第三階段——想蘊
自我發展的第四階段——行蘊
自我發展的第五階段——識蘊
第六章  生命之輪
閻魔持有「生命之輪」
「生命之輪」的外環:十二緣起
「生命之輪」的內環:六道
「生命之輪」的中心:三毒
輪迴致命的嚴肅感
第七章  一閃而過的念頭的力量
缺乏覺知就會製造痛苦
苦生起於一閃而過的念頭
一切心理戲碼都源自注意力的微細轉變
第八章  永無休止的業之再生
苦的起源——煩惱與業的集起
六種根本煩惱:矛盾的情緒所導致的苦
導致痛苦的業力模式
非福業——由十惡行所組成
福業——由十福行所組成
六種業果
建立覺悟的社會
根除輪迴

第三部  全然開放的未來
第九章  無可選擇的選擇

你可以決定如何處理業的情境
業是一種建立實事求是關係的方法
是什麼在轉世?
轉世有如跳傘
從苦諦入手,直擊業的情境
第十章  禪修之道
以業的情境為踏腳石而開始禪修
禪修幫助我們熟悉自己整個的存在
沒有參考點,我們只是單純地存在
自我消逝,創造力延續成為智慧
不再擁有「地基」,開始瞥見無我
第十一章  斬斷輪迴之根
交疊層層的心識,鞏固自己
心是個拼湊而成的東西,沒什麼了不得
藉由禪修,學著與自己相處
不再播下業的種子,終止輪迴
斬斷自我,即是苦的息滅
第十二章  殊勝的因緣
發生的一切都是正確而合宜的
覺知當下的情境,是對未來的感知
當下的情境既是目的地,也是道路
感知真實的情境並隨它去
作選擇時,要直截了當地行動
〔尾聲〕日常生活中的業:工作、性與金錢
致謝詞
關於作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80015
  • 叢書系列:活法佛法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2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業、慈悲與黑暗時代
 
佛行事業或覺悟的能量即是一種業,
輪迴迷惑的模式也是一種業。
當我們討論「業」時,所討論的就是能量。
 
覺悟與迷惑的能量都是一種業
 
對於理解我們生命運作、發展、死亡與誕生所需的不同能量,「業」的概念是不可或缺的。宇宙中的一切進程都依靠著業力的背景而展開,這就好像我們的星球需要大氣層才能夠正常運轉、孕生萬物一般。當我們談起所謂的業力構築出的情境時(不論那是怎樣的情境),我們所談論的是個人與這些情境的關係。一切的情境都受到因果法則的制約,並依循某些特定的因果關係而運作。
 
梵語「karma」(業)意指「創造(creation)」或「行為」(action),簡單而言,它即指行為。佛行事業或覺悟的能量,即是一種業。輪迴迷惑的模式——由迷惑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也是一種業。總而言之,當我們討論「業」時,所討論的就是能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迷惑的輪迴本質,業力即是從這裡跑到那裡,又從那裡跑回這裡的東西。那其實就是一股從這裡跑到那裡後,又被彈回來的能量。因為我們覺知到「這個」,所以也覺知到「那個」。而當我們在那裡覺知到「那個」後,能量就返回報告給「這裡」的肇始者,這就是所謂的二元性。
 
因此,我們所討論的二元性,並非指真的存在一個二元的情境,而是一種執著的感覺,那是一種執著於二元性的神經質感覺。這種二元性的執著是一種行為的過程,它無法專注於一境。這股能量並不想只是「存在」,而是充滿了想要建立聯繫的振動。在輪迴迷惑的情境下,業即起始於對這種二元性的執著。
 
二元性的執著創造了業
 
在佛教傳統中,以十二緣起來描述業展開的過程。它是一種作意的行為(volitional action),我們將在第六章深入地探討它。起初,一切展開於一種不確定、迷惑與昏亂的狀態。當這種過程不斷演變與發展時,我們不但要把這種掉舉與昏亂狀態正當化,並且進而將它安置在一個不斷自行演化的進程中,也正是在那一刻,我們對於二元性的執著發展成為業力。此行為觸發了對真理概念的固著,並由此發展了善業與惡業。善業與惡業常以健康與不健康的心態、選擇與明辨的形式呈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