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債券的好,你知道嗎?
一種可以賺得比股票多,風險卻少很多的投資工具
「妳現在從事什麼工作?基金操盤?哇!那妳可以跟我說現在買那支股票會漲嗎?……」
在幾年前,在初次碰面的場合,只要對方的本業和安柏姐不同,在聊到彼此的職業時,總是會出現以上對話。但可惜的是,安柏姐投資的標的是債券,而不是股票。因此,每當我試著委婉地告訴他們,我的本業是什麼,接下來的回應可能是:
「蛤?債券?那是什麼?」
或是語帶輕慢地說:「債券哦?債券賺得了什麼錢?」
或是得意洋洋地跟我分享:「我知道債券啦!我跟妳說,理專介紹我買的債券基金年配息率有X%哦!比定存高很多耶!話說回來,妳負責的債券基金配息率有多少?」
當對方知道安柏姐操作的是總報酬基金,並沒有配息,表情通常會變得訕訕地:「不配息,那投資人為什麼要投資妳的基金?」
這種態度由一開始熱情無比,轉為冷淡不屑的情況,屢見不鮮,安柏姐也漸漸習慣,學會一笑置之。
認為債券賺不了什麼錢的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債券賺得並不比股票少。例如:近幾年美股是許多投資人追捧的投資標的,但是在過去20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年度報酬表現優於美國S&P500。在1999年至2018年的20年間,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的累積報酬表現為247.07%,優於S&P500的198.45%。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債券的獲利潛力並不輸股票啊。
另外,債券還有一個好處是許多投資人沒留意到的,那就是回本的能力。許多人投資股票,看中的是股票上的動能,但卻可能忽視它的下檔風險,然而,債券投資比較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若遇到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回檔,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各類型的債券指數最慢的,大約2年就可以漲回到之前的高點,但是股票指數,快則需要3年,慢則需要10年才能夠漲回到之前的高點。也就是說,如果你很不幸的在股市高點進場,隨後遇到大修正,你可能最少會被套牢3年以上才能夠回本。
債券,就是一種賺得不比股票少,風險卻可以少很多的投資工具。忽略它,對投資人而言是一項損失。
所幸過去幾年,在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及資產管理業在台灣深耕的影響下,投資人對於債券基金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了。根據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國內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包含一般共同基金與ETF)的總資產規模為新台幣4兆45億,其中約有2兆,也就是約50%為債券類型商品,而股票類型大約只有7千多億新台幣;同一時間,國人投資境外基金的總金額為3.65兆新台幣,其中,債券類型約為1.9兆,佔比也超過50%。
然而,多數投資人對於債券的知識卻是十分薄弱的。安柏姐曾經多次被滿手債券基金的投資人詢問:什麼是投資等級債券?什麼是高收益債券?也被詢問過:利率上升,利息收入應該增加,為什麼債券基金的淨值反而是跌的?更有人問過:股票下跌,為什麼債券也跟著跌?
這些問題很基本,但是很多債券投資人還是不了解。不可諱言,債券對許多人而言,有太多的數學公式,觀念並不是那麼容易建立。考量到市面上債券書籍,多數偏向冷硬,安柏姐嘗試著另一種軟性方式來編寫,同時也加入一些總體經濟股票和資產配置的簡單概念,希望帶給債券投資入門的朋友一些學習上的樂趣,如果因為這本書可以讓投資朋友願意再花時間進一步研究債券投資,降低投資上的錯誤,安柏姐就是做了一件回饋社會的好事。這樣的寫作方式不容易,但我相信是正確的。
投資的世界如此無邊,雖然安柏姐在投資市場有超過20年的經歷,但在撰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或不精確之處,也懇請投資先進前輩們能予以指教與指正。
《哈利波特》裡面,鄧布利多校長曾經對哈利波特說過:
「在這世上,我們面對的大多數選擇,並不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們真正面臨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容易的。」
站在每一個岔路口上,我們都在選擇。當您決定學習債券時,您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