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
歸程(四版)
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歸程(四版)

The Journey Home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聖嚴法師親撰自傳,真實感人,可見法師至情至性的一面。
  ☆ 記述從童年到青年時代的成長點滴、心路歷程。
  ☆ 今生的努力向善,可以改善現世的環境,從來不會感到悲觀和失望!


  江南 ◆ 鄉間的童年
  狼山 ◆ 小沙彌的夢
  上海 ◆ 經懺、學僧與從軍
  臺灣 ◆ 軍中十年、再度出家

  我在十四歲的時候,曾經為我的出家而編織過一個美麗的夢,那的確是一個夢,而且,那一場夢是幻滅得如此地快!狼山的環境,像畫一樣地優美,像詩一樣地可愛,可惜,我是生得晚了,去得遲了,當我上山的時候,那一幅畫已在剝落,那一首詩已在消失!

  正因為我是抱著欣賞畫與詩的夢想而去狼山的,那跟出家與學佛之間有著一段距離,所以我也畢竟沒有保住那個出家的身分。

  不過,那個夢是做錯了,那條路是走對的。所以繞了一個好大的圈子以後,依舊走上了原來的路。這個圈子繞得夠辛苦了,但也不是冤枉繞的,應該繞的圈子,不繞也是不行,否則的話,今日的我,又是怎樣了呢?
 
  站在一個佛教徒的立場,對於順境與逆境,都該看作使我努力昇拔的增上緣。所以,幫助我的也好,打擊我的也好,在當時,我雖不能沒有喜與怒的分別,事後想想,我倒覺得他們都是我的恩人了。

  沒有正面的援助,我是爬不起來的,沒有反面的阻撓,我是堅強不起來的,鋼是鍛鍊出來的,能說鍛鍊的境遇是不需要的嗎?

  最不容易爭取的事物,便是最可寶貴的事物,最可寶貴的事物,也必是最足以珍惜的事物。我能有機會再度出家,是興奮的、欣慰的、也是悲痛的,因為這是多麼難得的因緣!

  回憶我在十四歲的那年秋天,去南通狼山出家,既無為人之心,亦無為己之志,很少有可敬的原因,也沒有多少宗教的情緒,係出於一種偶然的機緣所促成。因此,後來的捨僧從戎,並且一去就是十年,好像也是早就註定了的。

  不過,我要特別強調,我的能夠再度出家,並且誓願再度出家,那是成因於童年曾經出家的緣故。致使我雖已經過了十年的風浪,這風浪之久,已超過了我初次出家時間的一倍,但仍念念不忘於出家身分的恢復。

  所以直到如今,對於童年出家時的環境和師長,猶覺歷歷如新,軍伍十年的生活,卻又恍如隔世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本書是聖嚴法師自述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回憶,詳述出家前後的因緣、心路歷程與奮鬥過程,誠摯感人,振奮人心。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我的童年
滄海桑田
水災
求學的生活
窮苦的家

第二章    江南的家
新年.扶乩
巫醫.鬼怪
日本軍閥

第三章    美麗的夢
把我送掉
偷香錢

第四章 狼山的狼
菩薩顯聖
張狀元
大聖菩薩是誰
七個房頭

第五章     哀哀父母
父親的笑
噩耗
哀哀父母

第六章     上海與我
上海外灘
懺儀的淵源
趕經懺
出醜
鬼月

第七章     學僧天地
僧教育運動
我進了佛學院
糾紛
學僧的苦悶
從軍

第八章     軍中十年
採薇
啟航
到了臺灣
幻想中的花園
上等兵
終於考上了
槍彈的眼睛
通信隊
鬧營.鬼叫
行軍
一條棉被的故事
宜蘭受訓
醒世將軍
因病退役

第九章     回頭的路
東初老人
再度出家
靜思
受戒.告假

〔補述一〕一任清風送白雲──聖嚴老人自述
〔補述二〕我是風雪中的行腳僧──法鼓山的未來與展望
〔補述三〕與李總統及俞院長談禪修
〔附錄一〕我為取得日本學位而要說的幾句話 印順長老
〔附錄二〕菩薩清涼月──訪果祥師談聖嚴法師 林新居
〔附錄三〕轉眼四十年 陳慧劍
〔附錄四〕建設人間淨土的巨匠──聖嚴法師
〔附錄五〕我與俗家親人──有情與無情
 
 

自序

  我自幼瘦弱多病,經歷十來年的困頓折磨,仍能以未老的身心,回到僧團,其間談不上任何成就,只能藉以說明眾生的業力,強大無比,該受的果報,總是無法逃避,所以我也勇於面對現實,承受下來。

  但是佛法所說的造業與受報,絕非宿命論或定命論。前世造下的善惡業因,今生應當受到苦樂的果報。然而,若不出離生死,業因永無休止;前世造業,今生也照樣地造業,前世的業因加上今生的業因,才是當下所受的果報;所以,今生的努力向善,不但可以達成臨終生天或往生淨土的目的,更可以改善現世的環境,乃至即身親證解脫。因此,我對於自己的處境和前途,從來不會感到悲觀和失望,迎接挫折,奮力向上,是我不變的原則。

  為了這點毅力和信念的獲得,我要感恩崇高無上的佛、法、僧三寶,也要感恩平凡中顯出偉大襟懷的父母雙親。這是我寫作本書的目的。

  本書初稿近二十萬言,部分曾由《慈明月刊》發表,後經三度改寫,縮短了一半,又補充了三分之一,但仍覺得不如理想,待到晚年有機會續寫之時再做修訂罷!在此,我要謝謝開元寺佛經流通處的出版,和方行仁先生的題字。

聖嚴法師
佛元二五一二年元月序於朝元寺關房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88272
  • 叢書系列:寰遊自傳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求學的生活】
 
我生而病弱,六歲時才能出門外和童伴們玩,所以,直到九歲的時候,我才開始讀書。我的第一位老師,是個半新半舊的青年,他姓袁,讀過中學,但所教的卻是私塾。
 
我在那裡讀了一年,讀的是小學二年級的兩冊國文,為何要從二年級讀起,我也不知道,也許看我已是九歲的緣故罷?另外,我還讀完了《百家姓》和《神童詩》。一年以後,我識了好多字,但卻不知道那些字的意思是什麼。
 
從九歲開始,我也有了學名,叫作張志德,那個名字,一直用了五年多,到我出家以後,就終止了。
 
十歲那年,我換了一位姓毛的老先生,他很能幹,教書、相命、看地、種牛痘,簡直是個鄉下的萬能博士,但他只教古書,不教新式的教科書。在那裡我也念了一年,《千字文》、《千家詩》、《大學》、《中庸》,就是那一年的成績。
 
因他自己太忙,教書並不講解,不懂教授方法,也不了解兒童心理,所以,我很討厭學堂。我也常常逃學,早上把書包一背,就跟拾狗屎或刈豬草的野孩子們,找一個好玩的所在去玩了,中午回家吃飯,吃飽了繼續去玩,或者先到學堂去一趟,再向先生說一聲:「家裡有事,父母要我請假。」那位老先生,他也從不查究,我是多麼地開心。
 
可是,有一次被我母親在路上撞到了,她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以致氣得她老淚縱橫,雙手發抖。她說:「你爹用了血汗錢送你去讀書求上進,你竟是個下流胚;我家沒有一個讀書人,望你上天,你偏入地!」
 
我家在日本軍閥來到之後,的確太窮,記得有一次為了先生要我買一冊書,全家上下,湊了半天,也湊不出一冊書錢,我失望地哭了,全家的人,也因此流淚。又有一次為買一本習字簿,知道父母沒有錢,我就偷了二姊藏了好幾年的壓歲錢,結果被二姊發現,我被母親毒打了一頓,打完之後,母親、二姊與我,三人又抱在一起,哭了一場!
 
我到十一歲時,又換了一位姓陸的老先生,他的本領,跟毛老先生差不多,不過,他還會出診看病。他對學生管得很嚴,教得也很認真,我在那裡只讀了半年,就讀完了一部《論語》,另加半部《孟子》。

會員評價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21/03/24
劇透警告

「歸程」20210324

聖嚴法師38歲時在朝元寺的閉關房中,寫下童年生活、狼山出家當小沙彌、上海趕經懺、讀佛學院、台灣從軍十年,到提前退伍重披袈裟。

這一路上繞了必經的一圈,回返佛陀之路。

這一路上貧窮、戰爭、刻苦、病痛、哀哀的父母之情、悲憫、勤奮、不服輸、好學、迎難而上。

聖嚴法師親筆寫的傳記,情感深刻、字字誠懇。

看完珍惜現在的富足,感謝父母的恩德,懺悔自己的懦弱,慚愧自己的努力不足、付出不夠。


以下節錄印象深刻的一段,如身入其境。

「到了臺灣」

同船的,還有二十幾個女孩子,她們是北方的流亡學生,從北方流亡到上海,上海靠不住時,她們又集體從軍,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高中生,也算是我們這個團的新兵;另外還有一些軍人眷屬,多半也是年輕的女人。據說,有些年輕女人,是從戰場中撿到的,並且要撿幾個就有幾個,但在戰火猛烈之中,誰還有興趣撿女人呢?唯其仍有少數的軍人,藉著偶然的便利,好心地撿個把女人帶出戰場來。女人可以像拾荒貨似地拾到,也只有在慘酷的戰場之中才會發生,這也是人間的一大悲劇!

女人,尤其是年輕的少婦與少女,無不有一種天生矜持的特性,那也是女人之所以能惑人的誘力之一,也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可愛可敬之處,否則便與下等動物一樣,根本談不上人的尊嚴了。

但是,一般人的羞恥與矜持,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下才能維持,如果生活的環境,有了大變大動之後,羞恥與矜持的藩籬,便很容易崩潰。比如船上的少婦們,因為暈船嘔吐,沾污了衣服而不得不換之時,她們可以當著大家把上身脫光而不以為羞;少女們找不到專用的女廁所,大眾廁所只在甲板面的船邊上欄了一條麻

繩,略有象徵性的隱蔽,她們逼於「內急」,也只好擠在這種廁所「出恭」,而不感到臉紅,女人的矜持,到此竟已一掃而光了,人的尊嚴,到此也是破產了。當然,除此之外,船上不會發生其他的意外。但僅此等情景,已足我人為此戰爭的殘酷,而覺痛心,若非戰爭的驅使,這種景象是不會出現的,這種景象的出現,實在是戰爭的罪惡所致。一般的觀念,少女與少婦是美麗的象徵,但是再美的女人,當她顧不得羞恥也保不住矜持之際,看來又該是多麼的醜怪與可憐!

船上的生活是單調的、枯燥的、厭煩的。每天兩餐糙米飯,像是餵小鴨小雞的浸飽了水的麥子,一粒粒地、硬挺挺地;一盆鹹菜湯,圍上十多個人,當菜吃,菜太少,當水喝,又太鹹。船上的人多,淡水不夠充分的供應,整日在船上看到汪洋無際的水,卻又整日不容易喝到一碗水。看海、看海,海看久了,總是一片悠悠起伏的海水,沒有風景,平淡無奇。在長途航行中,能夠發現遠處海面的船隻,也會感到「並不孤獨」的欣喜。同船的人雖多,交談的人很少,沈悶乏味的生活,大家沒有交談的精神,也沒有交談的興趣。於是,下艙倒身睡覺,睡了一覺又睡一覺,好像每次睡得很久,醒來卻只片刻工夫,把頭睡昏了,把氣睡塞了,把眼睛睡紅了,把面龐睡浮了,睡得太多,也不是味道。


阿彌陀佛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番動畫祭
  • 三日月夏日漫博
  • 涼夏飲食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