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電腦展
我不是孵蛋器:憤而提筆的懷孕日記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厭女韓國的憤怒孕婦!
那個位置是我的,請不要侵占、
我的身體是我的,他人不該主張。
為了「女人不用戰鬥的社會」,我今天也在奮鬥。
 
  作者宋赫娜在推特上的「懷孕日記〈@pregdiary_ND〉」,從第一篇文章《我不是孵蛋器》開始,不但引發有關懷孕、生產的網路熱議,更獲致眾多女性的共鳴。原本只是記錄自己懷孕過程的心理和生理,卻從中發現無論社會大眾、職場,甚至國家制度,韓國處處充斥著對孕婦、女性的無知、偏見和不尊重,讓她成了「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要憑一己之力戳破虛偽的母性神話。
 
  「我的日記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爲了揭露孕婦在缺乏關懷和制度的環境下,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因為要讓女性選擇懷孕,就應提供她們詳細的相關資訊,一般人也要努力了解並發揮同理心。自驗孕棒出現兩條紅線起,女性的生活其實就此天翻地覆,但自身卻徹底被生育權排除在外,充其量形同用於承載新生命的「工具」,並且任由指指點點⋯⋯
 
  「不要說不舒服。別人不喜歡聽。不舒服也要忍耐。」
  「孕婦可以喝咖啡?可以吃巧克力嗎?那個也能吃嗎?」
  「一不舒服就來醫院,那工作誰來做?」
  「要活動才會好得快啊!」
  「別人都挺過來了,不需要大驚小怪!」
  「就是要經歷自然產的痛,才顯得母親的偉大啊。」
 
  這些沒有地方傾洩,更沒有人願意傾聽的心情,作者決心代為發聲,並呼籲找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就該由女性選擇,女性的身體是女性的,非社會所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宋赫娜(송해나)
 
  韓國30代女性,結婚生小孩後發現人們完全不關心自己過去的生活,就隨便稱呼自己「大嬸」或「孩子的媽」。作者定義的自己是喜歡酒和料理的自然人,反對歧視的女性主義者,現在則是全職育兒者。雖然有計畫地懷孕,但懷孕後卻經歷意想不到的難關。在懷孕期間領悟到孕婦的生活和痛苦被縝密地屏障,因而對此感到憤怒,所以將懷孕期間的心得、狀況與身體變化等記錄在名為「懷孕日記」的推特帳號上。現在則以同一個帳號紀錄育兒的女性故事。
 
譯者簡介
 
陳宜慧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韓國明星都在吃的雞胸肉快瘦餐》、 《卡哇依手繪療癒插畫帖》、《福岡‧別府‧湯布院隨行聖經》等書。
 

目錄

前言 每個懷孕故事都不同
第1個月 我能順利完成懷孕這項任務嗎
第2個月 原來懷孕的故事這麼多
第3個月 我的小確幸被處以死刑
第4個月 不斷受挫的菜鳥孕婦
第5個月 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
第6個月 為何人們的無知理所當然,為何說明是我的責任
第7個月 對孕婦缺乏友善的國家
第8個月 害怕生小孩
第9個月 關於當媽媽這件事
第10個月 我之後的孕婦值得更好的生活
生產 「成功生產」?還是「被生產打敗」的戰鬥?
後記  為了不用戰鬥的社會,我今天也在奮鬥
 

審訂及推介序
 
陳勝咸 醫學博士(前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部長、教育部部定教授、現任台南大安婦幼醫院院長)
 
  大塊文化出版社給我韓國宋赫娜所著的《我不是孵蛋器——憤而提筆的懷孕日記》書稿,以婦產科醫師為志業的我,心有戚戚焉,因我雖然不是孵蛋器(incubator),但我總戰戰兢兢把孵好的蛋,在子宮內的胎兒順利助生出來(labor),盡力使得母子均安,那我豈不是「助孵蛋器」了嗎?
 
  宋赫娜提到「我的身體是我的,但似乎不再受我控制,舉凡如吃喝的日常,一直到生產方法的選擇,整個社會儼然都可以主張我的身體」,我更是身有同感,和韓國、日本同樣是在東亞文化圈的台灣,更是有類似的問題,造成準備懷孕、懷孕中、產後的女性朋友,還要承受懷孕之外的壓力及負擔,如最近電影《金孫》,可看出來,作為女性都難,作為懷孕前、中、後的女性更難。
    
  本書作者宋赫娜在推特(twitter)上的懷孕日記(@pregdiary-ND),引起韓國對懷孕、生產等等的網路熱議,更獲得眾多女性的共鳴。她更記述:「我的日記暨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揭露孕婦在缺乏關懷和溫度的環境下,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本人也重溫一次懷孕四十周的艱辛,不輸海軍陸戰隊的天堂路。分娩(delivery)也彷彿是登陸,把兵力從海上投射到陸上。
 
  本書是中譯本,本人榮幸獲邀為審校,也在審校後寫篇推介序,本書本人拜讀三次,其內容及感想一一如下:
 
  一、懷孕是一種女性的榮耀卻也增加生理及心理的負擔。又加上工作等等,會不會超出負荷,要女性扮演雙重生產者。 
 
  二、女性本身在懷孕中,身體不適、身體形象感、身體自主權、懷孕中的併發症或原本病症加重;從「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觀點來看,又會影響到胎兒,甚至成了「高危險妊娠」(high-risk pregnancy) ,真的很辛苦。
 
  三、「減壓」,任何對女性而言,都是困難的。
 
  四、少子化是整個社會所面對的問題,不宜也不能由女性完全承擔一切,更要建立友善的女性就醫環境、社會支持資源的總動員、人性的關懷…等等。
 
  五、本人三十年產科醫師的經驗(可參考PS.)。宋赫娜一些個人看法,給予較實證且有共識的評論,如子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就不盡然適合用藥物。
 
  創造繼起之生命,是社會的共同願望及責任,以往「男主外,女主內」,反而在現代社會,女要主內也要主外(工作及面對家庭的一切),如何解決及配套是文明社會的指標及努力方向。大家一起體諒並體貼,一起努力吧!
 
  PS. 本人著有《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時報出版公司,二〇一九。可供參酌。
 
寫於大安婦幼醫院
二〇二〇年三月八日婦女節
 
推薦序
 
拆除厭女文化的違建
跪婦諾拉(人權主義者、文字工作者)
 
  「懷孕都是這樣的!」「騙人毋捌生過囝!?」閱讀完宋赫娜筆下的暴力韓國社會,發覺不論是台灣或是韓國社會,習慣將每個孕婦不同的經歷扁平化,限縮懷孕差異的相關討論;見樹不見林,將孕婦的問題簡化成個人案例,欠缺系統性影響的思考,比如:職場欠缺同理心與工作量的調配,單單做比較或是批評孕婦的工作效能;鼓吹自然產,制度懲罰或嘲諷剖腹產,為母愛打分數;沒有母奶,也常見歸因為產婦不努力或是方法不對,而不顧產婦的意願,或是去檢討環境是否提供友善的支持等。在生產相關制度的現況,諸如:給付太低照護不足、職場歧視、勞動法條或制度設計,造成對女性的種種忽略或是壓迫,台灣或是韓國的狀況都極為類似。
 
  對於孕、產婦的保障,台灣有一項獨步全球,以考量女性生產風險為初衷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在二〇一五年立法通過,二〇一六年已開始實施,已稍微緩解婦產科醫師人力嚴重流失的問題。推動該項制度的「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多年來關注女性權益與健康,持續推動提高女性懷孕生產相關之預算編列、研擬合理制度與配套等等;近來更進一步倡議國家應該提供「哺育」的多元資訊給不同族群的媽媽選擇,而非只有推廣「母乳哺育」。並且逐步改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評鑑制度,持續呼籲尊重孕、產婦的自主選擇權。
 
  宋赫娜在二〇一八年間懷孕的日記書寫中,特別揭露她在地鐵上的遭遇,她指出:「在地鐵最容易了解韓國社會如何看待孕婦。」即便是對於韓國厭女文化已有粗略耳聞,但是讀及她搭乘地鐵遭受漠視或是言語暴力的切身經驗,還是讓人吃驚不已!在台灣大眾運輸系統中,讓座給孕婦的風氣已十分友善與普及,難以想像韓國孕婦的心理創傷。她逐週記敘孕期各階段身心變化的不適與面臨的困境,同時映照韓國社會欠缺同理心的無知對待,與對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的暴力介入,程度相較於台灣,是更加坎坷嚴峻。
 
  宋赫娜疾聲呼籲:「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就該由女性選擇,女性的身體是女性的,非社會所有。」她以清晰明快的思路,破解韓國社會對於孕婦主體性的矛盾態度,從孕程中一一檢驗社會的無知與欠缺細膩考量的行政制度;以不畏懼被討厭的勇氣論理反擊,讀來快慰人心。
 
  女性在孕程中要獨自承受這麼多的焦慮恐懼與憤怒,即便是自己的枕邊伴侶或是家人都可能無法同理,也難怪孕婦感覺孤獨而無助。也許您是正準備懷孕或是正值懷孕期間的女性,或是已有生產經驗的,透過閱讀與爬梳宋赫娜的文字,相信將帶給您心靈上的指引與共鳴,從而穿越五里迷霧,辨識並拆除厭女文化的違建,見樹又見林地明白許多問題應當從系統的制度上去解決。
 
  性別平等的倡議,往往都帶著相對剝奪感,容易招惹反感,但是國家解決「低出生率」不應單對女性呼籲檢討,讓女性孤獨地承受痛苦。解決性別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壓迫,需要從個人到系統之間,不斷來來回回地討論、調整,讓扁平單一的視角變得更為廣闊、立體。所以宋赫娜才要不斷地說,不斷地呼喊:「我不是孵蛋器!」期待她的著作能引發台灣甚至是海外廣泛的共鳴與討論,改善不利下一代的處境。
 
前言
 
每個懷孕故事都不同
 
  告訴朋友懷孕的消息時,得到的反應多半是「妳?」「真的?」「為什麼?」,對他們來說,這太不尋常了,因為印象裡,我是個絕對不會生小孩、熱愛自己和生活的人。
 
  這樣的「我」究竟為什麼懷了孩子呢?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對人類和自己充滿信心,深信人類自誕生以來重複過無數的懷孕和生產,自己也一定可以做到。
 
  但,懷孕後才知道,自己一點也不了解懷孕和生產。
 
  女性只要排卵期不做任何避孕,與男性有性行為後就可能懷孕。生物學上,女性的卵子與男性的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著床即稱為懷孕。受精卵歷經十個月在女性的身體內不斷分裂、成長,直到新生命誕生。以上就是我從正規教育學到的有關懷孕和生產的全部知識。
 
  我是在審慎計畫下懷孕的,懷孕在我的預期之中。原以為只要懷孕初期孕吐幾次,過了挺著大肚子搖搖晃晃的時期,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出生。不料,自驗孕棒出現兩條紅線起,我的世界就完全被顛覆了。由於荷爾蒙改變,我總是感到疲倦、心煩且噁心;大腿痛得像被錘子敲打;半夜捧著肚子翻身;孕吐結束後,子宮變大壓迫骨盆韌帶;從未曾經歷的疼痛以及頭暈目眩,渾身不舒服,都令我害怕、不安。但當我向人訴說這些情況和感覺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每個媽媽都會經歷這些,不是只有妳這樣」。
 
  於是,我用匿名的推特帳號「懷孕日記(@pregdiary_ND)」記錄有關懷孕的瑣事。這期間,我也才領悟到未曾懷孕和生產的人對此有多麼無知。看了我這十個月體內發生了什麼事,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社會如何對待、控制並歧視孕婦,沒經驗的人反應是「不知道」或「驚嚇」。每個人毫無例外都經由懷孕和生產過程誕生,卻對女性身體發生的事全然不解,讓我不禁懷疑社會也許有組織且有系統隱瞞了孕婦的聲音。只有懷過孕的人才對我的故事有共鳴,並分享她們的經驗和故事。
 
  懷孕和生產的過程,我很痛苦。身體必須適應每個階段的新變化,往往伴隨著疼痛,然而,醫院和社會只會告訴我「胎兒很好」,或是「懷孕都是這樣的」。不只身體疼痛,承受社會對孕婦不友善的眼光也很艱難。上下班搭乘的大眾交通工具上,孕婦行動緩慢會妨礙他人,因此人人都想避開;公司裡,孕婦則是拿不出績效成果,也不加班的麻煩人物;國家表面上鼓勵生育,實際制度則十分匱乏不足。每經歷一次這些事,孕婦就更堅定不想再生。我就是以這樣的心情記錄著每一天,直到孩子出生。
 
  一開始,我十分訝異女性關於懷孕、生產的故事竟然如此之多,我和她們相互傾吐,一起憤怒和哭泣,是她們和她們的經歷助長了我持續記錄的動力,並讓我得以在匿名的空間開誠布公她們不曾、無法訴說的悲傷。與此同時,我也從這些故事中領悟到,不僅經驗中的當事人,也就是「女性」被孤立,懷孕的「過程」也被社會排除了。社會將每個孕婦不同的經歷扁平化,將她們圈到「已婚有子」的分類中,限縮懷孕生產的相關討論,並劃定為私人故事。但我們有話要說。懷孕經驗人人不同,不能依據結婚與否劃分孕婦,也不該排除「自發或非自發不懷孕」的女性。
 
  此記錄能集結成書,受到推友(推特朋友)很大的幫忙,她們的經驗和建議也一併收錄在本書中,大大補充了我的侷限。儘管只是個人的故事,但這些記錄對煩惱是否要懷孕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項資訊來源,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衝撞,希望能成為開啟多樣性懷孕生產經驗訴說的契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406677
  • 叢書系列:Mark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17周
#共同的情緒#工具化#物化
二O一八年四月十七日
 
胎動讓我感覺到肚子裡的寶寶正在健康成長,雖然看不到,但我知道這是與孩子這個生命體的浪漫交流。因為媒體都是這樣描述。剛開始,覺得就像從肚子裡冒出一串氣泡,又癢又可愛,感覺很神奇,但現在每次子宮有波動,我都嚇得心臟快要跳出來。
 
就像人們從以往「月經是為準備生小孩的神祕、高貴過程」的教誨中覺醒,普遍認識到月經是一件痛苦、煩躁且煩瑣的事情,我也希望大眾能知道嬰兒在肚子裡碰觸母體,對孕婦來說是「不舒服」。我常常因為胎動受到驚嚇,也想獨自與社會瀰漫的母愛神話戰鬥。
 
隨著肚子變大,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可以摸我的肚子。我很認真地向這種要求解釋。對你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哇,好神奇,是孩子耶」的感覺,但事實上,從我的立場來看,這只是我的肚子,和我摸你肚子的感受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覺得神奇,問我可不可以摸我懷著孩子的肚子,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孵蛋器,就像變成了玩具一樣。身為女性,被工具化、物化的心情很糟,懷孕後,我們更無可奈何地成為名為「孕婦」的工具。
 
孩子生下來之後,我的身體將會變得如何?再怎麼想像與孩子一起共度美好的未來,我的身體都像被拋棄了。我的身體究竟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但我知道,即使拚命努力,也不會再和以前一樣了。
 
#有負擔的對話胎教和胎教
二O一八年四月十九日
 
許多人建議要感受胎動,就把手放在肚子上,和孩子說說話,對大腦正在發展的胎兒來說,沒有比這更有效的胎教。但如果胎動讓我不舒服,我可能會對孩子的存在有負面的感覺,所以每次胎動,都試圖壓抑慌亂的心情,只是並不容易。
 
對話胎教和胎教讓我感到負擔。過去一向隨心所欲的生活,現在的想法和行為卻會大大影響另一個個體,真是可怕的事。我希望孩子能不依附我,成為獨立的人,過自己的人生,但自懷孕起,孩子卻被迫和我綁在一起,這讓我很痛苦。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20/07/15

身為男性的我,我必須非常的真誠極力推薦這本書,雖然是韓國的現況,但是我國更是需要這類發聲的書。

以現今的虛擬社群團體,有非常多的育兒網站、FB的育兒粉絲頁等出現,但是我國與社會並沒有推廣到求學階段,甚至出社會的各年齡層男生團體並不了解。更何況說要讓男生實際去了解完整的資訊與真正過程,誠然在國家與社會文化氛圍下,逐漸已變成女性團體的隱蔽話題、女性的隱私,又或者父系社會下的媳婦熬成婆的婆婆們至高無上的話題,根本就是古代的尚方寶劍,大部分的年輕女性仍然被父系文化與公婆們宰制。

即使是韓國已經是非常嚴重,反觀我國的制度與社會氛圍的現況,即使國家政府說救出生率、灑多少錢補助等,真正問題點在於制度片面的少量補助,生產到懷孕過程中,無疑曝露書中一樣的問題,職場的不友善、交通工具與環境不友善、周邊親友的無知或自以為是。更重要是懷孕主體是女性,並且懷孕女性的丈夫要互相扶持與理解。

我認為這本是好書的原因,好書的價值和影響力,主要讓人們省思、求證、辯證、整理資訊、提出結論和至少是進行推動國家與社會的改善。我寫出書的書評讓更多人知悉,這也是對期盼未來能有機會進入婚姻殿堂、面對有妻子兒女等過程的男性-我,唯一能夠國家、社會和周遭的人們對懷孕的女性有更多關注,不應該讓我國的女性受到韓國女性一樣的文化與制度待遇。

因此,懷孕到生產,不應該只是個人到家庭的事情,讓我國更注重制度懷孕到生產與育兒到學齡前的補助協助、交通工具的重視、醫療程序、醫院設施、職場環境與條件、職場的氛圍與禁止歧視,也讓我國社會文化注重女性在懷孕到生產過程中,不應被父系社會的隱沒、歧視、消遣,更要讓我國社會重視父系社會文化的思考角度,是否被人們所重視。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天下文化電子書正念生活展:覺察當下,活出健康,參展書單書88折、雙書82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咖啡甜點展
  • 時報作家展
  • 開學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