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現代經濟分析史

現代經濟分析史

  • 定價:780
  • 優惠價:970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6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敘述經濟分析發展到今天的歷程。為此,需要把大部分篇幅讓給1870年以來的發展過程。這種做法有一個不利之處,即勢必要壓縮論述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經濟學的篇幅,而這方面的內容在經濟思想史的眾多論著中歷來佔有「光榮」地位。不過,要想理解今天經濟學的性質,付出這樣的代價還是值得的。

  集中敘述20世紀經濟學的發展還有另外兩個問題:第一,20世紀特別是二戰後時期,經濟學家人數和經濟文獻數量有了迅猛增加,因此,同先前各時期相比,有必要更多地倚重於各種概括的評述和第二手文獻。儘管作者已盡可能多地追溯到原始資料,但如果沒有大量第二手資料,本書仍是寫不出來的。第二,由20世紀多數經濟學所具有的技術性質引起的問題。例如,在考察古典經濟學時,可以有理由設想,學生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有關的技術問題所需要的經濟理論和數學知識。當我們考察諸如戰後一般均衡論或社會選擇論時,要想勾畫出現代經濟學的廣闊前景,便不能以同樣方式討論技術性問題。所以,本書將力圖解釋經濟學家們已經或將要做什麼,但除非十分必要,本書將不會深入探討技術性細節。

  本書的重點放在經濟理論中「新古典」主流內部的發展上,它從馬歇爾以來居於支配地位。不過,這種經濟學並沒有遇到挑戰,因此有兩章用於敘述替代的學說。但這種編寫並不意味著在這兩章之外的東西構成某種單一的正統。不僅對「主流」經濟學的範圍幾乎不可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規定,而且在其內部也一直有數不清的變動。所以,儘管作者用了「主流」和「非主流」這樣的說法,但這絕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定的界限存在,而不過是為了敘述的方便而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羅杰•巴克豪斯(Roger E. Backhouse)


  當今頂尖的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方法論學者之一,《經濟學方法論期刊》主編,《經濟思想史期刊》副主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副主編,伯明翰大學經濟學史和經濟哲學教授,倫敦經濟學院哲學系研究員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目錄

1 緒論
1.1 經濟分析史
1.2 科學哲學的若干概念
1.3 本書研究方法

第一篇 背景:1870年前的政治經濟學
2 亞當•斯密
2.1 政治經濟學是斯密主義者的創作
2.2 斯密的體系
2.3 增長論
2.4 價值和分配
2.5 經濟政策
2.6 斯密的遺產
3 李嘉圖的價值論與分配論
3.1 引言
3.2 穀物模式
3.3 勞動價值論
3.4 工資基金與機器
3.5 結論
4 取代李嘉圖經濟學的各種學說
4.1 法國學派
4.2 英國人對勞動價值論的批判
4.3 工資與利潤
4.4 幾位德國人的貢獻
4.5 約翰•穆勒
4.6 結論:1870年的政治經濟學
5 貨幣與商業危機
5.1 背景
5.2 金塊爭論
5.3 關於銀行業的爭論
5.4 薩伊定律
5.5 商業危機
6 國際貿易與經濟政策
6.1 貿易理論
6.2 英帝國
6.3 經濟政策

第二篇 新體系:1870-1890年
7 杰文斯
7.1 引言
7.2 杰文斯的體系
7.3 經濟理論:效用和個人利益的機制
7.4 統計著作
7.5 社會改革
7.6 杰文斯和英國古典經濟學
8 瓦爾拉斯
8.1 瓦爾拉斯的體系
8.2 純粹經濟學
8.3 社會改革和國家的作用
8.4 評價
9 門格爾和奥地利學派
9.1 引言
9.2 價值理論
9.3 門格爾的體系
9.4 方法
9.5 奥地利學派
10 馬歇爾
10.1 引言
10.2 價值論和分配論
10.3 經濟發展
10.4 自由企業和國家
10.5 馬歇爾的方法
10.6 結論
11 克拉克
11.1 引言
11.2 《財富的哲學》
11.3 《財富的分配》
11.4 評價
12 馬克思
12.1 引言
12.2 剝削與價值
12.3 再生產圖表
12.4 資本主義的前途
12.5 結論
13 19世紀70年代:轉折點
13.1 邊際革命
13.2 經濟學專業
13.3 結論

第三篇 新古典時期:1890-1939年
14 均衡分析
14.1 引言
14.2 消費者和需求
14.3 經濟均衡
14.4 生產和分配
14.5 資本和利息
14.6 結論
15 福利經濟學
15.1 引言
15.2 功利主義福利經濟學
15.3 非功利主義福利經濟學
15.4 後來的一些發展
16 貨幣和商業循環
16.1 引言
16.2 1930年前的貨幣理論
16.3 1910年前的商業循環理論
16.4 1910-1930年的商業循環理論
16.5 1930-1936年的貨幣和就業理論
16.6 結論
17 國際貿易和殖民地
17.1 背景
17.2 貿易純理論:1870-1914年
17.3 貿易純理論:兩次大戰之間
17.4 轉帳結構
17.5 匯率理論
17.6 英帝國和殖民地的發展
18 挑戰主流的經濟學說
18.1 英國歷史主義經濟學
18.2 德國歷史主義經濟學
18.3 美國制度主義:凡勃侖
18.4 美國制度主義:米契爾
18.5 美國制度主義:康門斯
18.6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18.7 結論
19 英國的經濟學和經濟政策
19.1 背景
19.2 1914年前的稅制改革
19.3 1914年前的失業政策
19.4 金本位和就業政策,1918-1939年
19.5 結論
20 新古典經濟學的範圍和方法
20.1 引言
20.2 約翰•內維爾•凱恩斯
20.3 奥地利人的方法
20.4 羅賓斯
20.5 哈欽森

第四篇 現代時期:1939-1980年
21 20世紀30年代:轉折點
22 範圍和方法
22.1 證僞
22.2 維護抽象論證
22.3 知識成長理論
23 微觀經濟理論
23.1 背景
23.2 一般競爭均衡
23.3 進一步的發展
23.4 結論
24 新福利經濟學
24.1 新福利經濟學,伯格森和薩繆爾森
24.2 阿羅和社會選擇理論
24.3 福利經濟學和公共政策
24.4 結論
25 增長和資本
25.1 增長理論
25.2 資本理論
25.3 結論
26 貨幣、就業和通貨膨脹
26.1 凱恩斯體系的發展
26.2 貨幣和通貨膨脹
26.3 合理預期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26.4 商業循環
26.5 結論
27 國際貿易和發展
27.1 貿易純理論
27.2 匯率和收支平衡
27.3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的發展經濟學
27.4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的發展經濟學
28 各種非主流經濟學
28.1 引言
28.2 制度主義
28.3 「奥地利」 經濟學
28.4 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28.5 馬克思主義和激進經濟學
28.6 芝加哥學派
29 1939-1980年英國的經濟學和經濟政策
29.1 引言
29.2 採納凱恩斯主義政策
29.3 凱恩斯主義政策的衰落
29.4 貶值、 歐洲共同體和增長
29.5 結論
30 當代經濟學
30.1 經濟學及其過去
30.2 當代經濟學狀況
30.3 結論

參考文獻說明
參考文獻縮寫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事項索引


 
 



  這部書問世已多年,至今仍不失其價值。作者以很少篇幅扼要論述了古典經濟學最主要的成果及其發展進程,而後將其餘篇幅全部用於論述1870年以後直到現在的西方經濟學的發展。這對欲瞭解當代西方經濟學發展史的讀者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全書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一方面,以各個時期的主流和正統派學說為主線,兼及非主流及非正統;另一方面,以19世紀90年代為界,對此前的論述以人物或學派為序,對此後的則以論題為序。這對專題研究很有參考價值。

  作者對各時期經濟理論的論述不拘泥於各學派各學說的詳情細節,而著力於扼要概括地指出其基本點和主要層次,並注意歷史的和邏輯的聯繫與比較,提綱挈領,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完整而生動的圖景,又為欲知其詳者指出了進一步探討的門徑,附於書末的參考書目還提供了一份內容豐富的書單。

  此外,作者對方法論很注意,這也是該書一大特點和優點。

  以上各點,在該書譯者前言中已經提及,這裡予以重申。
 
晏智杰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804076
  • 叢書系列:M(西南財經-新)
  • 規格:平裝 / 578頁 / 17 x 23 x 2.8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緒論
 
1.1 經濟分析史
 
熊彼特在其堪稱經典性的著作(1954年)中對經濟分析史下了這樣的定義:它是「人們為理解經濟現象所做的智力努力的歷史,或者,同樣地它是經濟思想中分析的或科學方面的歷史」。按此定義,經濟分析史雖比全部經濟思想史窄些,但比單純的經濟理論史寬些,例如,歷史的和統計的著作也包括在內。
 
經濟分析史是重要的,這有多種理由,其中一些理由對其他科學也適用,另一些則只適用於經濟學。前一類理由中,就有熊彼特所描述的對任何學科的歷史的最高要求:「它在人類思維的方式上對我們教益頗多。」不過,更直接有關的理由是,需要給當代經濟學一個正確的位置。同其他學科一樣,經濟學的結構既非有計劃的,也非推想出來的。當經濟學家們探尋新的研究路線,抛棄或修改舊的方法,發展新的技術等時,經濟學的結構就成長和發展起來了。即使在經濟學某些特定分支內部,我們也會發現各種並不總是一致的不同方法彼此共存(例如,在微觀經濟學中,就有廠商理論和一般競爭均衡理論)。研究這些思想的歷史,考察它們是如何和為何發展的,就能給它們一個正確的位置。
 
有兩個原因使得經濟分析史對經濟學家來說尤為重要。第一個原因是,與自然科學的情形有所不同,經濟學的對象是不斷變化的。不僅經濟學家們關注的各種課題會由於政治和社會變化而變化,而且經濟本身也在變化。例如,現在英國經濟的結構同斯密時代就大不相同。此外,人類行為本身也不可能設想為一成不變的,人們一旦意識到種種新的可能性(例如,發現了一種新的統計學規則),他們便可能改變他們的行為。由於所有這一切變化,歷史的觀察在經濟學中就比在自然科學中顯得更加重要。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